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揭祕動物世界 3: 魚類 | 誠品線上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 3: 魚類

作者 于今昌/ 于佳楠/ 于雷/ 仲勇/ 張玉峰/ 張瑩/ 馮鑫/ 劉佳/ 劉洋/ 劉莉/ 劉豔佳/ 編
出版社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 3: 魚類:《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共六卷,分別介紹了無脊椎類、海洋類、魚類、兩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由科普作家精心編撰,透過生動的故事、詳實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共六卷,分別介紹了無脊椎類、海洋類、魚類、兩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由科普作家精心編撰,透過生動的故事、詳實的例證、具體的資料來引起閱讀的積極性並啟發想像力,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使讀者能夠快樂閱讀、輕鬆學習,是青少年讀者瞭解動物世界奧祕的最佳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于今昌/主編于佳楠、于雷、仲勇、張玉峰、張瑩、馮鑫、劉佳、劉洋、劉莉、劉豔佳/合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i 推薦序/王惠亮iii 推薦序/陳正平v 前言魚類王國窮凶極惡的殺手鯊魚家族鯊魚和牠的鄰居們人與鯊的較量如何預防鯊魚襲擊能降伏凶殘巨鯊的比目魚鯊魚的「第六感官」還鯊魚一個好名聲鯊魚做出了新貢獻鯊魚極可能成為癌症的剋星魚類的旅行免費旅行家— 魚鮭魚的磁感之謎海魚為何不鹹珍稀古老的中華鱘中華鱘繁衍發展的新途徑水中「活化石」—鰉魚水中的「熊貓」—白鱘四大家魚—青、草、鰱、鱅有生命的割草機鯉魚的故事雌雄「性逆轉」的黃鱔中國四大海產之一的黃魚水族中的奇味—河豚桃花流水鱖魚肥魚兒全身都是寶魚類變性之謎海洋魚類趣事多無奇不有的深海魚類活發電機—電鰩放電量最大的魚類—電鰻水中的「刺玫瑰」—有毒魚類毒魚研究新進展魚類是「水質監測員」和「天氣預報員」魚兒離不開水魚也會「唱歌」打彩色「燈籠」的深海魚奇魚妙趣(一)奇魚妙趣(二)怪魚種種水族館裡的明星—翻車魚「雜技魚」的奇妙表演水中的花朵—金魚金魚的神奇本領魚•水•氧尖牙利齒專吃肉的魚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射水魚海葵的好朋友—小丑魚魚也有保姆魚類的提醒養魚滅蚊滅蚊能手—柳條魚魚鰾不僅主浮沉魚鱗的科學魚皮為何又腥又黏河鰻會爬牆頗有神通的魚神祕的魚好鬥凶惡的魚緣木求魚世界奇觀—冰下捕魚服務熱情周到的魚醫生從「釜底游魚」說到動物的忍飢能力動物的耐熱本領神奇的隱身術魚兒睡眠趣事多魚兒需要珊瑚魚類是兩棲類動物的祖先

商品規格

書名 /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 3: 魚類
作者 / 于今昌 于佳楠 于雷 仲勇 張玉峰 張瑩 馮鑫 劉佳 劉洋 劉莉 劉豔佳 編
簡介 /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 3: 魚類:《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共六卷,分別介紹了無脊椎類、海洋類、魚類、兩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由科普作家精心編撰,透過生動的故事、詳實的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486080
ISBN10 / 9577486088
EAN / 9789577486080
誠品26碼 / 2681092705004
頁數 / 207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魚類王國
  魚類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了,牠們最初在海洋中自由遨游時,地球上還沒有恐龍、大象等任何高等動物出現呢!當然,就更沒有我們人類了。
