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只是媽媽, 也是你自己: 給失去自我的媽媽們, 找回完整自己的心靈處方箋! | 誠品線上

엄마 마음 약국: ‘나’를 잃어버린 엄마를 위한 마음 돌봄 처방전

作者 이현수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你不只是媽媽, 也是你自己: 給失去自我的媽媽們, 找回完整自己的心靈處方箋!:暖心推薦【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王浩威【作家】羽茜【愛情作家】柳喪彪【臨床心理師】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給失去「自我」的媽媽們,找回完整自己的心靈處方箋! 韓國YES24網站9.5分盛讚好評! 沒有快樂的媽媽, 就沒有快樂的孩子。 只有媽媽的心治癒了, 才能為孩子帶來幸福! ‧有了孩子之後總是覺得好累,懷孕時跟現在比簡直是天堂! ‧白天看到孩子就想哭,晚上看到孩子卻覺得幸福。我,到底怎麼了? ‧為了照顧小孩,日子已經過得狼狽不堪,還是擔心自己沒把小孩養好。 ‧怎麼辦,我好像缺乏母愛!為什麼我無法對孩子產生情感連結? ‧有了孩子之後,我的人生好像還沒開始就結束了,該如何面對內心的失落? 如果這些心情,身為媽媽的妳都曾經歷,那麼妳需要的不是休息,而是找回「妳自己」!只要是人都希望被愛,但女人從成為母親的那一刻開始,就彷彿失去了追求「自己」幸福的資格,就連身邊最親密的另一半,有時都無法理解這種心情。當壓抑成為慣性,傷痕也會在心中越刻越深…… 資深臨床心理師李賢秀認為,媽媽內心的傷口,會對孩子產生立即性的影響,許多人卻缺少家庭的後盾、專業機構的幫助,因此比起被動接受幫助,若能藉由打開「內心的恢復開關」,培養「自我治癒」的力量,才是最佳的解方。 本書透過22則直面內心壓力的心靈處方箋,幫助妳走上全方位的自我修復之路,當妳能夠放下「媽媽」的角色,把焦點轉移回到自己身上,正視潛意識的呼救,就能開啟改變、治癒內心的傷口、重新找回自己的能量,為自己和孩子帶來真正的幸福!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暖心推薦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王浩威 【作家】羽茜 【愛情作家】柳喪彪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賢秀畢業於高麗大學心理學系,並獲得臨床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擁有臨床心理專家、精神健康臨床心理學家一級證照。在醫院身心科擔任臨床工作逾二十年,致力於讓病患回復心靈健康狀態,無須再仰賴藥物與治療。目前擔任治癒心理學院院長,以長期的諮詢經驗和腦科學研究為基礎,提供兒童、青少年、成人不同階段需要的心靈療癒法,並於心理諮詢、演講、教育以及書籍創作等多有涉獵。丁俞翻譯就跟人生一樣是個不斷拆解再重組的過程,一個拆的是文字,另一個拆的是自己。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CH1 成為媽媽後,身體會最先感到疲累 育兒這個課題的重量 初次經歷的勞動世界 撐起我們生活的勞動 身體的疲累終究會結束 CH2 成為媽媽後,心會比身體更痛苦 各種糟糕情緒的起點:產後憂鬱 媽媽自己也不了解的脆弱 那些比育兒更大的壓力 唯有媽媽才懂的生命的重量 把痛苦說出口 CH3 對媽媽來說,格外艱難的育兒煩惱處方箋 對孩子發火的真正理由:看到孩子就會莫名感到生氣 媽媽的育兒焦慮:我總擔心孩子無法好好長大 名為完美育兒的陷阱:總是執著於完美的育兒方式 母愛缺乏情結:發現自己沒有母愛,讓我感到很憂心 CH4 心靈藥房的難關:夫妻間矛盾的處方箋 夫妻的心靈藥房是共有的 為什麼現在要談夫妻間的依附關係? 從依附理論的視角看夫妻關係 結婚是第二次的依附期 重寫家庭故事 CH5 打造穩固心靈藥房所需要的四大支柱 第一個支柱:體力 第二個支柱:智力 第三個支柱:情感 第四個支柱:靈性 後記 媽媽們需要安慰

