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煩惱, 老子都知道: 人生有點難, 老子幫你變簡單+老子教你斷捨離, 讓人生更輕鬆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你的煩惱, 老子都知道: 人生有點難, 老子幫你變簡單+老子教你斷捨離, 讓人生更輕鬆 (2冊合售)

作者 羅大倫
出版社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商品描述 你的煩惱, 老子都知道: 人生有點難, 老子幫你變簡單+老子教你斷捨離, 讓人生更輕鬆 (2冊合售):《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這是個屬於老子思想的年代!每天都很厭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 這是個屬於老子思想的年代! 每天都很厭世,覺得人生好難?很努力卻諸事不順,搞得心好累?總是太在意別人,活得好有壓力? 生活在鼓勵人們「不停追求」的世界,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外在環境左右,忘了傾聽自己的內心,於是開始捨不得、放不下、想不通,接著感到情緒低落、內心不安、憤怒不已,有時連健康都出了問題。 其實,你所經歷的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也一樣煩! 而活得更從容、更自在、更強大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遂。 ◎覺得自己是魯蛇時,老子提醒你: 人生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沒有經過沉澱,就不可能知道生命有多精彩,不需要因為暫時處在不好的狀態就感到焦慮。 ◎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時,老子告訴你: 好壞、美醜、胖瘦的標準都是相對的,今天的批評也許是明天的誇獎,不需要比較與糾結,坦然生活就對了。 ◎碰到挫折、失敗時,老子鼓勵你: 逆境往往是成長的養分,若能跳出來換位思考,學習擁抱不美好,你將會不斷成長,事情也會慢慢變好。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障礙發作時,老子教你: 保持安靜的狀態,仔細觀察、客觀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機遇。 世界越快,越要跟隨老子,學會卸下包袱,放慢腳步,照著自己的步調,活出真正想要的生活。 ※ ※ ※ ※ ※ ※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 人生的所有煩惱,老子說一笑置之就好! 為什麼已經很努力了,卻好像永遠都不夠好?總覺得別人都很成功,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 身處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我們都被「得第一」、「不能輸」、「拚到底」的想法所影響,於是把人生變成了一場「永無止境的生存戰」,就怕自己動作太慢被淘汰……長期下來,我們逐漸深陷其中,永遠都不能放鬆,永遠都不能停下來,無法好好過日子,最後身心都出了問題。 其實,你的所有煩惱,兩千年前的古人全都知道! 而活得更簡單、更輕鬆、更快樂的答案,就在不敗經典《道德經》裡。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道德經》,羅大倫博士從修養身心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你我生活的故事,逐句逐字解讀,幫助我們了解老子的智慧,解決各種人生的疑難雜症,讓人生如有神助,越來越順利。 ◎太在意成功與失敗時,老子提醒你: 成功又怎樣?失敗又怎樣?百年後都是一場空。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盡力而為,對得起自己就好。 ◎老是放不下得失心時,老子告訴你: 所有得到都是暫時的,任何失去都是新的機遇。與其緊抓著事物不放,順其自然反而會發展得更好。 ◎自我感覺不好時,老子鼓勵你: 不要小看自己,即使是看似沒用的人,也有可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力量,為世界帶來獨一無二的影響。 ◎小人惡意中傷時,老子建議你: 用不著跟小人計較或勾心鬥角,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專心把事情做好,自己內心坦然最重要。 世界越複雜,越要跟著老子,學會放慢腳步,開始為生活做減法,把日子越過越輕鬆。 【古今中外讚譽】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尼采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林語堂 行商數十載,唯獨《道德經》不曾離身。