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庫斯回憶: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 誠品線上

拉拉庫斯回憶: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作者 高英傑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拉拉庫斯回憶: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想把我心中認定的三個時期(日治時期、戒嚴時期、現在的自由民主時期)的個人和家族的遭遇,讓兒孫們明瞭。……也希望能讓大家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想把我心中認定的三個時期(日治時期、戒嚴時期、現在的自由民主時期)的個人和家族的遭遇,讓兒孫們明瞭。……也希望能讓大家對鄒族部落進步的過程有所了解。 高英傑,鄒族人,是高一生的第5個孩子,上有哥哥高英生(早逝),姊姊高菊花、高貴美、高澄美,下有弟弟高英輝、高英明、高英洋,妹妹高春英、高豐玉、高美英。 父親高一生是鄒族菁英,從日治時期就是部落裡引領進步思潮的代表人物,推廣農業、關心教育,參與鄒族語言、文化的紀錄與保存等,更具有音樂才華,創作出許多融合部落與自然的歌曲,戰後提出台灣西部原住民高山自治縣的構想,被國民黨政府羅織罪名受難,使得高英傑一家人有著不同於一般的遭遇。 本書是高英傑對於父親、部落,以及自己成長過程的回憶,不但記述了鄒族部落的傳統與因應時代變遷的無奈,也記述父親與家人的遭遇,為島嶼歷史補上一個原住民知識菁英的家族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高英傑本名Yavai Yatauyongana(雅瓦伊.雅達烏猶卡納),1940年出生於阿里山鄉鄒族達邦大社。1952年畢業於達邦國民學校,先後就讀省立台中師範簡易師範先修班、台中一中初中部、嘉義師院等校。在小學擔任教師、主任共計42年,曾兼任嘉義縣政府教育局音樂科輔導員、研究員。之前受到史惟亮、許常惠、駱維道等音樂先進的感召,與三弟天主教聖言會神父高英輝著手整理北鄒族傳統歌曲與創作迄今。2003年從嘉義縣水上鄉大崙國小退休後,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擔任院牧部志工,並曾擔任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加恩教會執事。目前指導達娜伊谷歌舞團及新美國小之古謠教學,創作有歌曲〈主基督,你的擔阮著擔〉(2003.3,使徒出版社)等新聖詩524首。著有《土地族群親情——高一生歌曲和書信》(2007.4,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嘉義縣鄉土DNA——鄒族戰祭》(2008.4,文化總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如果高一生得以回到杜鵑山 周婉窈 自序 拉拉庫斯的回想 達邦山谷的回音 拉拉庫斯(Lalakusu) 吾雍(Uyongu)我父親 第一個部落回憶 嘉義強震 給油巴那(Keyupana) 傳統的茅草屋 會講話的盒子 八岐大蛇(Yamata no Oroti) 祖父阿巴里 父親額角的疤痕 披肩(鞣皮術) 族人上山打獵必備 竹筒飯 禁忌和徵兆 夢卜 室內埋葬 獸骨放置堂 敵首籠 祭粟倉 多阿巴基么(toa pakiyau) 見過天皇的吾雍(Uyongu Honte) 阿古雅那警部 禮儀作法 罐頭食物 大社版「河童」 青年道場 不尋常的雷聲 防空壕 修練生 機槍掃射 蝙蝠 改朝換代 國歌和國旗 奇異的語言 復原戰士 台東舞 長途跋涉 第一類接觸—郭恭(Kokongu) 山地同胞 達邦國民學校 下課了 國校老師群 甘地圖 最後一次焚燒獵 集體捕撈 台南縣長袁國欽 高山部隊 不要殺我! 台中下行列車 父親獄中來信 艱苦的歲月 後大埔溪遇險記 阿里山發電所 基夫咪,答八哥!(Give me Tabako) C-空投 浴場風波 考取嘉義師範學校 普六班 何處深山「琴」? 伊拗(i au) 是惡霸!是惡霸! 羅季安老師 擋火車鄉長! 基督教進入部落 清水溪邊的學校 毒蛇來了 彼咧姆是啦,彼咧老師啦! 離開長老教會 龐德神父 十字國小 雷擊的那一天 東方的閃光 不明飛行物體 蔣介石的兵隊 西洋人 海人草 父親僅存的手冊 沒有燒毀的書籍 驚魂記 王爺駕到 死癩蝦蟆 警部官舍 「仁聖吳鳳」 不要偷看了 中一中阿嬤 父親的歌 三支杉木苗 繳交槍枝 三兄弟的日本名 罹患TB 父親的家書 母親的座右銘

商品規格

書名 / 拉拉庫斯回憶: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作者 / 高英傑
簡介 / 拉拉庫斯回憶: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想把我心中認定的三個時期(日治時期、戒嚴時期、現在的自由民主時期)的個人和家族的遭遇,讓兒孫們明瞭。……也希望能讓大家對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42031
ISBN10 / 9862942037
EAN / 9789862942031
誠品26碼 / 2681602113008
頁數 / 26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台中下行列車

