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決定徒步環島, 和我自己 | 誠品線上

那一年, 我決定徒步環島, 和我自己

作者 連浩禎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那一年, 我決定徒步環島, 和我自己:──起步走!專文推薦──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知名作家楊宗翰【空屋筆記】版主──出發吧!齊聲推薦──李桐豪作家段慧琳Windy主持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焦慮世代的暫時登出用慢活的出走旅程,找回自己的樣貌❝旅行者的旅行,不會因為行程的結束而結束,而是從此在路上,活出旅行者的生活。❞──特別收錄知名作者褚士瑩真情推薦序──自從踏出第一步,我無時無刻不是在想著:「放棄吧!」但,在用腳步認識這座島嶼的同時,我也一點一滴地重拾自己。「喜歡旅行嗎?旅行對你而言,代表了什麼呢?」學生時代即受蔣勳、謝旺霖啟蒙的連浩禎,於書海字田裡吸取旅行前輩的經驗,透過短暫旅程探索一個人旅行的奧義。選在即將步入職場、成為大人之際,他擘畫了一場人生試驗——以步行環島的方式,檢視離開日常舒適圈之後自己還剩下多少能耐,也藉此緩慢地端詳孕育己身二十餘年的美麗島嶼。而在逐漸遠離熟悉的城市街道時,眼見夜幕低垂,他仍找不到借宿搭營的場地,於是開始想要放棄這趟旅行……。用每天三十公里的徒步風景,重新探索、挖掘自身隱而未現的那一面;一千小時內在對話+自我和解,才體會:「生活,也可以是一段步行」。有別於大眾旅遊書籍所描寫旅途中發生的激勵與美好,本書作者在挑戰個人意志與堅持窮遊的條件下,以緩慢行進的方式,觀看這座島嶼上的壯闊山河與百孔千瘡,梳理沿途中自身在心境與信念上的轉折和蛻變;並透過真誠袒露的文句,記錄文明時代下的便捷與束縛,以及生而為人的掙扎與自我探尋,於是留下了這趟旅行之於自我與生活的真摯註腳。 〈關於步履環島的真心話〉👉我想我唯一勇敢的地方,就只有出發第一天所踏出的第一步吧。👉徒步至今令我十分懊惱的是,行前幻想裡我最樂見的動人相遇,以及茅塞頓開的美好瞬間,實際出現的比例少得可憐;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絕望與憤怒。👉「旅行」本該是美好的事,但「每天旅行」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看來當每天的步行漸漸成為日常,我也終於到了對「徒步」這行為感到麻痺的地步了。👉或許這樣三天兩頭的悲觀,才是旅行鮮麗外皮下最真實的面貌吧。👉我不可能永遠是「現在」的我,依照細胞代謝速率,一個人大約只需七天的時間,身上的細胞就完全翻新。👉現在,我不過是顆石頭罷了,每天只顧著走路往前推進,餓了進食,累了睡覺。然後呢?👉一直以來的我對自己太過嚴苛了,每天抓著皮鞭不斷鞭策自己「要快點走喔」「要快點走完喔」,但走完全程誰都可以吧?困難的是能精彩地走「玩」全程嗎?👉先把今天過好,為每個當下負責,明天都還未到,你就開始擔心,這對「今天」不盡公平。👉有點缺憾其實也是另種美感。人無完人,也許缺陷的存在,才能完整體現我們的真實。👉同樣身為動物的我,從何時失去了生存的本能,只能仰賴他人為我張羅一餐。👉偶爾被生活打敗時,想著徒步時的痛苦也就稍微寬心,相信自己體內總有一股力量能帶我繼續走下去,而這些鳥事就像旅程,總會有結束的一天。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起步走!專文推薦──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知名作家 楊宗翰 【空屋筆記】版主──出發吧!齊聲推薦──李桐豪 作家 段慧琳 Windy 主持人、旅遊作家 徐銘謙 臺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陳敬寶 攝影家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連浩禎連浩禎1992年生於台中,雙子座,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現為影視產業工作者。2015年發起《建國的前半生》市場遷移紀錄,受聯合報採訪。2016年舉辦《不期而遇》攝影展。2016年陳敬寶老師邀請參與《冷戰風景》馬祖攝影集拍攝。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在路上 褚士瑩推薦序:旅途中的不浪漫才是最浪漫的事 楊宗翰 部一 練習流浪──臺灣西岸1 我與旅行之間2 行前準備3 正式無家可歸4 寂靜中的喧囂5 最美味的一天6 鏡子那端的人7 小惡魔在肩頭盤旋8 首次借宿9 抵達首都 部二 看不見夕陽的地方──臺灣東岸10 金色海岸 11 一個叫鼻頭的漁村12 砂石怪獸13 我不想走了14 蘇花大魔王,入住新城國中的夜晚15 一九三縣道16 山中守護神17 再度跌入深淵18 旅伴現身19 意外的插曲-農場打工換宿20 玉「長」公路部三 一堂給旅人的課──離島21 東部天堂22 到派出所喝茶23 旅行中的旅行,跳島至蘭嶼24 免費的五星級地板25 發呆之必要26 整座島民都是哲學家27 再添旅伴,兩隻?28 旅人這種類型的生物部四 不同的步調──南臺灣29 回到第二個故鄉30 逃離旅伴31 該來的還是會來32 最後一段的南迴公路33 阿嬤的麵店34 回歸獨身旅人35 玩回來就要好好工作了36 第二位旅伴現身37 灰色南部,末日光景38 短期流浪者39 「濕」守的一天40 走到家門前41 回家 後記:走完了,然後呢?

