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大震盪 | 誠品線上

台灣人口大震盪

作者 薛承泰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台灣人口大震盪:人口變遷的社會趨勢正在進行,勞力短缺、貧富不均、高教危機、長期照顧、年金改革,是未來十年無法迴避的五大人口困境。少子高齡化是國安議題,是即將攤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口變遷的社會趨勢正在進行,勞力短缺、貧富不均、高教危機、長期照顧、年金改革,是未來十年無法迴避的五大人口困境。少子高齡化是國安議題,是即將攤牌的迫切危機。面對可能又老又窮的台灣,我們該如何應對?台灣人口變遷趨勢帶給當下以及未來的衝擊是相當大的,但國家政策仍力猶未逮。二十餘年來,薛承泰教授一直在關注台灣人口現象及相關政策,並不時在報紙撰寫文章,提醒大家人口變遷可能帶來的衝擊。在重視教育品質和升學方式之外,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除了是經濟發展與分配問題,何嘗不是人口問題?至於「長期照顧」與「年金改革」,近年來不論在媒體乃至於總統大選都受到相當關注。約有一半家庭在未來十年當中會出現年長家人的長照需求。面對此趨勢該怎麼辦?財源在哪裡?個人、家庭、企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與責任,又如何來因應人口趨勢與社會特性來調整?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摯友承泰以具有豐富的人口專家專業知識,分析當前台灣最急迫的幾個重要現象,同時充滿人文氣息及宗教家精神。我深切感受到他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疼惜與關愛。」--前總統府國策顧問/江彥霆「薛承泰尖鋭透視台灣當下許多被泛政治化的社會政策議題,他深入淺出的解析,讓我受益良多。」--前國安會祕書長/金溥聰「薛承泰教授為國內著名的人口與社會學家。他在台北市擔任社會局長與在行政院擔任社福政委期間,把人口學知識注入政策當中,甚受各部會、局處重視。人口政策攸關台灣未來各方面發展,欣見薛教授在此少子女現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將其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分享社會各界參考。」--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人口既是國家發展的先決條件,又是制約條件;薛教授集其多年教學與實務經驗,針對人口結構變遷衝擊著我國總體競爭力之高等教育和勞動力市場變化,暨日益棘手的年金改革與長照等議題敘發卓見,可謂兼具理論與政策參考意涵。」--監察院監察委員/陳小紅「人口議題深深衝擊醫療供給體系在國家社會的運作,薛教授深入論述,提出有效的「長期照顧」解決方案,可以因應我國因人口結構改變所造成的醫療照護不足問題。」--台灣精準醫療品質策進會理事長/張珩「我長期投入兒童福利與權益的倡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對台灣未來有進一步了解。在面對少子高齡化時,這本書對我們如何投資未來的思考,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人口變遷影響國家建設與發展,教育,就業,照顧與退休養老等就是最好的例子。薛教授是國內少數能結合學術與實務,從人口角度來剖析這些現象,並努力去推動的學者。」――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 詹火生「薛承泰教授是一位兼具高深學養和實務經驗的學者政務官,我和他共事時,在社會關懷及社會正義等議題上,經常得到他從人口學觀點提出的寶貴意見及建議,對他的智慧、能力及為人都深感欽佩。他的大作《台灣人口大震盪》也兼具了這些特色。」--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以上推薦順序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薛承泰民國四十五年生於金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曾借調擔任台北市社會局局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福建省省主席,曾擔任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多年來除發表學術論文,在教育發展、社福政策、社會階層、人口議題著墨較多;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嘗試以學術性概念來解析社會現象,以通俗的文筆打破學術與庶民社會的藩籬。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第1章 台灣人口變、變、變第2章 搖晃中的婚姻與家庭第3章 人口政策的今昔第4章 晚進早出的勞動力第5章 分配不均與貧富差距第6章 高教發展與迷思第7章 長期照顧走過十六年第8章 世紀年金大戰第9章 二○二五年的台灣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台灣人口大震盪
作者 / 薛承泰
簡介 / 台灣人口大震盪:人口變遷的社會趨勢正在進行,勞力短缺、貧富不均、高教危機、長期照顧、年金改革,是未來十年無法迴避的五大人口困境。少子高齡化是國安議題,是即將攤牌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4791323
ISBN10 / 986479132X
EAN / 9789864791323
誠品26碼 / 2681409127000
頁數 / 35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年金破產」是怎麼一回事?

