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列系列 第四部: 傑克 | 誠品線上

Jack

作者 Marilynne Robinson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基列系列 第四部: 傑克:吳曉樂(作家)袁瓊瓊(作家)郝譽翔(作家)馬欣(作家)高翊峰(小說家)張讓(作家)曹馭博(作家)童偉格(作家)楊索(作家)鄭麗君(青平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傑克-基列系列第4部 *繁體中文版首度出版* 他無法留下,也無法離開。他是活在這世間的局外人。 ★當代經典《遺愛基列》出版18年後的矚目續作 ★全球34種語言翻譯版本 ★全系列英美長銷逾2OO萬冊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全系列重磅推薦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鍾愛的作家 ★2020年美國重要媒體年度之書 ・ 他沒有料到,對這個人的愛,破除了他與這世界的疏離,卻也令他更加格格不入⋯⋯ ▼ 在《遺愛基列》的艾姆斯牧師眼中,傑克是他無法真心祝福的同名之人;對《家園》的葛洛莉而言,他是沒能返家為母親送葬、又在父親臨死之際匆惶離家的令人心痛不捨的哥哥。 對這世界,他則是個無地自處的陌生人。 這個出生在虔敬家庭的孩子為何變成基列鎮惡名昭彰的「黑羊」?年少輕狂的過錯如何成為人生的枷鎖?懷罪之人是否真有重生的機會?在愛的面前,「公平」與「值得」又要付出何等代價? 《遺愛基列》出版十八年後,作者瑪莉蓮.羅賓遜終於揭曉浪子傑克離家二十年來的生活,也藉著他對世界與社會的反叛,與讀者一同思索「平等」的真義:我們是否真有含納「歧異」的勇氣? ▎美國文學當代經典-基列系列 Gilead series 「基列」(Gilead)是《聖經》中的地名,原意為「見證之堆」。該地乳香名聞遐邇,林木密布,是牧羊之地、富庶的象徵,也是逃亡者隱藏之處。瑪莉蓮.羅賓遜以此作為小說中美國小鎮的虛構地名,在此展開優美細膩的史詩敘事。 她筆下的艾姆斯、鮑頓兩家堪為美國文學中令人難以忘懷的家族,不僅見證了百年美國史,映照當今政治局勢、社會價值觀的變遷,為宗教的意義與影響提出精采的辯證,也寫出孤寂無依者的靈魂之歌,我們對愛、信任、家的永恆渴望。 「基列」系列目前共有四部: 1 遺愛基列 Gilead 全書是臨終老父寫給稚子的告別長信,他對生的眷戀不為自己;也是一篇生命的牧歌,讚頌著世界萬物的新奇。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一段照古鑑今的家族史。 2 家園 Home 他們全都稱這裡為家,但他們從來不留下。婚約告吹的乖女兒、末路窮途的浪子,因無奈而返家的兄妹倆面對命懸一線的老父親,希冀能在彼此的珍重裡,尋得最終的和解、最後的希望。 3 萊拉 Lila 萊拉的童年坎坷,漂浪多年。一場雨帶她走進教堂,也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將成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而直到愛的溫潤沁入心中,她才明白自己始終在追尋愛的可能。 4 傑克 Jack 他無法留下,也無法離開;他是這世間永恆的局外人。浪子終於道出離家二十年來的故事,告解人生的枷鎖。懷罪的靈魂是否能獲得救贖?在愛的面前,「公平」與「值得」又要付出何等代價?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吳曉樂(作家) 袁瓊瓊(作家) 郝譽翔(作家) 馬欣(作家) 高翊峰(小說家) 張讓(作家) 曹馭博(作家) 童偉格(作家) 楊索(作家)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盧建彰(作家) 鍾文音(作家) 鴻鴻(詩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瑪莉蓮.羅賓遜《時代》雜誌2016年百大影響力人物——瑪莉蓮.