──馬雲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黑格爾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羅大倫羅大倫中醫診斷學博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嘉賓,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前主編,當歸中醫學堂特邀講師。從事舌診、外感病、歷代各家學說研究多年,並一直致力於中醫普及工作。已出版《女性養生三法寶:不生氣,不虧血,不受寒》、《家庭抗外感指南:不易感,不侵邪,不招毒》、《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脾虛的孩子不長個、胃口差、愛感冒》、《圖解兒童舌診》、《圖解舌診》、《救命之方》、《弟子規說什麼》、《道德經說什麼》系列等暢銷著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 作者序 編者序 第一章 「道」不是用來說的,是用來做的 01做得道之人,但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02人世間,沒有一種「名」能囊括事物的全部 03萬物生長都靠道 04每天保持「無欲」的狀態一會兒,人生可能會完全不同 05領導者做任何事,都要學會在直覺和理性之間自如切換 06道從來就不玄,只是很美妙、很微妙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01當大家都說一件事很美好的時候,我們要畫一個問號 02當所有人都認為這事鐵定是善的時候,我們要警惕 03人生的難與易,是互相成就的 04追求虛名,勢必讓自己的人生走向負面 05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刻意去作為 06做事不要想回報,最後反而會更幸福 第三章 《道德經》,講領導者法則的偉大之書 01為什麼領導者最好不要宣稱自己喜好某種道德標準 02不要為自己的欲望、喜好貼上珍貴的標籤 03領導者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欲望暴露出來 04別實際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05欲望放低,事業才會更高 06先打牢物質基礎,人才能去掉多餘的欲望 07如何讓被領導者不敢違背道,不去違背道 第四章 所謂「道」,就是隨時保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01清空自己比充實自己更重要 02只要尊重道,這個世界就會加持你 第五章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01做了仁義的事不要標榜,不要計較回報 02越保持「空」的狀態,你的回報就越大 03追求「有」,永遠沒有盡頭,不如一開始就追求「空」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01道的「空虛」屬性,跟雌性動物非常相近 02跟自己母親不斷發生矛盾,這個人的事業一定一塌糊塗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01不在意回報,人還有動力做事嗎? 02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後面,做事才會更好、更持久 03先考慮大家的利益,你的利益才會最大化 04先捨才能得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01為什麼一個好的領導者要像「水」一樣 02好的領導者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讓自己的心像深淵一樣 03補他人之不足,且不求任何回報 04說的每句話一定要有誠信 05管理自己擅長的事 06不爭,就沒有過失 第九章 保富之道 01凡事別做得太滿 02不必把所有的鋒芒都露出來 03「金玉滿堂」並不是好事 04富貴還盛氣凌人,無形中就埋下了厄運 05「功成身退」並不是想隱退之人的藉口 第十章 領導者是這樣練成的 01能做到一刻的形神合一,就是成功的開始 02學會保持嬰兒那樣的欲望 03你有沒有本事隨時清除雜念 04如何讓自己管理的人活得很好 05面對各種機遇,要保持一種「雌性」的狀態 06自然施予,才是最好的施予 07別覺得自己是別人和萬物的主宰 第十一章 做什麼都要留出空間,留出餘地 01有「有」,就一定要留出「無」來 02放空,才能接收更多能量 03沉澱得越久,才可能爆發得越精彩 04我們一輩子的修練,不過就是為了控制欲望 第十二章 千萬不要被欲望牽著鼻子走 01不要沉迷於征途上的誘惑 02過度的讚美,會讓你無法容忍正常的聲音 03還有多少人記得食物本來的味道 04為自己不斷撈取時,你的心會發狂 05世上沒有什麼東西「難得」和「不難得」 06為了欲望去做事,人生必定失敗 第十三章 有多麼愛自己,就要多麼愛他人,如此才能大成 01要用對待「寵」的態度來對待「辱」 02所有麻煩都是成長中的養分 03把自己的身體看成天下,把天下看成自己的身體 第十四章 照老子說的規則去做,你會活得很順 01不按照道的規則做,你的人生就會倒楣 02道無高下,一點點地做,一點點地變好 第十五章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01悟道,並不是讓你逍遙世外 02經常為他人著想的人,也是真正的得道之人 03時刻保持「敬」的心態,離道就不遠了 04得道之人,就像杯子裡的冰化成水一樣無聲無息 05承認自己笨有什麼好處? 