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zart Effect For Children: Awakening Your Child'S Mind, Health, And Creativity With Music
作者 | Campbell, Don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兒童莫札特效應 (附CD):本書是為了滿足想更深入了解音樂和聲音,超乎單純音樂欣賞的寶貴特質的人而設計,其中尤其側重於孩子出生前到幼兒時期乃至較大階段,用節奏、音調 |
作者 | Campbell, Don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兒童莫札特效應 (附CD):本書是為了滿足想更深入了解音樂和聲音,超乎單純音樂欣賞的寶貴特質的人而設計,其中尤其側重於孩子出生前到幼兒時期乃至較大階段,用節奏、音調 |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了滿足想更深入了解音樂和聲音,超乎單純音樂欣賞的寶貴特質的人而設計,其中尤其側重於孩子出生前到幼兒時期乃至較大階段,用節奏、音調加強兒童發育的方式。 書中的每個章節依據兒童的年齡來劃分,並提供真實的案例分享,段落中更規劃出「聽聽專家怎麼說」,提供專家學者對於幼兒音樂理論的看法;在「你可以這樣做」中則給予許多親子音樂活動的建議;每個章節最後的「莫札特音樂選曲」列舉出該階段適合聆聽的莫札特音樂。 本書目的並不在於讓讀者懂得如何運用音樂技巧將孩子的小腦袋填塞資訊,藉以創造超級神童。只希望能夠盡量把珍貴的音樂獻禮帶給更多的孩子,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幫助他們發揮情緒、智力和心靈上的潛能。音樂最偉大的力量,在於捕捉你和寶寶每天相處的快樂時光,把你們倆同時環抱在它懷中的能力。書末還附有音樂CD,提供家長教師使用。
各界推薦 「音樂對於教育孩子而言永遠都不嫌早,這本書讓父母和孩子更了解古典音樂。」--古典藝術家、歌手和教師/瑪莉蓮.霍恩 「這是在幼兒發展和音樂的本質語言上的一本傑出著作,培養快樂、有創造力以及智能的兒童。」--婦女與幼兒健康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國家互補與替代醫學中心、國家衛生研究院委員/琳達.杜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唐.坎貝爾(Don Campbell)美國德州人,目前住在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德市。他是世界知名的音樂與治療教育家,早年受古典音樂教育,在法國求學時,受教於娜迪亞.布隆傑門下。多年來,他致力追求運用聲音和音樂的力量來治療身心靈,行走過四十多個國家,研究各地原住民文化、音樂教學法和表現法。一九八八年成立「音樂、健康和教育協會」,經常到美國的大專院校、音樂機構、企業,對學生、經理人、醫護人員演講。■譯者簡介王玲月輔大圖書館系畢業。譯有《其實,生活沒什麼好怕的》、《壞男人走了,好男人還會遠嗎?》、《勇敢去愛,勇敢離開》、《印地安人的麂皮靴等書》、《少女蘇菲的航海故事》、《寶寶,不要哭》、《閱讀祕方》、《我到底怎麼了?青春期女孩的健康教育》、《我到底怎麼了?青春期男孩的健康教育》等書籍。
產品目錄 前言序曲聲音多奇妙 第二章一閃一閃小神經元音樂與孩子的大腦第二章莫札特劉聆聽莫札特生命最初的旋律(出生前至誕生) 第三章愛哭的寶寶、搖籃曲和小小兒歌音樂的天賦(出生至六個月) 第四章爬行、探觸、拍手跟著節拍律動(六個月至一歲半) 第五章跳舞和玩耍探索情緒(一歲半至三歲) 第六章踢躂哼哈,跟著節奏唱起來創造力的種子(三歲至四歲) 第七章來,來,唱首歌社會互動(四歲至六歲) 第八章思想的節奏學習、記憶、表達(六歲至八歲) 第九章小莫札特建立自我認同感(八歲至十歲) 後記未完成的交響曲誌謝莫札特的音樂作品兒歌引用書目
書名 / | 兒童莫札特效應 (附CD) |
---|---|
作者 / | Campbell, Don |
