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 我們應該做什麼? | 誠品線上

The Truth About Fat

作者 Anthony Warner
出版社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肥胖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 我們應該做什麼?:《廚房裡的偽科學》暢銷科普書作家顛覆你對肥胖的想像!了解為什麼會變胖?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糖?腸道菌群還是基因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廚房裡的偽科學》暢銷科普書作家顛覆你對肥胖的想像! 了解為什麼會變胖? 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糖? 腸道菌群還是基因? 科學的佐證告訴你,為什麼你會變胖! 《廚房裡的偽科學》作者安東尼.華納回來了!他在《肥胖的真相》中,徹底研究了學者、醫生、研究人員跟記者的說法,把現有的最佳證據攤開來,抨擊傷害絕望人們的庸醫理論,並思考我們是否該因為他人的無知跟殘忍而責怪自己的身體,坦率說出肥胖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 ◎少吃一點不行嗎? ◎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肥胖會花多少錢? ◎該為變瘦動手術嗎? ◎肥胖與人格特質有關? 肥胖並不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也不是意志力下降造成,它是一種多項因素的疾病,有多種複雜的原因,本書將一一為你解開! 本書特色: 1、在這個飽食時代,肥胖已經變成一種疾病根源,成為健康災難,各個領域的科學家都迫切希望解釋這個現代流行病,但究竟應該歸咎於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糖?腸道菌群或基因?懶惰還是貧窮?在本書中,作者將一一回答這些問題。 2、作者安東尼.華納仔細檢查了每個領域專家對肥胖的解釋,並與那些幫助肥胖者的人們交談。他彙整了這些科學證據,抨擊那些時尚飲食和食物趨勢背後的神話與偽科學,甚至公開表示糖可能不是所有肥胖的來源,並思索著我們是否在為別人的無知和殘忍指責自己的身體。同時,他採取了一系列關於應該如何進食的流行觀點,任何因試圖理解過多飲食方法而感到不知所措的人都會發現這本書是很棒的!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直率、事實跟殘酷的平衡,華納在穿梭美食媒體的誤解雷區時毫不留情。扎實的科學基礎加上尖酸刻薄的機智,我要怎樣才能跟這傢伙更像?」──《如何吃得更好》(How to Eat Better)作者詹姆斯.王(James Wong) 「對那些一直擔心現代人著迷於節食及減重的人來說,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雖然其中揭開了很多令人難以接受的真相。」──《白痴的大腦》(The Idiot Brain)作者迪恩.伯奈特 「沒什麼比節食更容易成為趕流行、胡扯跟完全沒營養的話題。華納是一道熾熱的真理之燈,摧毀了每一個流行的迷思、每一種半生不熟的飲食流行,以及許多告訴我們該怎麼吃及該吃什麼這種偽科學廢話的散播者。安東尼.華納不是我們一定要有的那種廚師,但他一定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憤怒大廚!」──《人類之書》(The Book of Humans)及《每個人的短歷史:人類基因的故事》作者亞當.拉塞福(Adam Rutherford) 「華納意識到肥胖有多種複雜的原因,而且並不是(正如許多人堅持認為的)肥胖意志力的下降。」──《衛報》 「對肥胖只是吃太多東西、運動太少引發的結果提出發人深省的糾正,本書掌握了有用的數據且非常吸引人。」──《TLS》 「機智又嚴謹,是一本有見識的書。」──《每日快報》 「考慮到食物供應、健康問題、環境和各種時尚飲食潮流,華納發現肥胖不是受患者控制的疾病……作者對有關健康和飲食的偽科學說法沒有耐心,並且堅決抨擊它們對肥胖的主張。