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間: 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人性化辦公空間 | 誠品線上

Cubed: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orkplace

作者 Niki Saval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隔間: 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人性化辦公空間:'人生而自由,為何自困於辦公室隔間裡?◎2014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好書◎2014亞馬遜歷史類年度選書◎2014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生而自由,為何自困於辦公室隔間裡? ◎ 2014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好書 ◎ 2014亞馬遜歷史類年度選書 ◎ 2014野獸日報最佳非小說類選書 ◎ 2014《公司》商業雜誌評為年度最耐人尋味的書籍 ◎ 亞馬遜4顆星好評 每天八小時以上,一週至少五天,今日我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辦公室裡。辦公室的座位與裝潢,除了工作上的使用,也象徵辦公室中的權力關係。你喜歡靠窗的位置嗎?位於角落的隔間是否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這些「眉眉角角」其實有著百年的演變史。 你能想像一百年前在辦公室工作是何等榮耀!相較於工廠,辦公室曾是充滿希望的地方,象徵向上流動的各種可能性。上班族有更高的社會地位,而且他們在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摩天大樓中工作。但是,為何今日在辦公室中的你我很少會這麼想? 本書從十九世紀跨越到二十一世紀,透過摩天大樓興起、泰勒管理概念、女性進入職場以及大眾流行文化等多面向觀察一部辦公室的社會史,剖析其中白領上班族的生存之道與自我認同。 你將會發現辦公室和你想的不一樣: ●FB的開放性辦公室其實一百年前就有了!但卻是為了方便監控員工而設計! ●高樓大廈與空調,讓百年前上班族逃離工廠地獄!但為何今日的你上班卻覺得像在坐牢? ●女性出現在辦公室裡,竟讓職場充滿誘惑與危機?打字員、速記員、祕書從此成為女性員工的專屬。 ●因為佛洛伊德心理學,大老闆們真的注意起員工的心理需求了嗎?還是僅為了管理和監控! ●空間變革又是為了誰?是人性化需求,還是為了讓你在辦公裡待更久? 辦公空間的更迭,有過管理考量,也有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今日我們看到兩種趨勢,一種是Google、臉書、蘋果等人性化的開放空間,而其中許多設計在過去百年間明顯有跡可尋。另一種則是在家工作取代在辦公室上班,看似與工業革命之前相去不遠,但卻暗示著一種變化:上班族曾被視為被動的從眾主義者、他們不具開創性,只能遵循辦公室政治移動,但今日他們拋棄象徵地位的辦公桌,尋找自由與解放,或許將可能成為百年來辦公室歷史的終點。結果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林志龍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助理教授/邱啟新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作為典型的現代空間,辦公室是理性效率與疏離乏味交融的所在,是監控和隱私交鋒的地方,搬演著階級和性別的跌宕劇情。讀者既可以觀覽辦公室及配屬物件的有趣故事,也能目睹利潤與聲望驅動的辦公大樓投機史;出入微觀與宏觀之間,體察社會和空間的微妙關聯,正是苦勞之餘的樂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王志弘 本書發人省思,直指西方社會辦公場域百年變遷,特別是辦公室「方寸之間」╱隔間(cubed)問題;國外書評不錯,可供上班族,特別是產官學各界參考。本書還可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學習將同樣議題,置入時間長河之中,然後觀察同樣議題的變與不變,並且分析變與不變的道理。--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副教授、圖書館館長/張弘毅 隨便翻開《隔間》的任何一頁,讀者都可以找到精采評論,讓他們恨不得在公車或地鐵上拉著不認識的乘客讀給他們聽。