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媽心內話: 陳菊4000天 | 誠品線上

花媽心內話: 陳菊4000天

作者 林倖妃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花媽心內話: 陳菊4000天:從黨外小妹到高雄花媽陳菊最毫不保留的真心話「如果你的生命中有段時間可以實踐自己的理想,不用去考慮任何人的利害關係,只要盡情發揮,豈不是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黨外小妹到高雄花媽陳菊最毫不保留的真心話「如果你的生命中有段時間可以實踐自己的理想,不用去考慮任何人的利害關係,只要盡情發揮,豈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看著聚光燈下熟悉的人物,我們常常忘了,他們也有簡單的夢想,從平凡開始。大家熟悉的高雄花媽市長陳菊,很少人知道她本名是陳阿菊,出生在北台灣宜蘭三星,因為堅信人權正義,和對自由尊嚴的追求,踏入政治就沒有轉身。陳菊從中央落腳高雄,在高雄超過四千天的日子,經歷了三次市長選舉,陳菊的理想,牽動近三百萬人的日常與人生,也面臨嚴酷的考驗。從一片荒蕪搭建起的世運會,成就高雄人驕傲的光榮感;高雄氣爆的悲劇,成為高雄人一起舔拭復原的傷口。就跟你我一樣,這一路上陳菊同樣有強大的時候,也有軟弱的時刻;跟志同道合的夥伴相持打拼很有成就,也要面對老戰友分道揚鑣。面對人生與人性,陳菊總是能找到堅持的力量,選擇不要被擊倒。本書作者林倖妃是資深記者,擁有超過二十年的經歷,她不僅長期觀察在不同角色上的花媽,並且打破陳菊內心的障礙,以超過一年的時間深入訪談,談她從年輕到今天都不變的價值觀,談政治路上民進黨的起落,談政治背後的背叛與歡聚。在擔任花媽市長最後一年,最真實感慨的心內話,如今娓娓道來。這四千天的故事,是陳菊的縮時記錄,也是台灣民主歷程的紀錄,讓人看到政治跟我們並不遙遠,只要願意投入就有改變社會的一天,這也是像花媽這樣的政治人物,對我們共同的未來最深的期待。花媽的人生哲學【論工作】◎交情敵不過政治現實,但這些都是人性,沒有什麼好看不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我也有我的個性,但如果兩人不能合作,就代表各自都有太多私心。【論夢想】◎如果你太在乎就會很受傷,這些都是牽扯人的本質,當你沒有堅定的信仰,改變是很自然的。◎有基本理念的人比較不會變化,不會跟著利益走,沒有核心價值的人很容易就會改變。【論遺憾】◎我的人生訓練讓我知道,你在追求某種東西,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無法全部都擁有,我能理解也能接受和別人不一樣的人生,可能別人所擁有的我沒有,不過我的生命厚度、深度和多樣態,當然也和別人不同。專文推薦「台灣何其有幸,我們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夠見證到不同面向的陳菊。而無論身處哪個年代,我相信,台灣永遠是菊姐生命中的重中之重,她也永遠是那朵堅忍、強韌、『壓不扁的台灣菊』。」--總統/蔡英文「從黨外的小妹到叛亂犯,從部會首長到打造大高雄的第一名市長,我心中的陳菊其實還是當年那個義無反顧,為理想不顧生死的年輕女孩。」--前行政院長/蘇貞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倖妃 現為天下雜誌副總主筆,擔任記者二十年。 從小在高雄生長,從國小到高中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在啃食散文、小說中度過孤獨的青春歲月。研究所畢業後返回高雄,曾在民眾日報、中國時報跑新聞,親眼見證這座城市的荒涼與蛻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壓不扁的台灣菊推薦序 初衷不變:給我四十年的老朋友花媽的話 我的生命之城,高雄Part1初衷第一章 從黨外小妹到花媽第二章 句點後再出發第三章 懸崖邊上的勝利第四章 世運翻身第五章 新中國模式第六章 秋菊之爭第七章 一起走向現代城市第八章 醒不來的厄夜第九章 安全的代價第十章 開枝散葉南霸天第十一章 一條等了四十年的路Part2改造第十二章 城市的遠見第十三章 錢都去哪裡了第十四章 重劃讓誰獲利第十五章 海裡的沙不見了第十六章 夢想的路上前進Part3並肩作戰的他們第十七章 天平另一端的蔡英文第十八章 繼續前行賴清德第十九章 昔日的戰友陳水扁第二十章 我的左派好友蘇慶黎第二十一章 叫我老妹的施明德第二十二章 始終左言左行的艾琳達第二十三章 職業革命家我和邱義仁第二十四章 最不捨的兄弟戴振耀第二十五章 與我並肩劉世芳

商品規格

書名 / 花媽心內話: 陳菊4000天
作者 / 林倖妃
簡介 / 花媽心內話: 陳菊4000天:從黨外小妹到高雄花媽陳菊最毫不保留的真心話「如果你的生命中有段時間可以實踐自己的理想,不用去考慮任何人的利害關係,只要盡情發揮,豈不是人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83040
ISBN10 / 9863983047
EAN / 9789863983040
誠品26碼 / 2681533539007
頁數 / 40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我的生命之城,高雄 陳菊