這本書寫得好、易於閱讀,為讀者提供了有關肥胖問題的全新見解,並且抨擊了我們對肥胖的文化歧視。」──《選擇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安東尼.華納安東尼.華納 (Anthony Warner)是一名專業廚師、部落客跟《廚房裡的偽科學》的作者,該書是《衛報》的年度最佳飲食書籍,同時也是首屆赫爾斯特圖書大獎(Hearst Big Book Awards)健康與生活類書籍的優勝者。他為《星期日泰晤士報》撰寫「憤怒大廚」專欄,在2017年,他獲《每日電訊報》評為改變我們飲食方式的食物力量潮流引領者。他住在諾丁漢郡,部落格網址為angry-chef.com,你可以追蹤他的推特帳號@One_Angry_Chef。高筱婷高筱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現併入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口筆譯研究所畢,翻譯路上做過財經、法規、行銷、合約、醫美、旅遊、教育等文本。喜歡翻譯可以層層推敲文字還能長知識,是個文具控及日本控。譯有《如果身體會說話:身體是如何運作與維持?》(合譯)。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關於用詞 序 第1章 — 現代流行病 01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第1節 02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第2節 03 為什麼我們不要吃少一點就好? 04 我們有多胖? 05 肥胖有多不健康? 06 肥胖會花多少錢? 07 為什麼我們這麼害怕肥胖? 第2章 — 為什麼我們這麼胖? 08 是因為我們的基因嗎? 09 是因為我們的腸道嗎? 10 是因為熱量嗎? 11 是因為我們懶惰嗎? 12 是因為脂肪嗎? 13 是因為碳水化合物嗎? 14 是因為我們成癮了嗎? 15 是因為我們的環境嗎? 16 是因為我們窮嗎? 第3章 —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17 手術跟藥物 18 非節食 19 法國人怎麼吃午餐 20 向荷蘭看齊 結語: 如果你很胖,應該怎麼辦? 致謝 附註 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肥胖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 我們應該做什麼?
作者 / Anthony Warner
簡介 / 肥胖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 我們應該做什麼?:《廚房裡的偽科學》暢銷科普書作家顛覆你對肥胖的想像!了解為什麼會變胖?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糖?腸道菌群還是基因
出版社 / 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529178
ISBN10 / 9865529173
EAN / 9789865529178
誠品26碼 / 2681895262001
頁數 / 3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6X22.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了解為什麼會變胖?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糖?腸道菌群還是基因?

試閱文字

自序 : 大家都知道我們處於肥胖流行病的控制當中。根據估計,截至2025年,全球有18%的男性及21%的女性為肥胖人口。英國在2017年被宣布為西歐最肥胖的國家,63%的成年人超重及27%的成年人極胖。肥胖與各種慢性病息息相關,過去40年來難以阻擋的增長將造成重大的人力成本。
你不需要看統計數據就能發現有問題。當你走在開發國家的街頭,人們的身形愈來愈龐大,而且好幾年來都是如此。這是一個現代健康危機,無法抵擋地散播全世界。隨著經濟發展跟西化,肥胖問題席捲而來,許多人變胖、生病。最慘的是,肥胖不再只是有錢人的疾病,與貧窮、不平等及分裂的社會愈來愈密切相關。