06如何變成一個明眼人 07怎樣做事才會生機勃勃 08凡事不做到最滿,有什麼好處 09不完美,才美 第十六章 人間的痛苦,差不多都來自我們想永遠怎樣 01想過好此生,只要把自己的片段過好就行 02永遠不要想永遠的事 03做到了公平,你才能坐在王者的位置上 04做事公平,你才能長盛不衰 第十七章 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 01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建立好制度,讓組織自行運轉 02管理者的第二境界:施予被管理者恩惠 03管理者的第三境界:使被管理者畏懼 04管理者的最低境界:被管理者甚至會侮辱管理者 05最高境界的管理目的:讓被管理者自然而然地獲得成功 第十八章 老子從來不否定「仁、義、孝、慈」 01只有大道快廢了,才會出現真正的「仁義」 02「偽裝者」是這樣練成的 03當社會開始提倡孝慈,可能這個社會已經六親不和了 04一個公司,最好不要樹立「忠臣」榜樣 第十九章 人到了領導者位置後,最容易出現自私、欲望膨脹等問題 領導者一旦追求「聖」、「智」,就壞了 02不要花那麼多心思去教化別人 03放棄對巧利的追求,你身邊的人才可以安心做事 04學會見「素」,才能保「樸」 05「少私而寡欲」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第二十章 做俗人,還是做得道之人 01不執著於誇讚和批評一切「名相」,人就無憂了 02「美」、「醜」都不是絕對的 03你與下屬互相敬畏,才是取勝之道 04「工作現場有神明」 05怎樣的領導者會活得坦然,而且成就很大? 06做一件事的出發點不同,結果會差異很大 07只關注別人缺點的管理者無法取得成就 08生活目的性極強的人幸福嗎? 09做事不計回報,世界會讓你活得更好 ※ ※ ※ ※ ※ ※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 第四十一章 人生閱歷,有時恰好是你做事的障礙 01無論事物如何發展,最後都一定回到本源 02學會「用弱」,一切才順 03這一世生而為人,就要把這一世修行好 第四十二章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守「一」 01懂得涵養本源,才能益壽延年 02萬事萬物並非一成不變,保持平衡才是大智慧 03選擇哪種人生,過何種生活,在於你自己 04你選擇了哪種人生模式,最後就會走上哪種軌道 第四十三章 真正的力量來自愛 01能保持柔弱的品性,才是最堅強的人 02最高明的管理是「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做事的常青之道:不要在意名相,將利益讓給他人 01都知道身體比名譽重要,但很多人依然汲汲於名聲 02錢真的很重要,處理好錢與身體的關係更重要 03得到後,如果不付出,則注定會失去 04不要把什麼事都做到「甚」、「泰」、「奢」的程度 05如果你知足,就不會被侮辱,不會遭受損失 第四十五章 行動加強,欲望降低,才是領導者的真品行 01有些東西缺一點,才能福運久長 02要想成就持久,就要對成就持「若沖」的狀態 03朝著善的方向走,才是真正的捷徑 04一個人的境界高到一定程度,看起來會有點笨拙 05有些事看似吃虧,最終卻是大贏 06清靜難得,難得清靜 第四十六章 不停衡量做事結果的人,活得最累 01一旦欲望太多,就有可能讓自己和組織崩潰 02沒有比「總想得到,總是不知足」更大的罪過了 03無論做事的結果多與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四十七章 你的心念如何,命運就如何 01為人處世的真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02知道「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03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第四十八章 人生的「減法」,你會做嗎? 01在生活中,愚者不斷做加法,智者不斷做減法 02要損就損跟過度欲望有關的東西 03有些道理的確很簡單,但是你能做到嗎? 