商品規格

書名 / 那一年, 我決定徒步環島, 和我自己
作者 / 連浩禎
簡介 / 那一年, 我決定徒步環島, 和我自己:──起步走!專文推薦──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知名作家楊宗翰【空屋筆記】版主──出發吧!齊聲推薦──李桐豪作家段慧琳Windy主持人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43298
ISBN10 / 9862943297
EAN / 9789862943298
誠品26碼 / 2682261436002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3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50

試閱文字

自序 : 我與旅行之間

你喜歡旅行嗎?旅行在你心中是什麼樣貌呢?

很久以前,關於旅行我曾這樣想像:三五好友敲定一個日期,彼此開始分工合作,有人負責行程,有人負責食宿,有人則是在整個規劃的過程裡悶不吭聲,直到出發當日才突然現身並坐享其成。在自己的印象裡,旅行總是成群結隊且熱鬧的。

記得大學有位教授於課堂閒聊時,在投影幕上播放著獨身前往北海道旅行時的照片,一位同學發問:「教授,你不是有家人嗎?何必自己去呢?」教授回答:「一個人才叫『旅行』啊,跟家人去叫『旅遊』,跟一大群人參加旅行團叫『觀光』。」當時同間教室裡,大概超過九成的同學(包含我),都對教授宛如格言般的回答感到困惑。

此後,「一個人旅行」這五個字,就像當機時的電腦視窗,怎麼樣也無法從我腦裡關掉。我找來了數本旅遊文學,想認真瞭解何謂旅行。在圖書館讀過了蔣勳老師的《少年臺灣》,看著不具名的少年在一個個沒聽過的地名裡探索;隨著《轉山》的謝旺霖踩著踏板,一路艱辛顛簸的騎到了西藏;看著克里斯‧麥克肯多斯(Chris MacCandless)在《阿拉斯加之死》拋開一切,獨自前往北方荒野。究竟是什麼驅動著他們,使他們願意離開舒適的生活圈到外地自討苦吃?原以為能藉此瞭解旅行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反而更添無數的疑惑。透過文字,或許能學習到許多新知,但對我來說,凡事沒有親身經歷,總像隔靴搔癢,無法全然體會其中精髓。