商品規格

書名 / 你不只是媽媽, 也是你自己: 給失去自我的媽媽們, 找回完整自己的心靈處方箋!
作者 / 이현수
簡介 / 你不只是媽媽, 也是你自己: 給失去自我的媽媽們, 找回完整自己的心靈處方箋!:暖心推薦【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王浩威【作家】羽茜【愛情作家】柳喪彪【臨床心理師】洪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81638
ISBN10 / 6267181634
EAN / 9786267181638
誠品26碼 / 2682373472004
頁數 / 27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為了治癒受傷媽媽們的
心靈藥房開張了



育兒真的是件很累人的事,先不說身體的勞累,就連在面對自己最珍愛的孩子時,心中有時也會冒出「孩子阻擋了自己得到幸福」的想法,這樣的狀況總讓人無助得想哭。媽媽們的心被沒有人理解自己的辛苦與價值的極致孤獨感給占據,但凡是人,心中不免會渴望當一個備受寵愛、能得到尊貴待遇的人。但媽媽們從成為母親的那一刻開始,就彷彿是被禁止了懷有這種渴望的權利,被擠到這世上的角落。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媽媽會拚命找尋自己存在的價值,但這樣的舉動反倒會讓某些人在她們頭上扣上像是「好勝心過強的媽媽」等評論的大帽子。這些媽媽們為找尋自己價值所做的努力,最後只會化成另一枝箭,再次射向她們自己。她們身邊的人,甚至是理應最親密的另一半,有時都無法理解這些媽媽們為什麼總是要這麼拚命,這樣的不理解往往讓媽媽們的心傷痕累累。
但我想,媽媽們周圍的人並不是刻意要傷害她們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媽媽們身旁的嬰兒太過脆弱了,相較之下,媽媽就成了一個無比強大的存在,這讓周圍的人忘了媽媽們也需要關心和安慰。家中的第一個孩子之所以會感到委屈也是同樣的道理。原本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王子或小公主,在有了弟弟妹妹之後就會被「打入冷宮」,因為剛出生的弟弟或妹妹看起來實在太弱小了,排行老大的孩子相較之下就會像個巨人,被大人們要求必須自己把事情做好。
總之,人只要受了傷都應該要得到安慰和治療,而媽媽們的傷口更應該盡快處理。因為當媽媽們受到傷害時,痛苦的不只是她們自己,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媽媽們所受的傷都會立刻對孩子造成影響。我每天都會在諮商室裡與許多媽媽們相遇,我發現她們之中大多數人都無法從周圍的人身上得到溫暖和安慰,甚至在和家人相處時也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求助專業機構,也很難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假如要讓因為心中的傷變得鬱鬱寡歡的媽媽們重新站起來,家人和社會就必須成為她們最堅強的後盾,但家庭裡的成員們光是要解決自己所面對的課題就很吃力了,而就現實面來看,我們的社會也沒有辦法照顧到每個媽媽受傷的心。我針對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最後想到了一個方式,那就是幫助媽媽們重新獲得自我治癒的力量。

聽見到頭來還是必須培養自我治癒的力量,妳是否已經感到有些洩氣了呢?但我們一起冷靜地思考一下:這麼久以來,那些請求他人理解自己、幫助自己的吶喊是不是都成了一陣陣空蕩虛無的迴聲?當妳越渴望從他人身上得到幫助,心中的無力感是否就變得越強烈呢?從現在起,已經沒有可以倚靠的地方,身後也沒有退路了。
各位可能會想,自己是否真的有那種力量?這個答案是無庸置疑的。每當孩子肚子痛的時候,媽媽們經常都會施展「媽媽的手是最好的藥」這個魔法,用手揉揉孩子的肚子,這麼一來孩子就會奇蹟似地不再感到疼痛。之所以會發生這麼神奇的事,是因為媽媽們的身體裡有間藥房,如果要說得更準確一些,那間藥房的所在位置就在媽媽們的心裡,只是之前我們沒能好好運用這股存於內心的力量而已。只要能夠從媽媽身上感受到愛和溫暖的關懷,孩子們就能恢復活力,即便是已經長大的我們,在身心都感到疲憊不堪的時候,如果能夠感受到同樣的關愛,就能夠立刻重新站起來,只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渴望似乎有些不切實際。既然從他人那裡行不通,我們就自給自足,好好愛自己吧!這也正是我們必須要有媽媽心靈藥房的理由。
就像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常備的急救箱一樣,我希望媽媽們在身陷痛苦時,也能馬上在各自的心靈藥房取得最合適的藥。