  魚類是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從遠古到現在,魚類經歷了多種發展變化,直到今天,牠的種類仍比任何其他脊椎動物的種類多。牠們分布在內地的小溪、湖泊、河流、大江直至海洋深處。魚類大部分像陸上的動物一樣,以小群體的方式生活,也有些魚喜歡漫游,居無定所。牠們多富掠奪性,以吃其他的魚、水生動物或昆蟲為生。但是,魚類並不是生來就有的,牠們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們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從單細胞發育而來,經過數萬億年才有了今天豐富多彩的物種資源。魚類是第一種脊椎動物,可以說沒有魚類就沒有人類。
  地球上有 71.5% 的面積被水所覆蓋,除極少數地區外,不論是從赤道到兩極,還是從海拔 6000公尺的高原山溪到洋面以下的萬公尺深海,都有一種水中的精靈生存著,牠們就是魚類—一種體滑而形如紡錘、呈流線型、具鰭、用鰓呼吸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牠們或成群結隊,或獨自遨游,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廣袤無垠的水域之中。但是有些種類並不符合以上所給出的定義,有的魚體極長,有的極短;有的側扁,有的扁平;有的鰭大或形狀複雜,有的已退化;口、眼、鼻孔、鰓開口形狀位置變化極大。這些都與魚類長期棲息的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現代分類學家給「魚」下的定義是:終生生活在水裡,用鰓呼吸,用鰭游泳並憑藉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
  目前世上已知魚類約有 24000 種,中國有 3800 多種。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全世界的魚類總數幾乎占整個脊椎動物數量的一半左右,包括圓口綱、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等三大類群。
  圓口綱是現存最原始的無頜脊椎動物,包括七鰓鰻和盲鰻。身體呈鰻形,無上下頜(所以又稱無頜類),具口吸盤,以吮吸方式取食,全寄生或半寄生生活,無成對附肢,具軟骨,脊索終生存在,有雛形脊椎骨,神經系統、骨骼、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都較原始。現存圓口動物種數不多,僅 70 種左右。
  按骨骼性質可以將魚類劃分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軟骨魚類的骨骼均為軟骨,生活於海洋中,種類較少。例如鯊魚,其鰭為魚翅;皮可製革;肝含油量高,可製魚肝油。全球軟骨魚類約有 800 種,中國約有 190 種;硬骨魚類的骨骼大部分為硬骨,包括大多數魚類,例如中華鱘、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大小黃魚、草魚等。
  儘管魚類的種類和數量繁多,但由於環境變化和過度捕撈,其種類和數量都呈銳減趨勢。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稱,如果目前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得不到控制與治理,到 2048 年,海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將明顯銳減。
  由美國和加拿大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一個科學小組,歷時4 年完成了一項名為「生物多樣性缺失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調查。學者們的足跡遍布北美、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的 12 個沿海地區,他們對 64 處大型海洋生態系統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 32 項小規模對比實驗。此外,他們還對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提供的 1950~2003 年魚灰和無脊椎動物資料作出了分析。
  專家們發現,物種豐富的海域生態系統更為穩定,單位面積內的生物數量比物種貧乏的海域高出 80% 以上。此外,物種豐富的生態系統,漁業資源更為豐富和高產。調查報告主筆伯里斯.沃爾姆說,29% 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種群的捕撈量減少了 90% 以上,說明這些種群正瀕臨滅絕。這種形勢在所有海洋生物中普遍存在,而且還在惡化。「如果長期如此,那麼到 2048 年,海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都將銳減。」