父親被捕那年(1952年)的9月中,我和10位鄒族少年前往台中簡易師範先修班(補習班)就讀,班上共有10多位包括鄒族、泰雅、布農等在內的台灣西部山區原住民學生。這個班級是台中師範為了儲備原住民小學教師而設立的預備班,只要修業1年,即可直升台中師範簡易科(4年制),準備回家鄉服務。學校的佈告欄天天都有政治情況報告,也時時公布原住民的匪諜、貪污、叛亂等案,因為父親的案件也在列,學校老師同學對我異樣眼光的投射,或刻意疏離的動作,都使我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雖然功課名列前茅,也受到幾位恩師的保護,還是免不了受到同學欺辱與排斥。

1953年,先修班奉令解散,依成績先後,幸運被分發到台中第一中學(日治時的台中一中)初中部。當時的一中,除了優秀的台灣籍學生從中部各地考進來之外,也是當時外省籍子弟、華僑學生、山地籍學生指定就讀的學校。學校人數多、接觸面廣,除了級任老師之外,政治層面的話題已經很少出現在生活中。雖然嚴禁說日語,但台灣籍和山地籍的學生依然會大膽說上幾句日語、唱日本歌。其中有幾首是父親教我的童謠,哼唱之中,使我益發懷念起離家1年多的父親。

學校有1位中俄混血的女老師,黃昏時常常在教室裡拉小提琴,我常和幾位同學前往聆聽,夢想有一天也能夠和她一樣拉小提琴!可能我頻頻聆聽的緣故吧,有一次她突然以我想像不到的鄙視口氣問我,你這個山地生怎也喜歡西洋音樂?我回答,我不但喜歡古典音樂,現在學校午休播放的「貝多芬第2交響曲」唱片,還是我從山上帶來的。老師又驚訝又懷疑的表情,充分顯示當時教育工作者對原住民狀況了解的缺乏。

想念父親的心思,不因功課的忙碌而消失,無罪開釋的期待在心中縈繞,租一部腳踏車,到距學校2公里的台中車站月台,目送下行(南下)列車,變成每個星期天的例行公事,希望見到父親的身影……雖然最後希望落空,但父親留給我的回憶,永遠烙印在我心中。

1961年,我從台灣省立嘉義師範學校畢業,開始擔任小學教師的工作。雖然無法在家鄉服務,但假日回部落時,感覺已變得不一樣,開始得到許多父老的接納與關心;排斥過我的同年齡層的人,也改變了原有態度。村裡比較正直且膽大的客家人,直接說父親是無辜的、被陷害的;這種人在威權統治時代少之又少,而且相當冒險。這時,官方及學校還相當限制我和3弟英輝的行動與言論,但台灣的大環境似乎已有風雨欲來、面臨改變的跡象了。

1983年,在學校的聚會裡,從外地來作客的外校校長,當著來賓和在場的原住民與教師面前說,阿里山鄉的落伍是高一生造成的,他沒受什麼教育,政府給他鄉長的職位該滿足了,還要反叛政府。在座的賓客大都知道我是高一生的兒子,而且還是這學校的教務主任,所以場面非常尷尬。我告訴他說高一生是日治時代台南師範畢業的,他竟回答說日治時代的原住民教師,講習幾個月就可以當了。

這件事之後,我和3弟英輝開始蒐集父親的相關資料,台北的陳素貞老師也正好開始做田野調查工作,於是從陳老師那裡取得父親畢業名冊一紙,裡面詳細記載了入學和畢業年度。後來影印寄給教育界同仁,讓動不動就說我是某某大學畢業、某某師範畢業,證件於戰亂中遺失的人事做些參考吧!接著,台灣公共電視台拍攝《台灣百年人物誌—高山船長高一生》時,又從台南師範取得父親親自用毛筆書寫的入學願及其他珍貴資料,對父親求學的情形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正5年(1916年),父親進入台南州嘉義郡阿里山蕃達邦蕃童教育所,大正11年(1922年),嘉義尋常高等小學校尋常科4年級入學,大正13年4月14日就讀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普通科5年及演習科1年,昭和4年(1929年)4月卒業,隨即擔任達邦蕃童教育所教師兼駐在所巡查。

從父親僅留的1本手冊及3本已遺失的《潦倒時代手記》(どん底時代の手記)留下的照片中,可以想像父親在日治時代16年當中,扮演鄒族人、日本巡查、教育所教師等3種角色是多麼困難的事。那時候,內有大哥英生(Hideo)罹患腎臟病,情況時好時壞,還要照顧大批親戚及食客;外有部落文化與行政體系的衝突,加上部落人對破除迷信及廢除家屋葬等工作的消極態度,父親經常處於兩難困境。戰後參與二二八事件,勸導族人前往新美、茶山等地移民,加上高山族自治縣的構想和連絡,相信也遇到了許許多多困難與挫折。我真的想像不到極度繁忙的父親,還寫了多首有關登山、打獵、激勵、移民的歌曲;在兒女面前和母親合唱〈荒城之月〉、〈月之沙漠〉、〈海濱之歌〉時,其祥和的態度、自然的神情,真難想像當時的他其實心神煎熬。當我唱他為孩子們寫的〈青蛙醫生〉時,溫馨感謝的回憶充滿我心中。懷念!懷念父親,好想回到台中火車站目送下行列車,想像列車在車輪轉動的聲音和汽笛聲響中,慢慢消失在眼前……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