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並快樂著: 燃燒的芙烈達 | 誠品線上

フリーダ.カーロ: 悲劇と情熱に生きた芸術家の生涯

作者 筑摩書房編集部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痛並快樂著: 燃燒的芙烈達:「我不是生病,我是破碎掉了。但是只要還能畫畫,我就還能快樂。」芙烈達·卡蘿(Frida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畢卡索讚嘆推薦,20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不是生病,我是破碎掉了。但是只要還能畫畫,我就還能快樂。」--芙烈達‧卡蘿(Frida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畢卡索讚嘆推薦,20世紀夙負盛名的墨西哥女畫家「你我都畫不出這麼好的自畫像。」--畢卡索「我畫自畫像,是因為我總是感受到孤身一人的寂寞,也是因為,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一本描寫芙烈達‧卡蘿一生精采事蹟、作品的書◎書中可以看見芙烈達‧卡蘿起伏的人生,收錄那些她人生中重要片段的作品◎日本當代藝術大師-森村泰昌專文推薦,從另個角度看見芙烈達‧卡蘿不畏身心痛苦所綻放的日常◎閱讀芙烈達‧卡蘿,窺見一位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如何在生活中以畫筆揮灑她內心的語言,如何度過她有限的精采人生,如何以愛來面對苦難。認識芙烈達‧卡蘿●芙烈達是墨西哥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女性畫家。●作品價格高居全球女畫家之首。●女中豪傑,女性藝術家的最高峰之一。●第一位羅浮宮收購的拉丁美洲畫家的藝術作品。●20世紀最有名的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她一生遭遇許多身心的磨難,接受過三十多次手術,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她和丈夫相愛,是彼此的心靈伴侶,卻彼此不忠,過着互相傷害的生活;在作品中看見,她渴望重生又迷戀死亡,永遠用蠻不在乎的表情,掩蓋着孤獨又卻如此孤獨。這本書紀錄著卡蘿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片段、作品、生活,那充滿高度張力的生與死,看起來支離破碎卻又如此色彩斑斕的傳奇一生。卡蘿的魅力歷久不衰,她的作品,率真的傳達了她精神與肉體的苦痛。有人形容是超現實,但她並不認同,她說那是寫實。她每次的作品只有一個,因為作品即是她的人生。她記錄的是當下。芙烈達・卡蘿在創作裡縫縫補補自己破碎的身體,一生體驗著痛苦孤寂的生命境遇,她留下的最後一幅畫卻叫做《生命萬歲》。像是對世界的最後一聲溫柔呼告,像是寬容著無數在她身上發生的不幸。每個人的心中,也許都住著一個卡蘿。我們都需要去面對生命中許多不完美和不美好。生命未必美好,但透過細細描繪自己的容顏與生命歷程,將苦痛、悲傷、生氣透過作品呈現,除了能更清楚的看見自己,也是另一種療癒昇華。 閱讀作品:一九三九年的作品「兩個卡蘿」,用鏡像的方式,表現出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投射,畫面中的右側的卡蘿穿著著墨西哥傳統家鄉服飾,伸出一隻手,撫慰的牽著左側穿著歐洲服飾的卡蘿。左側的卡蘿手上拿著剪刀,截斷的血管血流不止,暗喻永無止盡的磨難。兩位卡蘿,互相對話,努力使對方完整。她的自畫像,總是充滿正面迎戰、毫不閃躲的尊嚴。閱讀卡蘿:「我從不畫美夢與噩夢,我只畫屬於我的現實。」「我愛你勝過於我愛我的肌膚,即使你不用相同的愛回應我也無妨,因為你總是會找到愛我的方式的,不是嗎?」「我的畫中的信息就是痛苦......徹底地畫出我的生活......我相信這是最好的作品。」「一天結束之際,我們發現我們可以承受得遠遠超過內心所想像。」「我沒有野心要成為任何人。」「我喝酒是想把痛苦淹沒,但這該死的痛苦會游泳,現在我反而被(喝酒)這種體面有益的行為征服了。」「我不是生病,我是破碎掉了。但是只要還能畫畫,我就還能快樂。」「我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我從不畫夢幻的東西,我畫的是屬於我的事實。」「僅僅是活著,就需要很大的力氣了。」「如果我能飛,怎麼還會需要腳呢?」「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我希望永遠不再來。」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日本當代藝術大師/森村泰昌作家/馬欣作家/鍾文音插畫家/Vita Yang插畫家/Eszter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筑摩書房編集部■譯者簡介張秀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鍾文音序章深感痛苦的人所喜愛的「現代聖畫像」延伸「自我」的畫作/第一章 我從何而來?芙烈達的父親威爾漢‧卡蘿/母親瑪蒂爾德‧卡爾德隆/墨西哥革命之女/「跛腳」芙烈達/封印團/想要生迪亞哥的孩子第二章 事故掛在床頭天花板的鏡子/壓力激發出的才能/與命運中的他相遇/巨人以及科瑤坎的跛腳公主第三章 大象與鴿子的婚禮迪亞哥‧利弗拉這個男人/大象與鴿子的婚禮/前往美國/畫就是我的世界/我誠實嗎?/流產與母親之死/再度回到故鄉墨西哥第四章 一些小刺傷修復兩人破裂的關係/迎接列夫‧托洛斯基這位客人/羅曼史的劇情/圍繞在炸彈周圍的絲帶/作品就是我的自傳/前往巴黎/受夠了迪亞哥第五章 離婚與再婚畫是我的旅行/托洛斯基遭到暗殺/再婚/花、動物、孩子們第六章 變堅強吧,我的希望之樹。夜幕壟罩/脊椎骨折/身體阻礙了前進/想再繼續畫下去!/我有一雙翅膀/永遠的芙烈達書後序你喜歡芙烈達‧卡蘿嗎?森村泰昌年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痛並快樂著: 燃燒的芙烈達
作者 / 筑摩書房編集部
簡介 / 痛並快樂著: 燃燒的芙烈達:「我不是生病,我是破碎掉了。但是只要還能畫畫,我就還能快樂。」芙烈達·卡蘿(Frida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畢卡索讚嘆推薦,20世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94307
ISBN10 / 986359430X
EAN / 9789863594307
誠品26碼 / 2681490175003
頁數 / 22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9X20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章


