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12講 | 誠品線上

品味人生12講

作者 傅佩榮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品味人生12講:當我們用一隻眼睛看著未來,就只剩下一隻眼睛看著現在。必須兩眼都看著現在,才能走穩每一步。品味人生靠自己,追求活得更有智慧的幸福人生同樣的一生,有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我們用一隻眼睛看著未來,就只剩下一隻眼睛看著現在。必須兩眼都看著現在,才能走穩每一步。品味人生靠自己,追求活得更有智慧的幸福人生同樣的一生,有人活得多采多姿,有人活得黯然神傷;同樣的一天,有人過得充實美好,有人過得了無生趣。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追求幸福之心並無差異。幸福的定義可能言人人殊,但是它與人的自我實現必有密切關係。現代人的生活充滿逆境,應付每天的困難都措手不及。如何認識及提升自己的抗壓力,使自己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努力攀上人生的頂峰?活著,就須不斷自我超越。經營充實的生活,當務之急是激發潛能、培養創意、堅定信心,才有能力在充滿變化的世局中,讓身體像行雲一般自在,心靈像流水一樣自由,活得灑脫而愉快。◎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後轉向研究儒家、道家與易經…等哲學。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12個主題,開啟創意人生,進而品味人生:1.創意人生靠自己在這個焦慮與憂鬱的世代,可以重新閱讀《論語》,把握創新的契機,由「知、情、意」三方面開發自己的潛能。2.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實踐哲學智慧,自我提升;培養嗜好,增加生活趣味,就能超脫執著局限、優游適意活在當下。3.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哪裡有困難,就從哪裡站起來,主動對生命負起責任。選擇目標去奮鬥,建立自信正面的人生觀,活出生命的光彩。4.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處於變動拼湊的新社會形態,應讓理性和智慧引領人生,以「約、恕、儉、敬」自我約束,借用哲學家的智慧反思自身。5.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遇上情感上的衝擊,應尋求宗教寄託,並理性給予支持力量,更要確立人生的價值觀,掌握生命藍圖。6.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人生在世,要設法掌握生存、生活、生命三個世界,選出自己珍惜的價值,期許自己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7.豐富的趣味人生從孔子的休閒精神、荷蘭人的週休時光,了解休閒生活的智慧,從中肯定生命存在之喜樂,體驗生命的完整,思考回歸生命原點。8.生命的虛無與熱情生命有限,值得珍視。掌握生命的意義,謙卑地做出情感抉擇。持續尋找心靈能量,從「身心」往「靈」的方向發展。9.拓展人際視野了解自我防衛系統如何運作,才能探討如何拓展人際視野。慎選來往的人,與他們一起成長,努力朝新的目標、新的境界發展。10.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逆境是客觀存在的,需拓展心與靈的彈性,若處之有道,何懼逆境。我們應仿效孔子德行,提高逆境智商,用智慧面對逆境,維持生命的動力。11.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了解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三階段、成長階段面臨的考驗,以及如何著手進行生涯規畫,並鼓勵其自由選擇、有負任責的勇氣。12.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後現代社會的人一方面得到解脫的機會,但也帶來全新的責任。應設定目標,活在當下;提升審美品味,但求任心自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傅佩榮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 序: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傅佩榮第一講:創意人生靠自己第二講: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第三講: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第四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第五講: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第六講: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第七講:豐富的趣味人生第八講:生命的虛無與熱情第九講:拓展人際視野第十講: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第十一講: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第十二講: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商品規格