過不了多久,熬不過內心強烈好奇的我,在畢業前夕決定獨自一人翹課,搭上開往東部的列車。短短的三天旅行,我發現因為獨身在外,更能專注在異地的每個當下。身旁少了友人的吵鬧聲,也才開始清晰聽見平時被掩蓋在嘈雜環境背後,屬於自己的心聲。

完成第一趟旅行後,我瞬間領會了旅遊文學書裡的字字句句,也理解了教授獨到的見解。我開始遠離好友的聚會邀約,只為了找到更多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比起受制於他人的拘束,我更熱愛獨自行動的自在感。在嘗試過登山野營,也嘗試過像切格瓦拉那樣騎著檔車四處流浪,更嘗試過路邊隨手攔便車,旅行的癮卻未因此得到緩解,傷腦筋的是,它開始擴大並且加深。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已不甘於完成僅是一個星期內的短程旅行。對我來說,「旅行」不再只是創造和自身對話的空間,而是為自己策劃的一場試驗。這時的我,想藉由旅行測試自己的能耐。

第一次聽到「徒步旅行」,是在《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裡。這本書描述作者耗時半年以上,僅靠徒步完成了從美墨邊界綿延至加拿大邊界的太平洋屋脊步道(總長約四千三百公里)。儘管徒步過程困難重重,甚至幾度面臨生死大關;不過看著作者透過雙腳,一步步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了轉機。在闔上書本的剎那間,這樣史詩級的壯遊就如丘比特的箭,直截了當地射向我的心底。我忍不住幻想著,倘若有朝一日能踏上這條步道,背著沉重行囊走在路上的我,不知道會帶回什麼動人的故事?

可惜眼下沒有足夠的旅費及時間能讓我完成這趟旅行。就在我試著尋找其他同等級的壯遊目標時,腦筋一轉,為何一直以來我都將目標放在國外?我是否已把腳下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都看過了?即使每個縣市都有我曾到訪的足跡,但我真的有停留足夠的時間,把每處獨特的風景都收進眼裡嗎?假如此刻的我順利遠赴外國旅行,遇見當地居民好奇地詢問我的來歷時,我能兩眼射出光芒的對自己的故鄉滔滔不絕嗎?經這麼一想,我開始心虛了起來,比起耗費大筆存款、遠渡重洋的壯遊,緩慢的端詳這座孕育我二十餘年的美麗島嶼,似乎是現階段更為實際也更該先做的事。

時值二○一六年的夏末初秋,我拿起紅筆,在行事曆上兩週後的十月十七日畫了一個大圈,一旁註記著「徒步環島」。在出發追尋更遙遠的目標前,我決定先用雙腳,以最緩慢的速度走一圈我的家鄉。看著距離出發日中間所隔著的十四個空格,此刻充斥著我腦袋的,不是滿溢的興奮感,而是想著該走什麼路線?攜帶什麼裝備?晚上又該落腳何處?等等關於徒步期間的日常安排。為了能一路順利且平安地走訪這座島嶼,在我出發之前,還有不少功課等著我完成。

試閱文字

內文 : 07小惡魔在肩頭盤旋

昨晚是旅程開始後睡得最好的一夜。貼心的警衛還特地請早起運動的老人們移到別處場地,以免打攪我的睡眠。真不好意思,是我擅自闖入還佔了他們的地盤。

告別了新竹,今天預計沿著台一線繼續走到桃園。

走在省道旁,我除了抬頭四處張望周遭景色,有不少的時間也會低下頭,注意是否有該避開的障礙物。這樣的習慣讓我得以發現許多平時忽略的細節,像是腳邊常有不少隨意丟棄的飲料包裝。一路上,大約每半公里便會出現一次麥香紅茶的鋁箔包。不知是巧合還是有心人士的刻意安排,包裝背面通常朝上,並且印上「你贏了」「你最棒」「你可以的」等字句,每當我實在覺得再也不無法多走一步時,卻總會剛好瞥見這樣躺在地上的句子,使我緊皺的眉頭得以舒展,旅途得以繼續。