……豐富、有趣、出乎預期地精采……充滿才華……寫作技巧優異而具有獨創性,堪稱傑作。--書本論壇 令人驚嘆的研究作品……薩瓦爾綜合了大量相關書籍、電影、文章、第一手描述,呈現出形塑白領階級工作的眾多歷史動力與意識型態……薩瓦爾評論的文藝作品廣度也同樣具有啟發性。很難想像有其他作品會把愛爾傑小說、芭芭拉.史坦威的電影、還有密斯的建築材質選擇放在一起,檢視其重要性,甚至以同樣的敬意與熱情來討論。--波士頓環球報 本書內容包括摩天大樓的興起、女性進入職場、二十世紀中葉上班族從眾主義引發的焦慮、以及矽谷類似大學宿舍的『趣味』工作場所。薩瓦爾採取的是懷疑的立場。相較於大多數討論當代職場的作品都在宣揚可疑的革命性創新(那些暢銷書作家不加辨別地抓住辦公室設計或管理花招,就如喜鵲收集亮晶晶的垃圾一般),這種態度是值得肯定的。--Salon.com/蘿拉.米勒 非常精采……讀起來趣味盎然。寫作技巧傑出而結構清楚。現代美國人不論男女,大多數人都花一半以上的清醒時間在工作,因此這也是值得探討的重要主題。--紐約時報書評/理查.桑奈特 傑出的作品……新鮮而包羅廣博知識……薩瓦爾是充滿活力且細心的作家。他高於其他眾多非小說類作家的地方,在於他不僅陳列事實,而且能夠在經過思考後,以新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紐約時報/德維特.嘉納非常棒……寫作手法優異……讀起來趣味盎然。--紐約書評/馬汀.費勒 縝密而認真……薩瓦爾下了很大的功夫,成果地呈現職場演變與社會勞動力變化之間的關係,而這些變化至今仍影響著我們……薩瓦爾是個孜孜不倦的研究者,而且他運用文詞的才能足以讓一個『組織人』被開除。--華盛頓郵報╱書本世界 介紹美國辦公室發展史的精采著作。內容包含文化史、建築分析、以及管理學。另外也涉及勞工經濟、性別研究、以及流行文化。本書巧妙地檢視了占據我們生活大半時間的辦公室演進過程。--華盛頓郵報 薩瓦爾成功地寫出兩性共同在辦公室工作後引發的種種騷動。書中有趣的細節讀起來就像寫給「廣告狂人」編劇的筆記……他不僅以有趣的方式呈現這些資料,也建立其間的關係……關於工作的書籍很多……但本書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以趣味方式檢視現代員工的歷史,並讓現代員工也能從中學習。--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這是一本具有啟發性的書,包含絕佳的題材與敏銳的觀察。任何人想要探究美國白領階級就業困難、經濟不安全感等現狀形成的過程,都應該讀這本書。--野獸日報 相當傑出的作品……以巧妙的方式呈現……書中有許多精采片段,尤其是探討職場上的性別議題……薩瓦爾優雅的文章以及強烈的道德感也在讀者心中留下印象。 --國家雜誌 引人入勝的辦公室生活史……介於學術與報導文學之間的愉快作品……薩瓦爾的文章也巧妙地融入口語風格……[他]揭穿假面具的傾向也是很大的優點。--衛報(倫敦) 犀利而引人入勝的辦公室歷史。--經濟學人 近年來最棒的一本流行史學作品,探討與我們大多數人(根據統計數字)相關的主題。--快速企業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薩瓦爾(Niki Saval)印度裔美國人。現居費城。2004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現為作家、編輯、新聞工作者。從2004年起他開始研究辦公室的起源,後來還於美國n+1雜誌上發表了〈辦公室的誕生〉一文。他目前是n+1數位出版的編輯,文章也常刊於知名線上雜誌「slate.com」、《紐約時報》、《倫敦書評》、《牛津美國》雜誌、《洛杉磯時報》、《赫芬頓郵報》與《新政治家》等媒體。做過勞工相關研究,並替「Unite Here」勞工組織當過志工。■譯者簡介黃涓芳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及語言所,曾任創意編輯、英語研究員等職。目前為英日文自由譯者。王年愷/翻譯審訂臺灣大學外文系、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著包括《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網路讓我們變笨?》、《戰勝愛滋》、《Too Big to know》(以上由貓頭鷹出版)、《dpi 2013好玩漢字節特刊》(漢生科技出版)、《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外貿協會出版)等,文章亦散見於《PAR表演藝術》和《繆斯客》雜誌。 歡迎賜教:piatigorsky@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推薦序 屈身「久工格」的上班族前言第一章 職員階級第二章 辦公室的誕生第三章 白色女衫革命第四章 摩天大樓興起第五章 組織中的男女第六章 開放式設計第七章 空間侵略者第八章 未來辦公室第九章 辦公室與它的終結獻詞作者注中英名詞對照及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隔間: 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人性化辦公空間