深感痛苦的人所喜愛的「現代聖畫像」





芙烈達·卡蘿出生於墨西哥,是二十世紀的代表畫家之一,我想就算沒聽過她的名字也肯定對這幅「留著濃密的一字眉,有著像是能看穿人心的深邃眼睛」,散發出濃濃異國風情的女性肖像畫有印象。


在短短四十七年的人生中,因為小時候罹患的小兒麻痺,以及高中時期遭遇了九死一生的嚴重車禍,讓她在過世之前接受了三十次以上的手術,所承受的痛苦絕非我們所能想像的。而丈夫迪亞哥·利弗拉複雜的女人關係也讓她的人生宛如戲劇般曲折。我想芙烈達·卡蘿的這句「人生中遇到的兩個重大事故就是交通意外以及迪亞哥了」代表了她對自己人生的看法吧!


芙烈達不但有驚為天人的美貌,而且也兼具了才氣與智慧,即便她已過世了六十多年,這些把「痛苦」當作人生一部分的二百多幅創作,現在仍能撼動許多人的心,而且獲得很高的評價。


被深深吸引的原因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作品能將痛苦及絕望赤裸呈現出來,這樣反而讓欣賞畫作的人感到不可思議,並且產生希望以及力量。舉例來說,血淋淋的傷口,流露出悲傷痛苦的眼神…。把呈現這些主題的畫作掛在牆上,聽說能讓觀賞的人內心感到平靜。這似乎顛覆了過去我們所堅信的「藝術應該要講求唯美才能令人安心和感到幸福」的想法。


另外,她呈現的痛苦並不是那種「難以捉摸的」,而是可以讓人清楚感受到與痛苦、死亡為鄰的作品。


就因為如此,她那不輕易屈服於荒誕命運的意志及生命力,才能如此打動欣賞者的心。那是因為疼痛是身體面臨危險時發出的警訊,當身體快要被火燒到時,要是沒辦法感受到灼熱火焰所帶來的痛,那麼就可能被活活燒死。也就是說,疼痛越是強烈,越能證明生命正在與死亡進行拔河。


芙烈達在畫有關痛苦的作品時,可能就是希望能把強韌的生命力傳遞給觀賞者,而在描述關於死亡時,是在祈求世界能夠和平圓滿。





延伸「自我」的畫作


另外,與其說芙烈達是為了藝術而畫,說這是她為延伸自我價值而挑選的表現方式更為妥當。個人作品容易陷入自我主張太過強烈的陷阱,因而招致喪失普遍性的危險,但芙烈達濃烈、熱情的自我則降低了危險性。