我觀察這幾天的行程下來,自己的情緒有如海面上的湧浪一推一退,一上一下,形成一張規律的波形圖。雖然社會普遍推崇隨時保持快樂的正向心態,但實際上,生而為人,每天要維持快樂的情緒好像也太大可能,甚至可以說是件非常累人的事。走到現在,我好像也能漸漸說服自己,有情緒來就讓它順其自然地來,因為你無法只想靠關上一扇門就想阻擋一場洪水,不如讓自己試圖走上二樓,看著洪水來臨,再看著洪水流過。

幾個小時之後,洪水再度來臨。

這天午餐的進食彷彿只是將食物送入管道般食之無味。吃飽後選在一處賣場的停車場陰涼處打算午休,但我一直喬不攏舒服的入睡姿勢;這麼一件看似芝麻蒜皮的小事,使我不耐煩了起來。
我忘了自己可以爬上二樓。

「你不可能走完的。」「你幹嘛這樣犯傻?」「打道回府吧!」

卡通裡常出現在主角肩上的小惡魔,正在我肩頭飛來飛去,不斷在耳邊細語,而理當同時現身的小天使始終見不著身影。我想起啟發我上路的那些旅人們,不知他們在半路上是否也曾有類似的經驗?徒步至今令我十分懊惱的是,行前幻想裡我最樂見的動人相遇,以及茅塞頓開的美好瞬間,實際出現的比例少得可憐;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絕望與憤怒。是不是我對旅行的看法需要修正呢?或許這樣三天兩頭的悲觀,才是旅行鮮麗外皮下最真實的面貌吧。畢竟出現在書中看起來富有哲理的文字,也可能是作者們拿著細篩,從痛苦的經驗中仔細篩出,用來吸引更多旅人一同吃苦的宣傳用語。

「你為什麼要出來徒步環島?你有跟別人打賭嗎?」耳邊傳來昨晚警衛大哥的聲音。洗完熱水澡在帳蓬外乘涼時,我們閒聊著。

「沒有耶,但我跟自己打賭。」當時的我沒什麼多想,就讓這答案脫口而出,爾後,我倆相視而笑。

「我也賭你贏,算我一份!」警衛最後這樣告訴我。

回想起出發前那一夜,我對自己說:「不論再怎麼艱辛,早在決定出發的當下,最困難的部分就結束了,剩下的,只要一步一步前進就好。」既然旅行也快完成四分之一了,目前看起來除了自己沒來由的鬧些彆扭,身體尚可應付每日的步行,姑且還算是一步步前進吧。再給自己一些時間,看看心境有什麼變化,也別辜負了警衛大哥壓在我身上的期待啊。我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塵,踏出肯定的步伐,在攝氏三十三度的正中午,重新上路。

一直走到了一處有超商的交叉路口,我忍著衝進去喝飲料吹冷氣的慾望,選在路邊休息,順便攤開地圖研究接下來的路線。選擇「正確」的路線對現在的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只要走錯一條路,那可不是簡單也在下個路口迴轉,花個幾分鐘就能返回原地這麼容易。對我來說,在里程數方面,能省則省。看著十分陽春、路線繪製不是太過精細的省道地圖的我,面對岔路的出現,總在路旁陷入生死關頭般的抉擇。

幾分鐘前,一名與我擦身而過的男子,從超商走出來再次經過我。他先是瞥了一下地上的地圖,接著與我目光相接,開口問道:「你要去哪?」在與他分享我的困擾後,他隨即變成我的小組成員,蹲下與我討論。我們一起討論出最佳方案後,他從左手的袋子裡隨意地抓出一瓶運動飲料請我喝的。哪有受人幫助又吃人家東西的道理,這分明是要我落下兩行熱淚的整人橋段啊!