羅賓遜 Marilynne Robinson普立茲文學獎得主,美國當代知名作家。2012年因「優美、智慧的書寫」獲美國國家人文獎章;2013年入圍曼布克國際文學獎、獲大韓民國朴景利文學獎;201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文學獎。小說首作《管家》(Housekeeping , 1980)獲美國筆會/海明威獎、入圍1982年普立茲文學獎決選,已成當代文學經典。《遺愛基列》(Gilead, 2004)獲2005年普立茲文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家園》(Home, 2008)獲2009年英國柑橘文學獎、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名單;《萊拉》(Lila, 2014)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另著有非虛構文集《祖國》(Mother Country)、《亞當之死》(The Death of Adam)、《心靈的缺席》(Absence of Mind)、《當我是個孩子時,我讀書》(When I Was a Child I Read Books)、《萬物的受予性》(The Givenness of Things)、《何以在此?》(What Are We Doing Here?)等。羅賓遜的作品致力探討信仰與俗世生活的關係。《管家》出版二十餘年後,第二本小說《遺愛基列》僅花十八個月寫成,並於《家園》、《萊拉》、《傑克》陸續揭露《遺愛基列》要角的故事。「基列」系列後作的出版雖不在羅賓遜計畫之內,但她筆下的艾姆斯、鮑頓兩家堪為美國文學中令人難以忘懷的家族,不僅見證了百年美國史,映照政治、社會的變遷,為宗教的意義與影響提出精采的辯證,也寫出孤寂無依者的靈魂之歌。姬健梅姬健梅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從事文學翻譯多年,譯有:《魂斷威尼斯》、《白鳥之歌》;卡夫卡三部長篇小說《審判》、《城堡》、《失蹤者》和中篇小說《變形記》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各界讚譽 導讀|愛,就是你願意在漆黑的房間劃亮火柴(文:作家 吳曉樂) 傑克 注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基列系列 第四部: 傑克
作者 / Marilynne Robinson
簡介 / 基列系列 第四部: 傑克:吳曉樂(作家)袁瓊瓊(作家)郝譽翔(作家)馬欣(作家)高翊峰(小說家)張讓(作家)曹馭博(作家)童偉格(作家)楊索(作家)鄭麗君(青平台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143111
ISBN10 / 6263143118
EAN / 9786263143111
誠品26碼 / 2682314579007
頁數 / 40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2.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編輯推薦】
作家瑪莉蓮.羅賓遜在「基列」系列中,以簡潔的風格、單純的故事線,寫出了令人讀後心靈震盪不已的故事。
在這四本角色相連又各自獨立的小說中,我們看到了父子、手足之間愛怨交織的複雜情感,以及所有孤寂之人都曾經歷的靈魂苦痛。
而在這些情感共振之間,若冷靜地去看作家的筆法,更是驚嘆於故事背景、人物對話、道具運用的精妙,切實體會到為何這些角色始終縈繞作家心頭,讓她在這十幾年間幾度出乎她自己意料的、要寫出更多角色的心聲。
羅賓遜亦是美國知名的加爾文主義研究者,著有數本探討信仰的文集。她運用小說體裁,以兩個牧師家族(分別為長老教會、公理會)的故事,藉由「浪子回家」的主題,探討了宗教對俗世的影響、對信仰的大哉問(諸如浸禮、預定論、經文及十誡、救贖、罪與罰等等的現代解讀),不論讀者有無信仰,皆會因此對「信仰」有更多的好奇與理解。