試著在媽媽心靈藥房的匾額上寫下「自重自愛」吧!就算有時會對著孩子和丈夫破口大罵,妳依然是個非常珍貴的人;即使蓬頭垢面,穿著隨意套上的寬大衣物,妳依然是個可愛的人。別把暫時因為壓力變得一團糟的自己當成是妳原本的樣子,那些看似有些狼狽的模樣其實只是一種提醒,告訴妳現在的生活中有某些問題需要去解決而已,並不能破壞妳的價值與存在本身。希望各位都能真心地愛自己、珍惜自己。先做到這點,才有可能達成「他重他愛」。那麼,現在就跟我一起打造媽媽心靈藥房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媽媽的育兒焦慮:我總擔心孩子無法好好長大


來到諮商室的媽媽們最常有的煩惱就是剛剛討論過的「對孩子生氣」,第二多的煩惱則是「擔心孩子無法好好長大」。其中這種擔憂也是出自於太愛孩子的心,越愛就會越害怕、越不安。人生原本就充滿不安了,現在又要擔心對自己而言最珍貴的孩子會出什麼問題,整個人只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但是和其他的不安相比,「育兒的不安」在某種程度上是能夠透過想法或行為的改變而減少的。孩子的年紀越小,能夠移動的範圍就越小,他們會像向日葵看著太陽一樣,只看著媽媽,所以只要好好地保護孩子,其實基本上不會發生什麼令人擔心的事情,媽媽們那顆不安的心才是「育兒的不安」背後的真正原因。
關於孩子無法好好長大這句話,我想每位媽媽的定義都不同。但在這裡,我會將這句話定義為「身體和心靈沒有正常發育,無法愉快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以這個概念作為標準,審視育兒過程是否真的存有缺失。
當我們以上述這個概念作為判斷基準時,孩子可能無法好好長大的情況如下。

當孩子遭受虐待或被以粗暴的方式對待時
當孩子請求幫助,卻選擇無視時
對孩子放任不管,不關心孩子時
不提供孩子生活必需的食衣住行時
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所有者,過多地干涉或控制孩子的行為時
批評、蔑視或鄙視孩子,讓孩子感到羞恥時
父母親陷入過度的自我陶醉,並表現出完美主義的態度時

如果孩子受到虐待,不只身心會立刻受到傷害,他們的靈魂也會受傷。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親的放任、無視或過度的控制,無法完全認可自己的存在,同時也會喪失生活的目標與動機,陷入無盡的徬徨之中。曾有這些經歷的孩子們大致上會有兩種應對方式,一種是將自己的傷口深深地壓在心底,另一種則是用行動表達自己受傷了。前者可能會表現出憂鬱、畏縮和極度不安的樣子,後者則會表現出反抗、具攻擊性和復仇心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最近的電視劇或電影在描述精神疾病患者的童年時期經歷時,無一例外地都會出現遭受父母親虐待的場面。將受到的傷害化為行動的狀況如果太過嚴重的話,就很可能患上精神疾病;而壓抑創傷的情形過於嚴重的話,就會脫離現實,罹患妄想症或是產生幻覺。如果演變成這樣的情況,就真的是「沒能好好長大」了。

但我想,至少會讀這本書的人,應該沒有人會像上述的情況那樣對待孩子,所以各位大可放心。只要沒有發生上面所說的情況,孩子沒能好好長大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低的。假如沒有上述那些行為,還是覺得孩子似乎沒有好好長大的話,首先應該要思考所謂「好好長大」的定義是什麼。也許孩子也是在依照自己的獨立性和自我認同成長,只是這樣的成長方式正好和媽媽的標準不同而已。即使這樣的獨立性無法幫助孩子通過大學入學考試,無法幫助孩子進入理想的職場,但那也絕對不能說這樣的方式就是錯誤的。很多媽媽都會認為孩子要以和別人差不多的平均值成長,自己才算是有好好養育孩子,所以只要孩子稍微偏離這個標準,媽媽們就會急得跺腳。
當一個隸屬於平均值的人有很多優點,如果具備平均值的學歷和資歷,看起來就會像個平均什麼事都能做到的人,也會得到更多能夠過著平均值生活的機會。將平均值的生活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安穩的生活,大多數父母都會希望子女能夠安穩地融入這個社會,安穩地步入下一段人生,例如上大學、就業、結婚和生子等。唯有過著安穩的生活,才有機會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為了讓孩子能活在平均值所做的努力是有其價值的。
但就算真的平均地完成了所有任務,如果孩子自己感到不愉快,甚至感到自己的靈魂正在逐漸枯竭時,這所謂安穩的人生也會逐漸崩毀,例如離婚、離開工作多年的公司,甚至還會因為某些荒腔走板的行為,讓自己的經濟狀況陷入危機。