在接受了他的飲料後,我的嘴角上揚,一路暢通地走到了內壢。

在人多的城市裡徒步,多少讓獨自旅行的我感到不孤單;相對地,要在人車密度高的城市裡穿梭並非易事。我必須冒著被車子撞到的風險,與機車搶道。並非我不守規矩、不走人行道,而是那根本稱不上「人行」道。上頭除了堆滿雜物、停滿車子外,地磚鋪設的技術更是讓人不敢領教。一路起起伏伏、斷斷續續的人行道遺跡,對雙腳痠痛不已的我來說,簡直跟走在天堂路上沒兩樣。因此我寧願冒著風險,在人行道與機車道之間的夾縫中行走,也不要一路痛得哇哇叫。

正當我顧著閃避身旁速度飛快的機車,一位阿姨在我面前緊急煞住機車,半路將我攔截停下。

「你多大啊?」

「二十四歲了。」接著她遞出兩瓶運動飲料,我的水正好要見底了。

「你這樣一趟要花費多少?」在陸續搜集的環島問答集中,這題倒是問得新鮮。

「我沒認真算耶,但主要是花在餐費上而已。一天大概兩、三百吧!」

「你自己的錢?」

「是啊, 我的存款。」

她打開後座置物箱,拿出她的皮包,將手伸進去,要拿什麼東西出來,應該是名片之類的吧。只見三張紅白相間的百元大鈔從她手中竄出。

「來,這些拿去吃點東西!」可能看我一身髒亂,她忍不住想金援我。而我的雙手伸不出去。

「你為什麼不收?收著啦!」手裡握著百元鈔的她十分不解地問,我們就在路邊排練過年常上演的推紅包大戲。

「阿姨,這錢我真的不能收。目前我還不需要啦,妳有停下來為我加油就夠了啊,不然妳可以偷偷告訴我附近哪裡有學校嗎?我每天晚上都是在學校借地紮營的。」阿姨似乎被我的論點說服,也就不強求我收下了,改為熱情地提供了我多處學校的選項。

看看時間是該擔心今晚將落腳何處了,我帶著阿姨提供的清單開始煩惱起哪個學校會有較高級的「營地」。


08首次借宿

除了進食,另一個我最不想碰上卻每日必須經歷一次的煩惱,就是找尋晚上的落腳處。以每日傍晚五點為分界點,我從一天即將落幕的踏實感,瞬間跨入對夜晚住宿的不安感。

這天,按照計畫,在傍晚五點進入桃園市區。雖然一路經過了許多學校,但不知是否都市人行事相對小心,已接連被兩所學校以「校園安全」為由婉拒借宿。自從進入市區開始找尋落腳處,已不知又多走了幾公里的路。雙腳雖然不斷發出哀號,還是只能認分地陪著我四處碰壁。

我秉持著天無絕人之路的信念,再多問了三所學校,途中還順道進了警局詢問是否有其他學校在步行可及之處,換來的卻是警察們的冷嘲熱諷。在他們眼中,我就像個麻煩似的,「怎麼可能學校會讓你借宿?」「你想幹嘛?」我被各種機關槍式的詰問弄得語塞,步出警局後,看著阿姨提供的學校清單全數被畫上刪除線,我果斷放棄了在學校借宿的選項。

我在心中所能做的最壞打算,不過就是夜宿桃園火車站罷了。

於是我再次拿出借宿的小紙牌,在背包後方掛了起來。走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我觀察著這座準備迎接夜晚的城市,滿身疲憊的父親帶著笑臉接送女兒下課,熱戀的情侶在小吃攤開心地分食著。唯獨我像個無家的孤兒,被孤立在外,拖著兩條腿往車站前進,希望能有人看到借宿的牌子,對我伸出友善的手,讓我今晚有個家。

