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 | 誠品線上

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

作者 鄧煌發/ 許福生/ 蔡顯鑫/ 楊秀枝/ 曹光文/ 錢漢良/ 蘇恆舜/ 潘昱萱/ 林瑞欽/ 陳世宗/ 林淑梨/ 高鳳仙
出版社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犯罪人的社區矯正由於具有轉向處遇、經濟效益、復歸社會及減少機構化影響等優點,符合近代福利國、教育刑及人道主義的重要思潮;觀護制度則被譽為是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犯罪人的社區矯正由於具有轉向處遇、經濟效益、復歸社會及減少機構化影響等優點,符合近代福利國、教育刑及人道主義的重要思潮;觀護制度則被譽為是刑事司法王冠中之璀璨寶石,兼具有司法、教育、心理及社會工作等功能,是保障社會大眾安全,並預防犯罪人再犯的重要角色。本書特別邀集我國長期在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領域素有接觸之傑出學者與實務專家,分從理論及實務角度,就我國現行司法保護主要議題進行彙整,並提出剖析與建言,希望能讓讀者學習到多樣化社區處遇方案的法律規定與實務操作經驗,並了解關於這些方案計畫的歷史背景、哲學思維、社會反應及科學研究實證證據。本書不僅是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更是有意參加國家考試、加入犯罪防治領域人員的實用好書。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鄭添成‧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牛津大學、伯明翰大學訪問學者‧德國馬普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訪問學者鄧煌發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專任副教授‧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長‧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許福生‧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警察政策研究所所長‧日本明治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美國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刑事司法學系訪問學者‧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蔡顯鑫‧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中原大學法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輔仁大學法學博士楊秀枝‧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庭法官‧前法務部檢察司調部辦事檢察官‧前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曹光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前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錢漢良 ‧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執行檢察官蘇恆舜‧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專任講師‧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博士‧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潘昱萱 ‧台灣嘉義地方法院觀護人(少年調查官、少年保護官)‧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博士‧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林瑞欽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任社會科學院院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英國諾丁翰(Nottingham)大學心理學系博士陳世宗‧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前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台灣桃園地方法院法官、庭長林淑梨‧中原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前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高鳳仙‧中華民國第四屆監察委員‧銘傳大學兼任教授‧國立台北大學兼任教授‧前台灣高等法院法官‧台灣防暴聯盟創會理事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法學碩士金文昌‧中國醫藥大學兼任講師‧東海大學法律學院榮譽導師‧前台灣台中、彰化等地方法院檢察署主任觀護人程又強‧中華民國觀護協會理事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講師‧前法務部科長‧前台灣板橋、基隆地檢署主任觀護人徐錦鋒‧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前台灣台北、士林、板橋等地方法院主任觀護人‧財團法人台北市松陽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中華民國觀護協會副理事長‧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生林順昌‧台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生賴月蜜‧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家事調解學會理事長‧花蓮地方法院檢察署犯罪被害人保護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新北市、花蓮縣、金門縣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謝文彥‧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銘傳大學安全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中央警察大學犯罪學博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主編序 作者簡介 第一章 社區處遇基本概念 第二章 觀護制度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三章 警察與微罪處分 第四章 檢察官與起訴裁量 第五章 緩刑 第六章 社會勞動 第七章 假釋制度 第八章 假釋審查 第九章 少年多元處遇 第十章 中途之家與銜接處遇 第十一章 保安處分 第十二章 性侵害犯罪之社區處遇 第十三章 家庭暴力犯罪之社區處遇 第十四章 毒品犯罪之社區處遇 第十五章 以社區為基礎的少年觀護 第十六章 社區處遇對象之權利保護 第十七章 矯治諮商 第十八章 社區處遇與矯正社會工作 第十九章 社區處遇與修復式司法 第二十章 社區處遇與風險管理