第四十九章 人生就是如此—越得不到,越想得到 01做事以眾人之心為己心的人,會得到上天的加持 02永遠不要輕易地斷定善惡 03凡事只有自己先做到,才能感化他人 04為什麼有人想得而得不到,有些人不想得卻收穫滿滿 第五十章 減少欲望,就能從容出生入死 01越想獲得什麼,就會離它越遠 02福祿壽之道 第五十一章 人生是一次修練的過程 01無處不是道 02道德為什麼如此尊貴 03強求來的東西是不牢靠的,靠德行感召來的東西才恆久 第五十二章 發心正不正,是能否做成一件事的關鍵 01生活中事事有因有果 02把欲望的「出入口」堵住,你會終生平安 03為了得到而得到,就會在得到時欣喜,失去時痛苦 04人和人之間相處是一種「愛的循環」 第五十三章 人生只有兩種模式:走大道,抄近道 01大道特別平坦,但人們為什麼還是喜歡抄近道 02領導者要是走了小道,人生的境界會越來越低下 第五十四章 為什麼我對道特別推崇——自己德行高,子孫也能混得好 01把德行修好,外在自然強大 02「吾日三省吾身」的人,未來不可小覷 03觀察自己在悟道、行道前後的改變,一定非常美 第五十五章 修行得好,猛獸不咬 01如何讓別人對你放下敵對之心? 02生活中很多事強求不得:「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03修德之人,精氣神會特別充足 04欲望是把雙刃劍,警惕傷人 05學了《道德經》後,最忌諱挑別人的不是 第五十六章 你說你知「道」,那你可能還是不知道 01無論何人何事,都是因緣而聚、因緣而散 02你所種下的善因或惡因,終有一天會遇緣結果 03人貴有「不爭之德」 04人生應該是「但行善事,莫問吉凶」 05所謂的貴賤都是相對的,你不要太在意 第五十七章 《道德經》也能當兵法 01大領導者如何在「有為」、「無為」、「無事」間轉換自如 02領導者忌諱越多,下面的人就活得越不好 03如果人太有智慧了,天下就會出現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04珍貴的東西越多,盜賊也就越多 05領導者不為了自己撈取,下面人的心就會被感化 06一旦你明白了道,內心想不安寧都不行 07想讓自己富裕,就要先讓下面的人富裕起來 08領導者要把沒有欲望當成自己的欲望 第五十八章 只要內心純淨,管他狡猾不狡猾 01領導者施行嚴政,下面的人就會變得特別狡猾 02福和禍,都當不得真 03知道福禍相依是智慧,能看清福和禍的轉捩點在哪裡,才是大福之人 04只要領導者把道和德的境界做好,法用的地方就非常少了 第五十九章 好好積德,渡人渡己 01積德,人間才值得 02積德才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法則 第六十章 無須探知世間神祕的力量,做好自己就能轉境 01作為領導者,不要輕易折磨下面的人 02人之所歸就是「鬼」 03得道的人,不會傷害他人,也不會被傷害

商品規格

書名 / 你的煩惱, 老子都知道: 人生有點難, 老子幫你變簡單+老子教你斷捨離, 讓人生更輕鬆 (2冊合售)
作者 / 羅大倫
簡介 / 你的煩惱, 老子都知道: 人生有點難, 老子幫你變簡單+老子教你斷捨離, 讓人生更輕鬆 (2冊合售):《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這是個屬於老子思想的年代!每天都很厭世,
出版社 /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ISBN13 / 9780020210368
ISBN10 / 0020210361
EAN / 9780020210368
誠品26碼 / 2682019611002
頁數 / 83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一個中醫學者,為什麼要講《道德經》
《道德經》是中國最偉大的經典之一,它參與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它的影響遍及全球。在看歐洲哲學家的著作時,你會發現他們少有不提及《道德經》的。
可是,我作為一個中醫學者,為什麼要講《道德經》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發現現代人身體的疾病,多數來自於心靈的失調,比如各種「看不開」、「想不通」、「放不下」……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身體鬱結,氣血流動紊亂,最終使身體出現各種問題。此時,單獨使用藥物調整身體的效果不佳。這些問題在現代醫學中叫身心疾病,現在世界醫學界公認這是我們健康的大敵。可是,到底該怎麼解開我們心靈的鬱結呢?我曾經做過很多探索,最終發現在我們古老的哲學思想中,有太多寶貴的智慧可以指導我們的人生,讓我們進入更好的精神狀態。而在這裡面最令我受益良多的,就是偉大的《道德經》了。
因此,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每天免費為大家講解一小段《道德經》,在我的公眾號「大倫書院」和喜馬拉雅FM播出,結果受到了廣大的歡迎。我的公眾號連載播出《道德經》講解時,每天會有一萬多人收聽,現在喜馬拉雅FM的總播放量也已達五千多萬次(編注:目前已破一億次)。最讓人開心的是,很多網友反應聽完我的講解以後,他們心中不再糾結,原本看不開的,現在都能看開了;身體上的疾病,居然也都逐漸消失了!
