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

海と帝国: 明清時代

者:
者:
期:
2017/05/31
電子書
$
399
紙本書
$
474
79
600474

內容簡介

【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

以「海洋史觀」、「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

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

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

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

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一改歐洲觀點的霸道史觀,重寫征服、開發、文明化的西方論點,用鮮明的人物生平,重構五百年明清時代:

‧一名船醫建立起百年老字號怡和洋行,更是讓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的關鍵。

‧失控的鹽制度和掃蕩沿海走私,明朝鹽商只能變身倭寇頭子。

‧明朝承認與外國交易的互市,讓努爾哈赤得以用毛皮交易打造大清帝國。

‧鄭芝龍的海上霸權,源自十七世紀日本幕府頒布海禁。



◎專制就是封閉?保守就是停滯?

歐洲優越主義已經崩解,大海洋史觀才是二十一世紀的論史主流!

一直以來,西方史學界對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評論都不佳,從黑格爾的停滯論,到二戰後費正清的「衝擊─回應」論,甚至連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中國史學家們,本身也將明清所屬的十四至十九世紀歸類為「封建制度的末期」,是一個封閉又陳腐的時代。



然而以往的評論觀點,都是以「陸地」出發,如今,我們以海洋上發生的運輸、交流和貿易等層面,重新評價明清帝國,並發現在近代中國被評為負面遺產的「朝貢制度」,竟是當時維繫東歐亞地區秩序的最佳經貿體系。



◎從國家到地區,當帝國本身的制度跨區發展之後

作者上田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日本史學家,他從「交易」的基礎,解構中華文明自商周以來改朝換代的拓展過程,是不斷因「集中─分配」而集合,接著又因與新文化交流而破壞交易穩定度,導致王朝瓦解、重組。



這個拓展過程到了元朝之後,因蒙古帝國建立遍布歐亞大陸全區的交易機制,將中國納入其中的一部分。自此之後,要了解中國史,在只有包含日本與韓國的東亞空間的框架內來探討,並不完整,所以上田信在本書提出了涵蓋東南亞諸國和印度的「東歐亞」地區,才能更全面的綜觀「交易」這項商業行為如何影響從百姓生活乃至一國制度的全面影響。



◎鄭和下西洋、女真崛起,讓我們從海洋的觀點重新看陸地上的歷史大事件

除了以截然不同的面相與論點,重新評析西方史學界口中的中國停滯時代之外,上田信更以民生經濟的角度,有別於過往提出的皇帝沉迷宗教、官員壓榨百姓、歉收造成飢荒等原因,提出元朝帝國為何敗亡的真正原因,和發生動亂的「地點」有關;也提出有別於史學家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巨額出超的「朝貢貿易」,而是運用不需成本的「里甲制」成品,去交換東南亞各國的珍稀物品,非常划算。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

