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的存有: 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 誠品線上

Relational Being: Beyond Self and Community

作者 Kenneth J. Gergen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關係的存有: 超越自我.超越社群:★獲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ThePROSEawards)★媒體生態學會高夫曼學術傑出獎(社會互動生態學獎項)主流觀念認為,主體是自我指向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獲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The PROSE awards) ◎媒體生態學會高夫曼學術傑出獎(社會互動生態學獎項) 「格根的思想總是刺激著人文學科的投入者對現有的理論架構做最根本的反思、檢視和突破。」 ――吳熙琄 「或許把這本大部頭著作捧在手上的你,只是單純出於好奇,想看看在這個講究輕薄短小的年代,怎麼還有人寫這麼厚重的書,而且還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出版。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得先說聲『恭喜』,因為你的好奇,遇上了這本可能徹底改變你如何對『人』的現象進行思考、進而促成自己和他人改變的一本絕妙好書。」 ――彭榮邦 「這是一部力道強大、見解獨特而發人深思的作品……實屬令人震驚的優秀創新。」 ――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社會學、電影研究與詮釋理論教授/諾曼•鄧金 Norman K. Denzin「《關係的存有》是朝向下一次啟蒙之路的里程碑。」 ――凱斯西儲大學魏德海管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大衛•庫柏賴德 David Cooperrider主流觀念認為,主體是自我指向的行動智者,但《關係的存有》對這個啟蒙時代以降的個人主義傳統提出異議,認為我們必須超越將「個體人」視為知識起點的理論傳統,因為我們正在承受它的知識所帶來的現實苦果。 本書開拓了另一種視野,反轉、淘洗既有的觀念,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關係」的優先性:從本質上來說,關係才是知識建構的場所。主體的知識、推理、情感和道德是在以關係為中心的情景中產生的。主體間的相互溝通和影響非常重要,知識的發展是一種社會現象,並且只有在溝通中產生意義。關係的歷程先於個體。 本書是將心理論述還原到關係場域的反思之作,其脈絡交織作者個人生活故事的夾敘、思想理論的對話,亦有當代公共議題的探討――從人際關係、社群生態、教育學習、心理治療、政治文化、世界體系到靈性領域的存有網絡。肯尼斯•格根捨棄艱澀的學術書寫,採取「多態語氣」的寫作方式,以各種體裁的交織拼圖本書,避免意義僵固與封閉,積極朝向開放的新領域,邀請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各種嶄新的聯想與意向,並認出我們的自我,是如何被我們設下的障礙阻絕於關係存有之外,進而引發有生產力的意義共創行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丁興祥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始人/吳熙琄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余安邦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李維倫 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沈清楷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林耀盛 國家講座教授/黃光國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彭榮邦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劉紀蕙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肯尼斯•格根 Kenneth J. Gergen 國際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後現代社會建構論的主要奠基者與倡導者。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自我敘事、社會建構過程、關係理論、文化批判等。目前擔任斯沃斯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教授,並受邀至世界各地的幾所主要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他也是國際社會建構思潮重鎮陶斯研究院(The Taos Institute)的創始者之一及董事會主席。 肯尼斯•格根在西方心理學界影響深遠,從上個世紀八〇年代開始,他的後現代社會建構論就是心理學界最重要的探討議題。1982年以《邁向社會知識的轉型》(Toward transformation in social knowledge)一書奠定其學術地位。他和其他響應「社會建構主義」的學者們合作,編撰許多不同主題的著作,被視為社會建構運動的領軍人物。 格根主張解構心理學中的「經驗實證論」或「邏輯實證論」,提議以不同源流的學術路線,來共同搭建美國學術所需的「新科學」。他的著作集詮釋學、辯證法、批判論述、後現代主義與關係論之大成,為美國心理學界引進一個更寬廣的視域及對話可能。格根教授更將其社會建構理論實際應用於社會變革的實踐,他積極參與當代文化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自我、技術、公民社會、組織變革與發展、心理治療、教育實踐、老年化問題和政治衝突。 格根的著作豐富,作品在全世界獲獎無數,並在期刊和雜誌發表了超過三百篇文章。