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酵素嚇嚇叫 | 誠品線上

益生菌酵素嚇嚇叫

作者 呂鋒洲
出版社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益生菌酵素嚇嚇叫:<封面提要>鳳梨酵素、木瓜與野草酵素風行一時,呂教授研究發現益生菌及其分泌物中的酵素取之不盡;建議常吃含乳酸菌及寡糖等新鮮食物,或「酵素補充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鳳梨酵素、木瓜與野草酵素風行一時,呂教授研究發現益生菌及其分泌物中的酵素取之不盡;建議常吃含乳酸菌及寡糖等新鮮食物,或「酵素補充物」,除了保健養生,還有助於治療! 酵素是一種專一性的蛋白質,各具有不同功能,不能彼此替代,因此人體需要多種酵素才能維持功能正常。但酵素產量會隨年齡下降,必須經常補充才行。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種類很多,多數微生物都能產生酵素,以酵母菌為例,一隻酵母菌即含有數百種酵素;我們只要挑出益生菌,妥為應用,即使是益生菌分泌物,也含有豐富酵素,可帶給人體許多好處。最新的研究發現,有些酵素、益生菌及助生質甚至可用來治病。值得注意的是,負責催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以產生能量的代謝酵素,無法合成,只能依賴酵素補充物,寡糖與發酵大豆液是不錯的選擇。自然界以蔥、蒜、菊苣、朝鮮薊和穀類的益生質含量最多,豆類的蜜糖與菜豆糖也有。但不管補充什麼,一定都要配合有恆運動才易見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呂鋒洲教授台灣大學農化系、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生物物理及生化研究所畢業。曾任: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系榮譽講座教授、中國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會理事、中華民國毒物學會理事、中華民國臨床生化學會理事。現任:中山醫學大學應用化學系與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灣自由基學會理事、中國保健協會功能水分會名譽顧問、台灣機能水協會學術首席顧問。專攻:酵素學、物理生化學、環境毒物學、自由基醫學與生物學。著作:發表學術性論文210篇以上,專著十餘本,通俗著作有:《電解水是好水》、《電解水是好水(2)》、《強電解氧化水》、《神奇抗氧化劑》、《神奇抗氧化劑(2)》、《好水會說話》、《善用紫蘇》、《發酵大豆抗癌新希望》等書。每一本書都引起極大的重視與迴響。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鑽研酵素四十多年的新發現前言:首度掀開酵素與益生菌的神秘面紗「酵素潛力」為生命與健康基礎益生菌中的酵素取之不盡第一章 酵素正當紅酵素是一種具有專一性的蛋白質可大分為消化與代謝酵素兩種因有助於防病抗病而大受歡迎環境汙染與過度加工扼殺酵素生機「酵素治療法」已經「不知而能行」幾千年聖經早就善用無花果蛋白酶(汁)南美的印地安人獨鍾木瓜日本以納豆激酶最為知名酵素結晶物成為輔助治療食品第二章 益生菌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益生菌、助生質與synbiotics還有助生質與Synbiotics關於蛋白酶和益生菌間的關係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約有八種對人體具有多種保健效用臨床上已嘗試用於治療IBD發炎性小腸疾病主要有三種何謂克隆氏病?還可利用輸出蛋白質第三章 具優秀藥理與生物活性酵素是消化過程的主角依「適應分泌」定律選擇食物減輕消化系統負擔比補充食物酵素重要補充益生菌有助於預防結腸癌含乳酸菌酸奶為長壽祕方結腸癌由腸腺瘤惡化而成飲食、環境與基因為腸癌誘發主因瞭解結腸內的微生物生態補充益生菌有助於預防結腸癌保持「三大平衡」就可健康無病1. 免疫力過強與不足都會造成災難2. 體內會自動調節酸鹼(pH)值平衡3. 以維持腸內微生物群間的平衡最重要益生菌至少具有五大生物、藥理活性(一)調節小腸黏膜的免疫反應(二)益生菌能降低膽固醇(三)益生菌有助於提升肝功能、防治肝病益生菌阻斷小腸內病原菌之效應調控小腸表皮細胞功能酵素與乳酸菌均具有生物活性發酵大豆堪稱為酵素之最乳酸菌具有抗腫瘤活性正視益生菌分泌物的生物活性與價值(一)乳酸菌分泌物的生物活性不輸益生菌(二)雙歧桿菌分泌物的生物活性第四章 正確補充酵素、益生菌就健康天然食物才有酵素無法合成補充酵素來源可葷可素動物酵素:分解三大營養素的速度較慢植物酵素:更適合現代人還可選擇特殊治療型酵素缺乏消化酵素時怎麼補充澱粉酶:補充後還要多運動脂肪酶:最好空腹時補充較大量油脂類蛋白酶:最好與正餐一起吃混合酶:兩餐間添加澱粉酶和脂肪酶配方怎樣才能攝取足夠的益生菌常喝優酪乳補充乳酸菌最簡易設法讓腸道有機化寡糖的功效深受肯定很多植物性食物均富含寡糖注意適量且持續才易見效選擇並培植優良益生菌株還可補充益生菌產品與改善配方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益生菌酵素嚇嚇叫
