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 從乳房養護、泌乳期照護, 到離乳期安排與規劃的最佳指南 | 誠品線上

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 從乳房養護、泌乳期照護, 到離乳期安排與規劃的最佳指南

作者 毛心潔/ 洪進昇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 從乳房養護、泌乳期照護, 到離乳期安排與規劃的最佳指南:齊聲推薦(依回函順序):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兒童神經科醫師暨新生兒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母乳界巧虎毛心潔 X 乳外科聖手洪進昇 強強聯手解決哺乳媽媽的疑難雜症 從生理到心裡,從觀念到實作 從乳房結構和母乳分泌進程,弄懂哺餵母乳和養護乳房的正確方法 讓媽媽保有自己的ME TIME,也能擁有健康快樂的寶寶! ------------------------------------------------------------- 泌乳顧問就像駕訓班的教練, 雖然無法幫你開車,但有他們的指導與陪伴, 你能避開許多誤區、減少迷思的干擾、獲得信心與技巧, 更能讓新手父母快速熟練上路,享受這段珍貴的旅程。 ★奶量不是越多越好,供需平衡才是重點 Follow your baby & body Baby想吃就餵,舒服姿勢 Body感受身體,擠到舒服 ★備孕期間不可不知的泌乳知識,幫助媽媽輕鬆哺育 妳知道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跟著變化嗎? 乳房的大小與泌乳量有關嗎? 泌乳期必須做乳房檢查怎麼辦? 哺乳期感冒了可以吃藥嗎? 寶寶為何拒絕含乳? 如何安全離乳呢? ★釐清哺乳媽媽常有的四大迷思,讓媽媽睡得飽也餵得好 每隔四小時擠一次奶,半夜設鬧鐘起來擠? 每次擠奶間隔要固定,錯過就會阻塞? 每次擠奶都要三十分鐘,或擠到固定的奶量才能停止,不然容易阻塞? 為何買了最高檔的吸乳器,卻還是吸不出奶水?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齊聲推薦(依回函順序):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兒童神經科醫師暨新生兒科醫師 陳昭惠 博仁綜合醫院院長 王建哲 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黃瑽寧 高雄阮綜合醫院 劉宗瑀(小劉醫師) 兒科醫師 陳木榮 禾馨醫療醫師 蘇怡寧 各大媒體推薦 作者毛心潔醫師本身是兒童腸胃專科醫師,也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除了醫療及營養專業外,更有實際協助哺乳家庭的豐富經驗。洪進昇醫師則是乳房外科專科醫師,除了乳癌專業之外,也經常協助處理哺乳媽媽的乳房問題。兩人攜手合作的這本書,不僅提供給新手家長相關的資訊,也適合從事協助哺乳的專業人員閱讀。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兒童神經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 陳昭惠 在「即時諮詢」的章節中,本書描述出許多親餵媽媽的困境與心理糾葛,期望能帶給在哺乳路上感到挫折的妳我,不再感到孤單。靠著家人協助所能帶來的情緒力量,可以讓哺乳成為一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而不是一個艱苦的挑戰。 ──馬偕兒童醫院 黃瑽寧醫師 沒有任何新手媽媽,可以初次餵母奶就上手,有些媽媽幸運地接受長輩的指導,有些媽媽為了餵母奶的挫折而哭泣。請參考一下《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哺育母乳的各種大小知識,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 ──兒科醫師 陳木榮 拒絕哺乳期的情緒勒索,不要道聽途說,就必須從培養正確的知識開始,這本書是個很好的開始。 ──禾馨醫療蘇怡寧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毛心潔醫師、洪進昇醫師毛心潔醫師現為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華人泌乳顧問協會理事長、喬依哺乳育兒支持中心執行長,曾任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2008年成為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與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2015年於博仁綜合醫院開始提供哺乳諮詢的服務,協助超過萬個哺乳家庭度過困境,得以持續哺乳。積極舉辦產前哺乳課程,希望以預防代替治療,讓想哺乳的家庭從產前做好準備,也持續帶領哺乳支持團體,讓哺乳家長們有交流分享的空間,達到同儕互相支持的效果。