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傳: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 誠品線上

愛因斯坦傳: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作者 楊建鄴
出版社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愛因斯坦傳: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愛因斯坦★人類科學歷史上的第一天才★圖文並茂,生動的講述與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 ——愛因斯坦 ★ 人類科學歷史上的第一天才 ★ 圖文並茂,生動的講述與珍貴的照片 ★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之一 ■ 揭秘天才的檔案——愛因斯坦的普通人生活 成長——從落魄家教到諾貝爾獎得主 情感——從青春至愛到離婚官司 人際——喜愛孤獨,卻終生不乏摯友 除了講述愛因斯坦的生活、家庭、事業以外,同時描述了作為「世界公民」的愛因斯坦,如何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間,為人權與和平而抗爭,以使我們在他的人生歷程中,汲取令人鼓舞的力量! ■ 生動描繪,帶領我們進入愛因斯坦的世界 本書從愛因斯坦的傳奇人生去探尋他的足跡,展現了世界最頂尖科學家的一面,作者也從物理學的專業角度,用通俗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提供理論物理學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瞭解愛因斯坦的學術成果與理論的現實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楊建鄴楊建鄴,物理系教授、科普和科學傳記作家,研究領域為物理學史,在《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物理》、《自然雜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多篇,著作有《傑出物理學家的失誤》、《世界科學五千年》、《物理學之美》、《伽利略傳》、《波耳傳》,主編《諾貝爾獎獲獎者辭典》,譯著有《莎士比亞、牛頓和貝多芬》、《夸克和美洲豹》。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1.兒童和少年時期 2.阿爾高州立學校 3.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 4.失業 5.伯恩專利局 6.一九○五年——奇蹟的一年 7.蘇黎世大學副教授和引力問題初探 8.布拉格的教授 9.回到蘇黎世 10.德國科學院院士 11.第一次世界大戰 12.廣義相對論被證實,愛因斯坦成為世界名人 13.受到攻擊 14.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5.與波耳的友誼和爭論 16.辭去院士,離開德國 17.普林斯頓和一個悲劇 18.愛因斯坦與原子彈 19.不懈的鬥士 20.生命的終結

商品規格

書名 / 愛因斯坦傳: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作者 / 楊建鄴
簡介 / 愛因斯坦傳: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愛因斯坦★人類科學歷史上的第一天才★圖文並茂,生動的講述與珍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24579
ISBN10 / 9863924571
EAN / 9789863924579
誠品26碼 / 2682189974006
頁數 / 30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兒童和少年時期
愛因斯坦於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上午十一點半誕生,被取名為阿爾伯特。他的父親赫曼經營床用鵝毛的生意。一家子屬於猶太人中的小康之家,生活無憂無慮,但也沒有很多的錢。在愛因斯坦出生前大約十年,赫曼離開故土布騷,遷到了烏爾姆。赫曼曾經在符騰堡州的省會斯圖加特念職業高中,按他的聰明和智慧(據說他有卓越的數學才能),他應該在大學進一步深造,但是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他沒有機會上大學,而比他小三歲的弟弟,總算幸運地在斯圖加特一所工學院接受完高等教育,後來成為一名工程師,並且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成長產生重要的作用。
雖說赫曼沒有機會受完高等教育,但在當時,高中程度的教育已經可以保證他有足夠的知識資本進入上層社會;而且,他的聰慧和好學也使得小愛因斯坦在上小學之前就獲得了好的家庭教育和知識的薰陶。
愛因斯坦的母親保莉妮是一位安靜、謙和、賢淑的婦女,由於良好的教育,她還具有藝術家的氣質和很高的幽默感。在忙完了家務之後,她最熱衷的事就是彈鋼琴,德國古典音樂尤其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給她帶來精神上至高的享受。每當朋友、同事到他們家來拜訪時,她也總是願意為大家彈奏她喜歡的曲子。
一八七六年,赫曼和保莉妮在烏爾姆結婚後,先是住在烏爾姆老城的明斯特廣場,一八七九年初當保莉妮懷孕半年時,他們搬到了火車站街二十號一幢四層樓的公寓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棟公寓在一九四四年被炸毀,成為廢墟。愛因斯坦就誕生在這棟公寓裡。
當祖母抱起這個家庭的新成員時,她最先的反應就是大聲說:「太重了!太重了!」愛因斯坦一生下來,後腦就異常大,而且還有突出的棱角,讓人看了覺得驚訝。想必這些讓人驚訝的反應,讓剛做母親的保莉妮有點擔心;而後來愛因斯坦比一般孩子晚很久才會談話,更讓母親有一份隱隱的憂慮,惟恐孩子將來智力遲鈍。幸好這種憂慮在他三歲以後就被證明是沒有根據的。到晚年,愛因斯坦還對別人說:

