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築的母型: 柯比意 薩伏伊別墅 | 誠品線上

當代建築的母型: 柯比意 薩伏伊別墅

作者 徐純一
出版社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當代建築的母型: 柯比意 薩伏伊別墅:柯比意經典作品「薩伏伊別墅」首次完整剖析這棟綠坡頂上的白色建築,完成了現代建築的完型展現◆首部針對柯比意單一作品深入剖析的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柯比意經典作品「薩伏伊別墅」首次完整剖析這棟綠坡頂上的白色建築,完成了現代建築的完型展現首部針對柯比意單一作品深入剖析的建築專書近兩百張作者自攝照片,從細部特寫到空間區劃,帶領讀者直接進入這棟傳說中的建築,完整呈現薩伏伊別墅全貌從薩伏伊別墅的語彙作為原點,一覽許多當代建築大師從這個原點出發的各種變奏演化「窗口的景色彷彿是一張風景相片,但又無盡地往左右延伸出去,視野也毫無阻礙地伸展。建築空間的行走路線是向上的,一路延伸到屋頂花園,這個如同雕塑一般的結構,總結了這棟建築的動作,又繼續往下重複行走一次,就在這反覆來回之中體會到住宅內部空間的神奇。這棟別墅是美麗的嗎?這棟建築物是實用的嗎?柯比意累積長年研究的體悟,將結果反映到這個對象物上……」巴黎市郊普瓦西城邊,一座綠色小丘頂上彷彿懸浮著一個潔白的立方體。這即是集柯比意五項基本原則於一身的理性空間--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e):它極具秩序的純粹形貌,建構了現代主義建築的母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著名的「新建築五項原則」,在這棟夏居別墅中獲得了完全展現:-自由柱列:透過牆與柱列的分離,並使獨立柱自地平面延伸至二樓,讓薩伏伊別墅外觀上呈現懸浮在半空中的飄浮狀態;-自由平面:自由柱列使得樑柱與牆之間不再需要相互依存,平面構成也獲得更大的區劃自由;這個特色使薩伏伊別墅得以成為第一個將當時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車)納入住屋規劃的住宅。-自由立面:一樓、二樓與屋頂各有特殊的幾何形狀,彼此之間像是單獨存在,樓層間的立面沒有互相生成的直接影響。-水平長窗:由於樑柱與牆無須互相依存,因此牆面並不受柱位影響而能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自由開窗,水平長帶窗讓視野連續性更好,並且增加了立面的整體感。-屋頂花園:薩伏伊別墅終將花園從地面抬移到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創造出「空中花園」的想望。薩伏伊別墅,即是實現這套劃時代建築語彙的完型實體。本書作者徐純一撰寫出宛如親臨現場的導讀,從柯比意基本語彙解說、薩伏伊別墅結構解剖,從最細部構成到以此別墅為樣式原型而衍生出來的當代建築大師作品,帶領讀者一一進入薩伏伊別墅的細部空間,並同步感受其他偉大建築家如何透過對此一語言系統的超越與背離而持續繁生建築的新樣貌。從柯比意「薩伏伊別墅」出發,我們得以完整領略當代建築演化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徐純一1959年生,高雄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建築碩士,I²建築主持人;著有《建築新桃花源》、《建築新紀元:加州當代建築師作品選輯》、《看見西班牙,看見當代建築的活力》、《如詩的凝視:光在建築中的安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關於薩伏伊別墅薩伏伊別墅簡史1931年的科比意薩伏伊別墅小檔案薩伏伊別墅案例分析柯比意的基本語彙1.自由柱列-架空的軀體2.自由平面-流動的感官3.自由立面-幻變的面容4.水平長窗-橫行的目光5.屋頂花園-天空的想望6.坡道與梯-舞動的身體薩伏伊別墅的構成解剖環境解剖1.柱列2.自由平面3.立面4.水平長窗5.屋頂花園6.坡道與梯析論與應用柯比意作品樣式分析薩伏伊別墅的設計構想新建築語彙運用的實例結論:現代住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理性完型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當代建築的母型: 柯比意 薩伏伊別墅
作者 / 徐純一
簡介 / 當代建築的母型: 柯比意 薩伏伊別墅:柯比意經典作品「薩伏伊別墅」首次完整剖析這棟綠坡頂上的白色建築,完成了現代建築的完型展現◆首部針對柯比意單一作品深入剖析的建
出版社 /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204449
ISBN10 / 9866204448
EAN / 9789866204449
誠品26碼 / 2680686924005
頁數 / 15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25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柯比意:現代性的新建築語言