▎必成經典的長銷傑作,囊括各界好評
①. 「基列」系列是美國當代名家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代表作品,自2004年首作《遺愛基列》出版以來,全系列英美長銷逾2OO萬冊;《遺愛基列》名列《衛報》21世紀百大好書
②. 《遺愛基列》出版後,羅賓遜原本無意撰寫續作,然而書中角色始終縈繞不去,至第四部《傑克》於2020年在美出版,四書共費時18年
③. 羅賓遜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摯愛的作家,數次公開推崇,並曾親自專訪羅賓遜本人
④. 首部曲出版18年後,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在2021年再次推薦「基列」系列四書

▎普羅生活的切身主題,風格簡潔而餘味雋永
①. 四書的主軸環繞著「浪子(傑克)回家」的故事,有共同的角色,但故事情節可獨立閱讀
②. 以「父子」、「手足」、「同病相憐之人」等各種角度來寫兩個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背景雖設定在美國五〇年代中期,其中顯露的家庭定義、世代價值觀衝突、政經社會情勢的變化、文化與族群的融合等,皆與近十年世界的變化相映照,值得我們省思
③. 作者無懼於探討宗教對生活及價值觀的影響,也運用主要角色提出對信仰的各種大哉問

➢第一部《遺愛基列》|父子之愛●信仰與生活
創造了美國文學繼《梅岡城故事》的阿提克斯律師後,另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約翰.艾姆斯牧師);三代家族故事連結並暗喻了近百年美國史,讀者可從中透視社經變遷引發的信仰、種族、階級等議題。這封老父寫給稚子的長信猶如一篇牧歌,讚頌著世界萬物的新奇;亦是一部為後代子孫提前寫下的家族史。整本書盈滿著老牧師的「即將不在」,而有一種「把握當下,傾訴所有」的急迫與動人,全書動人如牧歌版《長路 The Road》。

➢第二部《家園》|手足之情●家庭的真義
以艾姆斯世交鮑頓家的觀點,從另一角度描述浪蕩子傑克返家的日子。在《遺愛基列》,讀者看到的是老牧師對浪蕩子「傑克」的評價、猶疑與不信任。在《家園》,作者則是從傑克的妹妹「葛洛莉」眼中,去看這個從小就與家人格格不入、既不信神,還在小鎮四處惹麻煩、宛若家族黑羊,卻備受父親寵愛的哥哥。作者透過這個「婚事告吹只得返家照顧久病父親」的女子,探討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對幸福的追求,揭露了傑克離家跟返家的原因,也讓我們思索「家/家人」的真義。

➢第三部《萊拉》|愛與信任●孤寂與理解●重生與救贖
從一個飽受忽略與虐待的孩子開始講起。萊拉是《遺愛基列》老牧師的年輕妻子。在《遺愛基列》裡,她像一張始終在背景的優雅剪影,我們不知道她的來歷,只知道某一天她來到基列小鎮,就此住下,與老牧師成婚,生了一個孩子。作者在《萊拉》中揭曉:原來當年來歷不明的幫傭朵兒在夜裡帶著受虐的孩子逃走,加入一群流浪工裡,四處漂泊,直至萊拉成年,獨自流浪到了基列,意外走進教堂,聽聞「救贖」一詞,令她思索:自己、朵兒,還有那群流浪工,活在世上的意義為何?是不是只有信神之人才得救贖?作者透過《萊拉》直視了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孤寂」、「被拋棄的恐懼」、「信任的重建」等心理需求,也再一次用另一個女子的角度(相對於《家園》的葛洛莉出身在中產牧師家庭、受高等教育,萊拉則幾乎不識字又貧窮)提問:幸福究竟是什麼?愛是什麼?「被愛」與「懂得愛」是不同的能力⋯⋯

➢第四部《傑克》|罪與罰●階級、種族●理想的社會/世界
《遺愛基列》後,羅賓遜未曾想過要寫續作,但幾個主要人物始終在她心中迴盪不去。在《萊拉》出版六年後,我們終於等到浪子傑克訴說自己的故事。
在《遺愛基列》艾姆斯老牧師眼中,傑克的返家懷有不明目的;在《家園》妹妹葛洛莉眼中,多年未見的這個男子比那個永遠在闖禍找麻煩的哥哥還危險;在萊拉及兒子眼中,傑克是貼心的大玩伴,是能夠理解顛簸命運之人。傑克這個浪蕩子在前三部以各種面貌出現,既壞又好。到底他為何離家?離家二十年他遭遇了哪些事?為何一個中產家庭之子淪落入獄、貧困潦倒,最終連母親的葬禮也沒回來?而在老父臨終之際,這個終於返家的孩子抱有什麼目的?作家在這部最新的故事裡,寫出成長過程中充滿困惑、價值觀不同於原生家庭、一個因為年少輕狂而終至戴著人生枷鎖的人。也藉著傑克的「叛逆」,與讀者一同思索「平等」的真義:我們是否真有含納「歧異」的勇氣?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節錄)|愛,就是你願意在漆黑的房間劃亮火柴|撰文:吳曉樂(作家)】

