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傳 (第2版) | 誠品線上

秦始皇傳 (第2版)

作者 張分田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秦始皇傳 (第2版):◎利用大量翔實歷史資料,多視角、多角度再現有血有肉,有個性的的秦始皇。◎客觀介紹秦始皇一生,品評他的功過得失時,還為讀者解讀兩千年來形成的「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利用大量翔實歷史資料,多視角、多角度再現有血有肉,有個性的的秦始皇。 ◎客觀介紹秦始皇一生,品評他的功過得失時,還為讀者解讀兩千年來形成的「秦始皇現象」。他是一個政治英雄,也是一個專制暴君。 有人譽爲「千古一帝」,也有斥爲「獨夫民賊」。一生的是非、善惡、功過,依然莫衷一是。「秦始皇帝」這四個字,無論作為歷史人物,還是作為文化符號,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因素,也引發了經久不息的爭議。 秦始皇(西元前259年-西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時稱秦王政,生於趙國邯鄲,秦莊襄王之子。後世俗稱嬴政,自稱「始皇帝」。十三歲即位,三十九歲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君主專制及推行中央集權,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推行多項政策,例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政策及典章法制,對日後中國歷史的影響,可說是廣泛而深遠,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加上暴政令人民徭役甚重,這亦是秦朝在他死後速亡的其中一個原因。 本書借鑑秦史研究的新進展,以比較通俗的行文,詳細介紹秦始皇的家世和生平事蹟,全面點評其功過得失,客觀評價秦皇、秦制、秦政。 作者還著眼於歐亞大陸帝國化、中華帝制發展史和周秦之變等更為廣闊的歷史時空,借助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的視角,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新的關於「秦始皇現象」的學術性詮釋版本。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分田1948年生,河北辛集市人。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歷任南開大學校長秘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等職務。自二十世紀八○年代末期,開始以一個研究者的目光審視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領域,側重從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有關課題,並利用業餘時間撰寫文稿。十餘年間出版專著和發表論文若干,成果字逾百萬。 專著有:《王充》、《亦主亦奴:中國古代官僚的社會人格》、《中國帝王觀念》、《民本思想與中國古代統治思想》。 編著有:《政治學說簡讀本》《中國政治思想史(三卷本)》、《中華文化通志‧學術典‧政治學志》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言第一章 家世篇:聲名顯赫的霸王之冑嬴秦得姓與秦嬴立國襄公勤王與秦國躋身諸侯之列秦穆公始霸與秦國大國地位的確立秦孝公變法與秦國躍居「戰國」首強從稱「王」到稱「帝」周秦之變:一次非同尋常的王朝更替第二章 孺子篇:承繼宗祧的少年君王做政治人質的王孫異人與以投資牟利的商人呂不韋榮任王儲與初登君位母后專權、仲父輔政與嫪 亂政 第三章 親政篇:圖謀帝業的大國霸主九六平定 亂、剪除權臣佐成帝業的霸王之士運籌帷幄、勇冠三軍的善戰之將秦始皇統治時期的君臣關係第四章 統一篇:橫掃六合的天下共主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政治、軍事、外交謀略滅韓滅趙滅魏滅楚滅燕滅齊開拓疆土、鞏固邊防秦始皇鞏固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第五章 稱帝篇:集先秦各種君權觀念之大成的始皇帝秦始皇首創「皇帝」名號宗法稱謂:皇帝是天下一家的大家長權勢稱謂:皇帝至高、至上、至尊、至貴神化稱謂:皇帝受命於天、體胤神聖聖化稱謂:皇帝是與道同體的道德表儀和文化權威第六章 思想篇:偏愛法家的「雜家」君主皇帝制度法定意識形態的初步形成秦始皇統治思想的主要來源和基本構成「大一統」觀念的全面實現第七章 制度篇:確立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聖王」皇權支配下的「三公九卿」制度中央集權與單純的郡縣制度第八章 制度篇:確立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聖王」官僚制度與法制化的行政管理強化政治監控機制與完善監察制度、諫官制度第九章 社會篇:改造並重構等級秩序的國家元首皇帝(君)、官僚(臣)、黔首(民)三大政治等級規範臣民等級特權的二十等功勛爵制度秦始皇對家庭 部等級關係的保護秦朝法律中的等級關係綜合性的社會階層結構與相對流動的等級秩序第十章 經濟篇:富有天下的最高統治者制度化、法制化的財政經濟管理國有土地的管理及相關法律秦朝的賦稅制度及相關法律第十一章 法制篇:中國古代首屈一指的「法治」帝王秦始皇的法制理念與政治行為方式秦朝的法律制度與法律形成重刑主義的刑罰原則與文化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秦始皇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第十二章 工程篇:前無古人的工程皇帝以長城為主要標誌的軍事工程體系馳道與遍布中華的通衢驛道網靈渠與溝通大江南北的水運交通網十二金人與「銷鋒鑄鐻」工程阿房官與秦都咸陽的擴建工程兵馬俑與空前奢華的驪山陵工程 第十三章 生活篇:享御稱尊的大秦天子中華帝王家的家庭制度與秦始皇的家庭生活秦始皇的宮廷生活與日常政務活動「親巡天下,周覽遠方」第十四章 驕奢篇:為禍一世的暴虐君王社會性暴虐、時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與個體性暴虐封禪尋仙求藥「焚書」與「坑術士」秦始皇的政治人格 第十五章 結局篇:二世而亡的大秦帝國秦始皇統治末期的政治形勢「奪嫡之禍」與皇權異化國破家亡「百代猶行秦政法」 第十六章 史評篇:千秋功罪任人評說的秦始皇徹底否定性的政治批判與作為文化典型的「暴君」「千古一帝」的點評與肯定秦始皇歷史地位的史論分析性秦始皇評價逐步發展的歷史特點後 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秦始皇傳 (第2版)
作者 / 張分田
簡介 / 秦始皇傳 (第2版):◎利用大量翔實歷史資料,多視角、多角度再現有血有肉,有個性的的秦始皇。◎客觀介紹秦始皇一生,品評他的功過得失時,還為讀者解讀兩千年來形成的「秦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530414
ISBN10 / 9570530413
EAN / 9789570530414
誠品26碼 / 2681305426009
頁數 / 736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家世篇:聲名顯赫的霸王之冑