隨著時代改變的文化,以及超越一般常識的新鮮事物,是「自我」昇華至藝術領域的一種表現。沒錯,就因為芙烈達不被「什麼是普遍的美」這個近代藝術觀所限制,所以才沒有對創作的方向性感到迷惘,而也才能持續在創作。


在表現「自我」熱情的作品當中,她使用了十分鮮豔的顏料。這或許是因為深受墨西哥的民俗風情及文化,還有稱為奉納畫的傳統宗教畫風的影響吧。不過芙烈達連畫中束縛身體的馬甲都以鮮豔顏料來上色,或許這是想透過色彩來表達本身的一種決心吧!


要是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只會自憐自哀的話,那麼比起別人她會更無法原諒自己。鮮豔的原色或許代表著芙烈達為了生存與痛苦及死亡搏鬥。


在四十七歲,生命快要走到終點時,她以下面的文章對自己這一生的磨難做了註解。





現在我的身體相當衰弱,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就像瀕死的動物,死亡似乎已慢慢逼近。死亡的力量太過強大,讓我沒有抵抗的力氣。(省略)人生不但是殘酷的,而且還一再地打擊我。雖然一開始拿到了不錯的牌,但到最後我卻全盤皆輸。就像鬼牌一直緊跟著我不放。(省略)


雖然只是猜想,但似乎是未知的力量想藉由疼痛告訴我,希望我能振作起來。我已經沒有未來了,所以只能讓過去像植物的根不斷繁殖,不斷成長,把我的一切團團包圍住。


只不過以我現在的能力,無法透過繪畫將這些完全呈現。


啊!芙烈達·卡蘿(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跛腳的女王陛下,在墨西哥的盛夏,已經四十七歲的妳,還是跟以前一樣,因為難以忍受痛苦而煩惱。認命吧,現在的妳已經不可能被治癒了。阿茲特克的死神,米克特蘭泰庫特利(死神之名)啊,請讓我自由吧!





讓隨著芙烈達過世而快被遺忘的作品及生涯再次受到眾人注目的,就是包含德國在內,那些歐美的女性主義者。而時間點大概是在一九七○年初。


女性、孩童,身體有障礙或疾病的人,移民、性傾向弱勢等,這些不被關注的人們,透過各種表現方式將「我」這個「個人經驗」轉換成「社會經驗」,當芙烈達的世界再次受到注目,墨西哥的知識份子對她百般推崇,並且對她的作品重新給予評價。


現在芙烈達的作品不分國界,影響著各式各樣的人。而此風潮的特徵就是,不只是藝術家或喜愛美術的人,就連搬遷到印第奧的墨西哥人,或是移民至美國的西班牙裔,甚至是青少女以及LGBT(性傾向弱勢)者,這些覺得生活艱辛的人們也都認同她的作品。我們稱此熱潮為「現代聖畫像」。


接下來就要介紹讓每個人消除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痛苦及煩惱,並且找到活下去力量及希望的,芙烈達的作品及其一生。

文/森村泰昌(日本藝術家)

我是覺得,「痛」是人類醞釀豐富感情的一種試煉。
有人說「現在是無痛時代」。每個人都不喜歡疼痛的感覺,盡可能不讓自己感到痛,能夠輕鬆的生活最好。或是不想去碰觸骯髒的東西,麻煩的事情就交給機械。像這樣,從許多地方可以看出現在社會正朝「無痛」目標邁進。

要是能「無痛」確實是值得慶幸的,但要是習慣了「無痛」,那麼「疼痛」這一種感情不是就會變遲鈍嗎?

觀賞芙烈達‧卡蘿的作品是一種喚醒內在「疼痛」感覺的體驗。如果你對芙烈達的作品有些許抵抗,我想要告訴你,那真的是「太好了」。因為你對芙烈達的「痛」能感同身受,所以才會覺得不舒服。你將他人的「痛」當作是自己的,然後去接受它。反之,要是看了芙烈達的畫沒有任何感覺,那麼才應該要擔心呢!
受傷流血當然會覺得痛,那是因為能感受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而唯有如此才能去理解其他人的痛、哀傷以及憤怒的情感。或許芙烈達‧卡蘿對現在這個「無痛時代」提出了警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