在擔心孩子能不能好好長大之前,首先要先思考所謂的好好長大究竟是什麼。孩子長大成人後,必須要對自己的食衣住行負起責任,所以應該要具有相應的能力。除此之外,能夠認可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的人生有責任心,能夠和周遭的人一起快樂地生活著,這樣不就是有好好長大了嗎?以這樣的標準養育孩子的話,心中就不會經常感到不安了。
只要不是前面所說的那七種情況,孩子無法好好成長的可能性其實非常低。就算其中有一兩個情況是符合的,孩子也不一定就無法好好長大。會因為那樣的狀況受到傷害是肯定的,但孩子也有可能可以在父母以外的人身上得到幫助,克服心裡的創傷。
但也有可能會出現相反的情況。也就是說,就算父母並沒有做出上述的任何一種行為,也非常細心地照顧並保護孩子,孩子還是有可能沒辦法好好長大。舉例來說,孩子可能在成長過程中交錯朋友,或是遭受某種意料之外的牽連,進而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但就算發生這樣的情形,只要平常親子間的溝通有做好,父母夠關心孩子的話,就能夠立刻察覺到孩子的不對勁,及時介入,阻止憾事發生。

孩子的生命力比大人還要更強大

在「擔心孩子無法好好長大」的煩惱之中,擔心孩子會生病的不安應該是讓父母親最焦慮的一個了。雖然不是說媽媽不去擔心,孩子就不會生病,但從結論來看,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更強大,他們的生命力和免疫力並不比大人差。不,應該說是比大人還要更強才對。在媽媽的肚子裡都能堅持十個月了,碰到小感冒或是一般的病痛,花不到幾天的時間就能恢復健康。孩子發燒或是咳嗽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帶孩子去看病對吧?在經過醫生的診斷之後,我們會拿到一些藥,回家之後,也都會照著時間定時餵孩子吃藥對吧?就算送去幼稚園,我們也不忘再三叮嚀老師吃藥的時間。就這樣過了幾天,原本沒有半點活力的孩子又像是從沒生病過一樣,整天嘻嘻哈哈的,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我年輕的時候總是很擔心孩子生病,每次孩子生病的時候,總是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當時的我根本沒意識到原本病懨懨的孩子,怎麼總能在幾天之內就恢復健康,現在想想,就像發生了什麼奇蹟似的。年紀大了之後,就算只是感冒,都很難在幾天之內就好起來,但孩子之所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康復,是因為有父母親迫切希望孩子能痊癒的心意、周圍人的幫助,最重要的還有孩子與生俱來的生命力,只有這些全結合在一起,才有可能發生這樣的奇蹟。
孩子的生命力就是如此強大,連媽媽的手都沒有碰過,就能在肚子裡堅持了十個多月才來到這個世上。「聯合新聞TV」曾在二○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做了這樣的報導,在美國,大多數感染過COVID—19的產婦所生下的嬰兒都是帶著抗體出生的。針對一千名以上的產婦及新生兒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曾經感染過COVID—19的八十三名孕婦中,有七十二名孕婦透過胎盤將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轉移至嬰兒身上。整個大自然和神都在幫助我們保護孩子。

儘管如此,孩子生病的時候總會成為職場媽媽最想辭職的時候。丟下生病的孩子去上班時,每一位職場媽媽心裡都會產生「我也沒盼著要享受什麼榮華富貴,怎麼忍心丟下孩子自己來上班」的想法。但作為一名媽媽界的前輩,我想告訴各位,只要孩子不是病得非常嚴重,就要抱持著「就算孩子生病,日子還是要繼續過」的想法才行。就算昨晚為了哄因為發燒不停哭鬧的孩子完全沒睡,抱著孩子哭了整晚,只要今天有辦法將孩子託付給某個人照顧,就算心痛也要放下孩子,繼續妳原本在做的事。
其實當我們會拿「榮華富貴」這四個字出來說嘴的時候,背後的原因並不百分百是因為孩子。原本就因為孩子生病覺得很辛苦了,還要到公司忍受職場上的壓力時,妳會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就算孩子生病了,如果上班的時候辦公室的氣氛很好,又或者是一天能賺一百萬韓元(約為台幣兩萬元)的話,我也就不會說什麼「榮華富貴」了。在妳要做一些重要決定的時候,可能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拿生病的孩子當藉口,因此,我希望各位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好好生活。
當職場媽媽認真考慮要不要辭職的時候,通常就是如前面所說的,孩子病得非常嚴重時。例如醫生明明說過一段時間就能痊癒,現在已經比預計的時間多了兩三倍了,孩子還是沒有辦法恢復健康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遇到光靠孩子天生的生命力也無法承受的問題,如果沒有人能幫忙在家看孩子的話,父母親就必須要將所有心力放在照顧孩子身上,畢竟孩子都病得這麼重了,根本不可能再將他送到幼稚園或安親班去。如果孩子只是暫時有點小病痛,就要堅強地繼續過生活,但如果病情嚴重的話,在面對和孩子安全無關的事時,都要果斷地做出決定。只要心裡很清楚面對這兩種情形下該如何應對,日後就算孩子真的生病了,也不會過於惶恐不安。