秦始皇出生於秦國王公世家,他的祖先是一批彪炳史冊的先公先王。換句話說,秦始皇是聲名顯赫的霸王之冑。

  任何一部歷史人物傳記總要首先講一講傳主的家世,或略或詳,有時甚至幾近俗套。然而要為秦始皇作傳,其家世是必須要講的。之所以如此,除了那些普遍適用的體例和依據外,是因為如果不把秦始皇的所作所為放到更長時段的歷史過程中去考察,就很難全面、準確地 讀這個歷史人物及相關的各種歷史現象。要研究秦始皇,就必須詳細地考察他的家世。

  秦始皇不是「從布衣而為天子者」,而是「從千乘而得天下者」。作為一位最高統治者,其政治生涯的特點和政治功業的根基都有賴於特定的家世。更何況秦始皇的出生與一場政治交易有直接的關係。如果 有特定的家世,且不說他能否成為君主,就連嬴政這個特定的自然人能否誕生於人世間都很難說。

  秦始皇的家世還有很特殊的歷史意義。這或許緣於歷史的偶然。然而歷史的巧合導致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秦國的發跡史恰好與一場王朝更替史相始終。嬴秦家族的興 與西周王權的衰落息息相關。秦國立國於西周東周之際,又是「春秋五霸」之一,繼而成為變法運動的佼佼者,然後成為幾大「戰國」中的首強,最終一統天下。這個家族先後封大夫,列諸侯,為霸主,作王者,稱帝號,依次循著權力的台階,拾級而上,最終奪取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在曠日持久的兼國并土、稱霸圖王的歷史過程中,秦國是笑到最後者。秦始皇不僅以如椽大筆為這段歷史紀年畫上了句號,又為新的歷史篇章寫下了至關重要的第一筆。秦始皇的家世記述著一部王朝更替史。他又是這次非同尋常的王朝更替的最終完成者。不了解嬴秦家族披荊斬棘、奮發崛起的政治發跡史,就很難理解秦始皇所依恃的思想、制度及其個性與功業。