這樣的留言越來越多,令我非常開心。這說明身心疾病從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下手是正確的。
因為我一直在一些商學院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會把《道德經》的思想和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分享給大家。在每一句的解讀中,我都力圖從身體健康和工作事業兩個角度來分析。
在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過程中,我對老子的思想進行了重新解讀,其中最主要的觀點是,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恰恰是在告訴我們,如何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如何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進而把事情做得更好。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其實,這個法則是世間通用的,我們可以用它來生活,也可以用來養生。
需要說明的是,我對於《道德經》的講解可能和一些常規的講法有所不同。但是沒有關係,無論哪種講解,只要能啟發人心就是有用的。就像一座大山,從不同的角度看,一定會有不同的觀感,而這也正是大山的偉大之處吧。
最後,我要認真感謝出版同仁給我的巨大幫助,以及在我講解的過程中一直支持、鼓勵我的聽眾朋友!
「大道至簡」,希望我們都能在《道德經》思想的啟發下,走向幸福人生。

試閱文字

內文 : 《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
第一章 「 道」不是用來說的,是用來做的

01 做得道之人,但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按照道去做,人生更少碰壁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書甲、乙本(下文簡稱為帛書本,如版本文字有異,則標明帛書甲本或帛書乙本)中是這樣寫的,這句話在通行本中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大道是可以遵照執行的,但不要執迷,因為它並不一定是永恆的「道」。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這句話,大部分人會認為第二個「道」字是「說」的意思,說的是道如果可以用來講解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永恆的道了。
但是,我有不一樣的理解。我是從「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這一整段話的角度來思考的。
「名,可名也」裡第二個「名」是第一個「名」的名詞動用,意思是名稱、稱謂如果可以被用來命名、稱呼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永恆的名了。
古人寫文章是非常講究工整的,前面的「道,可道也」和後面的「名,可名也」是對應的,那麼「道,可道也」的第二個「道」,也應該是第一個「道」的名詞動用。
所以,我認為第二個「道」解釋為說不太合適。道路的「道」名詞動用,就是走的意思,解釋為道是可以用來遵照執行的更合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接觸得到道。人生不過百年,怎麼過都是過,但如果你知道有道的存在,知道這裡面的祕密和遊戲規則,然後按照道的規則去做,人生豈不是更順遂,更少碰壁,更加從容,更有成就嗎?道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來做的。
所以我們要知道,道是可以遵循的,大家一起去學習,同時在領悟道的基礎上,讓道走入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人生真的跟以前不同了。

道雖好,但不是永恆不變的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當年,我在準備高考的時候,有個同學在報紙上發現了高考狀元介紹的讀書方法—他每天晚上讀一個小時書,睡一個小時覺,再讀一個小時書,再睡一個小時覺……結果他一個晚上比別人多讀了好多書,省了好多睡覺的時間。我們一聽很開心,覺得這個方法好,於是也這麼做。結果一段時間後,大家臉色蠟黃,精神萎靡—為什麼人家用這個方法可以,我們用就不行呢?就是因為「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這句話在通行本裡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個「常」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恆常,就是永恆的意思;另一種是尋常的意思。有很多人把它解釋成尋常:道如果可以說的話,那麼就一定是高深的道,而不是尋常的道;或是,一旦你們把道說出口就已經是尋常的道了等等,大家莫衷一是。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帛書甲本裡寫的是「非恆道也」,看來這是老子用的原字。後世把它變成了恆常。所以,把它說成尋常,意思就不成立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大道是可以遵照執行、去做的,但是一定要記住不能執著。
為什麼說道是可以遵照執行的,但是不能執著呢?