Facebook:毛醫師哺乳諮詢門診Facebook社團:享受哺乳開心育兒洪進昇醫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乳房外科專科醫師。同時也是乳房醫學會理事、臺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2011年引進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提供乳癌患者微創手術並立即重建的治療,兼顧身體及心理的需求,讓乳癌患者不再因為外觀上的變化而拒絕治療,後續持續引進多樣的微創手術選擇,希望能達到全方面的病患照顧。2011年於日本千葉縣龜田病院乳腺外科進修內視鏡乳房手術、乳房重建及幹細胞移植重建。同年於東京國立癌症病院進修乳癌手術、癌症照護,以及癌症輔助性治療。目前研究領域為腫瘤轉移及癌症藥物治療。Facebook: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團隊(洪進昇醫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將哺乳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只有哺乳 陳昭惠醫師 推薦序 給在哺乳路上感到挫折的妳我,不再感到孤單 黃瑽寧醫師 作者序 享受哺乳、開心育兒 毛心潔 作者序 一起照護哺乳媽媽與下一代 洪進昇 Chapter 1從乳房結構瞭解泌乳的原理和形成 從哺乳建立親密的橋樑:淺談乳房的構造與發育 認識乳房的解剖構造 觀察乳房的外部構造 關於乳房的發育 乳房發育異常的情況 .為什麼我的乳房左右大小不同? 為寶寶的到來做好準備:奶水的分泌與多寡 奶水分泌的不同階段 「泌乳素」與「催產素」如何影響奶水分泌 Chapter 2順利展開哺乳之路的行前準備與考量 產前準備 母乳的成分與好處 母乳是動態變化的萬能食物 無可取代的母乳 母乳與配方奶的差異 產前準備 瞭解新生兒的天性與需求 新生兒的特性 新生兒的本能 如何判斷寶寶餓或寶 .正確的含乳姿勢 產前準備 哺乳計畫的準備與須知 提早與家人溝通 建立正確觀念並做好準備 必須先思考清楚的問題 擬訂計畫的三大重點 產後支持 選擇支持哺乳的生產環境事半功倍 順利踏上哺乳之路 認識母嬰親善十措施 即時詢問 讓泌乳顧問成為好幫手 每位媽媽都需要個別的哺乳建議 認識「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認識華人認證泌乳照服員、泌乳指導與泌乳顧問 即時詢問 找到適合自己的哺乳姿勢 舒服的哺乳姿勢與技巧 常見的哺乳姿勢 .臨床上常見的錯誤哺乳姿勢 .側躺式是安全的哺乳姿勢嗎? 即時詢問 職場哺乳的準備與常見困境 從懷孕開始為日後的哺乳做準備 哺乳模式與回歸職場的銜接 取得家人的支持 .擠奶瓶餵的奶水使用原則 即時詢問 找出適合自己的擠奶模式 兼顧睡眠品質與擠乳 保持彈性的擠乳模式 擠出的奶量與技巧有關 吸乳器的使用時機與方法 即時詢問 打造屬於自己的超級應援團 預防「人言可畏式的奶水不足」 當了父母,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Chapter 3 不同階段的哺乳狀況與處理 產後第一週:母嬰狀況的觀察與評估 適應不一樣的每一天 寶寶需要補充奶水的情況 乳房腫脹的排解方式 認識哺乳初期的乳頭疼痛 心情上的不適應 .冷敷與溫敷的時機 .乳頭出現小白點或擠出滲血的草莓奶怎麼辦? 產後第二至四週:月子媽媽如何兼顧哺乳 選擇適合自己的月子方式 母奶寶寶的觀察及照顧重點 寶寶的特性與互動建議 寶寶一至六個月大:哺乳育兒生活的建立與成形 適合自己的最好 在家以外的地方也能自在哺乳 建立人脈網絡 .認識寶寶想要喝奶的訊號 寶寶六個月至兩歲大:慢慢脫離單純哺乳的階段 寶寶的第一口副食品 寶寶咬乳頭,媽媽好困擾 認識寶寶霸奶 寶寶的首場畢業典禮: 自然離乳的方法與時機 自然離乳的時間與考量 安全又開心地離乳原則與方法 緊急離乳的情況 寶寶離乳後,媽媽的身心變化 .持續哺乳的好處 哺乳媽媽的生理狀況與需求 月經週期會影響泌乳量嗎? 哺乳期的避孕方法與性行為 人工生殖助孕可以哺乳嗎? 孕期哺乳的常見考量 如何接力哺乳? Chapter 4關於媽媽與寶寶的疑難雜症 回歸日常的飲食與保養 哺乳媽媽的飲食 哺乳期的衣著 舒適自在的哺乳與育兒動線 育兒的好幫手 Me Time:我的專屬時間 .寶寶因母乳產生過敏反應時該怎麼辦? 特殊狀況的哺乳協助 再度泌乳與誘導泌乳 乳頭太大或凹陷的哺乳選擇 哺乳的不愉快反應 建立寶寶的生活作息與睡眠型態 新生寶寶的睡眠特點 引導寶寶適應成人的生活作息 認識安全的寶寶睡眠環境 .關於寶寶的頭形 寶寶的體重與口腔保健 寶寶「真的」體重增加不良? 認識舌繫帶過緊 嬰幼兒蛀牙與哺乳的關係 協助寶寶找回吸吮乳房的本能 寶寶拒絕含乳的原因及預防方法 親餵與瓶餵之間的轉換 早產兒的哺餵轉換與建議 多胞胎的哺乳方式 .寶寶餓個幾餐會回到乳房上嗎? 哺乳媽媽的乳房病症與養護 乳腺阻塞不慌張 乳腺炎的症狀 令人害怕的乳腺膿瘍 .乳腺阻塞和發炎的地方有硬塊,需要用力推開嗎? 哺乳媽媽的身心關照要項 周產期憂鬱症與哺乳 醫療狀況或用藥考量 哺乳期間的麻醉與手術 不建議哺乳的身體狀況 .爸爸也會產後憂鬱嗎? .哺乳藥物資料庫 關心妳的乳房 乳房檢查與追蹤 哺乳期間的手術與腫瘤 給讀者的一封信:泌乳家庭需要尊重與高品質的泌乳支持服務