瑪麗蓮,羅賓遜,美國著名作家,獲獎無數,一九九一年起在愛荷華州作家工作坊執教,直到二〇一六年退休,同年由《時代》雜誌譽選為百大影響人物。她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基列四部曲。首先,別因「四部曲」而卻步,這幾本並非承先啟後的直系血親,毋寧說是平行、旁系姊妹作,你不妨從任一本走入基列鎮,但我想提醒,你很難只滿足於一本。
作家張讓《家園》的導讀,稱《家園》和《遺愛基列》「最好並讀,好像一門的兩扇,雙雙打開以後,我們才能比較淸楚看見室內全景」。延續張讓的譬喻,我以為《傑克》好像是一扇,與門對立的窗,面積比不上門,但窗有窗的功能,意不在進出通達,而是於必要位置上引入新鮮氣流,撥攪舊有秩序。羅賓遜將故事錨定在聖路易,時間定格於傑克遠走基列以後。
傑克,他是基列鎮兩個牧師家庭,艾姆斯一家與鮑頓一家,回憶錄裡一抹去不掉的汙漬。傑克誕生初始,即有不祥預兆。他是鮑頓家第三個孩子,鮑頓牧師不捨摯友艾姆斯牧師鰥居多年、膝下無子,於是以艾姆斯之名為傑克起名。這份美意並未得到艾姆斯牧師全心的領受,艾姆斯牧師當下冷漠地意識到——這終究不是他的孩子。日後,兩個家庭在組成上各自起了變化,年邁的艾姆斯牧師與小他三十餘歲、來歷不詳的萊拉成婚,於七十歲的高齡有了孩子羅比。鮑頓牧師與妻子也陸續生下四名子女,么子泰迪日後成為頗具名望的醫師。兩家男丁陸續誕生,傑克在譜系上不免伴生一點「小尷尬」,但令兩位牧師頭痛的是傑克一再闖出的「大麻煩」,小至順手牽羊,大至炸毀郵箱。傑克交代不了動機,只知欲望翻湧,難以抑制。艾姆斯牧師形容傑克是「迷途的羔羊、迷失的浪子、早慧的天才」。
艾姆斯牧師與鮑頓牧師分屬基督教新教的公理會與長老教會,偶生摩擦和歧異,但他們普遍接受加爾文的「預定論」。根據此一理論,神以其恩典指定天選之人,其他人則因自身所犯罪行,獲致永恆的詛咒,墮落於地獄。預定論是兩位牧師解道時揮之不去的疑難,傑克的劣跡更讓他們心中暗影幢幢,如何不懷疑傑克注定被神所撇棄?日後,傑克鑄下大錯,避逃基列,艾姆斯牧師與鮑頓牧師的髮妻,也就是傑克的母親,據此結論不應再挹注希望在傑克身上。唯有鮑頓牧師,仍衷心為傑克祈禱,期盼浪子回頭的一天。
傑克在聖路易落腳,離鄉背井二十年,母親大限之日,傑克因故身陷囹圄,見不上最後一面。出獄後,傑克的首要任務自是奔喪,他拿著家裡寄來的錢,倉促地在廉售死者衣物的商店購入一套黑色西裝,突然一場暴雨,傑克好心地為淋濕的黛拉解圍——手上的傘還是竊來的。黛拉見眼前陌生男子一身正式行頭,錯認傑克為牧師,父親亦為牧師的黛拉殷殷招待傑克。即使稍晚黛拉觸探到傑克不欲人知的祕密,這份好感仍如磐石,無一瞬轉移。黛拉嘗試說服傑克:即使生命蒙受缺損,仍無礙我們從中享受恩典。
《傑克》的序幕,讓我聯想到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系列作,一對男女偶然相遇,消磨整夜時光,交換所思所想,並為彼此的高度投契而歡喜不已。但,傑克與黛拉置身寂靜墓園,傑克負擔不起體面的場所,黛拉並不在意。其次,兩人的種族、年齡與階級,使他們多所顧忌,兩人既迫切,又唯恐稍有不慎,扼傷了眼前奇蹟般的情投意合。在漫長又短暫的良夜,羅賓遜調度了好幾次「沉默」,每次的沉默,以及後續重啟的對話,都讓我們看清傑克與黛拉之間深刻的引力⋯⋯