作者 / 呂鋒洲
簡介 / 益生菌酵素嚇嚇叫:<封面提要>鳳梨酵素、木瓜與野草酵素風行一時,呂教授研究發現益生菌及其分泌物中的酵素取之不盡;建議常吃含乳酸菌及寡糖等新鮮食物,或「酵素補充物
出版社 /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664700
ISBN10 / 9866664708
EAN / 9789866664700
誠品26碼 / 2680778431008
頁數 / 19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酵素潛力」為生命與健康基礎
其實科學家早在數十年前就知道其作用機轉,也揭開了部分神秘面紗。譬如愛德華.豪威爾博士(Dr. Edward Howell)就在他所著的《酵素營養學(Enzyme Nutrition)》一書中提到,人體有如一個「酵素銀行帳戶」,每個生物體都具有不同的「酵素潛力」。所謂「酵素潛力」,是指在生命期中所能產生的酵素數量。也就是說,只要一息尚存(具有生命力),體內就會自然產生或製造酵素,主要包括消化酵素與代謝酵素兩大類;這兩類酵素會隨著人體的需要而增減數量,就像我們從銀行帳戶中提領存款一樣,若消耗了較多的消化酵素,那麼代謝酵素產生的量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如果長期透支或兩種酵素的數量無法保持平衡,人體就可能生病,甚至因而縮短生命。
豪威爾博士的理論曾經引起生化學者的討論熱潮。反對者認為,酵素是一種具有專一性的蛋白質,各具有不同功能,彼此無法完全替代;譬如負責消化、吸收作用的酵素就與職司呼吸、解毒、代謝、免疫等保護生命者不一樣,不會因為消化大量食物、用了太多消化酵素,就使得「酵素銀行帳戶」內的存量不足,因而影響健康或危急生命安全。因此若有某種酵素缺乏或不足,只要補充該種酵素就可以了,不至於影響健康。
益生菌中的酵素取之不盡
大家都知道,食物容易腐敗就是其中有微生物參與的緣故;如果微生物在水果中發生作用,水果就會腐爛、發酸,變成醋或酒,最後分解殆盡,復歸於大地。我們特別選擇水果(食物),甚至挑選微生物的種類,進一步加以分類、消毒、做好品質管制,就可以製造出醋、酒或食用酵素,有益人體健康。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何不直接從微生物中取得酵素呢?
一般而言,人體內的微生物可大致分為有益菌與有害菌兩種,通常和平共存於腸道中。顧名思義,有益菌就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能促進消化吸收、保持腸道健康;而有害菌會分解食物殘餘,產生有害氣體,影響健康;例如加速人體老化、產生致癌物質,因而誘發癌症等。但兩者過多或過少都不好,必須有益菌與有害菌的數量維持在「恐怖平衡」狀態,人體才能保持真正的健康;如果有益菌太多,有害菌太少,甚至沒有,那麼糞便就無法分解、產生氣體,因而無法順利排出體外;這些有害物質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愈久,對人體愈有害。反之亦然。而所謂「恐怖平衡」,通常是指有益菌多於有害菌的情況。
有益菌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而且能從食物中補充,所以又叫做「益生菌」。但生化界對所謂的「益生菌」有相當嚴格的定義:除了微生物本身無害之外,益生菌經過人體攝取、進入腸道之後,必須能夠長期定殖於腸內,成為小腸內的微生物群之一,且有助於維持微生物群的穩定平衡(homeostasis)才行。
聖經早就善用無花果蛋白酶(汁)
例如西方的基督教聖經就在(2kings 20:7)中記載,猶太人曾以喝煮熟的無花果(fig)汁來治病;現代的研究發現,無花果汁之所以能治病,關鍵就在於無花果內所含的無花果蛋白酶(ficin),此種酵素有助於溶解細菌或病毒的堅硬外殼,讓免疫細胞可以輕易將其殺滅。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將無花果蛋白酶(酵素)視為膳食補充物,有助於促進消化吸收;現代生物科技還將其應用在皮膚膠上面,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益生菌、助生質與synbiotics
西元一九六五年,利立(Lilly)和史帝威耳(Stillwel)首先發現,腸道中的龐大細菌群不一定全部都是有害菌,「還有具選擇性而非病原性的活體微生物」存在,那是一種「支持或有利於生命」的菌類,因而以希臘語命名為「益生菌(probiotics)」。意指「在人體小腸內共棲的細菌群,對保持宿主健康、預防或治療疾病方面,能夠表現出有益的效應」。
此說提出之後,普遍受到基礎科學和臨床醫學界的重視,紛紛投入進一步的研究,也獲得很多進展,聯合國農糧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因而將「益生菌」定義為:「活的微生物,可以當做食物的一部分;食用足夠量之後,可為宿主帶來健康效益。」其地位與價值深受肯定。