在與多位路人擦身而過後,唯有一位男子對我露出一抹微笑,我禮貌地點了頭,繼續往前邁步。這時,他從背後叫住了我:「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可以跟我回到中壢的住處休息,明天我上班時再把你載回來,好嗎?」

「不介意,只要你方便!」管他的,當時的我想到能夠沖澡,並且躺下來好好睡覺,就什麼都不介意了。回神後,我的人已經在他車上,往他中壢家去了。

與陌生人同處在密閉的轎車裡,我深怕積累一天的汗味瀰漫車內,因此不斷撐大鼻孔嗅著空氣,確保自己並無散發出異味。「抱歉喔,可能會有些味道,我的身體。」他不介意地繼續與我聊起這趟旅程的所見所聞。

「你這件褲子哪買的,好好看喔!」話題只到一半,男子原先對我旅程的興趣,一下子轉移到我下半身的海灘短褲上,「我可以摸看看嗎?」他甚至意圖伸出手,用觸覺感受褲子的質料。「喔,就普通海灘褲的材質啦!」聽到我這麼回答,他才將手收了回去。在明顯失真的詭異氣氛裡,我只能不斷在心中安慰自己:或許他只是比較熱情的人吧。

然而我的擔心仍不斷加溫沸騰。

「這是你第一次帶陌生人回家借宿嗎?」我試著打探。

「不是,我也有帶過走失或無家可歸的小孩,我告訴他們,你們有兩個選項。第一,我帶你們到警局報案;第二,在我家借宿,但不能告訴別人這件事。」我乾乾的假笑了一下,就沉默不語了。

該死,真的讓我碰上了?遲鈍的我直到此刻才意識到,自己如此輕易地卸下心防、隨著陌生人回家有多麼荒謬。看著窗外車子行駛的路線,只有幾盞零星的路燈。我們正駛向偏僻的鄉間道路。
「那晚上也許我們可以灌兩杯啤酒,一起用我房間的電腦看你的攝影作品……。」在得知我喜歡攝影後,他又這樣提議,聽完這充滿暗示的話語後,我開始冒起冷汗。

我將左手伸進口袋摸了一下手機,右手緩緩移到了車門的手把上,一時忘了沒有帶上智慧型手機的我,對自己正處在哪裡根本毫無頭緒。車子急轉進一條巷子,開始接近一棟公寓,準備鑽進地下停車場。或許讀到這裡的你,正在書本前吶喊著趕快逃啊。看電影時,觀看到類似劇情上演,我也會在心裡不停對著主角吶喊著。但是當我真正身處在這樣的情境時,腦袋和身體都像是被注射了麻痺藥劑似的,我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適當的反應,我只能靜靜地坐著,看事情一件一件發生。

「你會聽話吧?」在公寓地下室停好車後,他這樣問。

「蛤?」我以為我聽錯或漏聽了什麼。

「要小心不要撞壞我的門喔。」雖然他指的應該是:「你會乖乖聽話吧,小心不要撞壞我的車門。」但我怎麼就是無法以平常心看待他的問話。

我那卡頓了許久的腦袋,總算動了起來,快速推敲著幾百種對策。但極度疲累的身軀卻釋出訊號,試圖說服腦袋:「你只是想太多了。」稍微比對了我和陌生男子的體型,身型更加矮小瘦弱的他,倘若真的想對我不利,以我們的體型差距,我應該是能順利脫困的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用腳步認識這座島嶼的同時,找回自己的樣貌
本書作者在挑戰個人意志與堅持窮遊的條件下,以緩慢行進來觀看這座島嶼上的壯闊山河與百孔千瘡,梳理沿途中自身在心境與信念上的轉折和蛻變;並透過真誠袒露的文句,記錄文明時代下的便捷與束縛,以及生而為人的掙扎與自我探尋,於是留下了這趟旅行之於自我與生活的真摯註腳。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