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台灣: 兩岸徵文選粹 3
作者 | 旺報企畫/ 編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台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台灣: 兩岸徵文選粹 3:(一)台灣和大陸存在的時代差初到時那種強烈的陌生又親切,近乎「出國」的感覺,漸漸被日常的瑣碎沖淡。繁體字的豎版書已經 |
作者 | 旺報企畫/ 編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台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台灣: 兩岸徵文選粹 3:(一)台灣和大陸存在的時代差初到時那種強烈的陌生又親切,近乎「出國」的感覺,漸漸被日常的瑣碎沖淡。繁體字的豎版書已經 |
內容簡介 (一)台灣和大陸存在的時代差 初到時那種強烈的陌生又親切,近乎「出國」的感覺,漸漸被日常的瑣碎沖淡。繁體字的豎版書已經看得很舒服,雖然有些字因為筆畫多於三十畫怎麼都不會寫。街道兩側的四川炒飯、浙江米線、北平燒雞、福州乾拌麵之類的混搭店,我已經不如剛來時,那麼執著地去深究這些地方到底出不出這些名產。 平日裡聽著嗲得冒泡的台腔也不覺得很異域風情,甚至我有時都不好意思開口講話,因為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在這裡聽起來更像是方言。 物價天差地遠 同學中有人問過我類似大陸有沒有超過十層樓的問題,土地是不是自己圈一塊就行?我會耐心告訴他,我在上海已經看不到低於十層的房子,找不到低於一萬人民幣一平方米的房子,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年輕人們要一生一世執著下去的,不一定是愛情、喜好或是事業,而是還房貸,但是就算是還清了,這一小塊地皮還是國家和人民的,你只能暫時租用七十年。 有同學跟我感嘆過大陸的物價很便宜,我說如果一夜回到十年前,那麼這個成立,但是目前除了書之外,沒有什麼會比同等地段的台灣物價便宜。所以在大陸,最廉價的是思想和知識。當然這是一個惠及大眾、出版社和盜版書商的現象,缺憾就是會餓死很多認真寫書的作家。 我在台灣到處蹭吃、蹭喝、蹭活動。不論是校內的活動還是校外的活動,很多都是免費,只要速度快,手不滑,基本都能搶到。有時運氣好,還有免費午飯或茶點供應。餵飽了靈魂也填飽了肚子。很多地方的門票會讓我以為是人民幣標價,比如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辦的年卡是二百元新台幣,我掏錢時還很傻很天真問了句:「是台幣嗎?」 遠近概念大不同 台灣人對於遠近的概念與我有著明顯的差別,在介紹我家所在的城市位於長三角肚皮,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距離杭州一個小時,距離上海二個小時,距離南京三個小時。台灣同學會驚訝地看著我說:「那豈不是很遠?」在他們印象中美麗而遙遠的花東地區,路途時間在我看來只是大巴車上睡一覺的問題。 其實對於遠近的概念與我有差別的不只是台灣人,我的大陸親友團也和我有代溝。當我爸哭天搶地地說台灣太遠,覺得我赴台求學就是有去無回之事時,我在地圖上比畫了一下,距離還沒有到青島來得遠。當我告訴我一位在蘭州長大,目前在北京讀書的同學,我將去台灣讀書時,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時差有幾個小時? 其實台灣和大陸的地理距離並不遠,遠的是心裡距離。台灣和大陸存在的不是時間差,而是時代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旺報編選旺報編輯部編選
產品目錄 目錄 【推薦序】 看到兩岸融合的契機 星雲 佛光山開山宗長 兩岸佳文 見證彼此成長 許嘉璐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只有交流、沒有設限 黃晴雯 太平洋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大陸人看台灣】 「親愛的」垃圾 林娟 我在台灣,我正青春 蔡博藝 平和公允地看待中華民族的歷史 胡海鷗 敏感的台人 許光明 新台灣人的鬱悶與傷感 厲放 觀察台灣──自大還是自卑? 楊曉星 爐火純青的助人為樂 馬琴琴 慶典音樂會 領導成為「壁上花」 李小鳴 金門──無法承受之重 厲放 競爭野獸與圍觀看客的成長 厲放 夢想小魚 馬琴琴 我的初識台灣 李國政 孤島與高牆 蔡博藝 隔岸觀選 浮想聯翩 牟劍閩 台灣的驕傲與焦慮 馬軍 有意義的他者 一廂情願的鄉愁 蔣方舟 我是台灣新住民 曾丹妹 請親自來聽一聽 看一看 李志題 【台灣人看大陸】 為什麼台灣人「現在」不認同「中國」呢? 張耕維 甘肅志?
書名 / | 台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台灣: 兩岸徵文選粹 3 |
---|---|
作者 / | 旺報企畫 編 |
簡介 / | 台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台灣: 兩岸徵文選粹 3:(一)台灣和大陸存在的時代差初到時那種強烈的陌生又親切,近乎「出國」的感覺,漸漸被日常的瑣碎沖淡。繁體字的豎版書已經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378911 |
ISBN10 / | 9866378918 |
EAN / | 9789866378911 |
誠品26碼 / | 2680737455007 |
頁數 / | 25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推薦序】
看到兩岸融合的契機 星雲
兩岸關係說來實在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很奇特的因緣,在隔閡了六十年之後,說疏離其實又不太疏離,說親近嘛似乎又還有一點距離。不疏離的是同文同種,有距離的是雙方在政治上還有許多歧見。儘管從二○○八年之後,兩岸在經貿文化交流上大跨步的向前邁進,但是涉及到主權的問題時,就會碰到很多絆腳石,舉步維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民間的互動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從政府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尤其是開放自由行以後,兩岸民間就成了雙向的往來,這對於促進彼此間的了解非常有幫助。六十年的隔閡,兩岸人民儘管感覺還很親,但還是有很多生活習慣上、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必須透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互動才有可能消解,並進一步融和。很可喜的,我們在《旺報》的「兩岸徵文」中,看到很多兩岸人民往來的故事,也看到了兩岸間融合的契機。
就以我個人來說,我雖然是個出家人,但我的經歷和大陸上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老兵們並無二致,他們都是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從軍的,而我從小在宜興的大覺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南京淪陷了,有同道朋友號召到台灣,跟師父稟報之後,我就到台灣來了。初到台灣時很辛苦,慢慢的一邊學習一邊弘法,建立了人間佛教的信念。
兩岸經過多年的隔閡,等到開放之後我回到宜興的祖庭去看,也遊覽了許多名山古寺,才驚覺到佛法在大陸沒有了昔日的榮光,現在我感到有一些責任,必須和大陸的大德、法師們親近,把佛法帶回到大陸去。但是我也明白,很多事情無法一步登天,必須慢慢來。所以我現在從文教工作上著手,就像在台灣一樣,我辦學校、辦報紙、參與社會公益,天長日久才有一點點的成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假以時日,佛法可以在大陸重新弘揚。
跟我推廣人間佛教的理想一樣,《旺報》舉辦的兩岸徵文活動也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功夫。從文章中可以發現,兩岸人民對彼此的了解,已經從硬體轉向軟體,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制度和人文風習感到好奇與羨慕,譬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