第一個原因:我們可能只理解了大道的其中一部分,落到紙面上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一旦這個形式被我們以固定的內容講出來了,有可能那裡面的奧妙就無法完全表現出來。
第二個原因:道不是永恆的,不是恆常的。
所以老子講的「道」的意思是,不要執著於道是什麼,一定要去理解道的內涵,然後在生活中奉行,並且在做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調整。
古代聖人幾乎都說過這樣的話。比如在佛家的經典《金剛經》裡,佛祖說,佛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將佛法比喻成竹筏,用竹筏渡河以後,還要背著這個竹筏走嗎?明白了佛法然後去奉行,還要執著於它嗎?不用了。
所以,如果你還要執迷於佛法,那就叫著相了。因此,你應該理解佛法的深意,領會它的精神,然後去做就行了,但是不要執迷於字句,不要執迷於形式。
這種聖人很了不起,上來一講經典,先把自己的話的定位說清楚,就是想讓大家不要執迷。

※    ※     ※     ※     ※     ※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03 人生的難與易,是互相成就的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

人生,不過就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
接下來是「有無之相生也」, 意思是「有」 和「無」 是相生的, 有「無」 才有「有」,有「有」才有「無」。兩者是互相的,是相對的。比如健康,當你身體什麼問題都沒有的時候,你不會感覺到「健康」。因為你身體運作正常,不會想到哪個部分有問題,這時是「無」的狀態。等你發現一些人身體出現健康問題而自己沒有時,你才會突然意識到自己「有」—自己是有健康的。
再比如,生活中我們眼看著多少東西,當它盛極一時的時候,你會覺得它會永恆存在;可是轉眼之間它就消失了,由「有」變成了「無」。
所以「無」會生「有」,「有」也會生「無」。
我們人生中處處充滿著這樣的變化。舉個我個人的例子,當年我博士畢業的時候,在家裡寫醫書的願望特別迫切,於是我沒有找工作,當然也沒有經濟來源,這就是「無」的狀態。正因為「無」,所以我才有時間在家裡不斷地寫東西,出版後大家覺得有所獲益,所以我繼續寫下去,也開始不斷地有人請我去做健康輔導等,結果生活變得有益起來。
這時候我的生活就「有」了。當我「有」了以後,每天要不斷地寫東西、講課、開會等,慢慢地變得沒有時間陪伴家人,開始喪失了很多私人生活空間,又變成「無」了。
其實,我們的人生不過是在「有」和「無」之間尋找平衡,不要因為自己暫時處於一個不好的狀態而覺得焦慮。

難和易是相對的,也是相互成就的
「難易之相成也」的意思是,難和易是互相比較出現的。有了難才顯出易來,有了易也才能顯出難來。
這個「成」我理解為「成就」。如果沒有一方就不會存在另一方,所以這兩者是互相成就的。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好多事做起來都特別難。還是拿我自己來舉例,當年我讀博士的時候喜歡寫東西,寫了東西就想著將來能不能出版—我當時覺得找出版社太難了。但過了一個階段後,東西越寫越多,我就把寫的東西發到網路上去,於是看的人越來越多,一下子有幾十家出版社找我,都希望我在他們那裡出書。這個時候聯繫出版社反而變得非常容易了。
你們看,就是因為條件變化了,難和易就互相轉化了。
《道德經》裡,老子特別反對依照一個固定標準來評價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建議大
家,尤其是領導者,不要覺得自己獲得的名和利有多麼了不起。所有這些都是相對出現
的,你認為自己了不起,還有更了不起的人在等著你呢。
不要計較於自己已有東西的長短
「長短之相形也」的意思是,長短是互相比較出現的。比如說你拿一根三尺長的木棍練棍術,旁邊一個人拿了一根丈八長矛,一對比,你這根木棍就顯得非常短了。可是,拿一根筷子來對比,又會覺得這根木棍很長。所以,長和短都是相對出現的,絕對不是單一的。我們如果覺得這就是長,覺得很驕傲,你就陷入虛妄了。
為什麼?因為它本身只是一個標籤而已,還會有更長的東西出現。所以老子告訴大家,不要執著於眼前獲得的這些名相,它們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條件一變,馬上就變了。

※    ※     ※     ※     ※     ※

《老子教你斷捨離,讓人生更輕鬆》
第四十八章 人生的「減法」,你會做嗎?