試閱文字

內文 : 他只落後兩步,幾乎就走在她身旁。她沒有回頭,只說:「我不跟你說話。」
「我完全理解。」
「如果你真的完全理解,就不會跟著我了。」
「一個男人邀請女士去吃晚餐,就該送她回家。」
「不,他不必這麼做。如果她叫他走開,叫他不要煩她。」
「我受到的教養就是這樣,我也沒辦法。」但是他過到對街,隔著馬路與她同行。走到她住處外一個街區的時候,他又穿過馬路走回這一邊。他說:「我真心想要道歉。」
「我不想聽。你也不必費心解釋。」
「謝謝。我的意思是,我也寧可不要解釋。如果不解釋也無所謂的話。」
「沒有什麼事無所謂。在我們這番對話裡容不下『無所謂』這三個字。」儘管如此,她的語氣溫和。
「我當然明白。但我沒辦法什麼都不做。」
她說:「我這輩子從來不像今晚這麼困窘。」
他說:「呃,你認識我的時間還不長。」
她停下腳步。「現在你開起玩笑來了,很好笑。」
他說:「我有個毛病,不該惹笑的事會讓我發笑。我想我跟你提過。」
「而你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我走著走著,你就跟在我後面了。」
「喔,如果嚇到了你,我很抱歉。」
「不,你沒有嚇到我,我知道那是你。就連小偷都不會這麼鬼鬼祟祟。你想必是躲在哪棵樹後面。真是可笑。」
「欸,總之,我把你平安送到家門口了。」他掏出皮夾,抽出一張五元美鈔。
「拜託,這算什麼!在我家門口拿錢給我?別人看見了會怎麼想?你想要毀掉我的生活!」
他把錢和皮夾收起來。「我實在欠考慮。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並不是想要賴帳。我知道你一定是這麼想的。你瞧,我的確帶了錢。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她搖著頭。「我在手提包裡翻來掏去,想盡辦法湊足零錢來付那盤我們沒吃的豬排。最後我還欠老闆兩毛錢。」
「嗯,我會把錢還你。悄悄地還。比如說夾在一本書裡。你還有幾本書在我這兒。我認為這個夜晚十分愉快,除了最後那一部分。三個鐘頭裡只有一個鐘頭不太愉快。一筆小額的私人借款,將立即償還。也許就在明天。」
她說:「我想你還指望我繼續忍受你!」
「其實不然。一般說來,別人都不會忍受我。我不怪你。我知道這是什麼情況。你就連生氣的時候都還是語氣溫柔。這很少見。」
「我想,我受的教養沒讓我在街頭和人爭吵。」
「我指的是其實另一種溫柔。我有幾分鐘的時間,如果你想私下談談。」
「你是在邀請你自己進屋裡來嗎?沒什麼好談的。你回家吧,或是隨便你要去哪裡。我受夠了,不管這算什麼。你就只是個麻煩。」
他點點頭。「我從來沒有否認過這一點。至少是很少否認。」
「我同意。」
他們在那兒站了整整一分鐘。
他說:「我一直期待著這個夜晚。我不太希望這樣結束。」
「儘管我這麼生你的氣。」
他點點頭。「所以我還無法走開。我不會再見到你了,但此刻你還在這裡⋯⋯」
她說:「我只是無法相信你會讓我那麼難堪。我還是無法相信。」
「說真的,當時那樣做似乎是上策。」
「我原本以為你好歹是個紳士,或多或少。」
「通常是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折不扣,在大半時間裡。」
「好了,我家門口到了。你可以走了。」
「這倒是。我會走的。我只是覺得有點難以走開。給我幾分鐘吧,等你進去,也許我就會走了。」
「如果有幾個白人經過,你就會溜之大吉了。」
他倒退了一步。「什麼?你以為這是先前發生的事嗎?」
「我看見他們了,傑克。那幾個男人。我沒有瞎,而且我也不笨。」
他說:「我不明白你為什麼還願意跟我說話。」
「我自己也不明白。」
「他們只是想要討債,有可能會動粗。要知道,我不能冒險和他們爭吵。上一次差點害我坐牢三十天。那會使你難堪,也許更難堪。」