  漢城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朴敬愛在一份報告中說,全球氣候變暖可能使東海的海洋物種發生迅速變化,使海水品質下降,在150 年後使生化需氧量降到目前的百萬分之三,東海的魚類可能在150 年後絕跡。她援引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1985~2001 年的資料說,在這段時期內,東海的海水溫度上升了 1.5℃。這個數字表明,東海水溫平均每年上升 0.087℃,是同一時期全球海水溫度平均升幅的 6 倍。她指出,水溫的大幅上升使東海的含氧量明顯下降。她說:「全球氣候變暖使西伯利亞高氣壓減弱,削弱了冷風的力量,這使北部海域水面溫度上升,阻礙了冰塊和寒流的形成。」
  近年來,烏賊、鯖魚等生活在暖流中的海洋生物的捕獲量占東海捕魚量的一半。由此可見,寒流中生活的沙丁魚等其他物種的數量已急劇減少。專家們說,水溫的上升會對魚類造成傷害,海水溫度上升1℃ 給魚帶來的傷害相當於人體體溫升高 1℃ 對人的傷害。

窮凶極惡的殺手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一篇遊記中記述過這樣一件觸目驚心的事:在美洲海灣,有個捕捉馬林魚的古巴人,因不慎失足落水,立刻便有一群馬林魚飛襲而來,餓狼似的將那個漁夫撕成碎片。馬林魚體態扁平,前頜挺著一根鋒利的刺劍,靈活善游的牠經常出沒於大洋深處。馬林魚生性凶猛,據南洋漁民傳說:曾經有一條約 50 公斤的馬林魚同一條 40 噸的鯨魚決鬥,結果海水被染紅了。
  1980 年,美國「瑪麗」號海洋考察船在紐約長島東端航行時,連續遭到馬林魚的攻擊。有一次,船長塞爾叉到一條馬林魚,想乘小船去捕撈。不料,那條馬林魚突然向小船衝來,將牠前頜的刺劍戳進船板,簡直像屠夫叉肉一般。塞爾船長幸虧離得遠,不然身體可能被刺穿。塞爾船長後來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馬林魚憑那杆圓錐尖槍,到處尋釁。同是 1980 年,英國有一艘船在赴匹米尼途中,突然聽到「碰」的一聲,船長到艙底一看,馬林魚的刺劍戳入船身,刺尖還深深地留在金屬製的煤氣箱裡。
  馬林魚的利劍雖然厲害,但還不如虎鮫的尖齒可怕。在澳洲沿岸,海濱浴場四周都豎立了防鮫網,但是游泳者被白鮫、藍鮫、虎鮫或鯖鮫攻擊齧死的事件屢有發生。鮫魚的神經系統很低級,不知痛楚和震驚。牠一旦向你進攻,便連續不斷地瘋狂咬噬,直到血液流盡,無力而斃。
  十幾年前,美國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和動物學教授鮑奈爾到塞勃爾角附近捕魚。一天早上,他們一叉擊中了一條大虎鮫,虎鮫帶著叉子向前猛游,魚叉上的繩索繃得像琴弦一樣筆直,船飛快地疾馳。突然,虎鮫猛地回轉身來,撲向小船。鮑奈爾馬上握住手槍,阿西莫夫操起了自動步槍,接連向鮫魚射擊,子彈一顆顆射入鮫魚的身體,那鮫魚仍在 20 公尺外撲騰。鮑奈爾把小船旋轉過來,船尾向著虎鮫,人躲藏到船首。不料,船尾卻翹了起來,那虎鮫也乘勢撲上去,一口把船尾咬破。阿西莫夫操槍拚命裝子彈,鮑奈爾也顫抖著握住手槍,急匆匆地添加彈藥。兩位學者正懷疑能否脫險時,附近的漁民聞聲趕來救助,密集的子彈總算將虎鮫擊斃。事後在鮫魚身上一數,總共有 112 個彈孔。
  小魚中最殘忍的,莫過於美國藍魚。藍魚是一種極勇敢而堅毅的動物,兩顎異常有力。有經驗的漁夫都知道,藍魚放在船內,牠會竭盡全力接近你,咬你一口。有些不謹慎的漁夫,釣到了藍魚,以為牠已經死了,可是一鬆釣鉤,牠便像獵犬似的咬住人的手臂或腿。藍魚的牙齒雖然不長,卻異常銳利,一旦被牠咬住,便死也不放鬆,非撬開不可。因此,只有等牠真的死了,才不必怕牠。
  藍魚嗜血,因此以捕魚為生的人都非常小心,衣著絕不能染上魚血,否則萬一失足落水,獲救機會極小。藍魚的殘忍令人驚駭。小小的藍魚看上去每尾不過 1.0~1.5 公斤而已,可是,牠們常從比牠大得多的鯨魚身上咬下大塊的肉來,吞不下去就拋入水中。可見,藍魚的殘忍並非受飢餓的驅使。
窮凶極惡的魚類殺手大多擁有一口利齒。牠們的牙齒鋒利而無情,敏感而準確,專業而有效。牙齒是動物機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擔負著的重任是滿足動物最迫切的需要―覓取食物。牙齒是骨質器官的外露部分,它的形狀、大小和排列與其需要的食物、生存的環境、年齡以及在自己的王國中處於什麼譜系等問題密切相關。
  最早的牙齒是從原始魚類的骨質皮板上長出來的。根據現有的證據可以斷定,脊椎動物最早的牙齒是從約 5 億年前的志留紀原始魚類身上長出來的。古生物教授何塞•桑斯說:「很可能是一些原始骨質皮板發生了變異。」牠們當然是嘴部皮骨骼的一部分。
  現在世界上生長的一種來自遠古時代並使我們感到非常害怕的動物是鯊魚。我們懼怕的是牠們身上最具特色的器官―可怕的牙齒。最早的鯊魚出現在 4.5 億年前,現在大洋裡游弋的一些鯊魚可能最早出現在兩億年前。鯊魚進化的一個重要成果就表現在牠那令人害怕的牙齒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