如果真的因為孩子生病而不得不辭職,心裡便會冒出許多不安的念頭,像是「現在辭職的話,以後還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嗎?未來復職的時候,我的上司可能會是年紀比我還要輕的人,這未免也太傷自尊心了。」我曾經也有過那樣的想法。有一次,孩子感冒了半個多月都沒有好轉,我服務的醫院裡的醫生幫孩子換了幾種藥,也給了我很多建議,但結論是不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只要我再等一陣子看看。當時我很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問題,整個人變得極度不安,工作的時候總覺得做什麼都不順。那時我就在想,如果再過一週,孩子還是沒康復的話,我就打算提離職了。但下一秒,我的腦海裡就冒出了上述的那些想法,陷入了苦惱之中,但幸好孩子在那個週末就突然痊癒了,曾想過離職這件事也被我拋在了腦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偶然有了重新審視當時那些想法的機會。「現在辭職的話,以後還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就算很難重新回到同樣的職場,但一定會有類似的地方的。不是因為沒有地方去而不去,純粹是因為「我不想」才不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突然發現「上司成了年紀比我還要輕的人,這實在太傷自尊心了」的想法其實也是一種過分自戀。如果我因為養育孩子,停了一段時間才重新開始工作的話,當然會跟不上屆時的潮流,那麼讓那些能夠完美掌握當下趨勢的人當上司,不是很理所當然嗎?如果我有足夠的實力,我就能追上對方,如果能力還不夠,就還要繼續學習。如果用職涯中斷這個詞,就會有種像是斷了手還是斷了腳一樣的感覺,似乎一旦面臨這個情況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會讓人的心情變得很糟。但如果將這樣的情形說成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沒工作了,所以需要再適應」的話,就不會讓人感到喪氣了。
假如孩子已經病到需要父母親辭職照顧,卻還是因為某些理由死撐,硬是不提離職,在職場上也很難好好地工作,到頭來只會在職場上不停受到挫折,表面上看起來是在上班,但其實已經進入一個內部經歷中斷的狀態。一間企業最想要的人才,應該是一個能夠全心全意專注在公司的業務上,不被任何事情所影響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獲得升遷的機會。所謂職場,就是一個如此不人性化的地方。

成為媽媽之後,升遷、育兒、提高年薪和家庭的穩定之間必然會有矛盾,有時還會冒出:「明明別人就可以家庭事業兩得意,為什麼我的路就特別坎坷呢?」的想法,甚至開始埋怨起自己的八字。即使如此,如果決定要先提離職專心照顧孩子,之後再復職的話,我希望媽媽們都能記得一件事,那就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並不是只有一條而已。復職之後,就算過去職等比我低的人成了上司也沒關係,因為上司必須要承擔許多責任,在底下工作的我工作起來會更輕鬆,對於工作以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忙的媽媽們來說,這反倒是一個非常好的職位。當然,能夠領到的薪水勢必會比上司還要低,但同時也可以得到更多能和孩子一同度過的時間,金錢並不是唯一的價值。
如果沒有孩子的話,大概到死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但如果是為人父母的人,就一定會認同世上沒有比孩子生病更可怕的事了。和孩子的健康相比,其他像是職等、年薪還是名譽等壓力其實都取決於個人的想法。身處高位固然有它的好處,但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其實生活也能繼續過下去,這件事對是否能好好生活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用兩句話做總結:在父母正常養育孩子的狀況下,孩子無法好好長大的機率非常低。雖然經常會有一些小病痛,但孩子本身的生命力非常強大,恢復的速度非常驚人,所以可以不用太過不安。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懂得愛自己,才能成為好媽媽。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