03有些道理的確很簡單,但是你能做到嗎?
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如果老子逃避世界,為什麼還要教你如何「取天下」?
「取天下也,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老子說「取天下也」,意思是你如果想要獲得天下人的支持,成為天下人的領導者,就要「恆無事」,保持一種無事的狀態。
有的人看到老子說「恆無事」,覺得真好玩,當了領導者就不用做事了。他覺得「無事」就是沒有什麼事做。不做事,你就能當領導者?這是對老子的一種誤解。
這裡的「無事」,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指不要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比如,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五十七章講:「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老子在這裡把「無為」、「好靜」、「無事」、「無欲」放在一起,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要把自己的欲望、利益降下來。
「無為」是要你別為了自己撈取利益;「好靜」是要你把自己的心靜下來;「無事」是要你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無欲」是要你把自己的欲望清空。
「取天下也,恆無事」的意思是,你要想當好天下人的領導者,就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任何事。
「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的意思是,當你想為自己做事時,你就不能做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了,你會失去帶著大家往前走的機會。
老子的這句話非常重要,他告訴領導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盡量為所帶領的人做事,但對自己要無為。
如果你的行為有德,上天就會加持你;如果你的行為失德,不關愛他人,只一味地為自己撈取利益,你就會失去上天的加持。
《尚書》的理念,就是把天命和眾人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作為領導者要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利益,為你管理的人去做事,這是領導者法則。這個領導者法則到今天為止從未改變過。現在國家提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是這種思想。而《道德經》也是上古時期專門為國家君主教育接班人的教材,它的核心思想和《尚書》的理念是符合的。

利己是一種動物性,利他是一種神性
如果你在農村生活過,就會發現公雞會在每天凌晨開始啼叫,這也算是天亮以後必不可少的風景。有時天還沒亮,你就能聽到公雞開始扯著脖子叫。一開始我很不適應,但後來我就很好奇,公雞到底為什麼會叫?通常,公雞會啼叫三陣,等到最後一陣時,天就要亮了。等到天亮以後,公雞就不怎麼叫了。
我對這件事十分好奇,於是就搜尋了一下—科學家還真的研究過公雞為什麼會叫。
公雞之所以叫是為了宣示自己的領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告訴大家「這是我的地盤」。也就是說,牠每天醒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宣示「這是我的地盤」。當科學家把公雞放到一個只有牠自己的空間裡時,發現這隻公雞不叫了,這很有意思。
此外,公雞啼叫也和日照有關,你如果把公雞關在一間黑屋裡,用燈光模擬陽光,無論是三十六個小時亮一次,還是十二個小時亮一次,公雞都會根據外界帶給牠的感受馬上適應—只要它感覺到天快亮了,就會開始啼叫。
科學家透過研究公雞啼叫這件事,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動物的本能,動物會為了自己的領地和利益,不遺餘力地去叫。利己,是一種動物性。你不會見到一隻雞叼起蟲子餵另一隻雞,牠們一定會搶這隻蟲子。餵對方的事大多數發生在母雞和小雞之間,雞一旦長大,就開始互相爭搶。
而人除了動物性之外,又多了神性,這種神性就是利他。人和人之間因為互相關愛,才能結成團體,一起對抗自然,從而得以不斷地進化、生存,成為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
很多人一生都在與自己身上的動物性對抗。這種動物性就是我們的私欲,老子在《道德經》裡不斷要我們放下私欲,有人聽了以後會想:原來《道德經》就這麼點涵義,很簡單啊。的確很簡單,但是你未必能做到。很多人都會懷疑,難道我們真的能夠不為私欲去做事嗎?難道我們真的能清空自己的欲望嗎?