按照被我批評飲食想法的人的說法,錯是出在像我這樣的人身上。因為支持營養科學的一致看法,特別是我拒絕一面倒地責怪所有方便食品是這個危機的成因,我讓這個世界變得肥胖。我甚至公開表示糖或許不是所有問題的來源,就好像等同用熱水燙活生生的小貓。
有趣的是,這些批評大多來自有錢、有權的評論者,他們認為自己發現了飲食的祕密,可以幫助他們擺脫羞恥且肥胖的身體,提供一個優越、纖瘦的友誼之手跟指引。他們覺得,因為自己很瘦,而且一生中都維持纖瘦,所以他們的特定飲食是一切的關鍵。
當他們在Chelsea的全有機咖啡店吃過午餐、到Wholefoods採買,大概是在奢華的spa度過悠閒的下午前,他們花時間傳訊息給我,告訴我他們的智慧。很明顯地,因為人們不吃素,這個世界才會肥胖,或者是「胖子」吃的全是加工食品、或吃太多蛋糕、太多糖、太多碳水化合物;或許跟女性主義或資本主義有關;或是農業、化學物質。要用一則推特或一篇部落格文章好好回應這些批評根本不可能,並不是因為我沒有答案,而是這些議題太複雜、要解釋的也太多。但現在,我打算藉著這本書回答所有問題。
那些聲稱他有神奇子彈(magic bullet)*的人不是誤導你就是在騙你。在為這本書作研究時,我問過幾位世上最聰明、最有學識的人,卻沒有人給得出那個「答案」。但藉著看看我們所知道的,退一步思考為何一切會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我們能更接近事實一點。
一本討論問題卻沒有給出解決方案的書,對這個世界而言沒有太大用處。當我們有了進展,我該開始形塑可能幫我們邁向更好地方的一些想法。要注意的是,《肥胖的真相》不是一本試著改造你身體的書,因為我從來不認識你,也不了解你的健康狀況、你的心情或你跟食物的關係,所以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我能給的,就是讓你更清楚了解我們為什麼會變胖、挑戰一些關於體重的常見迷思,並為我們與身體之間拉鋸的關係帶來一點解脫。我也會解釋有些人利用我們的恐懼跟誤解,並儘量確保你不要掉進他們有說服力的陷阱裡。
最重要的是,我要提倡一個包容且理解他人的世界,無論他人外貌如何,並試著消除我們這一代最後允許的偏見。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章 — 現代流行病

01 為什麼我們會變胖?第1節
我有一份還不錯的廚師工作。作為一個對食物有興趣、帶點書呆子氣息的理科畢業生,我在1994年末進入一家專業飯店廚房的可怕大鍋中。其他廚師大多認為我頂多只撐得了1、2個星期,但因為我的才華、堅強的意志力,還有比同儕更會喝的能力,我很快就升遷了。不到1年,我成為飯店甜點部的副主廚;2年內我開始管理一家繁忙的餐廳;不到5年,我負責管理20位廚師;10年內,我成為英國一家最大的食品製造商的首席開發廚師,開發數百萬個家庭食用的產品。我的廚師工作帶給我受傷、壓力、痛苦,以及至少兩次對生活有真正的恐懼。
在過去幾年,不知為何我成功地發展平行副業。我在2016年開始寫部落格,幾個月內就有代理人、有書約、還為英國及國外的幾個知名刊物寫文章。我的第一本書在全世界銷量很好,被譯成15種語言。現在,我花在寫作上的時間跟烹飪一樣多,而且寫作在很多層面上讓我有了積極的轉變。但在寫第一本書時,我在6個多月的時間內沒有一整天的休息,每天花超過16個小時待在寒冷、狹窄、堆滿垃圾的閒置房間裡,讓自己遠離作為丈夫及父親的責任。
雖然許多人達到比我更重要的成就,至於我,我在廚房的職涯及後來作為作家的成功是我最有趣的事情。我竭盡所能地努力工作,而且我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但很顯然地,我還有更值得關注的地方,我經常為此受到稱讚,特別是剛認識的人。這個星期,我收到2封電子郵件詢問我這件事,一封是來自泰國的追蹤者、另一封則來自美國的新讀者。這確實在全球得到關注,但這是我在幾乎沒有意識的努力下獲得的成就。它不需要我花費任何時間否認或犧牲,沒有燙傷、割傷、壓力或是夜不成眠,甚至沒有很酷的傷疤可以秀出來。
這是什麼神奇的成就,讓人們這麼想知道這個祕密?「你怎麼能保持這麼瘦?」人們似乎對這件事很著迷,儘管我是一個明顯熱愛食物的中年廚師、口頭上討厭節食、喜歡高熱量的「垃圾食物」、偶爾還在麥當勞吃早餐,不知為何,我還是很瘦。
