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莫言以孤獨者的姿態為現實做最真實的紀錄,而他的文字烏托邦在與現實不斷交會後,成了殘破的碎片。在二十世紀末的中國大陸,莫言以游擊戰的方式,進行一場場艱辛卻神聖的戰役。本書作者謝靜國從大陸新時期以迄目前之政治、社會與文學氛圍入手,結合當代文藝理論思潮,對莫言及其小說文本,進行詮釋與閱讀,並與同時期之風格、類型相近的創作進行參照,最後歸結於對莫言小說的幾個母題與敘述意識等議題之探究上。第一章先由共和國的當代歷史觀之。由於中國大陸特殊的政治背景,產生了一批批「政治正確」的文學,當「神聖的祭壇」垮台後,喪失信心的小說家和詩人紛紛加入「解放」的行列。筆者以為,中國大陸從1919年開始第一次大規模的解放開始(五四運動),歷經49年的第二次解放(共和國成立)和78年第三次解放(改革開放),一直要到八○年代末、九○年代初受到商品大潮入侵後的第四次解放,才算真正落實下來。當然,這幾次的解放性質和方向不同,結果也不完全令人期待,但是有意思的是,前三次都和政治有直接關係,最後一次的經濟因素也和政策脫離不了干係。第三次解放以後,西風東漸,吹醒了不少中國人沈睡已久的夢,因此,大量的作品相繼問世,文壇熱熱鬧鬧,評論爭爭吵吵,撫慰「傷痕」後一路走到「世紀末」,當真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作者簡介謝靜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北教育大學語教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