產品目錄

【前言 大海環抱的兩個帝國】
海上女神「媽祖」/海洋的歷史/帝國的歷史/恣意的明朝/自制的清朝

【第一章 事件的時空】

大海與交易
大海與人類/交易的類型/中華文明的拓展過程

東歐亞代表的空間
東歐亞之海/大海與船舶/海上交易的歷史/中式帆船的問世/東歐亞的大地

往歐亞舞台躍進
南北分立的體系/分立體系結束/白銀與銅錢/波動的歐亞舞台/從商業時代到產業時代/全球舞台/東歐亞階段的五百年

【第二章 明朝的成立──十四世紀I】

元朝的弱點
支撐元朝的運輸路/元朝的海運

乞食僧人與富商
黃河改建工程/紅巾之亂/元朝為何會瓦解?/江南的富豪傳說/江北的乞食僧人

私塾的教師群
進軍徽州.浙東/中國東南部的盆地世界/私塾教師的人脈網/義塾的實際狀況

禮儀之邦
邁向建國/大明的成立/陸上的帝國

【第三章 海陸相剋──十四世紀II】

成為分水嶺的十四世紀
明朝的宏觀設計/蘭秀山之亂/十四世紀的海域世界/黃海與海洋子民/十四世紀的倭寇/海禁政策的背景/明朝的朝貢政策/朝貢一方的狀況

帝國的變化
織工的生活/「空印案」與行政改革/胡惟庸之獄/與日本的關係

帝國與移民傳說
戶制與里甲制/里甲的功能/來自山西的移民/洪洞的大槐樹/攻打雲南的地緣關係/土司的統治/雲南的移民傳說

【第四章 海洋與陸地的交易者──十五世紀】

從馬和到鄭和
雲南的少年/進攻雲南與藍玉案/成了宦官的馬和/二代皇帝與叔父間的戰爭/靖難之役與永樂帝的誕生/宦官與皇帝/內廷與外朝

行走在海上的帝國
鄭和率領的艦隊/遠征的紀錄/遠征的目的/從海上世界看遠征/滿剌加王國與鄭和的遠征/鄭和與馬和之間

蘇木環繞的海洋世界
從永樂到宣德/琉球王國的外交文書/琉球王國的成立/閩人三十六姓與久米村/東海、南海上的蘇木/日本的堪合貿易

以鹽建立的帝國
海鹽的生產/開中法與進攻雲南、越南/遷都北京/北方的交易者/戶制的矛盾/十五世紀的經濟體制

【第五章 商業的時代──十六世紀I】

新安商人的人脈網
商人傳記/新安商人的興盛/遍及全國的商圈/商人的類型

中國海商與日本
寧波之亂與越界者/日本銀的出現/走私貿易的據點/江南的國際貿易港/徽州出身的海商/從海商到倭寇

冒險商人與傳教士
葡萄牙人來到東方/冒險商人的世界/傳教士的出現/交易港澳門的形成

【第六章 社會秩序的變化──十六世紀II】

地區社會的形成
山區的流民/重建秩序的過程/推行政策的思想背景/自里老人到鄉約/徽州的鄉約/稅糧與徭役的納銀化/合縣公議/中央政府與地方官

士農工商的分界瓦解
農村手工業的發展/市鎮叢生/無賴這一行/市人及民變/知識分子的摸索

從海禁到互市
要求解除海禁/互市體系的雛形/越過太平洋的白銀/日本侵略朝鮮/戰爭與交易

【第七章 王朝更迭──十七世紀】

自取滅亡的明朝
傳教士與宦官/宦官與官員/官員與地區社會/官員與傳教士

毛皮與帝國
黑貂與交易/毛皮交易支持的新政權/邁向帝國之路/明朝的瓦解/因髮型而產生的糾葛/確立中央集權體制/與俄國間的條約

海上世界的終焉
海上的變化/倭寇的接棒人/交易基調的變化/從遷界令到展界令/明確建立互市體系

與異文化的接觸
白話小說的世界/出版文化的成立/思想家的自我省思/對基督教的接納/與傳教士的對話/傳教士與曆法/搏命的天文觀測

【第八章 產業的時代──十八世紀I】

稱為盛世的時代
清代的嬰兒潮/稅制改革/人頭稅的消失/景氣復甦/原產於美洲大陸的作物

商人與產業
瀏河港的故事/瀏河港的風景/瀏河港與商人/東北地方的產業/山區的產業

互市體系的開展
盛世的食材/俵物的出現/信牌管理/與日本的交易港口/琉球的變化/往東南亞的移民/廣州的英國人/朝貢與外交/英國使節的情報匯集

【第九章 傳統中國的形成──十八世紀II】

皇帝與帝國
皇帝的多面性/從西方角度看皇帝/清朝與準噶爾因達賴喇嘛權威引發的紛爭/掌握達賴喇嘛權威的清朝/清朝與中歐亞地區

官員與行政
邁向為官之路/皇帝與官員/清朝的統治機構/陳弘謀的簡歷/在雲南的工作/銅礦礦山的管理/開發與官員/開發的手法/福建與台灣/從泰國進口糧食

貨幣與糧食
銀兩與廣域流通/銅錢與穀物/銅錢與區域市場/廣域交易的發展/與明代的比較/歷史體系上的盛世

【第十章 全球中的中國──十九世紀】

南海的海盜
藏寶傳說/越南與海盜/海盜勢力擴大/清朝的對策/海上主角更換

鴉片與軍艦
兩部本草書/吸食鴉片的普及/金融革命與英國/匯款回本國及鴉片/港腳商/鴉片戰爭/情報與戰爭/白銀到哪兒去了?/出國移居者的世界

蛻變的社會
移民社會/地區社會的裂痕/生態環境的極限/從大運河到海洋/太平天國與社會/南京條約與開港/馬克思的誤判

【結語 媽祖與明清歷史】

出現在雲南的海上女神/海上時代劃分與台灣的媽祖/東歐亞帝國內的麗江/媽祖的旅程

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字解說/參考文獻/年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上田信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專攻東洋史學)。現任立教大學文學院教授,專攻中國社會史。於一九八三至八五年赴南京大學留學,並曾於農村進行田野調查。

從研究江南都市的無賴,之後進一步研究地區社會、宗族,近年來則致力於生態環境史與疾病歷史。二○○○年在七三一部隊細菌戰國家賠償請求訴訟中,以原告(中國細菌戰受害人)證人身分,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鼠疫與村莊」鑑定書。