「軍人退撫金2019 年破產,教育人員退撫金2028 年破產,公務人員退撫金2030 年破產,人數最多的勞工保險(簡稱勞保)則是在2027 年破產。」這個消息在2012 年10月一出,全國人心惶惶,加上政客趁機炒作,藉此破壞社會和諧轉化為自己的政治籌碼。經過三年多時間發酵,2016年1 月選出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後,年金破產議題猶在,激情隨著選舉落幕逐漸回歸理性;然而,隨著2016 年6 月23 日年金改革委員會首次召開會議,議題再度炒熱。

或許是台灣民眾的特質所致,年金議題經過三年多紛擾,期間有批判、有宣洩,亦有討論,大家對議題開始有較多了解,照理說,民眾會趨於理性,改革氛圍似乎較為成熟。從政黨競爭角度來看,民進黨的策略是成功的,對於國民黨執政期間引發年金風暴窮追猛打,藉年金財務危機再度證明其「無能」,成功將此議題轉化為自己的政治籌碼。如今民進黨已執政,宣稱有能力進行改革;然而社會已被切割,族群間也形成某種程度對立,只要一點火苗,即可能再度延燒。同時也因改革時間再度被延宕,財務危機更為急迫,整個國家將因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年金破產」是指各類年金基金用盡,發不出退休金。如果把各類基金視為一個水庫,水庫中的水就是基金的存量,基金的運作取決於「進水量」與「出水量」的平衡。什麼是「進水量」?這通常是指被保險人所繳的保費,加上政府與雇主依法提撥的金額。「出水量」除了行政管理成本之外,主要是退休養老金支出。由於基金存放在水庫中只會有一般利息,通常國家會將基金中一部分或大部分拿去投資,若賺取高過於定存利率則可以為水庫增添水量,也就是當「投資報酬率」高時,可以作為進水量來源之一;反之「投資報酬率」欠佳甚至為負值時,水庫的水當然就流失。

2012 年10 月媒體爆出「年金危機」時,事實上不論是勞工或軍公教相關保險基金,距離「破產」都還有一段時間。甚至被爆出倒閉危機的主角「勞保」,在2012 年9 月底其基金規模仍達5,307 億,且基金水位還在上升當中,也就是繳交保費總數超過領取年金總額。不過根據精算報告顯示,預計2018 年水位會開始下降,2027 年水庫就會見底。

若從潛藏負債(即未來需支付給所有被保險人的年金總額)角度來看,2012 年9 月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顯示,到2011 年12 月達6.83 兆元;2016 年2 月最新精算報告出爐,顯示到2014 年12 月為止高達8.36 兆,在年金改革的三年間潛藏負債又增加了1.53 兆元。

毫無疑問,各界所擔憂的危機首先指向「財源不足」,也就是前述基金的收支平衡與潛藏負債,主要原因是人口高齡化以及年金制度設計不良,當然,投資報酬率不理想也有影響。

由於台灣生育率下降與壽命延長相對較許多工業國家為快,加上歷年來制度設計未隨社會環境而調整,使得財務危機來得又急又猛。如以2016 年9 月28 日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官方報告,根據新版精算報告,勞保基金產生虧損時間是2018 年,基金用完時間為2027 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時間分別在2019 年與2031 年;教育人員的退撫基金,時間分別在2020 年與2030 年;軍人退輔基金之失衡2011 年就發生,預計2020 年破產。

「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

「財源不足」是台灣面對年金改革的首要挑戰,連同帶來兩個議題,即「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但是後面兩個議題在過去三年多的紛爭與炒作下,卻形成了以下的「刻板印象」。

「職業不平」乃因軍公教退休後所領取每月年金,在額度上明顯超過勞工所領數額,引發許多勞工不滿。「世代不均」則是指龐大退休人潮所需要的年金,其負擔將落在年輕世代身上,年輕世代將會繳得多,當他們退休時基金可能已破產,而落得兩手空空。

為何這是「刻板印象」呢?因為真實狀況比前述複雜得多,包括職行業間不同,職行業內部也不同,比較的基準差異更是明顯不同。例如,軍公教年金雖領得較勞工多,卻也繳得比勞工多;「世代不均」雖是未來走勢,如果年輕世代一直到退休時基金並沒有倒閉(因國家財政挹注),那麼就算每個月所領年金沒有比前人多,因壽命延長會領得更久,領取年金的總數額還不知道誰比誰多?如果年金基金真如政府報告會在未來十年左右「倒閉」,最倒楣的應該是當前50歲以上未退休者,並非年輕世代。

總之,「財源不足」、「職業不平」、「世代不均」點出了退休年金制度的三個面向,其內容及相互關聯既有歷史因素,也有法令制度的問題,堪稱「剪不斷理還亂」。這個危機的形成是「歷史共業」,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因為人口高齡化趨於明顯以及政府財政欠佳,問題變得更為棘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