我用「瘦(thin)」這個字,因為這是其他人稱讚我時用的詞,但這顯然是非常主觀的。短時間內,你不太可能看到我裸上身出現在《Men's Health》(註:男性健康雜誌)的封面,除非他們的編輯方向有劇烈的改變。如果Instagram認為看得到的腹肌是他們判斷價值的標準,那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有著蒼白的身軀、棉花糖般的肌肉、還有《每日郵報》永遠不會稱為「令人羡慕」的體格。不過,嚴格來說,我沒有過重。
上一次量體重時,我是75公斤(165磅)。在182公分的身高下,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2.6公斤/公尺2,恰好屬於正常範圍。雖然BMI是一種粗糙且常產生誤導的名詞,這是我們接下來會詳細討論的,BMI受到廣泛接受,而且在分析我的身體時,BMI相當準確。我從未在任何情況下被說過胖,我也不覺得自己胖。也許是身材走樣,但絕不是胖。

恆久不變的奇蹟
我現在45歲,體重跟我25歲時差不多。雖然,以年輕人來說我可能有點過輕,我從來沒有擁有過體重計,所以也不是很肯定。我在20出頭時可能增加了幾公斤,但從25歲開始,我的體重就維持穩定了。即使超出我的意識控制,這卻是我得到最多讚美的事情。沒有變胖這件事,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我應該為此感到無比驕傲。
也許我應該驕傲。畢竟,在過去20年來,我大概燃燒2千萬卡路里,因為我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增加任何體重,我一定從我吃下去的食物中吸收了2千萬卡路里。要攝取這麼多卡路里,我大概需要吃下18公噸左右的食物跟飲料,且沒有任何多餘的飲食變成身體脂肪。在持續這麼久的一段時間內,有這種平衡行為是很值得注意的。我不確定自己究竟是根據吃下多少來燃燒這些卡路里,或是我根據自己的能量需求吃下多少,這兩種方式聽起來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計算及控制技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以什麼標準來看,我的飲食生活都是混亂而缺乏計畫。有些時候,特別是我在廚房工作時,我會好幾餐不吃飯,整天吃著各種高熱量的食物避免餓肚子。曾經有一個星期,我幾乎只吃雞皮、烤馬鈴薯跟可口可樂。這是多麽快樂的日子!
有很多時候我吃了大量的外賣,大吃豬肋排、披薩、薯圈或羊肉咖哩,配著家庭號可樂一起吃下肚。我常常吃到快把自己撐破肚皮,然後不知為何又能吃下冰淇淋或蛋糕。但我也有生病沒什麼食慾的時候,我有時下午會跑半程馬拉松,週末時也會攤在沙發上看足球賽,吃著馬鈴薯鬆餅、起司跟便宜的酒。
我喝醉過幾次,喝下幾百卡路里的酒精,最後再吃下一份大份烤肉串。隔天我會吃大麥克、大份薯條跟好幾種能量飲料來緩解我的宿醉。有一、兩次,我會在高級餐廳吃有12道菜的晚餐。其他時候,我會在塞車時絕望地把家庭號包裝的麥提莎(註:巧克力球品牌)吃光。
然而這些年來,我還是能保持不變的體重,吃下旳熱量跟我所燃燒的熱量完全一樣多。我真是了不起,我就是一個活生生會呼吸的奇蹟。我對這些食物包含有多少能量一定得相當精準,這些食物都有不同的卡路里密度、營養成分跟適口性,尤其食品上的卡路里標籤大多只有90%的準確性。我一定要能做最複雜的營養分析,以平衡我能量消耗的細微變化。長久以來,我一直妥善地保持這種謹慎的平衡。

憤怒大廚的想像世界
想像一下我的判斷如果有一點失準。例如在我25歲生日的隔天,我不小心吃下比我燃燒掉多20卡路里的食物。只是20卡路里,大概跟4顆橄欖的熱量差不多。我的身體不會在乎,因為它可以輕易將這20卡路里儲存為脂肪。現在,想像這樣的誤判每天都固定發生,整整20個年頭到現在。按一般所估計的,3500卡路里相當於約500克脂肪,在第1年後,多餘的能量加起來會增加約1公斤的體重,倒也還好。但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在我過45歲生日時,我不會是75公斤,而是115公斤(254磅),BMI約略低於35。我會被歸類為肥胖,而我的人生經歷將會大不相同。我的職涯會大幅改變,人們對待我的方式也會完全不一樣,而引領我在世界上遨遊的舒適感將會徹底削弱。凱蒂.霍普金斯(Katie Hopkins)及米羅.雅諾波魯斯(Milo Yiannopoulos)會覺得我很惡心,而且根本不想跟我睡在一起。這都是因為飯後多吃一顆橄欖,還有睡前的一顆。
