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作者 | 尉遲淦/ 邱達能/ 張孟桃 |
---|---|
出版社 |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生命教育研習手冊:對生命教育而言,從民國87年推出到現在已經歷經30多年。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出版過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出一本?理由是,這一本是 |
作者 | 尉遲淦/ 邱達能/ 張孟桃 |
---|---|
出版社 |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生命教育研習手冊:對生命教育而言,從民國87年推出到現在已經歷經30多年。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出版過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出一本?理由是,這一本是 |
內容簡介 對生命教育而言,從民國87年推出到現在已經歷經30多年。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出版過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出一本?理由是,這一本是從源頭的問題發生說起,提供不同以往的另一種觀點。對生命教育而言,它不但要教生也要教死。只有在兼顧生死一體的同時,生命教育才能解決生命的問題,也才能化解死亡的困擾。所以,本書從問題談起,經過意義、不同角度、生命的意義與實現等課題的探討,重新喚醒學生正視自己的生命。
作者介紹 尉遲淦學歷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博士現職尼加拉瓜太平洋大學殯葬事業研究所總顧問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理事長展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經歷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副教授兼第二任所長南華大學生死管理學系籌備主任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理事長各縣市殯葬設施審議委員各縣市殯葬業評鑑委員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副教授著作《殯葬設施公辦民營化可行性之研究》《客家喪葬禮俗研究》《殯葬業證照制度規劃可行性之研究》《禮儀師與生死尊嚴》《生死學概論》(主編)《生命倫理》(一版、二版)《殯葬倫理與宗教》《殯葬臨終關懷》《禮儀師與殯葬服務》《殯葬生死觀》以及相關論文百餘篇邱達能現職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生命關懷事業科副教授兼主任學歷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經歷勞動部喪禮服務技術士乙、丙級證照考試監評人員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新竹市政府、新竹縣政府、苗栗縣政府、台中市政府、彰化縣政府、金門縣政府殯葬評鑑委員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務處主任、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客家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兩岸養生關懷與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台灣環保自然葬協會常務理事福祿壽殯葬園區顧問中華殯葬教育學會秘書長張孟桃學歷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組博士生華梵大學哲學所碩士現職繪本作家玄奘大學兼任講師仁德醫專兼任講師經歷內政部合格禮儀師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業界導師勞動部職訓綠設計課程專任講師勞動部乙、丙級證照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明新科技大學丙級證照術科測試監評人員苗栗縣政府殯葬設施評鑑委員
產品目錄 目 錄 序 言 i 1.生命教育的源起 1 第一節 問題的由來 2 第二節 對問題處理的進一步發展 3 第三節 選擇背後真正的理由 5 2.生命教育的意義 11 第一節 生命教育課程名稱的爭議 12 第二節 生命教育的一般理解 15 第三節 生命教育的另一種理解 18 3.生命教育的不同取向 21 第一節 生命教育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取向 22 第二節 生命教育的不同取向 23 第三節 對上述不同取向的反省 25 4.生命教育的主要課題:生命的意義 31 第一節 活著就是一切嗎 32 第二節 要怎麼活比較好 34 第三節 生命意義的不同層次 37 5.生命的自我實現(1):如何看待感情 43 第一節 感情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44 第二節 什麼是感情 48 第三節 感情的類型 53 6.生命的自我實現(2):如何看待自我與他人 57 第一節 問題的重要性 58 第二節 自我和他人的意義 61 第三節 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67 7.生命的自我實現(3):如何看待自然 71 第一節 問題的重要性 72 第二節 自然是什麼 76 第三節 對自然應有的態度 79 8.生命的自我實現(4):如何看待生命的終極意義 83 第一節 問題的重要性 84 第二節 對生命終極意義的界定 89 第三節 生命終極意義的選擇 93 9.生命教育的教學方法 97 第一節 談論教學方法的目的 98 第二節 生命教育的各種教學方法 101 第三節 死亡體驗活動 104 參考文獻 107 附 錄 109 附錄一 從生死管理的角度看生命教育 110 附錄二 生命教育的意義與殯葬課題的出現 132
書名 / | 生命教育研習手冊 |
---|---|
作者 / | 尉遲淦 邱達能 張孟桃 |
簡介 / | 生命教育研習手冊:對生命教育而言,從民國87年推出到現在已經歷經30多年。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出版過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出一本?理由是,這一本是 |
出版社 / |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2983560 |
ISBN10 / | 9862983566 |
EAN / | 9789862983560 |
誠品26碼 / | 2681964786001 |
頁數 / | 190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5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對生命教育而言,它不但要教生也要教死。只有在兼顧生死一體的同時,生命教育才能解決生命的問題,也才能化解死亡的困擾。所以,本書從問題談起,經過意義、不同角度、生命的意義與實現等課題的探討,重新喚醒學生正視自己的生命。
自序 : 序 言
這本手冊的出版說來話長,最早和生命教育結緣是在民國87年,那一年剛好臺灣省政府開始針對高中資優女生的不倫與自殺事件思考如何解決的問題。當問題有了初步的答案以後,當時的省教育廳希望能夠從中小學開始推動起,希望從小紮根可以為未來問題的發生起到預防的作用。所以,就想到用種子教師的培育方式,一方面培育能夠在中小學教授生命教育課程的師資,一方面也可以讓社會大眾了解政府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系統地解決,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時,我有幸在南華大學的生死學研究所任教,又兼任所長的職務,在前任創所所長鈕則誠教授的引薦下,一起為生命教育種子教師的培育工作努力。
本來,能肩負如此重責大任是一種很喜悅和備感榮譽的事情,但隨著當時條件的不具足,有關生死學的學術地位仍在建構之中,所以我們也就在一邊摸索,一邊建構的過程中嘗試性地提出一些生命教育的想法。雖然這樣的嘗試性作為難免會有一些風險,但在聊勝於無的情況下,這樣的嘗試還是很有價值的。就在這樣的嘗試過程中,我們結合了生死學背景的專長,試圖建構一套與既有生命教育不同的思維成果。
當時,在一切都沒有最後定論的情況下,到底生命教育要走什麼樣的路?這樣走的結果是足以產生解決問題的答案,還是依舊陷入當年道德教育的窠臼?嚴格說來,大家都在嘗試之中。只是後來在死亡禁忌和教育就是要教育光明思維的引導下,生命教育成為最後解決問題的正式名稱。不過,無論名稱怎麼訂,這樣的訂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還是我們最終關注的重點。
經過這二十幾年的思考,再加上對現有生命教育的省思,我們認為應當有個更深入的反省,提出一個不同於既往版本的答案,作為從事生命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一個另類的參考,讓大家清楚知道生命教育從來都不是定於一尊的。因為,生命教育要解決的問題是人人各異,它的對象不只是小學生,還包括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只是大學生,也包含社會人士。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該侷限自己,只把自己鎖定在某種既有的說法當中,而要面向大家,面向所有需要生命教育協助的人,使他們的問題可以在參考中獲得某種程度的借鏡與啟發。
現在,這些年來對於生命教育的思考終於可以結晶成為一本書籍,也是一個成果的里程碑,經由我個人和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邱達能主任、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張孟桃老師三人的共同努力,這本書終於可以以現在的面目出現。由於我在三人當中年歲最長,輩分最高,在他們兩人的謙讓下,我就不揣淺陋地代表我們三人為之序,希望對所有的讀者能夠提供另外一種想法。最後,我們當然更要感謝揚智出版社的閻總編輯及所有編輯群的工作人員,沒有她們的努力付出,這本書的出版就會遙遙無期!
尉遲淦、邱達能、張孟桃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