商品規格

書名 / 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 從乳房養護、泌乳期照護, 到離乳期安排與規劃的最佳指南
作者 / 毛心潔 洪進昇
簡介 / 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 從乳房養護、泌乳期照護, 到離乳期安排與規劃的最佳指南:齊聲推薦(依回函順序):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兒童神經科醫師暨新生兒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534849
ISBN10 / 9570534842
EAN / 9789570534849
誠品26碼 / 2682360660001
頁數 / 32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將哺乳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只有哺乳
  隨著醫學及營養學的進步,我們越來越清楚哺乳對於婦女以及嬰幼兒健康的必要性,以及對成人健康的長期正面影響。哺乳是一件最自然的事情,大部分的婦女都希望有奶就餵,但是如何讓自己有奶,在現今的社會以及生活型態下,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更需要周圍所有人、醫療院所、社區、職場,以及政府相關單位等一起支持及協助。
  很榮幸在出版之前就有機會拜讀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的《新手媽媽的第一本哺育照護全書:從乳房養護、泌乳期照護到離乳期安排與規劃的最佳指南》,內容十分充實。作者毛心潔醫師本身是兒童腸胃專科醫師,也是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除了醫療及營養專業外,更有實際協助哺乳家庭的豐富經驗。洪進昇醫師則是乳房外科專科醫師,除了乳癌專業之外,也經常協助處理哺乳媽媽的乳房問題。兩人攜手合作的這本書,不僅提供給新手家長相關的資訊,也適合從事協助哺乳的專業人員閱讀。
  每個章節都有重點、圖示及表格,讓讀者容易抓到重點。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的家長以及專業人員,尤其是在第一章有關乳房解剖與泌乳生理部分,都有詳盡的說明。
  書中詳細說明如何經由產前準備、產後支持,以及即時諮詢來順利哺乳,同時也有實例的分享,更提供了面臨問題時的可能求助管道。除了書中所提的泌乳顧問之外,目前國民健康署也有訓練醫療院所中的母乳哺育種子講師,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工作人員的教育訓練。不少講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可以實際協助哺乳的家庭,然而由於人力與時間的限制,不是每個講師都能像自費的泌乳顧問那樣提供足夠的陪伴。
  對於準備要哺乳或者正在哺乳的家長,或許可以先看第三章<每個階段大不同>,瞭解正常的嬰兒在不同階段可能有的行為,媽媽身生理及心理可能會有的變化,還有新生寶寶回家後的睡眠型態。讓家有新生兒的家庭對生活的變化先有正確的期待及準備,可以比較容易渡過這段磨合期。正在哺乳的媽媽也可從不同的小章節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非常同意書中所提及盡可能地學會親餵的觀念,因為親餵是最省時且放鬆的育兒方式。而實際生活中,則可以保有彈性、多元的哺乳型態。幫媽媽身心都更放鬆的情況下,有時便能促進奶水的分泌。
哺乳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需要周圍人的支持。希望經由這一本書,能讓更多家庭成員支持媽媽「將哺乳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只有哺乳」,讓媽媽與寶寶更能享受這段在一起的親密關係。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兒童神經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 陳昭惠