因為我很遲才學會說話,我的雙親的確為此一度十分擔心,甚至還找醫生諮詢過。那時我有多大我也不記得,至少有三歲了吧。

愛因斯坦說話比較晚,據愛因斯坦本人晚年回憶,是由於他在二歲到三歲剛學著談話時,他就有了要說就說一整句話的雄心。由此,他常常是先輕聲自語地說出一整句話,直到確信說得不錯時他才大聲說出來,但在別人看來他似乎囁囁嚅嚅說不出話來一樣。一直到八歲或九歲時,他才徹底改了這個習慣。她的妹妹瑪雅說,她的哥哥從小就有一種追求完美的習慣,而且不達目的不肯甘休,這也許使得他的語言表達方式與其他孩子不大相同。
愛因斯坦從小就習慣孤獨,喜歡一個人獨自玩耍,尤其喜歡沉浸到各種各樣的「謎」中,幾乎從來不加入其他孩子的遊戲。因此,他幼年時的女教師覺得很難幫助他,甚至給小愛因斯坦取了個外號「煩人精」。他一個人玩的時候,很有耐心,常常能用積木搭出令人驚訝的高樓。
在七歲以前,看起來性格安靜的小愛因斯坦,有時也會因為不合心意而大發脾氣,臉色氣得蒼白,那副不能控制自己的模樣也著實讓人覺得可怕。他曾經向他的女教師扔椅子,把她嚇得再也不願意教他;他還多次向他妹妹頭上扔東西,有一次甚至把玩具扔到她的頭上,還打了一個小傷口。據說,這種毛病是從外祖父尤利烏斯那裡繼承來的。幸虧這種可怕的性格沒有延續下去,到他七歲上小學以後,這種毛病就徹底地被改掉了,或者說消失了。
如果我們想從幼年愛因斯坦身上,看到某些使他今後成為科學巨匠的因素的話,有兩點也許是有價值的。
一是愛因斯坦從小就喜歡根據自己的愛好來自學。他最厭惡的就是被強迫去學習,從來就不願意像機械人一樣任人驅使、駕馭。他曾就他學習小提琴的事說過下面一段話:

我從六歲起一直到十四歲都在學拉小提琴,但那時候,那些認為音樂只不過是機械練習的教師,沒辦法引起我的興趣。到了十三歲那一年,當我愛上了莫札特的奏鳴曲之後,我才算是真正開始學習音樂。……我相信,愛好比起責任感來是更好的教師——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的。

以後他上小學、中學和大學時,我們還會一再看到愛因斯坦的這一明顯的特徵。他喜歡的課程,他可以獨自去學習和鑽研它,以至於大大超過學校的要求;如果是那種讓他厭惡的靠背誦才能取得好成績的課程,他就會心不在焉地應付一下,因而也不會得到好成績。這就難怪他的希臘語教師曾經對他說:「你以後絕不會有什麼成就。」到了大學,由於比較自由隨意,他很少去上課了:喜歡的課,他的水準大大超過老師講授的內容,用不著去聽;不喜歡的課,只要可能就根本不去聽。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人類科學歷史上的第一天才
★ 圖文並茂,生動的講述與珍貴的照片
★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