主要著作:《傳統中國》(講談社)、《森林與綠色的中國史》(岩波書店)、《老虎講述的中國史》(山川出版社),以及《人與人的地方史》(合編,山川出版社)、《中國的社會》(合譯,平凡社)等。

■譯者簡介

葉韋利
1974年生,水瓶座。

慣於跳躍式思考的隱性左撇子。

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

享受低調悶騷的文字cosplay與平凡充實的生活。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FB專頁:www.facebook.com/licaworks

規格

誠品貨碼 / 2681456408008
ISBN13 / 9789570530773
ISBN10 / 9570530774
EAN貨碼 / 9789570530773
頁數 / 52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否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退貨說明

退貨須知:

  1. 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您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含例假日)的權益(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辦理退貨之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不得有刮傷、破損、受潮)且需完整(包含全部商品、配件、原廠內外包裝、贈品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等)。
  2. 請您以送貨廠商使用之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若原廠包裝損毀將可能被認定為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本公司得依毀損程度扣除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後退費;請您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拆封,以免影響您的權利;若為產品瑕疵,本公司接受退貨。

依「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下列商品不適用七日猶豫期,除產品本身有瑕疵外,不接受退貨: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蔬果、乳製品、冷凍冷藏食材、蛋糕)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如:客製印章、鋼筆刻字)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襪類、褲襪、刮鬍刀、除毛刀等貼身用品)
  7.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若您退貨時有下列情形,可能被認定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而須負擔為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或影響您的退貨權利,請您在拆封前決定是否要退貨:

  1. 以數位或電磁紀錄形式儲存或著作權相關之商品(包含但不限於CD、VCD、DVD、電腦軟體等) 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2. 耗材(包含但不限於墨水匣、碳粉匣、紙張、筆類墨水、清潔劑補充包等)之商品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3. 衣飾鞋類/寢具/織品(包含但不限於衣褲、鞋子、襪子、泳裝、床單、被套、填充玩具)或之商品缺件(含購買商品、附件、內外包裝、贈品等)或經剪標或下水或商品有不可回復之髒污或磨損痕跡。
  4. 食品、美容/保養用品、內衣褲等消耗性或個人衛生用品、商品銷售頁面上特別載明之商品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瓶蓋、封口、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5. 家電、3C、畫作、電子閱讀器等商品,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退回之商品已拆封(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移除封條、拆除吊牌、拆除貼膠或標籤等情形)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6. 退貨程序請參閱【客服專區→常見問題→誠品線上退貨退款】之說明。
付款/配送

作者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