  在中國古代史上,秦朝的建立又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標誌性歷史事件。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不變,不僅僅是一次王朝的更替,更是一次社會形態的重大演變。儘管人們對這場社會大變局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做出了不同的解釋和描述,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在這場歷史大變局中產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互動過程中,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商周的社會政治形態與秦漢的社會政治形態有明顯的差異,這是顯而易見的。由於歷史的偶然,嬴秦家族立家立國、稱王稱霸、變法改制的歷史恰好與這場歷史大變局相呼應、相始終。在一定意義上,一部秦國史就是一部春秋戰國史,一部濃縮了的中國帝制發生史。秦始皇是一番滄桑巨變所造就的千千萬萬政治英雄中的一個。他是西周王制衰亡史的終結者和皇帝制度的創立者。這就意味著秦始皇是一個時代、一種制度的代表人物。這就不能不把這個時代種種有關的重大事變都歸納到他身上,從中深入考察時代對他的意識、行為的影響和他的意識、行為對時代的影響。這就必須把秦始皇放到一個廣闊的歷史時空中去考察、去研究。

  本書不僅要為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立傳,還要深入研究「秦始皇現象」。秦始皇不僅代表著春秋戰國這個時代,代表著秦漢帝制,而且代表著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從世界史的角度看,秦始皇甚至可以看作歐亞大陸帝制時代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這就不能不把秦始皇放到一個更長遠、更廣闊的歷史時空中去考察。秦始皇的家世實際上就是一部中國帝制發生史的縮影。

  前賢早就提示我們:在為一個歷史人物立傳的時候,「凡真能創造歷史的人,就要仔細研究他,替他作很詳盡的傳。而且不但留心他的大事,即小事亦當注意。大事看環境,社會,風俗,時代;小事看性格,家世,地方,嗜好,平常的言語行動,乃至小端末節,概不放鬆。最要緊的是看歷史人物為什麼有那種力量。」就本傳傳主而言,秦始皇的家世既是大事,又是小事。秦始皇的傳記必須從他的家世寫入,而且必須要詳詳細細地講入一番。這是由秦國及秦始皇的歷史地位所決定的。

  筆者認為,如果編寫一部故事選擇、情節設置和闡釋模式都是由秦人做主角的﹁春秋戰國史﹂的話,或許比《春秋》、《史記》更能充分展現這段歷史的風貌,更能準確地把握這段歷史的脈搏。如果把春秋戰國史簡化為秦國史,可能會略去許多發生在其他國度的膾炙人口的故事,卻無損於這段歷史的本質以及大綱、要目和基本過程。如果把秦國史,特別是秦國政治史的脈絡和枝葉再簡化一點的話,那就是秦始皇的家世。正是這部嬴秦先人的政治發跡史為秦始皇提供了極其豐厚的政治遺產。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永遠的秦始皇
游逸飛*