「真有你的!」
「也許,但我不是⋯⋯我真高興你告訴了我。否則我可能會留下你在這裡想著⋯⋯我不希望你⋯⋯」
「事情的真相也沒好到哪裡去。說真的⋯⋯」
「噢,好得多,肯定好得多。」
「所以現在我該原諒你,因為你所做的並不是你可能做出的最差勁的事?」
「嗯,可以這樣說,不是嗎?我的意思是,澄清了這件事,我心裡舒坦多了。假如我十分鐘前就走開,想想會有多麼不同。那樣我就真的再也見不到你了。」
「誰說你還會見到我?」
他點點頭。「我忍不住要想現在我的機會比較大。」
「也許,如果我決定相信你。也許並不。」
「你真的應該相信我。這又何妨?你還是可以掛斷我的電話,退回我寫的信。事情並不會有所不同。只不過你不會接連幾個星期都有那些不愉快的念頭,想著我們本來可以共度的那個美好夜晚,你卻是怎麼度過了那幾個鐘頭。你可以就只原諒我這麼多。」
「原諒我自己,原諒我這麼傻。」
「你要這麼想也可以。」
她轉過身來看著他。「不要把這當成好笑的事——我認為你會。任何一部分都不要,永遠都不要。而你若是在試圖討好我,這沒用。」
「沒用。我再清楚不過。所發生的是某種自發的化學作用,是傑克.鮑頓和⋯⋯空氣之間的接觸。就像磷,你曉得的。當然不是真正的火焰,比較像是鬼火。一種由於尷尬而起的玫瑰紅熱氣,圍繞著任何一種普通事物。無法隱藏。我想熵應該有個光環⋯⋯」
「別再說了。」她說。
「這是因為我緊張。」
「我知道。」
「你不必理會。」
「你讓我心碎。」
他笑了。「我只是想留你在這兒聽我說話。我肯定無意讓你心碎。」
「不,你現在是在告訴我真相。這很可惜。我從來沒聽說過哪個白人從身為白人這件事情上得到的好處如此之少。」
「這是有好處的,即使是對我這種人來說。別人認定我會知道一塊肥皂能有多少泡泡,或我有幸協助某些不怎麼樣的傢伙成為顯要公民,或是⋯⋯」
「別說了,別說了。星期一我要講到〈獨立宣言〉。這沒什麼好笑的。」
「的確。一點也沒有。我真的要講點實話了,黛拉小姐,所以請聽我說。我可不是每天都會講實話的。」然後他說:「一個牧師的女兒、高中老師,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女子,居然跟一個眾所周知、積習難改的流浪漢混在一起,這太荒謬了。所以我不會再打擾你了,你不會再見到我了。」他走開了一步。
她看著他。「現在輪到你來道別?你憑什麼這樣做?剛剛是我請你離開,而你把我留在這裡聽你胡說八道這麼久,讓我幾乎都忘了我說過什麼。」
「對不起,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在努力當個紳士,假定一個紳士真有可能處於我現在的處境。我可能會害你失去一切,而且我永遠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嗯,這很明顯。我說再見,是為了讓你知道我明白這個情況。其實我是在向你承諾,而我將會信守承諾。你會很佩服的。」
她說:「你借的那些書呢。」
「明天就會放在你的門廊臺階上。或是不久之後。連同我欠你的錢。」
「我不想把書要回來。不,也許我想。我猜你在書裡寫了字。」
「只用鉛筆寫的。我會擦掉。」
「不,不要擦掉。我來擦。」
「好,我看得出來這也許能帶給你某種滿足。」
「好了,我跟你說了再見。你也跟我說了再見。現在你走吧。」
「你先進屋裡去。」
「等你走開我就進去。」
他們笑了。
過了一分鐘,他說:「你看著吧。我做得到。」說著他舉起帽子致意,然後雙手插在褲袋裡,慢慢走開了。如果他的確回頭看了一眼,那也是在她把門關上之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當代經典《遺愛基列》出版18年後的矚目續作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