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完成於1975年,說的卻是今天的事,作者伊薩克(Harold R. Isaacs)在當時早已看到今天的世界,試看以下這一段: 人類的科技越來越全球化,政治卻越來越部落化; 人類的傳播系統越來越普及化,對於該傳播哪些東西卻知道得越來越少; 人類離其他的行星越來越近,對自己這顆行星上的同類卻越來越不能容忍; 人類生活在分裂之中越來越得不到尊嚴,卻越來越趨於分裂。面對世界資源與權力前所未有的激烈爭奪,人類社會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以上這一幕不正在當前世界各地上演嗎? 本書從文化人類學基礎--部落偶像、身體、名字、語言、宗教、民族、歷史起源、新多元主義---來探討集體認同與政治變遷, 在政治學領域裡,被認為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學術著作,原書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著名中國研究學者白魯恂: 「可謂洞燭機先,早已看到了族群意識這股力量歷久不衰的重要性;同時,這又是一本文采斐然的大作,旁徵博引,巨筆如椽,而這種得天獨厚、與時俱進的能力,卻又不失學術的嚴謹深思,正彰顯出作者的與眾不同,一人身歷兩種生涯,先是一名傑出的新聞記者,後來又成為卓越的作家與學者,二者相得益彰。」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 「《族群》是一本重要的學術著作,有廣泛的影響力。成書迄今,已有一個世代了。但重讀此書,既像是在讀歷史,又像是在讀預言。讀歷史,是伊薩克三十年前所點名的族群衝突點已經一一爆發,讀預言,則是伊薩克早已看到一些進行式的和未來式的族群衝突。閱讀本書有助於我們從族群的基本特質來了解,目前我們所面對的族群問題。 」 ■作者簡介 哈羅德. 伊薩克(Harold R. Issacs) 畢生研究政治,特別是政治變遷,乃美國學術界最早研究「美國人的中國觀」的學者,曾以「伊羅生」之名出現在魯迅所編選的小說集。早年活躍於中國與亞洲地區的新聞記者伊羅生,美國富家子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19 30年代以伊羅生之名先為董顯光主持的國民黨<大陸報>工作,後來創辦左派論點的<中國論壇>,直接涉入中國共產黨革命, 1935年因中共內部路線之爭導致論壇停刊。美國作家Peter Rand?1995年撰著《走進中國革命-美國記者的的冒險與磨難》,對伊羅生在中國的活動有詳細的介紹。 於30年代末返回美國,從新聞採訪生涯轉到學術研究生涯,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並教授<變遷中的認同與世界事務〉。 原從事新聞採訪,報導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人在印度的所見所聞。足跡遍全球,對亞洲與非洲著力尤深。他從實地採訪中認識到族群問題在新興政治運動中的主導地位,更預見到這問題在日後將越來越重要,決心對之作一徹底探究,因而改向研究與教學發展。著有《族群》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