我的一生,在台灣的民主浪潮裡,被洪流推擠前行。從十八歲到六十八歲,半個世紀的光陰,從那個叫「阿菊」的黨外小妹,後來被稱為「菊姐」,然後變成「花媽」。這本書寫的就是花媽階段,也就是我擔任高雄市長的過去十餘年。

回首前塵,我從來不是亮眼的明星,每條參與的路也都走得很辛苦,人生的種種機遇,並非全部都是我的選擇,有些時候,只是命運將我帶到那個角色、那個位置,我都盡心做好,卻不曾強求。唯有高雄,始終是我一心所繫。

一九七九年,當時《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開設據點,我來此為「沒有黨名的黨」開疆拓土,準備在高雄長久發展、播種民主。然而緊接著在十二月十日的世界人權日發生美麗島事件,隨後歷經流亡、逮捕、大審、黑牢,連我都沒想到,我的命運自那個夜晚起,即與這座城市緊緊相繫,不可離分。

我自己的第一場選戰,即是一九九一年在高雄選上國大代表,之後進入公務部門,擔任台北市社會局長,一九九八年南下任高雄市社會局長,在民進黨執政後轉任勞委會主委,直到二○○五年發生高捷泰勞案,為承擔政治責任,辭去勞委會主委的我,再度回到高雄。

百轉千迴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將我帶回這座城市。在這樣孤單的時刻,這座城市讓我有勇氣重新再站起來,並給予我最大的溫暖,把發展轉型的重責大任交付給我,我何其有幸,何其榮耀。

經過十二年的時間,我以生命奉獻這座城市,而這座城市更以滿溢的愛作為報償。對於高雄,我只有說不盡的感謝、說不盡的感動。

細數這些年,我和身旁的團隊所遭遇的挑戰不少。二○○九年,我們準備高雄世界運動會,經過兩年多年緊鑼密鼓的籌備,開幕前我每天齋戒祈求有好天氣。不料當天卻下起了傾盆大雨,眼看開幕式就要泡湯,傍晚時分雨忽然停了,現場幾千名志工迅速擦乾觀眾席的座椅準備迎賓。這一幕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那晚電音三太子的表演風靡全場,十一天的賽事幾乎全市參與,凝聚了所有高雄人,成功地將高雄推上世界舞台,也凝聚了「高雄人」的意識,從此我們不再是雲林人、澎湖人,大家都能抬頭挺胸稱自己是「高雄人」。

二○一○年,是五都格局形成、縣市合併之年,全新的大高雄從此誕生。合併之初,縣市資源有著巨大的落差,提升原縣區建設、落實「高高平(等)」,成為我們施政的核心思考,透過交通與水利等建設的開展,我們逐步改造大高雄,也平衡城鄉資源落差。

在拉平城鄉差距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城市的創新。過去隨著產業變遷,面對革新壓力的舊港區,我們透過駁二園區的開闢重新點亮,同時以「亞洲新灣區」的整體規劃、國際級標竿建築的興建,讓港區改頭換面、風華再現,藉以奠定高雄往後百年發展基礎。

然而就在我們朝著希望,向未來邁步之際,二○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深夜,卻發生了石化氣爆事件,不僅為高雄帶來莫大傷悲,也是我的生命中的至痛,我們所欲掙扎而出的過往宿命,再度籠罩這座城市,看著市民蒙難或是喪失親朋,更讓我悲痛得無以復加,一度甚至感覺人生無以為繼。

回想過往,昂首站在美麗島的法庭上,死刑的陰影不過是威脅我個人的人身性命,而面對石化氣爆的傷慟,所牽動的又何止數百千人,每每思及他們的面孔,總讓我輾轉難眠,睜開眼盡是黑暗。

所幸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有支堅強的團隊,雖然遭此重擊,我們仍然很快再站起來,碎裂的道路重新鋪平、毀壞的街區改頭換面,對於受創的人生以及心靈,我們盡力彌縫。在這過程中,更讓我滿心感激的是在苦難之間,千百萬人對我們伸出援手,給予我們無盡的擁抱和溫暖。

最終成就高雄的不是我、不是團隊,而是高雄人柔軟而堅毅的心,這些,我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劇變之後,這城市依然前行。本來市長最多兩任,因為縣市合併使我能夠連續三任,有十二年的時間可以更有計劃地建設高雄。 這本書記載了我和我的市府夥伴,如何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以極拮据的資源,讓高雄這座重工業城市逐漸還原成為宜居城市。

我們也知道,「宜居城市」始終是個進行式,但高雄一定能一步一步達成。我曾經被問到,最滿意那一項市政建設?我說,最讓我感動的是高雄人看到自己的城市在改變,找回了信心。只要有信心,我們就一定會成功。

這十二年,有所欣慰、有所不捨,在與高雄一起前行的路上,也難免受到無情的打擊,然而於我心已如雲煙,只有高雄未來繫於我心。我走完這一生的重負,我在此付出我的一切,高雄已是我的生命之城。

為了寫這本書,倖妃作了無數次的訪談,我才有機會打開記憶,回顧這一生的經歷,並且重新檢驗自己的初衷:追求民主,邁向自由平等的進步價值。我也很高興,我的一生能夠不離初衷,堅持這樣的價值。

這一切都要謝謝高雄,一座讓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實現夢想、堅持理想的城市。未來我仍將繼續與高雄同行,而心中也會始終默禱著:但見此城百年昌盛,此生便了無遺憾。

我的故鄉,我們的高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