現在想像每天有50卡路里的差別,同樣是一點點食物,相當於半匙橄欖油、或是1/5條吉百利牛奶巧克力。在我一天吃下的三餐中,對於不是待在營養實驗室的人來說,那點份量的食物根本微不足道。然後經過了20年,會讓我多出104公斤,也就是我會變成179公斤(395磅),BMI為54。我的人生際遇會有戲劇性的改變,小孩會在街上指著我嘲笑、首相會發表演說談到像我這樣的人如何毀掉這個國家、第五台會幫我做實境秀系列《太胖而無法下廚—靠補助過活廚師的30個難題》。
要了解體重增加的關鍵是—它並不是快速發生的。大部分的身體脂肪是經過好幾年而非幾個月的累積,而對於在這種時間區間增加體重的人,他們不需要大幅增加卡路里的攝取或減少消耗。對於不會注意體重跟計算所有攝取的東西的人來說,這些差異並不明顯。雖然我們的社會跟媒體評論假設他們的體重跟大吃大喝有直接關係。當人們看到一個瘦瘦的而且不忌口的中年廚師,就會認為他有一些能跟全世界分享的神奇祕密。
一項又一項的研究顯示,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的體重增加是緩慢發生的。每天攝取跟消耗的卡路里的差異(即有名的「能量進—能量出」方程式)通常非常小。即便是我估計的4顆橄欖可能都比平均值來得高,目前所觀察到的每年人口體重增加是因為每人每天9卡路里的差異,也就是選擇在手扶梯上站著或走動的差別。
多年來我一直控制著體重,但並不是透過任何程度的自我控制。我經常缺乏自律,常常屈服於慾望及渴望。雖然我有時喜歡運動,我也可以極度懶散。我能讓自己瘦的唯一原因是純粹的幸運。我有著優良的基因跟有益的環境,讓我過著很好的生活,使我沒有變胖。在這個瘦就代表道德優越的世界上,瘦帶給我很多生活優勢。
其實我的飲食習慣並沒有隱藏什麼減重祕密,這應該不算奇怪。如果要了解我瘦的原因,仔細研究我的飲食是沒什麼意義的。而為了知道為什麼人們會胖,焦點總是放在他們吃了什麼,但如果變胖的原因與食物攝取的關係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小呢?要是很多人即使吃了「對」的東西還是變胖呢?又或者是其他人吃了錯的東西卻還是很瘦呢?這樣旳話,指責一方而讚美另一方難道不是不合邏輯嗎?
事實上,大部分超重跟極胖的人(特別是兒童)的飲食,似乎與體重正常的人沒什麼不同。也許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人們普遍相信人因為吃下的東西而變胖,在150年來的營養學研究中,沒有人能在暴飲暴食、飲食組成跟肥胖之間建立有力的連結。在英國,由於肥胖率上升,飲食調查顯示,糖、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總卡路里的消耗量實際上有所減少。事實上,我們唯一吃得愈來愈多的東西似乎是水果跟蔬菜。
如同我們隨後在本書中探討的,飲食是體重增加一個極為微弱的預測因素,特別是與其他對身體脂肪有強大影響的因素相比。加雷思.朗(Gareth Leng)是愛丁堡大學的內分泌學教授,他沒什麼時間理會那些說肥胖是缺乏意志力造成的人。對於飲食跟肥胖之間的關係,他告訴我:
「大家對飲食有許多關注,我猜這是因為它讓人們有感覺,但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改變了。飲食上的改變可能有部分作用,但誤把似是而非的解釋當成合理解釋是很危險的。有很少的證據顯示,肥胖人士的飲食與正常體重的人有所不同,而飲食對人們是否會變胖是一個很微弱的預測因素,遠低於一些其他因素。當然,世界上食品生產的水平與肥胖率都有關聯,但若你比較已開發國家,關聯性就變得很微弱。肥胖並不是生活方式的選擇,而是一種多項因素的疾病,通常是下視丘功能障礙。」
這個不爭的事實不僅在媒體及飲食行業廣泛受到忽視,也被許多學術及公共衛生專業人士忽視,他們都深信控制跟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是幫助其達到持續減重的關鍵。無論他們宣稱減重應該透過羞辱、恥辱、教育、烹飪課程或環境重塑來達成,都是建立於同樣的假設:不好的食物選擇讓你變胖,而良好的食物選擇將讓你變瘦。但對不起,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誰在控制誰?