近年臺灣的歷史學界吹起一波通俗史學的風潮,「故事」、「臺灣吧」、「歷史學柑仔店」等歷史學者或研究生經營的網站相繼成立。雖然古代中國的主題在其中並不多見,但古代中國的名人「秦始皇」卻在出版界找到舞臺。李開元、呂世浩等歷史學者自二○一○年以來,各自撰寫了以秦始皇為主要線索的「三部曲」,頗受歷史學界與社會大眾矚目。今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再版張分田先生的《秦始皇傳》,無疑再次為大家討論秦始皇,提供了重要文本,值得推介。
《秦始皇傳》雖僅一冊,但洋洋灑灑為七百多頁,內容不可謂不全。作者以「家世」、「孺子」、「親政」、「統一」、「稱帝」、「驕奢」、「結局」諸章描繪了秦始皇的一生。《秦始皇傳》第一章從秦始皇的家世寫起,概述秦國興起的歷史,說明秦始皇所作所為的歷史背景,與呂世浩先寫《秦始皇》、再寫《帝國崛起》的順序雖然相反,但問題意識如出一轍。而第四章「統一」篇敘述秦始皇橫掃六合時,更概述了東方六國各自的歷史背景。故《秦始皇傳》並非僅是一本個人傳記,更像是一本以秦人為主角的春秋史、戰國史與秦史,讀此書不應、不能也不會只看到秦始皇。
《秦始皇傳》的視野確實不侷限於秦始皇個人,作者力圖探討法家思想、官僚制與法律、等級社會、田制賦稅等重要的秦代歷史背景與秦始皇的關係,闢有「思想」、「制度」、「社會」、「經濟」、「法制」、「工程」、「生活」諸章,將秦始皇的所作所為放在當時的歷史情境與結構下討論,下文僅舉兩例以說明:
暴虐無道是一般人對秦始皇的第一印象,作者並不反對,但作者將秦始皇的暴虐無道,析分為社會性暴虐、時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與個體性暴虐,指出當時的政治制度為君主制度,社會結構是貴族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今日民主制度、庶民社會有著巨大差異,對秦始皇暴虐無道的批評,若罔顧當時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結構,則未免流於表面。主觀的道德評價與客觀的歷史分析在此被融為一爐,大大深化了我們對秦始皇暴虐無道的認識,也讓我們瞭解臧否人物時是否具有歷史縱深,其結論將有多麼大的不同。
秦法嚴酷同樣是一般人的慣常印象,但在秦代法律出土前,此印象其實奠基於漢人對秦代的歷史記憶與書寫,並非根據第一手的史料,不能準確說明秦人與法律的關係。作者根據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法律竹簡,指出秦法具有區別故意或過失犯罪、自首從寬、誣告者反坐、未成年人不負刑事責任等與現代立法精神一致的規定,而許多現代人看來嚴苛殘酷的罪刑懲罰,其實漢魏晉唐法律裡也都存在,不宜獨責秦法。秦人與法律的關係的真正特色是以吏為師、以刑為本。皇帝頒布的詔令法律是人民生活的指導原則,官吏則是具體的指導者。在法家構建的藍圖中,過去依循禮節與風俗而運作的社會生活,現在遵循秦法而運作,社會秩序以政府法令為依歸。隨著焚書坑儒等事件的推波助瀾,秦法對天下人民的影響勢必既深且廣。
上述二例皆反映作者對秦代政治的看法不同流俗。事實上作者精研傳統中國政治思想,《秦始皇傳》全書尚有不少篇幅辨析「天命」、「皇帝」等傳統中國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頗有助於讀者瞭解剷平周代萬國、戰國七雄的秦始皇,自詡功蓋三皇、德過五帝,故自創「皇帝」的稱謂以彰顯自已無與倫比的功德。皇帝這一今人耳熟能詳的概念,在秦朝當時極其新穎特別。秦始皇創制以面對變局,各種前無古人的所作所為,其制作心態從此得而瞭解,其行事的功過得失更值得後人借鑑。秦始皇是永遠的話題,二十一世紀依然如此。
《秦始皇傳》是二十世紀歷史學的結晶,歷史學必須憑證據說話,作者不僅細緻解析《史記.秦始皇本紀》等傳世文獻的內容,還充分運用了睡虎地秦簡、商鞅方升、陽陵虎符、阿房宮考古遺址等二十世紀出土文物,《秦始皇傳》是二十一世紀初讀者瞭解秦始皇的絕佳臺階。
二十一世紀末的《秦始皇傳》又會是什麼面貌呢?本人無法預知未來八十餘年的中國大陸考古發現,但可指出西元二○○二年湖南龍山里耶古城的發掘,必將在未來的《秦始皇傳》裡占有份量。憑什麼?憑里耶古城裡發現的三萬六千枚秦簡。