推薦序──給在哺乳路上感到挫折的妳我,不再感到孤單
  很榮幸能夠替本書撰寫推薦序,這是一本為新手媽媽量身打造的哺乳指南,不僅提供全面的知識和技巧,還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解,讓讀者能夠輕鬆掌握。
  本書的作者毛心潔醫師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我主持的「愛+好醫生」節目深受信賴的專家來賓,每次只要有和母乳相關的主題,她是製作單位邀請的不二人選。毛醫師對哺乳醫學的熱情,數十年來不僅幫助成千上萬的媽媽,也讓更多兒科醫師因為她的榜樣與感召,取得國際泌乳顧問認證,一起陪伴臺灣的新手父母。
  作為一位兒科醫師,我深知哺乳對於寶寶和媽媽的重要性。然而,哺乳不僅是一個生理的過程,更是一個心理和情感的連結。從母乳分泌的生理機制到母嬰情感的互動,本書全方位地介紹哺乳的知識和技巧,幫助新手媽媽克服哺乳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毛醫師的神隊友——乳房外科洪進昇醫師的合作下,本書更詳細介紹了乳房的結構和母乳分泌進程,為讀者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哺乳知識。無論是對於哺乳前的預備工作,還是哺乳中的大小問題,這本書都能提供專業的解答和建議。
  除了提供實用的技巧和建議,毛醫師也在本書詳細解釋了母乳哺育對於母嬰健康的益處。一般人比較常聽到母乳哺育的好處,包括提供寶寶最佳的營養,增強寶寶的免疫力,降低寶寶生病的風險等,但同時母乳哺育對於媽媽的健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餵母奶的媽媽,可以減少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能夠減少產後出血和子宮收縮不良的情況。
  當然,母乳哺育或許不適合所有的媽媽和寶寶,這在過去為了扭轉配方奶廣告歪風,大力推廣母乳的年代,這個話題時常被專家們所忽視。事實上,有些媽媽可能因為身體各種原因,無法產生足夠的乳汁,有些寶寶則可能因為早產或其他身體原因,無法順利哺乳。在這種情況下,母乳哺育仍然可以成為一個輔助的目標,但需要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和支持,提供其他餵養的選項,在沒有壓力的溝通情境下,替父母做最好的規劃與安排。
  在「即時諮詢」的章節中,本書描述出許多親餵媽媽的困境與心理糾葛,期望能帶給在哺乳路上感到挫折的妳我,不再感到孤單。靠著家人協助所能帶來的情緒力量,可以讓哺乳成為一個美好而難忘的回憶,而不是一個艱苦的挑戰。
  毛心潔醫師用她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為新手媽媽提供詳細攻略,讓親餵寶寶的同時,還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 ME TIME。我誠摯地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準媽媽和新手媽媽,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哺乳的好幫手,在育兒的旅程中更加自信和堅強!

