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論 | 誠品線上

物理新論

作者 倪簡白/ 編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物理新論:物理學是一門既廣大又深奧的學科,至今有四百年的發展;許多中學生、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在涉入後就很快放棄了。所以科普文章的功用就是希望能帶領入門者,走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物理學是一門既廣大又深奧的學科,至今有四百年的發展;許多中學生、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在涉入後就很快放棄了。所以科普文章的功用就是希望能帶領入門者,走進,學習,並欣賞這領域。物理這一學科所發表的文章更是難以計數,因為篇幅的關係,所以選擇少數代表性的文章,而且以近二十年為主。本書從中特別節選十九篇,其中包含二位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寫的三篇文章外,和其他著名大學物理系的教授撰文,其主要皆是介紹物理新觀念與最新發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倪簡白 主編倪簡白 輔仁大學學士,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研究,美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訪問研究。現任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主編序1. 美與物理學 楊振寧2. 愛因斯坦對二十一世紀理論物理學的影響 楊振寧3. 藝術和科學 李政道4. 量子力學、費曼與路徑積分 高涌泉5. 電子發現100週年 倪簡白物理的發展6. 碎形──大自然的幾何學 潘濤譯7. 夸克發跡──1990年諾貝爾物理獎 劉源俊8. 相對論的先驅之一──麥克森 陳志忠9. 時光隧道─蠹孔 郭中一10. X射線的發現──談科學家追根究柢的精神 郭奕玲、沈慧君11. 神秘的微中子 倪簡白新的領域12. 電子躍遷與雷射效應 郭艷光13. 急遽升溫的超導 吳茂昆14.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新發現的量子流體 孫允武15. 微電子科技的發展 施敏16. 為什麼是碳而不是矽? 許家偉17. 人造衛星是怎樣發射的? 張以棣18. 微影技術簡介 陳啟東19. 弦圈之爭──基本粒子研究進入戰國時代 沈致遠

商品規格

書名 / 物理新論
作者 / 倪簡白 編
簡介 / 物理新論:物理學是一門既廣大又深奧的學科,至今有四百年的發展;許多中學生、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在涉入後就很快放棄了。所以科普文章的功用就是希望能帶領入門者,走進,
出版社 /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526363
ISBN10 / 957052636X
EAN / 9789570526363
誠品26碼 / 2680597257001
頁數 / 29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
科學月刊叢書 總序
《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林基興

公益刊物《科學月刊》創辦於1970年1月,由海內外熱心促進我國科學發展的人士發起與支持,至今已經四十一年,總共即將出版五百期,總文章篇數則「不可勝數」;這些全是大家「智慧的結晶」。
《科學月刊》的讀者程度雖然設定在高一到大一,但大致上,愛好科技者均可從中領略不少知識;我們一直努力「白話說科學」,圖文並茂,希望達到普及科學的目標;相信讀者可從字裡行間領略到我們的努力。
早年,國內科技刊物稀少,《科學月刊》提供許多人「(科學)心靈的營養與慰藉」,鼓勵了不少人認識科學、以科學為志業。筆者這幾年邀稿時,三不五時遇到回音「我以前是貴刊讀者,受益良多,現在是我回饋的時候,當然樂意撰稿給貴刊」。唉呀,此際,筆者心中實在「暢快、叫好」!
《科學月刊》的文章通常經過細心審核與求證,圖表也力求搭配文章,另外又製作「小框框」解釋名詞。以前有雜誌標榜其文「歷久彌新」,我們不敢這麼說,但應該可說「提供正確科學知識、增進智性刺激思維」。其實,科學也只是人類文明之一,並非啥「特異功能」;科學求真、科學可否證(falsifiable);科學家樂意認錯而努力改進──這是科學快速進步的主因。當然,科學要有自知之明,知所節制,畢竟科學不是萬能,而科學家不可自以為高人一等,更不可誤用(abuse)知識。至於一些人將科學家描繪為「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或將科學物品說成科學怪物,則顯示社會需要更多的知識溝通,不「醜化或美化」科學。科學是「中性」的知識,怎麼應用科學則足以導致善惡的結果。
科學是「垂直累積」的知識,亦即基礎很重要,一層一層地加增知識,逐漸地,很可能無法用「直覺、常識」理解。(二十世紀初,心裡分析家弗洛伊德跟愛因斯坦抱怨,他的相對論在全世界只有十二人懂,但其心理分析則人人可插嘴。)因此,學習科學需要日積月累的功夫,例如,需要先懂普通化學,才能懂有機化學,接著才懂生物化學等;這可能是漫長而「如倒吃甘蔗」的歷程,大家願意耐心地踏上科學之旅?
科學知識可能不像「八卦」那樣引人注目,但讀者當可體驗到「知識就是力量」,基礎的科學知識讓人瞭解周遭環境運作的原因,接著是怎麼應用器物,甚至改善環境。知識可讓人脫貧、脫困。學得正確科學知識,可避免迷信之害,也可看穿江湖術士的花招,更可增進民生福祉。
這也是我們推出本叢書(「商務科普館」)的主因:許多科學家貢獻其智慧的結晶,寫成「白話」科學,方便大家理解與欣賞,編輯則盡力讓文章賞心悅目。因此,這麼好的知識若沒多推廣多可惜!感謝臺灣商務印書館跟我們合作,推出這套叢書,讓社會大眾品賞這些智慧的寶庫。
《科學月刊》有時被人批評缺乏彩色,不夠「吸睛」(可憐的家長,為了孩子,使盡各種招數引誘孩子「向學」)。彩色印刷除了美觀,確實在一些說明上方便與清楚多多。我們實在抱歉,因為財力不足,無法增加彩色;還好不少讀者體諒我們,「將就」些。我們已經努力做到「正確」與「易懂」,在成本與環保方面算是「已盡心力」,就當我們「樸素與踏實」吧。
從五百期中選出傑作,編輯成冊,我們的編輯委員們費了不少心力,包括微調與更新內容。他們均為「義工」,多年來默默奉獻於出點子、寫文章、審文章;感謝他們的熱心!
每一期刊物出版時,感覺「無中生有」,就像「生小孩」。現在本叢書要出版了,回顧所來徑,歷經多方「陣痛」與「催生」,終於生了這個「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