作者 / Niki Saval
簡介 / 隔間: 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人性化辦公空間:'人生而自由,為何自困於辦公室隔間裡?◎2014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好書◎2014亞馬遜歷史類年度選書◎2014野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2622902
ISBN10 / 9862622903
EAN / 9789862622902
誠品26碼 / 2681304020000
頁數 / 43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屈身「久工格」的上班族

  十八世紀的產業革命不但改變了西方國家的生產型態,也改變了社會組成。勞工,也就是出賣體力的勞動者開始聚集在新設立的工廠,並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景觀,因此引發權貴者的疑慮,甚至以「危險的階級」稱之。法國大革命之後的社會主義者曾思索如何管理這個正在發展的產業社會,其中聖西門提倡由銀行家為首的職業代表團體來管理,此一倡議雖為空想,但可看出在他眼裡職業或許有高下之別。同時為了因應工運而產生的社會改革與國會普選,泰半被視為回應勞工運動的訴求,工團與工會的組成更是勞動者意識抬頭的象徵,過去兩百五十年工廠的出現與勞工的處境可說是產業社會分析的焦點。至於眾人眼中的會計、文書記錄員等商業勞動者,現稱為白領勞工,人數自近代商業復甦就持續成長,更因應專業發展而愈發專職化。他們就像聖西門眼中的新興商業活動一樣,勞心而不勞力,儼然有著不同的形象與社會地位。
  白領人士的社會地位,原初正是如此正面。布楠在《專業人的世界》用專業人管理以對抗極權主義意識形態,杜拉克也稱頌大公司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力。然而細究商場的動態時軸變化,天下無一日而起的豪商,商業組織的演化與內部變遷可作更深入的分析。美國自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二五年之間,經歷了大規模的產業整併運動。許多家族公司被大型企業併購,各類專業白領勞工如售貨員、廣告代理快速增加,中層管理如經理亦大量出現於組織。此時公共行政與工廠管理已經是關注焦點,從本書的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觀之,辦公室經理與工廠監工差別幾希,白領的工作世界並不比勞工來得自由。
  多年來大眾對於白領職場生活並非不予正視,而是以苦中作樂心態一笑置之。一九九〇年代暢銷全球的「呆伯特」系列便是一例,也是白領工作場所議題有市場需求的明證。本書作者向米爾斯的《白領階級》致敬,後者在學界享有盛名,可能因為行文嚴謹而不易閱讀,不易打入大眾市場。此外,黎士曼的《寂寞的群眾》比《白領階級》早一年出版,相當程度先行占有了大眾市場。米爾斯對二次戰後的美國大眾社會有更強烈的批判,說明物質環境對芸芸眾生的多面影響。相形之下,黎士曼的焦點集中在個人心理,提醒新興休閒消費活動的後續效應。本書不僅接續了米爾斯的分析,也以鮮明的主題,深入黎士曼討論的休閒等活動對白領階級的影響。
  本書先說明在十九世紀,美國的白領工作者如何自視為有別於勞工的階級,以及十九世紀末行政管理興起使得辦公室空間配置獲得重視,還有持續存在的女性員工議題。進入二十世紀,建築與室內設計使得企業高層相信變化環境可以改善工作效率,雖然事實證明不盡然如此。高層更使用心理測驗「瞭解」員工,「整合」工作之外的生活,無不是為公司生產著想,至此白領階級雖然號稱勞心不勞力,處境實與現代管理制度下之勞工無異。本書揭露白領勞工的工作實態,讀者若有接觸作者所列出的文學與戲劇創作,或可更有感觸。何以愈至現代,權力運作愈是無孔不入,何以愈是環境改良,白領勞工自主便愈是受限。

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林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