──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黃瑽寧

作者序──享受哺乳開心育兒

  不敢相信!我們真的把書寫出來了!
  我在第四年兒科住院醫師(R4)時生了第一胎,姊姊給我的震撼教育至今難忘,原來哺乳不如想像中簡單,原來安撫寶寶需要好多耐心,需要好多人輪流幫忙抱抱,還好我的支持系統很強大,公公、婆婆與爸爸、媽媽都很尊重也支持我們,讓我能安心度過訓練階段,也能持續陪伴孩子。
  離開臺大醫院後,我到博仁綜合醫院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這時我迎來第二胎,由於已經有哺乳經驗,也不太需要夜間值班,這胎的哺乳過程順利許多。我終於學會躺著餵奶,不需要在寒冷的冬夜離開溫暖的被窩,真是太棒了。更開心的可能是洪醫師,有一天早上起床他問我:「妹妹怎麼晚上沒有起床?」殊不知我翻身餵了兩、三次奶,他都不知道呢!他自此成為哺乳的擁護者,鼓勵所有學弟的老婆親餵,還強調要躺著餵奶。
  這兩個孩子現在已經長成貼心的大學生與高中生,哺乳的日子早已結束,但當初的心情與回憶卻一直留在心中,我們的親子關係也一直親密而美好。這也是我最想跟家長說的,將來我們不會記得自己擠了多少奶量,也不會記得自己餵了幾分鐘,只有那些開心或失落的回憶永留心中,所以讓自己享受目前餵奶、擠奶的生活,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開心地度過這段辛苦又甜蜜的育兒時光,才是最實際又最值得的。
  自2008年成為母乳哺育種子講師與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以來,我一直很努力的從各方面協助支持泌乳家庭,從一開始的戰戰兢兢與不熟練,到現在能靈活運用各種泌乳與諮詢能力,真的非常感謝各位家長的信任,願意讓我支持陪伴你們達成自己的哺乳目標,也讓我持續在實踐中學習與精進。這本書是我目前執業心得與經驗的總和,希望透過分享讓泌乳家長對自己更有信心,遇上困境的家長可以找出解決之道,也讓對泌乳知識技巧有興趣的各界人士知道家長們的需求,以及泌乳專業的進展。
  泌乳支持是個新興的專業,也是個需要跨領域及跨團隊合作的專業,懷孕、生產、哺乳與育兒的家長以及孩子,都需要跨專業的合作,也需要醫療與社區的共同支持,讓孩子生命的頭一千天打好健康基礎,親子建立起穩定良好的依附關係。哺乳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泌乳顧問也是孕產哺育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專業角色,也許過去大家對這個專業並不熟悉,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認識泌乳顧問,也願意接受泌乳顧問的專業協助,打造屬於自己的哺育生活。
  最後我想感謝我的人生伴侶,也是共同作者洪進昇醫師:「我們居然生出第三個寶貝了!」我的兩個孩子們是我的哺乳啟蒙老師,現在也是我的最佳軍師,教我如何使用IG並設計好看的圖片!謝謝我的爸爸毛明宇先生及媽媽余英女士,他們對我的包容與支持,成就了如此斜槓的我!謝謝我的公公洪樹旺先生及婆婆游梨花女士,他們的絕對尊重與全面支持,讓我們能放心依照自己的方式經營家庭!感謝臺大小兒科各位師長與學長姊的指導,至今仍是超級重要的合作夥伴!感謝博仁綜合醫院的長官與同事們,讓我自由發展且充分支持,創造了泌乳家庭的安心基地。更感謝在泌乳支持專業一直互相支持的師長與夥伴,希望我們能繼續合作,一起讓臺灣的泌乳環境越來越友善,也讓全球華人都能享受高品質的泌乳專業服務,享受哺乳,開心育兒!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毛心潔


作者序──一起照護哺乳媽媽與下一代

  踏入乳房醫學的領域可以說是許多的巧合,當年住院醫師時期,乳房醫學並不是熱門的學科,不知道是因為所有人不分男女從小都接觸過乳房而不足為奇,還是因為禮俗教化的關係,反而讓乳房醫學在醫學領域裡面一直不受重視,或也有可能是被刻意忽略。
  總之,在當年乳房外科並不算熱門科系的情形下,沒有太多人認定將來想走乳房外科,而我在因緣際會的情形下,覺得某些熱門領域,自己未來不見得能有所發展,但是乳房醫學,尤其是乳房外科,這些乳房的手術方式都已經進展了幾十年甚至百年,卻沒有進展,或許更值得好好研究。
  這幾年來情勢轉變,乳房外科的進展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在2011年開始首先使用內視鏡微創手術進行乳癌切除後,各式各樣的乳房微創手術也隨之發展或引進,並且加上乳癌發生率增加,乳癌治療的新藥陸續開發,這些因素讓乳房外科在外科系領域裡頗受青睞。
  講前面這段經歷的原因,其實也是要講母乳哺育以及泌乳照護。同樣的情形,在過去的年代,乳房的泌乳或是哺餵母乳,甚至是乳腺炎,對乳房外科醫師來說,並不算是主要學習的目標。所以處理方式都很傳統,甚至接近原始,或是可以用殘忍來形容。
  舉例來說,以往遇到媽媽塞奶,就是打退奶針、停餵母奶。如果是乳腺炎,那就是清創手術,把化膿部位盡量劃開,讓膿流出,接下來就是清除發炎組織,控制發炎,當然,也是盡快退奶。所以,我在外科訓練時期,被教導或是學習到的處理方式就是這樣。
  一直到我升上主治醫師之後,我太太(毛心潔醫師)開始做母乳哺育之後,有天她問我,「你們乳腺炎都是怎麼處理的?」我才驚覺,乳房外科在泌乳這方面的瞭解實在太少了。隨著我對泌乳照護瞭解得越來越多,知道造成哺育母乳的障礙不是只有單一原因,所以處理方式就不是只有一種,停餵母乳或是切開引流都只是其中一種治療方式,治療應該隨著媽媽的需求,更細緻以及個人化。
  近幾年,乳房醫學有了許多進步,但是也可以發現主要仍著重在乳癌的治療,泌乳、哺乳這些幾乎關係到所有女性以及小孩的方面,研究或是投入的資源相對來說是很少的,畢竟母乳哺育是天生的能力,是每個母乳媽媽天生具備的,講得更清楚一點,母乳哺育幾乎無利可圖,所以不會有太多人對這方面的研究感興趣。
  另一個我們在推廣泌乳照護之後遇到的現象是,一招半式闖江湖的人增加,很多母乳媽媽遇到塞奶,上網求助,就是接收到尋求通乳師或是去做乳房按摩的訊息,但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母乳的障礙可能並不是單一原因,也不會是一種解法可以通用,要用對治療的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期望這本書能夠讓更多人瞭解,能夠自我成長,共同一起照護所有的女性、所有的哺乳媽媽,也一併照護我們的下一代。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乳房外科專科醫師 洪進昇