商品規格

書名 / 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
作者 / 鄧煌發 許福生 蔡顯鑫 楊秀枝 曹光文 錢漢良 蘇恆舜 潘昱萱 林瑞欽 陳世宗 林淑梨 高鳳仙
簡介 / 觀護制度與社區處遇:犯罪人的社區矯正由於具有轉向處遇、經濟效益、復歸社會及減少機構化影響等優點,符合近代福利國、教育刑及人道主義的重要思潮;觀護制度則被譽為是刑
出版社 /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001178
ISBN10 / 9866001172
EAN / 9789866001178
誠品26碼 / 2680748466009
頁數 / 48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
社會大眾的安全保障及犯罪人的再犯預防工作,是近數十年來各先進國家均甚重視的問題。犯罪人的社區矯正由於具有轉向處遇、經濟效益、復歸社會及減少機構化影響等優點,符合近代福利國、教育刑及人道主義的重要思潮;觀護制度則被譽為是刑事司法王冠中之璀璨寶石,兼具有司法、教育、心理及社會工作等功能,是保障社會大眾安全,並預防犯罪人再犯的重要角色。
在台灣,職司犯罪人社區處遇的核心人物,即是各地檢署負責成年觀護業務的觀護人,以及各少年法院負責少年觀護業務的少年調查官及少年保護官。台灣的成年觀護制度從民國70年開始實施以來,歷經許多轉型時期與作法調整,惟在業務量日益龐大與繁雜的情況下,迄今尚未制訂觀護或社區處遇相關專法,造成長期以來觀護實務工作者因缺乏專業保障、受限之升遷管道、人力不足問題、以及繁瑣之非本職業務等而士氣低落,同時對於國際間的司法保護現狀,以及其他先進國家的社區處遇新近作法,瞭解較為有限,此對於我國充滿熱情與高素質的觀護人才運用而言,甚為可惜。在數次與中國大陸學者及實務專家接觸的經驗中,瞭解渠在近年來不僅已經提交「社區矯正法」,藉以推動非監禁刑罰執行,並在多處城市設置社區矯正試點,進行多種社區矯正實驗方案,此外,更多次藉由司法部官員或學界參訪團,赴台考察司法保護措施,充分展現其推動司法保護及社區處遇的決心。此外,在聯合國所制訂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標準及規範」中,更將非監禁刑罰措施列為持續推動之政策與有效減少再犯作法。
有鑒於此,欣逢台灣的成年觀護制度實施三十而立之年,本書特別邀集我國長期在社區處遇與觀護制度領域素有接觸之傑出學者與實務專家,分從理論及實務角度,就我國現階段司法保護主要議題進行彙整,並提出剖析與建言,希能藉由現行作法之檢討,以及透過國外新興措施之介紹,在台灣觀護制度及社區處遇邁向下一個十年之際,能夠有一個更清楚的目標走向、不惑的信心、對台灣以人為本、資源整合的犯罪人處遇制度有初步之認識與瞭解。
社區處遇提供了傳統以監禁為主的刑罰外之其他選擇,而多樣化的處遇計畫及行為矯治方案,也反映出了現今社會對於犯罪人的可改善期待及教育思維。在本書中,除介紹社區處遇與觀護制度的基本概念外,分就刑事司法流程「預防」、「偵查」、「審判」、「執行」、「保護」等五個階段,對社區處遇相關議題進行探究,描述轉向處遇策略與銜接措施,如微罪處分、緩起訴、緩刑、社會勞動、假釋、中途之家、保安處分等,並涵蓋少年、性侵害、家庭暴力、毒品案件等特殊對象之社區處遇理論與作法,最後並納入案主權利保護、諮商輔導、社會工作、修復式司法、風險管理等專業領域在社區處遇中所發揮的重要功能。本書的籌劃與催生歷經多時,期間部分章節的法令規定或已修改,惟各章作者們仍不厭其煩地加以更新內容,對於作者們無私的奉獻與耐心,本人特此致謝!此外,本書各章是以多位作者各自筆觸獨立完成,在各章間或有部分名詞翻譯或專業用語並未統整,尚祈讀者們見諒並不吝指正。
主編鄭添成謹誌
2012秋 於英國劍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