簡介 / | 兒童莫札特效應 (附CD):本書是為了滿足想更深入了解音樂和聲音,超乎單純音樂欣賞的寶貴特質的人而設計,其中尤其側重於孩子出生前到幼兒時期乃至較大階段,用節奏、音調 |
出版社 /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7429599 |
ISBN10 / | 9867429591 |
EAN / | 9789867429599 |
誠品26碼 / | 2680471163008 |
頁數 / | 32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前言
《兒童莫札特效應》對於現代的寧靜革命有著巨大的貢獻,其改變人類文明的決定性力量可媲美印刷術、電子學或物理量子學,甚至猶有過之。這場柔性革命肇始於兒童腦部從懷孕期之形成與發展的相關研究。綜觀人類歷史,截至我們這一世代之前,還不曾有人對嬰幼兒發展有如此豐碩的瞭解,更遑論提出詳盡的作法以嘉惠我們自身和下一代。因此,這項知識的應用很可能為人類的生命帶來驚人的轉變──事實上,說是革命性的轉變或許更為貼切。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唐‧坎貝爾等專家學者的致力奉獻與精研,讓人類未來綻放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坎貝爾在當代腦部研究領域學養豐厚,本書中除了廣泛扼要地介紹兒童發展歷程,也針對如何將這項研究成果應用於我們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當中,提供了新穎而有創意的分析。坎貝爾能在這麼短的篇幅中把如此複雜的題目解析得如此精闢透徹、引人入勝,而且字字可喜、淺顯易讀,讓人立刻把讀到的新觀念拿來實地應用,他實在是才華洋溢的罕見人才,而這本著作也真是難得一見的好書。 我個人對此領域雖有長期深入的研究,然而閱讀本書依然受益甚多,並且由衷感謝本書的出現。猶記得當初在撰寫三本有關心臟潛能的專書,而發現「心算協會」(Institute of Heartmath)以及神經心臟學(neurocardiology)這個全新的醫療領域時,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神經心臟學,簡單來講,就是一門研究「心臟裡的大腦」的學問,其主要發現在於:心臟是人體主要的神經中樞,也是人類真正「主宰智能」的來源。換言之,科學研究對於心臟這個器官的歸類,已經從詩情畫意、風花雪月的傳統觀點,昇華為對人類智慧極具影響力的生物性要素。同樣地,坎貝爾累積數十年來關於音樂及兒童發展的研究,也終於還給音樂應有的地位,把它從裝飾性、錦上添花或是純屬娛樂的範疇,提昇到人類重要先天智能的層次。坎貝爾詳盡地援例引證,說明音樂是人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它是影響人類福祉的重要因素,更是人類高層次智慧的關鍵基礎。 豪爾‧迦納(Howard Gardner)把音樂列為人類基因系統內建的七項基本智能之一(編註:現為八大智能)。往前追溯,繼蒙特梭利之後,皮亞傑也同樣肯定音樂本為人類天賦,但直至三到四歲之間才顯露的天生智能。更早之前,魯道夫‧史汀納(Rudolf Steiner)基於對人類發展的直覺理解,在他著名的華德福教育法(Waldorf Education)中早就把音樂視為重要的基石。史汀納相信音樂是智力、創造力、數學能力和精神發展的重要基礎,他甚至認為,音樂或許堪稱為最偉大的藝術形式。 我想起以前曾讀過一位音樂終生愛好者的故事。在一九四○年代晚期,位於田納西州的橡樹嶺(Oak Ridge),有一群原子能科學家,經常利用晚上的空閒時間,聚在一起玩弦樂四重奏。讓我深感興趣的是,當身為諾貝爾獎得主的神經學專家大衛‧赫伯(David Hubel)被問及除了專業學問(有關具體的大腦研究)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興趣時,他的回答竟然是:「老實說,我似乎花太多時間彈鋼琴了。」而愛因斯坦終其一生對小提琴的熱愛,也是流傳甚廣的一樁美談。 坎貝爾投身於探索聲音,確立聲音在身體及大腦發展過程的新定位,主要緣起於他與法國醫生阿佛烈德‧湯瑪提斯(Alfred Tomatis)——研究聲音對意識和知覺發展之影響的世界權威——的長期往來。