坦白說,欲望是很難完全被清空的。因為人類的本質是動物性,雖然已經不用早上起來像公雞一樣扯著脖子喊「這是我的地盤」了,但是體內的動物性依然在。
那麼,如果我們無法把欲望澈底清空,學這個有什麼意義?當然有意義,《道德經》就是告訴我們要盡量朝著這種方向發展。
這個世界沒有誰天生就是聖人,所謂聖人不過是在做每件事的時候,神性的一面戰勝了動物性的一面、世俗的一面,或者說利他戰勝了利己,所以他總能做出正確的抉擇。聖人的動物性也依然存在,不過就是比我們去除了更多的私欲而已。
老子為什麼總要我們盡量去除欲望呢?因為這是領導者法則,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一個基礎。當領導者把自己的欲望盡量去除乾淨,為大家做事的時候,就能夠更好地凝聚起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的人也會仿效領導者,逐漸把利己的一面去掉,大家也能更和諧地一起生活與工作。
我不敢說所有人都會變成澈底利他的人,但只要大家都盡可能地朝這個方向發展,就會呈現出更多利他的特徵,整個組織也會更堅固、更和諧。

享受你做的事,不追求結果,結果反而更精彩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學了這兩句話以後,能夠試著放下欲望、認真做事,你會發現輕裝前行能將事情做得更好。這是我們走向更高境界一種很好的方式和途徑。
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是畫家,叫齊鳴,我和他的弟弟是同學,所以他也是我的大哥。小時候,我們是鄰居,我偶爾會去看他畫畫。他很喜歡畫畫,那時他經常在屋子裡把畫板一架好就開始畫。他畫畫的過程很有意思,比如他畫大山的時候,會拿筆蘸著顏料一點點在上面認真地畫。畫好以後,他會把身體後傾仔細端詳,每次端詳完他就會很快樂地歌唱兩句,然後把筆在水裡涮一涮,再蘸著顏料繼續畫,再把身體後傾仔細端詳,又接著唱兩句歌……他經常這樣畫畫,我覺得他畫畫時真的很快樂,他每天都在欣賞畫的美好中度過。
你說他在畫畫的時候,如果一直想自己會不會發財,能不能成為有名的畫家,他的思緒這麼亂,還能創作出好作品嗎?他是真的欣賞這個東西,他覺得大山怎麼那麼美,他就是單純地喜歡畫畫。至於一張畫將來能賣多少錢,他很少去思考這些。正是因為他在畫畫的時候就是安心地畫,看著美景高興,把美景畫出來就感覺很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他才慢慢地成為了知名畫家。
後來他又學了油畫,把油畫和國畫結合在一起,成為很有名的工筆畫畫家。現在,他畫畫時的色彩運用完全不一樣,而且他畫得很少,一年才畫三四幅,每幅都畫得很認真,通常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
我看過他的畫,裡面的人物被他畫得非常細緻,你說他是單純為了錢而畫嗎?不是的,如果他只是為了錢而畫,就不會這麼仔細了,他是真的很享受畫畫的過程,他要表達自己內心對美的感受,這是一種藝術家的追求。
有些畫家覺得自己有名氣了,就用十張紙鋪開了畫梅,在每一張紙上畫樹,接著再一張一張畫樹枝、一張一張畫梅花……他們就這樣量產地畫。這種人心中想的就是「我一張畫能賣十幾萬,十張畫能賣一百多萬,我發財了……」這說明他已經忘記了對藝術的追求,你說這種畫家的畫作,會成為傳世的精品嗎?
那些傳世的精品,都是作者心無旁騖地創作而成的。這些人就像工匠,十分享受正在做的事,他們追求這種美的感受。
因此,只要你忘記結果去做事,你就會做得更好。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的欲望擺在前面,想著你畫完這幅畫之後的地位、能賺到的錢,你越因為這些因素而畫畫,最後越不能好好畫,因為你心中全是雜念,怎麼可能畫得好?
在生活中,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朝著這個方向走,不去想你在工作中能獲得什麼,先想怎麼把工作做好,你的工作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熱銷破萬冊《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人生不容易,老子讓你更順利》系列最新續作!
★喜馬拉雅FM「每天聊點道德經」播放量破1.6億、9.7高分好評、逾60,000讀者熱烈推薦
★人人看得懂、用得上、最好讀的《道德經》解讀本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