其重要著作還有《飽和的自我》(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s of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 1991)、《關係的責任》(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1999)、《實在與關係》(Relational Being, 1994)、《語境中的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in Context, 2001)、《醞釀中的變革: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An Invita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 2009,繁體中文版由心靈工坊出版)等。■譯者簡介宋文里美國伊利諾大學(Urbana-Champaign 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 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論述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經常使用格根的著作(包括他所編的各種專輯)為教本,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的心理學研究所至今。 譯有《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 O. Wilson),《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觀點》(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與《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四十四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等書,另有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多篇,他也喜歡畫畫,寫感應詩,以及寫寓言、童話。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關係潛力的反思與視野∕吳熙琄 推薦序二 走出囿限的存有,進入關係的存有:太初即關係,關係即對話∕林耀盛 推薦序三 打開關係的視野∕彭榮邦 譯者序 社會建構論、關係論與格根筆下的心理學存有論 序曲:邁向新的啟蒙 第一部 從囿限的存有到關係的存有 第一章 囿限的存有 1.自我之濫用 最根本的孤立 無情的評價 自尊的追求 2.自我及他者 信任破產與價值貶損 關係是一種造作 3.囿限存有的文化 算計的代價 公共道德之可厭 4.轉變傳統 第二章 太初即有者:關係 1.共同行動與創造 2.每事每物的共創 共同行動及其限制 多態性與延展性 關係之流:敗壞與繁榮 3.從因果到匯流 第三章 關係的自我 1.從囿限中解開的存有 2.所謂「自知」這一觀念 3.對專家的召喚 4.從心到關係 5.心之為關係中的行動 理性乃是關係 行事權能:意向乃係行動 體驗與記憶: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 創意乃為關係的成就 第四章 身體之為關係:情緒與苦樂 1.歷史與文化中的情緒 2.情緒之舞 3.關係的場境 4.中止危險的邀舞 5.情緒不都是生物性的嗎? 6.身體之樂:共同行動的贈禮 7.苦:最後的挑戰 第二部 日常生活中的關係存有 第五章 多態存有與日常生活的冒險之旅 1.多態存有 早期的先驅:深度心理學 當代的先驅:與他者共存 批判與連貫 為多態存有造形 2.相互參照:飛翔的挑戰 相會與相互性 維持與壓制 3.日常的禍害:關係中的關係 對立邏輯與關係之惡化 4.相互參照的藝術 瞭解:行動的同步 肯定:協作之誕生與重建 賞識的探索 第六章 黏結、障礙及其超越 1.對於黏結的衝擊 2.可凝聚的黏結 真與善的協議 敘事:從自我到關係 著迷的「我們」 3.黏結與界線 關係的切割 發自內部的腐蝕:手牽手,我們一起淪亡 真理的暴政 4.從腐蝕到消散 5.超越障礙 6.激烈衝突與轉型對話 公共交談方案 敘事的仲裁 公義的復健 第三部 專業實踐中的關係存有 第七章 知識之為共同創造 知識之為社群建構 1.製造困擾的學科分化 四處蔓延的對立 科系紀律與能力衰減 優雅自足的無知 知識:讓誰獲益? 2.跨學科的初探 交織的學科 新興的雜交之學 公共知識份子的回返 3.書寫之為關係 4.為關係服務的書寫 書寫之為充分的自我 學者身分之為演出 5.研究之為關係 6.人學研究(Human Research)的另類發展 敘事探究:進入他者 行動研究:一起知道 第八章 以關係為基調來談教育 1.教育目標的重探 2.參與圈 3.行動中的關係教學法 3.1. 第一圈:教師和學生 3.2. 第二圈:學生之間的關係 協作教室 協作書寫 3.3. 第三圈:教室與社區 來自社區的協作 產學合作教育 服務學習 3.4. 第四圈:教室與世界 4.無休無止的圈子 第九章 治療之為關係的康復 1.在關係脈絡中的心理治療 「難題」的社會起源 治療解決法的根源 治療的關係後果 一個當代狀況:心與藥 2.治療:相互參照行動的力量 拒斥與肯定 種種現實的懸置 取而代之的種種現實 3.拓寬治療的譜表 從固著的現實到關係的流動 超越語言之外:對有效行動的挑戰 第十章 組織:不穩定的平衡 1.組織起來:透過肯定獲得生命 2.對組織要小心 壓制發聲 反對其自身的組織 文化脈絡的隔離 3.決策作為關係之相互參照 多聲部的過程:揚升每一個聲音 透過賞識探究而作成決策 4.從領導統御到關係引領 5.從評鑑到賦予價值 6.在–世–組織 第四部 從道德到神聖 第十一章 道德:從相對主義到關係的責任 1.道德行為的挑戰 2.不道德並非難題 3.道德確是難題 4.邁向第二階道德 5.行動中的關係責任 6.從共存到社群 7.超越起始 第十二章 趨近神聖 1.關係的隱喻 交合的行動 體系理論 行動者網絡 散佈的認知 生物學上的相互依存 歷程哲學 佛法:交互存有 2.關係存有的神聖潛能 3.神聖實踐的初步 終曲 關係意識的來臨 中英譯名對照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關係的存有: 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作者 / Kenneth J. Gergen
簡介 / 關係的存有: 超越自我.超越社群:★獲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ThePROSEawards)★媒體生態學會高夫曼學術傑出獎(社會互動生態學獎項)主流觀念認為,主體是自我指向的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70776
ISBN10 / 986357077X
EAN / 9789863570776
誠品26碼 / 2681394553006
頁數 / 6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