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看似簡單的感官現象,解釋了攸關重大的人類意識。一個引人入迷但難以捉摸的現象 Seeing Red在美國俚語中是「惱怒、生氣」之意,此處作者一語相關。 出自一位人工智能專家之手,這部作品精彩而讓人揣揣不安。作者從「看見紅色」這個看似簡單的感官現象入手,解釋了意識在哪方面對人類攸關重大。 本書作者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 一七七五年,蘇格蘭哲學的旗手黎德(Thomas Reid)寫信給著名法官卡姆斯爵士(Lord Kames)︰ 我很樂意知道尊駕對以下問題是持何種看法。 假若我的腦子失去了它原有的結構,而幾百年後,有人竟然能把它復原為一智力生命(intelligent being),那麼,這智力生命還是原來的我嗎? 又如果,我的大腦竟被塑造成兩三個智力生命,它們全都是我嗎,換言之,它們是同一個智力生命嗎? 二○○三年,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來信者是個美國鄉村和西部民歌的歌手︰ 「你好,我叫喬.金恩(Joe King),今年二十歲,身體嚴重傷殘。我三十三英寸高,四十磅重,身上有四十七根斷骨頭,接受過六次外科手術。我最近常常擔心,當我死後,這副破碎的軀體會不會是我唯一剩下的東西。 我的問題是,你相信意識可以在大腦死亡後繼續存在嗎?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嗎?」 我們不知道卡姆斯爵士是怎樣回答黎德,而我也暫時不打算告訴各位,我是怎樣回答喬的問題。 然而,即便在沒有答案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仍然披露出意識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 每個人都極在乎一己生命的存續(survival),而這種存續很大程度是由意識連續性來界定。所以,意識是攸關重大的。 本書的目的正是想要設法解釋,意識在哪方面攸關重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尼古拉斯.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英國心理學家,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專任教授,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兼任教授。以劍橋為基地的理論心理學家,善於從達爾文主義的度研究人類智能與意識的各種問題。當過牛津大學講師、劍橋大學動物行為分部助理主任、劍橋超心理學資深研究員、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心理學教授,目前為倫敦政經學院教授。他跟黛安.弗西(Dian Fossey)一道在盧安達研究過大猩猩;是第一個憑著腦子受損猴子而證明有「盲視」這回事存在的人;他提倡著名的「智力社會功能」理論。他和利夫頓(Robert Jay Lifton)合編的《在一個黑暗時代》(In a Dark Time:Images for Survival)於一九八五年贏得「馬丁.路德.金紀念獎」。■譯者簡介梁永安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共完成約近百本的譯著,在立緒文化出版的有《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Edward W. Said)、《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Peter Ga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