減輕消化系統負擔比補充食物酵素重要
在整個消化過程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酵素參與,但有的時候因為飲食型態不同,或身體不舒服時,人體分泌的酵素可能不敷所需,並可能因此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例如飲食中的油脂含量很少,甚至完全不含油脂時,膽汁就無用武之地;而肝臟與膽囊若長時間不分泌或排出膽汁,膽管或膽囊中的膽汁就可能濃縮、形成結石,嚴重時還必須動手術解決。這就是醫師與營養學家並不主張吃純素,甚至完全不吃油脂的理由之一。
若要消化順暢,除了保持飲食均衡、三餐定時,以及身體健康之外,最好多攝取本身就富含酵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或部份新鮮食物;再不行,那就只好直接食用酵素製品了。
益生菌及其代謝物可改善結腸內環境,預防癌症
最新研究顯示,益生菌可以改善結腸內環境,避免致癌因子停留,因而避免罹癌;其作用機轉如下:
(1)大腸內的乳酸菌可以分解未被消化的多醣、澱粉和纖維,產生含乳酸菌代謝物的短鏈脂肪酸,如醋酸(acetate)、丙酸(propionate)和丁酸(butyrate)等。這些短鏈脂肪酸可以降低腸內容物(如糞便)的pH值,因而降低腸癌發生率。譬如丁酸(butyrate)可以改變大腸表皮細胞的基因表現,抑制轉型細胞,並促使正常細胞增生。除了可以促使轉型細胞凋亡之外,還能避免正常細胞凋亡。
產生抗菌物質
益生菌維持平衡的機制之一,便是產生抗菌物質,對病原菌做出抗菌效應。研究指出,此抗菌物質能夠表現出單獨的,或是加倍的效果,對抗病原菌之生長。抗菌物質包括細菌素(bacterocin)和酸(acid)。
根據細菌的已知基因序列的推測,可以製造出不同序列的細菌素以殺菌。細菌素殺菌之最重要機制,即會在敏感性的細菌細胞壁造成小洞,又會干擾敏感性的細菌之主要酵素活性,以達到抑制作用。細菌素即細菌產生之一種胜肽(peptides),會對它種細菌產生毒性。
胜肽與抗生素不同,其抗微生物活性譜的範圍較窄,但效力卻較大,尤其對革蘭氏陽性菌最具毒性,包括Lactococcus、Streptococcus、Staphylcoccus、Listeria、Mycobacteria等益生菌都會產生此種細菌素。以Lactococcus latis為例,其產生的二種Lantibiotics細菌素,皆是小分子狀態的抗微生物之胜肽。這兩種胜肽在十億分之一克分子濃度(nanomolar)下具有活性,藉攻擊細菌的細胞壁中的脂質成分(lipidⅡ)來抑制各種對藥物具抗性的病原菌,還可以作為模板製造新的胜肽,不斷促進抗細菌功能。另外由lactobacilli乳酸菌產生的不含羊毛硫胺酸(lathionine)的細菌素也是抗微生物之胜肽。其他經分析,同樣具產生細菌素功效的乳酸桿菌株還有L. plantarum、L. acidophilus NCFM、L. johnsonii NCC533、L. sakei。有些雙歧桿菌珠同樣也會產生與細菌素一樣的化學物質,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的細菌都有毒性。
另一種抗細菌物質則是酸。乳酸桿菌菌株產生的醋酸、乳酸和丙酸,都可以降低局部pH值,而讓革蘭氏陰性病原菌之生長受到抑制。有些乳酸桿菌菌株僅產生乳酸,就可以抑制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nia)之生長,可見其效用之大。
發酵大豆抽取液還有卓越的抗氧化能力
目前已知自由基為誘發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因子之一,而自由基主要為氧化引起,因此如何補充抗氧化劑已成為現代人的迫切需要。
作者的研究團隊發現,有機大豆經發酵後,其抽取液中含有二十多種乳酸菌和酵母菌,因此決定以有機大豆發酵抽取液做試管實驗,以瞭解其抗氧化能力。
首先評估發酵大豆抽取液的活性,再與維生素C(Vitamin C, Vit C)、水溶性維生素E(Trolox)做比較。結果發現,發酵大豆抽取液的抗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作用能力,的確勝過維生素C和水溶性維生素E。利用Toshiki et.al測試法試驗發現,發酵大豆抽取液可經由降低能量,將自由基轉換為無害物質,因此適合作為自由基受體,也就是當做抗氧化劑使用。
接著將發酵大豆抽取液注入實驗大鼠體內,以瞭解抗氧化酵素(antioxidant enzyames)的活性程度。抗氧化酵素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CAT(catalase)、GPX(glutathione peroxidase)。結果發現,發酵大豆抽取液可增加大鼠肝臟的GPX活性,降低腎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證實發酵大豆抽取液不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還能影響實驗大鼠肝臟內的抗氧化酵素活性,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