書名 / 品味人生12講
作者 / 傅佩榮
簡介 / 品味人生12講:當我們用一隻眼睛看著未來,就只剩下一隻眼睛看著現在。必須兩眼都看著現在,才能走穩每一步。品味人生靠自己,追求活得更有智慧的幸福人生同樣的一生,有人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795499
ISBN10 / 986479549X
EAN / 9789864795499
誠品26碼 / 2681663421005
頁數 / 44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新作
★尋找與安排人生的重心,找到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傅佩榮
  品味人生,需要一個出發點與明確方向,中間則是不斷成長的心靈世界。
  先說出發點。年輕時接觸西方哲學,無知者無畏,對於不管多麼偉大的人物與著作,只問能不能有幾句話給我啟發,而不擔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第一次聽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我立刻聯想起一句應該接下去的話:「要改變命運,先改造性格。」這兩句話就成為我年輕時的座右銘。於是,我這一生有了任務:要改造自己。這個任務是持續一生的,我採用的方法是學習、思考與實踐。
  有了出發點,還需要一個明確方向。讀到卡繆在《誤會》中說的,「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我當下心領神會,要把幸福與責任緊密相聯。沒有人不追求幸福,但是若離開責任,幸福顯得蒼白而空洞。責任的對象呢?由近及遠,關鍵在於:有哪些選項,以及如何選擇。事實上,人往往是「被選擇的」。我在許多被選擇去完成的工作中,選擇一項我在當時覺得自己「能夠做、應該做、願意做」的。「責任」兩個字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讓人生沒有懶散的藉口與無聊的機會。
  接著,談到心靈世界的成長。在這方面我比較幸運,四十年的教學生涯,所做的是「閱讀、研究、寫作、演講」這幾件同質性很高的活動。我所請益的主要是哲學家,但哲學家,不論西方的或中國的,總是智慧過人又各申己見,讓後學者覺得無所適從。我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了「三受」的考驗,從忍受到接受,再從接受到享受。而享受的另一意義即是品味。
  我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在進入中年的階段,轉向研究中國哲學,主要是儒家、道家與易經。這個階段最深刻的快樂是可以兼顧品味與創意。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與更大的信心去「溫故知新」與「返本開新」。我在這個領域的心得已有不少專書發表,可以驗證我的心靈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我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且曾經對社會大眾的公開演講中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這些演講中,有兩個系列特別受到注意,就是「創意人生」與「品味人生」,合起來共十二講。現在,單單就各講題目看來,就使我想起當時如何選擇主題、蒐集資料、安排內容、具體陳述的過程。
  我有主動學習的意願,但往往也因為學生及朋友的要求而被動去準備某些課題。後者為我帶來的收穫與樂趣更大,因為哲學不能脫離人生,沒有這些同道的鼓勵與反饋,我怎能不變成一個書呆子?
  在整理這些講稿時,我發現其中有不少重複的故事、案例與比喻。這是由於我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以及所念的書不夠落實。我已經盡力修訂或調整這些地方了。每次出版新書,內心都深覺幸運,洋溢著感恩之情。我樂於與同代的朋友分享自己品味人生的出發點、明確方向與心路歷程,我珍惜這樣的機緣。