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我從湖南省會長沙出發,一路換了四五趟車、於風景清麗的山路上顛簸了十二小時,才抵達今日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里耶鎮、昔日的秦朝洞庭郡遷陵縣城所在地。每日離開里耶鎮的公車只有兩班,若搭乘下午的公車,當天便無法離開湘西山地,須在吉首市或鳳凰古城住宿一宵。從交通的角度來說,里耶無疑屬於世外桃源,或者化外之地。這就是里耶古城——秦帝國的邊陲一角。因此三萬六千枚秦簡並非首都咸陽府庫裡收藏的絕密檔案,並未記載北京大學藏漢簡《趙正書》裡頭關於秦始皇逝世的另一個版本。但也正因里耶古城只是面積約四萬平方公尺、比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還小的一個縣城,遷陵縣只是偌大秦帝國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里耶秦簡才是秦始皇各道詔令、秦帝國各項制度最佳的檢驗試紙。
在里耶八–四六一號「秦更名方」裡,我們看到〈秦始皇本紀〉輕飄飄的「書同文」三字,化為具體執行的政策時是多麼具有分量。過去我們只知道異形的六國文字是秦始皇統一文字的目標,現在我們瞭解異體字、方言乃至不一致的名號稱謂,都是秦始皇統一的目標。有誰想得到秦始皇連皇帝的「皇」字上半部是「白」還是「自」都要管?又有誰想得到秦始皇竟然不准楚人繼續把家裡廁圈養的牲畜喊作「豬」,從此以後必須改喊秦人慣用的「彘」?秦始皇想要統一的不只文字,還有語言。三萬六千枚里耶秦簡確實反映了高度一致的官方文書語言、反映秦始皇書同文、語同言的政策確實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推動,甚至曾在南荒深山小縣遷陵裡確切執行。
根據岳麓書院藏秦代法律的記載,秦始皇在三十六郡及其屬縣普立泰上皇廟,此似為漢代郡國廟的前身,反映劉邦在首都長安以外之處普立宗廟,其來有自,並非異想天開。而里耶秦簡記載了遷陵縣吏經常負責泰上皇廟的祭祀活動,則證實秦代法律確非虛設,就連南荒深山小縣遷陵亦須建立一座泰上皇廟定期祭祀。里耶「秦更名方」還記載了皇帝祭祀承襲了天帝祭祀的儀式,意味皇帝等於天帝,秦始皇帝被充分神格化,泰上皇亦然。將岳麓書院藏秦代法律與里耶秦簡相互參證,可推測遷陵縣的泰上皇廟使用的祭祀儀式是原先天帝祠廟所使用的祭祀儀式。甚至可推測秦始皇在遷陵縣立的不只是太上皇廟,可能還有自己的始皇帝廟。秦始皇在活著的時候就在郡縣廣立始皇帝廟,讓地方官吏以天帝的祭祀儀式祭祀始皇帝他自己。原因無他——秦始皇帝是神,秦帝國是一個神權統治的國家。皇帝的神權無遠弗屆,直至天邊,這似乎就是秦代普立郡縣宗廟的真諦。上述根據最新材料提出的最新見解若得以成立,我們便可循此角度重新理解秦始皇創造「皇帝」名號的心態與目的,二十一世紀末的秦始皇傳也就成為一部凡人成神之傳。
如果秦始皇的宗教理念如此極端、自信心如此膨脹,那麼他對凡間強勢到近乎暴虐的控制,也就不難理解。上文再三強調里耶古城交通極為不便,遷陵只是個位於楚國舊地的南荒深山小縣,但就在這樣一個鳥不生蛋的蠻荒山地,秦始皇卻寧願派遣大量的外地戍卒去駐守、大量的外地官吏去統治、大量的外地百姓移民入居,把當地土著全部趕出遷陵縣城之外,藉以保證統治的穩定,也不願意採取成本低廉卻富有實效的羈縻政策。若是對照湘西山地於東漢以後被武陵蠻盤據,宋元明清都是當地土司固守的地盤,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央王朝幾未有效統治過湘西山地,秦朝洞庭郡遷陵縣在湘西山地的強勢統治便益發令人驚異。南荒深山既已如此,秦朝對東方六國的遼闊平原又怎能不嚴加控管?秦始皇對廣土眾民的控制與壓抑,可能超乎過去學者的想像。
里耶古城雖小,卻帶給我們見微知著的可能性。比《秦始皇傳》本書更好的秦始皇傳記,必當充分參考里耶秦簡的研究成果。秦始皇是永遠的話題,讓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翹首以待。

延伸閱讀
雍正傳、康熙傳、乾隆傳、光緒傳、唐高祖傳、唐太宗傳、唐玄宗傳、武則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