國際情境主義創始者居伊.德波(Guy Debord)死後,法國文化部將他的手稿聲稱為「國家寶藏」;生前,他唯獨不願與當時代的知識份子共處,沒有固定工作,也不想工作,選擇一種充實而快樂的貧困生活,是二十世紀少見的遊蕩式「有機知識份子」。他崇尚皮拉內西式(Piranesian)的迷宮城市,喜愛隱藏黃昏的角落與間隙,接納偶然相遇的寂靜廣場,擦肩行走的擁擠社區,以及坐在公園長椅上帶著貝雷帽的老派人等等。他認為走向整合齊一的秩序所帶來的舒適感是虛假的,因此十足地反對柯比意的機械美學,甚至痛恨他所代表的一切。

誠如德波所言,柯比意的都市理論確實有其爭議的一面,但是他所提出的新建築語言並非如德波所理解的那樣,奠基於唯一的功能論之下,也無意掏空城市內在的印記,或是威脅人類精神和真正的自由。而是,柯比意嗅到了無人能阻擋必然降臨的「現代性」,他與古典世界的關係一半是「不在那裡」,另一半是「不是那樣」,一種永遠無法抹消的巨大差異即將來臨,它將成為無法被拋棄,難以再次全面性解構,只能學會了之後試圖與之對抗的建築語言構成的基底。
這種語言的「現代性」幾乎無從將之消解或將之毀滅,而總是向它屈服。而且,這種語言與人類語言及思維共享兩種重要的特徵――即生成性及結構性,並且與機械複製的進程共生。它呈現出可被大量複製、增生與實踐的表徵,最重要的在於它是可被平民化實踐的語言。而且,它並沒有宣稱它是永恆不變的。它的出現讓我們知道在時間的長河中,有用的或有效的語言形式將存活下來,而過時的語言形式終將腐朽。

後柯比意:
擴延至未來的薩伏伊別墅新建築系譜

自17年設立相當於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建築獎以來,眾多得獎者的空間構成都得自柯比意新語言母體的滋養,並各自朝向尚未探索的不同疆域。日本第一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已逝建築家丹下健三(1913-2005)的一生都走在柯比意開啟的康莊大道之上,同時也逃不掉柯比意所投下四處瀰漫的巨大陰影。得到相同建築獎的巴西建築家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早年即熟悉柯比意的語言,之後發現鋼筋混凝土另一種令人迷醉的狂野而開啟薄
殼建築的魅力。青年時期的美國建築家理查.邁爾(Richard Meier)就看清自己必須在柯比意的語言中產製他異性,聰明的他從義大利理性主義的語言與荷蘭風格派的語言中獲得異種而產生了嫁接後混成移置的語言形式。挪威建築家Sverre Fehn與澳大利亞建築家格蘭.穆卡特(Glenn Murcutt)兩人都將柯比意與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語言形式融合,不進行解構也不是尋找與兩位宗師的相似性,而是將之重寫之後再銘刻入各自棲息的生活大地之間,雖然仍舊存留著兩位現代主義宗師的痕跡,但是已很清楚地被辨識為挪威大地與澳洲土地上具有批判力的現代性地方建築。

巴西建築家Paulo Mendes da Rocha繼續柯比意後期對大跨距空間型態可能的探討,他走進柯比意尚未大力開展之地,顯露出這種語言現代性仍有其無限開放的可能。義大利籍的英國建築家理查.羅傑(Richard Rogers)雖然將結構元件以鋼材替換,但其語言型態仍然與柯比意維持著明顯關係,只是更加強化空間量體的形象化力量。至於Jean Nouvel則讓巨大的空間量體如同失去重量般呈現無比的輕盈感,甚至連同大面積的屋頂板都宛如流雲那樣飄懸在天空中。另一種輕盈性則是如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這類語言的專屬,將自由平面與自由立面的結合導向一種無差異、去感知、去環境與去時間的同質化與抽象化。葡萄牙的Eduardo Souto de Moura從其建築生涯的開始就盡力抹除與柯比意新語言的親緣性,同時抹除所有自由立面開啟的無表情可能性,只留下現代主義標記的方盒體型態,試圖建立一種與環境維持中立關係、卻可被銘寫於任何地方的語言形式。建築的現代性的涓滴源頭雖然可推至十九世紀的中期,其完形與大量散播的開始則非柯比意的新語言莫屬,而薩伏伊別墅是唯一的完形。當代建築明顯地朝向「抹除」柯比意新語言的方向前進,探究如何消除與之相似性並製造差異的不同道路,試圖不斷地批判人們所必須居住的建築空間,並不斷地對多種多樣的價值進行開拓書寫。這將是一路擴延至未來的建築系譜。

薩伏伊別墅呈現出我們在棲息居住的歷史進程中尋求繼續我們的想望所根植其中的土壤,通過這已然是當代建築基本構成的語言母型,試圖建構一種永恆存在的關係,企圖為後代保住我們建築的現代性誕生的條件,並帶來比它本身大得多的價值。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