試閱文字

內文 : 優游適意活在當下
  莊子是宋國人,宋國的祖先是殷商的後代,對周朝而言算是「亡國之臣」。再加上是小國,國力並不強大,時常成為被攻打的對象,戰國時期宋國四度被當成戰場,可想而知民生凋敝,宋國人也因此常受嘲弄,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揠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等故事的主角都是宋國農夫。莊子不但生活在這樣的處境下,他的生活也很窮困,但他懂得自得其樂。他曾經夢到一隻自在飛舞的蝴蝶,使他完全忘記自己的存在,醒來一看,發現自己還是僵臥不動的莊子,不知道是他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子?(《莊子.齊物論》)
  西方也有類似的故事,白天享樂的國王,夜裡夢見自己變成牧童,辛苦地牧羊;白天辛苦牧羊的牧童,夜裡夢見自己變成可以盡情享樂的國王。究竟是做國王好,還是做牧童好?這時還不如當個牧童,把該受的苦先受完,晚上才能好好享受美夢。辛苦工作一天,睡眠是一種安慰、補償與鼓勵。耶穌說,太陽下山時就把煩惱丟開,一天的苦夠一天受了,如果把今天的苦留到明天,明天又有新的苦,人生豈不是苦上加苦?電影「亂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遭遇南北戰爭複雜的情況,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最後也只能說:「明天再想吧!」人生的問題層出不窮,今天能平安度過就不錯了,一天有一天的煩惱,活在當下並珍惜眼前的一切,才是上策。
  《莊子.秋水》講述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遊覽。莊子說:「白魚在水中從容地游來游去,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情況;而你也不是魚,所以你不知道魚快樂,這樣就說完了。」莊子說:「還是回到我們開頭所談的,你說『你怎麼知道魚快樂』這句話時,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才來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人靠言語互相溝通,效果未必理想,那麼,人與萬物之間能否溝通?在莊子看來答案是肯定的。白魚以「出游從容」,使莊子覺得魚樂。魚是否樂或能否樂是一回事,莊子的感覺則是另一回事。莊子說出自己的感覺,原本不必勉強別人同意,惠子卻執著於言語的真實根據,而忽略了人的心靈能力未必要靠言語才可抵達真實。在這場簡短的辯論中,惠子為什麼輸了?他一開始聽到莊子說「魚樂」,就「知道」莊子知道魚樂,但他隨後又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情況」,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所以他自知陷入矛盾而不再追問。這整段辯論並未觸及莊子是「如何」知道魚樂的。

哪裡有困難,就從哪裡站起來
  我長期以來到處演講,在小學畢業二十五年後,我首次參加同學會,所有見到我的同學都好奇地問:「你怎麼會講話了呢?」小學的時候我有嚴重的口吃,沒有同學聽過我在公開場合講話。如果我現在有一點自信,那是經過艱苦的考驗磨練出來的。因此,不管遭遇什麼不如意的事,不必抱怨,要懂得利用機會勉勵自己,哪裡有困難,就在哪裡站起來。我念小學三年級時,新鄰居的小孩說話會口吃,只要有大人在或很多人在場,他就會緊張,一個字重複幾十遍還是無法表達清楚。他一說話別人就笑,那時的我不懂事,也會跟著取笑他,甚至還會學他,沒想到一學就會,之後也跟著開始口吃。我最怕的是上課時老師叫同學一個個起來唸課文,每次輪到我,一個字唸了幾十遍,面紅耳赤、捶胸頓足還是唸不出來,同學總是哄堂大笑,笑聲甚至驚動了隔壁班,下課時,別班同學還來打聽,要我去他們班上表演。從小被同學嘲笑,導致我心裡有很深的自卑感。
  在嚴重的自卑感驅迫下,我努力尋找出路。但是我的父母有七個孩子要照顧,當時的老師也沒有輔導的觀念,只好靠自己想辦法。八歲的孩子想到的是,我們都很尊敬及羨慕功課好的同學,如果我的考試成績好一點,別人大概就不會嘲笑我了,這是很簡單的邏輯。於是我拚命念書,每逢考試就特別興奮,直到今天,我還是很喜歡接受挑戰。我的成績在班上始終保持前三名,於是各科老師有了一個默契,上課時不再點我的名,不再叫我說話。不過我五年級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某堂課大家在教室自習,老師坐在講臺邊抽菸。他發現菸抽完了,抬頭一看,看到坐在第一排的我,就叫我去宿舍向師母拿一包香菸。宿舍在學校旁,師母在睡午覺,被門鈴吵醒之後,開門問我什麼事,我的表情很著急,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師母以為老師發生了什麼意外,立即衝向教室,後來才發現是虛驚一場,我則成為全校的笑柄。我的小學生活顯然並不愉快,但是我因而變得很喜歡念書。
  有時候遇到困境,要自己找出路,不必等待別人救援。別人沒有同樣的痛苦經驗,未必知道該怎麼幫忙。口吃是很複雜的問題,不是一般學校老師可以協助的,所以我默默承受,以優越的成績來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所自卑,有所自信,倒也可以維持正常的心態與生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