直到90年代初期,那時我在大學念生物化學,對食慾控制的主流看法就這麼發生了。人們肚子餓了就吃東西,以回應空空如也的胃,然後他們每年吃下的100多萬卡路里不知為何透過能量消化被消耗掉了。在這段時間內,任何體重增加不過是「能量進—能量出」的方程式失衡罷了,過多的卡路里攝取被轉換並儲存為脂肪。食慾控制在當時絕非一項重要的研究領域,而人們相信自我控制能讓人保持在大概相同的體重,這個看法被大多數的科學界視為理所當然。
但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早在1969年,生理學家G.R.赫維(G.R. Hervey)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我們對體重異常的長期控制不僅僅是巧合。他研究中的實驗老鼠即使能自由取得想要的食物,牠們的體重還是控制得很好。當牠們的食物被一種惰性、無卡路里的物質稀釋後,牠們只會吃更多,出乎意料地精準調整份量,以防止體重有任何減輕。赫維懷疑老鼠知道如何計算卡路里,他認為老鼠的脂肪儲存在某處向大腦傳遞了訊息。他特別注意下視丘,因為老鼠大腦的這個區域有時會因為吃太多而變得肥胖。接下來幾年內,實驗證明人類也會有一樣的效果,實驗對象只是隨時間推移吃下更多的稀釋食物以防止熱量赤字。跟老鼠一樣,人類在這方面展現了出乎意料的準確性,沒什麼證據顯示有任何有意識的控制。但赫維的研究沒獲得什麼注意,現行的飲食自我控制觀點有一段時間仍為主流,顯示對嚙齒動物維持纖瘦身材的念頭有著極大信心,即使牠們無法翻閱《Vogue》雜誌。
在赫維實驗的幾年後,人們開始對肥胖的遺傳性產生一些興趣,因為雙胞胎的研究顯示這可能有重要的遺傳組成成分(我們之後會談到)。因此,許多研究人員花時間試著飼養大老鼠跟小老鼠進行研究,來看是否可以得到任何與遺傳因素有關的見解。其中,培育出最有趣的2個品種是「肥胖型小鼠」跟「糖尿病小鼠」,兩種老鼠都因為吃太多而變得非常肥胖。
這兩種老鼠都有一種缺陷基因,只有同型合子(homozygous)*的老鼠會增加大量體重。除了變得非常肥胖,糖尿病小鼠常會得到第2型糖尿病,這讓研究人員道格拉斯.科爾曼(Douglas Coleman)很感興趣,並發起了一些新實驗。科爾曼將糖尿病小鼠的血液供應與正常老鼠的連結,他驚訝地發現正常老鼠幾乎完全停止進食。他推測,糖尿病小鼠血液裡的某種物質讓正常老鼠認為牠有足夠的脂肪儲存,不需要再吃了,但因為某些原因,這個物質對糖尿病小鼠的食慾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然後,科爾曼將糖尿病小鼠與肥胖型小鼠配對,發現肥胖型小鼠也會停止進食並減掉多餘的體重。科爾曼認為,肥胖型小鼠沒辦法製造讓牠們停止進食的化學物質,而糖尿病小鼠無法應付它。無論那是什麼,這清楚地表示食慾的某些層面是超出意識控制的,至少在老鼠身上是如此。一隻正常的老鼠如果輸了胖老鼠的血,會開心地把自己餓死,即便牠可以自由取得食物。因為牠被輸入的新血騙了,認為自己不需要吃東西。
可惜的是,就像之前的赫維一樣,科爾曼的研究被當時的科學界完全忽視。他後來被引述為:「即使有這些明確的結果,許多研究肥胖領域的人仍堅持肥胖完全是行為而非生理的理論。」
這樣看來,即使有新的跟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還是難以打破肥胖是道德墮落產物的觀點,即便是應該客觀的科學界亦是如此。
但並非所有人都忽略這項研究。在1994年,受到科爾曼實驗的啟發及使用一種名為定位選殖的新技術,在傑弗里.弗里德曼(Jeffrey Friedman)教授的指導下,一個在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團隊發現了導致肥胖型小鼠突變的基因,成為著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封面上的一張知名圖片,天平的一端坐著2隻正常大小的老鼠,另一邊則是一隻體重重了2倍的肥胖型小鼠,將天平往下重壓。這篇論文描述科爾曼所設想的因素,研究人員將這種荷爾蒙命名為「瘦素」。這是50年來第一種被發現的新荷爾蒙,最終,食慾受到意志力以外因素控制的證據太明顯,難以忽視。

肥胖荷爾蒙?