試閱文字

內文 : 為寶寶的到來做好準備:奶水分泌的多寡
  臨床上常聽到新手媽媽煩惱奶水不足,特別是胸部比較小的產婦,更常有這樣的擔心。事實上,女性的奶水並不是在生完孩子後才分泌,而是早在懷孕四、五個月時就已經慢慢醞釀,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懷孕期間胸部都會變大。
  有些媽媽的乳房變化幅度比較明顯,有些則只會稍微變大,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孕期乳房變化的大小,無法預測日後的泌乳量,但若完全沒有變化,建議找醫師或泌乳顧問討論可能的原因。
  因此,即將成為媽媽的女性要對自己有信心,別再焦慮自己生產完會沒有奶水,要很自信地告訴自己,「我已經為孩子準備好初乳了!」

奶水分泌的不同階段
泌乳第一期
  從懷孕中期大約到十六至二十二週開始,乳房中的乳腺組織就會開始產生奶水,因此從懷孕中期到生產這個階段,便可算是泌乳的第一期。大部分孕婦在孕期的乳房都會增大,甚至有些孕婦臨盆前已經有泌乳的現象:有的孕婦會發現乳頭上有像皮屑的奶垢,或是碰觸到乳房時就有奶水可以擠出,也有孕婦發現內衣上有少許分泌物,這些都是正常的狀況,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保持乳頭皮膚的乾燥涼爽即可。如果內衣太緊造成壓迫或悶熱,就暫時少穿內衣,或是更換大一點的尺寸。如果出現罕見的脹痛不適或硬塊,則建議就醫檢查。
  因此,寶寶出生後所喝到的初乳(colostrum),早在懷孕中期就開始於母體內製造,量少但富含抗體,提供初生嬰兒前幾天最需要的保護。除了提供保護力,初乳也有輕瀉作用,能夠幫助初生嬰兒排出胎便,降低黃疸,對剛出生的寶寶非常重要。
  建議孕婦選擇合身舒適的內衣,同時可以考慮選購比原先尺寸大兩個罩杯的胸罩,避免壓迫逐漸脹大的乳房。當乳房感到腫脹,不建議刻意按摩乳房,以免過於用力導致乳房受傷。如果有產前手擠奶的需求,或是因為孕期脹奶造成不適,應該請婦產科醫師或泌乳顧問評估協助。

泌乳第二期
  產後二至三天,算是泌乳的第二期。相較於第一期,這時產婦的乳汁會開始變多。那是因為隨著寶寶出生、胎盤娩出,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製造大量的奶水。
  生產完約三十至四十小時後,媽媽會感到乳房脹脹熱熱的,奶量也會明顯增加。有些媽媽會因為乳房突然過於腫脹,覺得快要脹破了,這是泌乳初期的正常變化,有人稱這種現象為「石頭奶」。
  要預防石頭奶,最重要的是產後盡快練習如何哺乳或擠奶,在乳房脹起來前盡量讓奶水暢通。如此一來,當奶水變多時,就能藉由寶寶的頻繁吸吮,緩解乳房腫脹的不適感。度過第一週的腫脹期,就會舒服很多。
  泌乳第一期與第二期,均是受荷爾蒙影響所引發的自然泌乳生理機制,與媽媽是否有意願哺乳或產後寶寶是否吸吮乳房都無關。也就是說,只要是一般的懷孕分娩,並未進行特殊醫療行為,如產後大出血或產後立刻給予退奶藥物等,乳房都會在懷孕中期開始分泌初乳,也會在產後頭兩、三天開始變脹,提供寶寶所需的奶水。
  建議每位孕婦都應該在孕期就先瞭解這些可能的變化,產後盡早開始哺乳、擠奶,把握關鍵時期建立奶量,也要學會觀察乳房與手擠奶,好在乳房腫脹時緩解脹痛。

