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方: 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 | 誠品線上

Non-Lieux. Introduction a une a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e

作者 Marc Auge
出版社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非地方: 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在超現代性的世界裡,人們始終、但又從未在「自己家」。--繼《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馬克˙歐傑持續在非地方裡探索他的日常人類學「非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超現代性的世界裡,人們始終、但又從未在「自己家」。 --繼《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馬克‧歐傑持續在非地方裡探索他的日常人類學 「非地方」,指的是因應加速人或物的運輸而產生的必備設施(快速道路、交流道、火車站、機場),以及交通工具本身(汽車、火車或飛機),也包括顧客川流的大型連鎖旅館、超市,甚至是那些讓全球難民、流亡者短期棲身的中繼站。「非地方是烏托邦的反義詞:它存在,但它不作為任何有機社會的庇護。」不同於現代性的社會中,一旦個體聚集,便組織社會並規畫地方;充斥著超現代性的「非地方」空間,只與旅客、顧客、使用者、閱聽者打交道--他們只需在入口確認身分、社會化與定位。非地方的使用者,透過他們持有的火車票、機票,經過收費站出示的信用卡,甚至是在大型購物商場走道來去的推車,建立起某種象徵性的契約關係;人們在非地方藉由表明身分:護照、信用卡、支票或其他任何得以獲得通行的證照,來取得其匿名性。 人類學家注意到,人們可以在十字路口擦身而過,然而交流道卻不容許任何相逢。旅人會在旅途中閒散漫步,或抄捷徑迷了路,搭高鐵或飛機的旅客則有其明確的目的地。身分的標誌及歷史的位置,已經隨著今日的地表空間組構改變了。在這本書裡,馬克‧歐傑為我們打開新的視野,藉由超現代性的人類學的提出,引領我們進入孤獨的民族學的世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馬克‧歐傑 Marc Augé生於1935年,法國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曾任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院長(1985-1995)。早期他的研究田野主要在非洲,特別是多哥、象牙海岸一帶;後來隨著對現代性、超現代性的興趣,他逐漸把田野拉回與自己更為貼近的土地:歐洲。1992年出版的《非地方: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深入闡述了「超現代性」的特徵,並提出「非地方」的概念,引起相當的關注,而正是這一年,他與杰哈˙阿爾塔伯(Gérard Althabe)、尚˙巴贊(Jean Bazin)以及艾曼紐˙特瑞(Emmanuel Terray)等多位人類學家,於社科院成立當代世界人類學研究中心。歐傑的學術著作無法一一勝數,不過我們注意到,脫去學者的身分,他還寫了《亞瑟的母親》(La Mère d’Arthur, 2005)、《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 2007)兩本小說。■譯者簡介陳文瑤生於澎湖,臺南藝術大學史評所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藝術與語言科學博士候選人,現從事法文翻譯及藝評寫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曲Prologue鄰近與他方Le proche et l’ailleurs人類學之地Le lieu anthropologique從地方到非地方Des lieux aux non-lieux終章Epilogue參考書目Quelques références馬克.歐傑著作表L’auteur

商品規格

書名 / 非地方: 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
作者 / Marc Auge
簡介 / 非地方: 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在超現代性的世界裡,人們始終、但又從未在「自己家」。--繼《巴黎地鐵上的人類學家》,馬克˙歐傑持續在非地方裡探索他的日常人類學「非地
出版社 /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331579
ISBN10 / 9869331572
EAN / 9789869331579
誠品26碼 / 2681421236001
頁數 / 12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3X19X1CM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