瘦素是由脂肪細胞(Adipocytes)所製造,作用與赫維在1960年代末期猜想的一致,他對下視丘作用的看法也是正確的。瘦素會向大腦的這個部位發出信號,觸動複雜的調節機制來控制食慾。當儲存了大量脂肪,脂肪細胞會製造大量瘦素,從而降低食慾。若脂肪儲存開始耗盡,瘦素的生成會減少,下視丘會發出信號,使我們開始吃多一點。
可憐的肥胖型小鼠無法產生瘦素,所以一生都覺得在挨餓。雖然這隻老鼠很快地長得非常大,牠的下視丘不斷告訴牠身體沒有脂肪儲存。牠不知不覺認為自己處在飢餓的邊緣,促使牠去吃東西。
至於糖尿病小鼠,牠產生大量的瘦素,但其特殊的突變意味著牠沒有荷爾蒙的受體,所以無法察覺瘦素的存在。當牠的脂肪細胞大叫著牠們儲存的能量夠多了,牠的大腦無法接收到這個訊息,所以牠還是像餓壞了一樣狼吞虎嚥。當科爾曼連接糖尿病小鼠與正常老鼠的血液循環時,血液中大量的瘦素發出信號表示牠超重了,而牠就停止進食。看起來在瘦素當中,科學已發現一種抑制食慾的方法,至少對老鼠來說。
毫無意外地,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轉向人類是否存在類似的系統,以及這種系統是否能用於調節人們的飲食。弗里德曼的團隊在人類身上發現同樣的基因,很快地,有一小群人被發現帶有肥胖型小鼠身上的類似突變,代表他們也無法產生瘦素。
這種罕見的突變通常只出現於表(堂)兄弟姊妹的孩子身上,對這些不幸帶有這種突變的人產生了極深的影響。它會導致孩提時代的嚴重肥胖,由過度食慾及無差別飲食習慣引起,被稱為「嗜食症」。在兒童時期,患病者會與他人搶食、偷偷進食、囤積跟暴飲暴食,並且很容易吃一些大多數人覺得難吃的東西,像是直接從冰箱拿出來的生魚柳條。他們的生活常處於不尋常的飢餓中,而他們的父母得把冰箱跟食物櫃上鎖。他們的體重增加異常迅速,即使透過嚴格的飲食控制,他們還是很難減掉任何身體脂肪。他們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且很少進入青春期,在成人後通常還是無法生育。瘦素確實是一種強大的荷爾蒙,而缺乏瘦素會讓人生相當痛苦。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以瘦素為基礎的荷爾蒙療法被開發出來,這些人會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恢復到正常體重。他們的體重不但會停止增加,還會減掉大量脂肪,就像肥胖型小鼠在瘦素流入血液時那樣。他們的食慾獲得控制、免疫系統開始正常運作,並且會以正常方式度過青春期。在過去幾年內,史上第一位患病者生下了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瘦素,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