泌乳第三期
  從泌乳第三期開始到離乳前的整個泌乳期間,泌乳量都是由供需機制所調控,稱為「腺體自我調控」。意思是移出多少奶水,乳腺就會分泌相對應的奶水量,逐漸達成供需平衡的狀態。
  同時,這個階段有兩種對泌乳狀態有關鍵作用的荷爾蒙,分別是「泌乳素」(Prolactin)與「催產素」(Oxytocin)。泌乳素決定泌乳量,催產素決定奶水是否能順暢地流出,兩者相輔相成,讓媽媽的身體製造出符合寶寶需求的奶量,使寶寶喝到足夠奶水。就算是多胞胎的媽媽,也能分泌足夠的奶水滿足每位寶寶的需求。
  泌乳量自我調控的關鍵成分是「抑制素」 (FIL,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這是奶水裡的一種蛋白質。當乳房中奶水累積得較多,抑制素含量也會提高,以抑制接下來的奶水製造。反之,若乳房中的奶水被移出了,抑制素含量則會降低,加快奶水的製造速度。要注意的是,有些媽媽習慣等到脹奶才擠奶或餵奶,這會使奶水製造的速度下降,奶量也將漸漸減少。

  若以工廠製造產品的供需狀態為比喻:收到越多的訂單,工廠就會努力增加產量,這時工廠會消耗儲存的原料,也會訂購原料以應付未來的訂單。當寶寶吸吮越多,移出越多奶量,就像對媽媽的身體下了許多訂單,媽媽的泌乳量就會增加到符合寶寶的需求。
  在大量泌乳的狀況下,媽媽會消耗懷孕時儲存在身上的熱量,也會容易感覺口渴或肚子餓,建議媽媽依照身體的需求補充食物,讓努力泌乳的身體補足充分的能量。
  臨床上常有人問我,要吃什麼或是喝什麼增加奶量,其實缺少訂單,就算送再多原料進工廠,只會存在倉庫裡,並不會增加產量。所以單純依靠產後發奶飲食很難有效增加奶量。按照寶寶需求頻繁餵奶或擠奶,讓身體知道寶寶所需的泌乳量,才是增加奶量的關鍵。建議媽媽「餓了就吃,渴了就喝」,身體會自然調節,更有助於產後恢復身材。
  此外,有些媽媽以為軟奶就是奶水不足,擔心寶寶喝不飽。其實軟奶也是有奶水的,而且奶水分泌速度更快,新手媽媽在追奶時若是經常感覺軟奶,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要是希望奶量增加,請依照寶寶的需求頻繁哺乳或擠奶。要是希望奶量減少,就在依照寶寶需求哺乳或擠奶之餘,避免過度擠奶,以免持續軟奶,反而讓奶水分泌得更快更多。
  總之,奶水是「移出越多,製造越多;乳房越軟,製造越快」。從一開始就依照寶寶需求哺乳或擠奶,正是提升日後奶量的關鍵!有些媽媽想哺餵領養的孩子或是代理孕母產下的孩子,也可以不經過泌乳第一期和第二期,藉由吸吮與擠奶刺激乳房分泌奶水,這稱為「誘發泌乳」,其原理是相同的。

「泌乳素」與「催產素」如何影響奶水分泌
  在前述的〈泌乳第三期〉中提到,「泌乳素」與「催產素」這兩種會對泌乳產生關鍵作用的荷爾蒙。接下來,就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泌乳素反射」與「催產素反射」誘發奶水分泌的運作原理。

多餵就多奶:泌乳素反射
  嬰兒吸吮乳房時,會刺激乳暈的神經,神經傳導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再往上傳到腦部,刺激腦部的腦下垂體分泌泌乳素。泌乳素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泌乳素主要作用在乳房,刺激乳腺細胞分泌母乳。
  泌乳素反射的關鍵時期,是在產後第一週。寶寶吸吮得越頻繁,泌乳素就會分泌得越多,促使日後乳腺組織泌乳的能力越好。好比一家餐廳剛開幕時,上門的客人很多,餐廳老闆就必須安排好充分的備料和足夠的人手,日後應付較多客人也沒問題。若一開始來客數就很少,老闆覺得不需要準備太多人手和材料,突然大量湧入客人時,出菜速度便跟不上客人的點菜速度。
  泌乳素是在夜間濃度較高,所以夜間也哺乳,能讓泌乳量隨之提升。建議媽媽盡可能學會躺著哺乳,才能邊哺乳邊休息。若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建議白天頻繁地擠奶,晚上保留一段大約五至六小時的較長睡眠時間,可以兼顧擠奶與休息。