同時,坎貝爾也深入研究各階層的兒童,而對嬰幼兒發展尤其有獨到的見解和知識。他結合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兒童發展與音樂密不可分的觀點,讓現代科學對於智能發展的瞭解達到了(就我個人所知)前所未有的深度。相信透過坎貝爾廣博、豐富的說明,讀者將可全盤瞭解音樂對整體智能發展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古代的印度學者也主張宇宙緣起於聲音,聲音引發了光的產生,最後再由光孕育成萬物。如同聖經、東方的哲人們也說:「太初有道」。此處的「道」,指的便是上帝的聖言;也就是說,聲音與上帝同在,聲音就是上帝。我們都知道,在胎兒的大腦及心智發展過程中,聽覺系統形成得非常早,而語言學習能力也早從受孕五個月起,便以早期胎動的形式,用肌肉運動來回應母親說話的音素(phonemes,或稱之為「語音」,phonics)。我們身體對聲音和語言的反應早於視覺反應,而且是視覺經驗的發展基礎。等到「視覺世界」展開後,嬰幼兒其實是根據最初幾年的經驗,建立起有關物質世界的「知識架構」。所以古人認為人類世界形成的順序依次為聲音、言語、光、物質,確實一點都沒錯。 愛因斯坦的學生,物理學家大衛‧包姆(David Bohm)把物質比擬為凝結的光,並將音樂描述成「純粹的內在秩序」(pure implicate order)。根據包姆的說法,內在秩序是一種微妙的量子能量,所有的經驗皆由之泉湧而來。哲學家蘇珊妮‧蘭吉爾(Susanne Langer)認為語言源自於歌唱,而歌唱則是發自內在的狂喜或歡愉。柏拉圖也說,如果能夠讓他選擇年輕人所聆聽和演出的音樂,他就能夠決定未來他們將要形成的社會樣貌。 令我尤其深感敬佩(還有一點羨慕)的是,坎貝爾在本書使用了高效率的三步驟「教學程序」,以及他為使這部人類發展故事成為賞心悅目的審美經驗和學習之旅所下的功夫。除此之外,他也使用了豐富而貼切的實例,深入淺出地一一解說與我們每個人切身相關的議題。再者,對於書中涵蓋的每一個學習層次,他更以任何人都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具體步驟,提出了確實可行的方法,讓書裡豐富的精神寶藏,可以在孩子和我們自己的生活裡實現。 坎貝爾非常瞭解現代兒童所面臨的艱鉅挑戰:嬰兒時期缺乏父母足夠的關注、周遭環境無法提供充分的滋養,以及教育方式的不當等等。但是他並未特別強調這些負面問題,反而帶領我們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實踐有建設性、有實質效益的事情上面。在我名之為「模範典型」(model imperative)的精采實例中,坎貝爾梗要地敘述莫札特的生平,使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偉大的音樂天才的本質。坎貝爾並明白揭示,天才是在父母施予必要的養分、刺激、鼓勵和支持之下,才得以萌芽、滋長、臻於成熟,並開出智慧的花朵。綜觀本書,可說是為協助父母們誘發每個孩子內在的「莫札特」而設計,無論未來孩子將透過什麼樣的媒介來展現自己,都能盡情盡興地發揮他們的稟賦。 請容我用下面這一段話,帶領讀者諸君品味書中所蘊涵的愉悅和啟發:這本神奇的書以劃時代、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帶領讀者一起探究孩子和人類的發展歷程,讓你的身、心、靈等各個不同的層次,在不知不覺間更為豐富充實。若是這樣的形容還不夠,這本書同時還是音樂聆賞的入門導論、古典音樂之最的指南,而且老少咸宜。因此,不管你是家有嬰幼兒、兒童,或青少年子女的為人父母者,目前沒有小孩或未來計畫生養小孩的準父母,或者是內心深處仍然保有純真之心的成年人(或是有個不失赤子之心的配偶)──無論現在的你正處於哪一種狀態,以下將會是一段充實而獲益無窮的閱讀之旅。
喬瑟夫‧克利頓‧皮爾斯 (Joseph Chilton Pearce) 《不可思議的孩子和進化的終點:認識人類的心智潛能》 (Magical Child and Evolution's End: Claiming the Potential of Our Intelligence)一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