通奶先通腦:催產素反射
  與泌乳素相同,催產素也是藉由嬰兒吸吮乳房,刺激乳暈的神經,神經傳導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再往上傳到腦部,刺激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催產素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然而與泌乳素不同的是,催產素除了在乳房產生作用,還會作用在子宮及腦部。
  催產素對於乳房的作用,是刺激乳腺管周圍的肌肉細胞收縮,讓乳腺管內的母乳流出,讓正在吸吮的寶寶能大口大口地喝到母奶。假如使用吸乳器,也會看到奶水大量流出的現象,這稱為「排乳反射」(letdown reflex)或「奶陣」,過去也稱為「噴乳反射」。催產素引發的泌乳型態是脈衝式的,類似海浪潮湧,一波來襲時流出大量奶水,暫停一些時間後再流出一波奶水。
  由於兩邊乳房同時受到催產素的刺激同步泌乳,所以當媽媽以右乳哺餵時,經常發現左乳溢出或流出奶水。

  從小就習慣親餵的寶寶,能夠知道媽媽的奶水分泌就是一陣一陣的,當與媽媽建立起彼此的默契與節奏,在奶水來時知道大口喝奶,奶水少時持續吸吮等待下一次的奶陣。這也是習慣大流速奶瓶餵食後的寶寶,要回到乳房哺餵時的常見困境,奶水太多時容易被嗆到,奶水太少時可能拉扯乳房或停止吸吮。
  催產素對於子宮的作用,是促進子宮肌肉收縮,讓產後子宮盡早復原,所以哺乳可促進產後恢復,以及減少產後出血的機率。對於腦部的作用,是能夠讓媽媽情緒愉悅,身心放鬆,充滿母愛。
催產素又被稱為「愛的荷爾蒙」(love hormone),在媽媽經歷了生產、哺乳與育兒等種種生活轉變的同時,仍能自我調適,是身體內建的放鬆模式。不只是媽媽,參與育兒的爸爸體內催產素也會增加,同樣能享有身心愉悅的效果。
  另一方面,催產素雖然能促進心情愉悅,卻也反過來會受到心情影響。一定要記得,媽媽的心情好壞對催產素反射有關鍵性影響。當媽媽感到有自信,看到孩子的模樣、聽到孩子的聲音,或與孩子肌膚接觸時,有利於催產素反射。媽媽可能會溢奶,有時乳房會有刺刺麻麻的感
覺,發現奶水自動流出來或噴出來。
  相反地,當媽媽感到疲憊、焦慮、疼痛或不安時,就不利於催產素反射。臨床上這些媽媽的泌乳表現是乳房腫脹,乳腺分泌出很多奶水,卻因為催產素反射不佳,奶水無法順利流出,連帶地導致擠出的奶量或寶寶吸吮到的奶量不如預期。
  因此,當媽媽脹奶不適或乳腺阻塞時,要注意哺乳、擠奶狀況是否良好,身心是否放鬆,是否有病痛影響,是否有壓力造成媽媽身心負擔。找出催產素反射不順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能有效解決脹奶問題。
  如果急於擠出奶水,過度按摩推擠奶房而造成不適疼痛,反而可能讓奶水更不通暢,更難解決脹奶問題。
  準備迎接寶寶到來總是既緊張又興奮。既然已經知道從孕期就會分泌初乳,身體已經為哺乳做好初步準備,就別讓無謂的不確定感與擔憂干擾了期待新生命的愉悅心情。在充分理解泌乳的生理機制後,相信媽媽們便能夠在親餵母乳的路上踏出堅定的第一步。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母乳界巧虎毛心潔 X 乳外科聖手洪進昇
強強聯手解決哺乳媽媽的疑難雜症
從生理到心裡,從觀念到實作
從乳房結構和母乳分泌進程,弄懂哺餵母乳和養護乳房的正確方法
讓媽媽保有自己的ME TIME,也能擁有健康快樂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