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中醫學概論 | 誠品線上

圖解中醫學概論

作者 李家雄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圖解中醫學概論:,是學習中醫的入門經典,透過圖示與表列,融合《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溫病條辨》之理論與應用,提供正確的診治觀念。初學者,可破解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是學習中醫的入門經典,透過圖示與表列,融合《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溫病條辨》之理論與應用,提供正確的診治觀念。初學者,可破解對中醫診治的迷思,據以整合醫理內容,藉此入門跨越中醫門檻;專業醫療人員,則可發揮其實用性,迅速累積臨床經驗,醫術得以更上一層樓。 本書遵循傳統中醫之理念,精選《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中實用之醫理及藥方,進行辨證、歸納、比較,令診治臻於精確,落實運用在臨床實務上,確可發揮療效,邁向康復之路。 自從出版了《圖解內經》,後有《圖解傷寒論》,接著《圖解金匱要略》,再來是《圖解溫病學》。《圖解中醫學概論》延續此命脈,都兼顧做學問與教本之效,《圖解中醫學概論》可施之於臨床診治外,更可因應研究所及中醫師國家考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家雄李家雄醫師1951年生,1980年中醫特考及格,現為李家雄中醫診所所長及負責人、臺北市體會總會鐵人三項協會名譽理事長。經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內科醫師、中醫研所針灸推拿指導老師、遼寧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各大報章雜誌養生專欄執筆、廣播節目主講、日本、新加坡各地巡迴演講中醫、養生操、從臉看病等健康主題。著作:《幸福素女經》、《妙用經穴養生DIY》、《從氣色看病》、《經絡診治》、《關節診治》、《十二種要你命的病》、《從臉看男人女人》、《圖解內經》、《圖解傷寒論》、《圖解金匱要略》、《圖解溫病學》、《圖解中醫診斷學》、《圖解難經》……等超過一百本著作,目前仍每日持續不斷寫作中。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導讀 第一章 緒論 1-1 《內經》的迷思 1-2 張仲景的精闢立論 1-3 經方的真髓 1-4 養生三寶、人能養慎 1-5 孫思邈與吳鞠通的傳承 1-6 腦為髓之海 1-7 衝脈血海,膻中氣海 1-8 踵看男精力,踝看女魅力 第二章 陰陽五行 2-1 五臟與陰陽五行生化因應 2-2 膀胱足太陽之脈與腎足少陰之脈 2-3 動脈陽剛,靜脈陰柔,剛柔並濟 2-4 味形氣,精化人生 2-5 肺主氣為魄,肝主血為魂 第三章 臟腑 3-1 心臟與肺交易氣,與肝買賣血 3-2 心主、肺相、肝將、脾衛、腎外 3-3 肺發汗、膀胱泌尿與腎相關 第四章 經絡 4-1 十二經脈繫動血脈與臟腑 4-2 經脈循行所入為合 4-3 肺起於乳糜池,胃起於鼻竇群 4-4 雙臂厥:肺脹滿、嗌乾渴 4-5 小腿厥:陽厥、骭厥 4-6 脊椎厥:踝厥、骨厥 4-7 經脈行經口腔的重要路線 4-8 「手舞足蹈」六要穴 4-9 十二經脈交點是人的生命能量區 4-10 《內經.經脈》論口與目的主病證 第五章 體質 5-1 五臟強弱看生命盛衰 5-2 儀容心態看生命貴賤 5-3 外表長相看生活富貧 第六章 診法 6-1 看手腳浮腫 6-2 看六手經脈與三門穴 6-3 看手指腳趾十二井穴 6-4 看大拇指大拇趾杵狀指 6-5 垂頭喪氣與頭傾視深看精神 6-6 耳提面命與胸腹事宜看臉色 6-7 觀看耳朵的地位 6-8 察看耳朵的本質 6-9 切脈部位寸關尺 6-10 初持脈 6-11 少林銅人簿點斷 第七章 辨證 7-1 八綱辨證之陰陽 7-2 八綱辨證之表裏 7-3 八綱辨證之寒熱 7-4 八綱辨證之虛實 7-5 六經辨證之概念 第八章 預防衰老病 8-1 守護經脈是預防命脈傷損要道 8-2 守護季節是預防意外病變要津 8-3 守護時辰與節氣延壽 8-4 老天留人,閻羅王不留人 8-5 體溫與氣溫,體內與地裏 8-6 導引吐納 8-7 帛書四十四式之鸇式 8-8 帛書四十四式之引痺痛 8-9 手腕腳趾保健要穴 8-10 灸妙穴建奇功 8-11 宜灸與禁灸 8-12 三妙穴紓緩癌末痛苦 8-13 灸三風穴祛風護腦 8-14 灸關元穴與太衝穴 8-15 PAD、PVD及TIA 8-16 肺臟阻塞與骨髓脊髓造血 第九章 治則 9-1 得病之情,治之大體 9-2 肝膽相照,治之大方 9-3 治之五節,解惑而已 9-4 經絡是人體「活」通路 9-5 好「心肝」是「感心」 9-6 十男九疝,十女九帶 9-7 遵循示從容、疏五過、徵四失 9-8 以痺、厥、耳論治本或治標 9-9 厥、痛、心、腹、腰 9-10 ARDS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9-11 性交死的急救刺環跳灸八 第十章 方劑 10-1 顧表劑 10-2 風氣劑 10-3 清裏劑 10-4 治濕劑 10-5 益神劑 10-6 養護劑 第十一章 康復 11-1 「桂枝湯」服後啜熱稀粥,再溫覆取微似汗 11-2 「粥」是養生第一補品,熱稀粥為最 11-3 「甘草乾薑湯」治腳攣急、厥逆吐逆 11-4 「半夏乾薑散」治乾嘔吐逆吐涎沫 11-5 「小半夏湯」治諸嘔吐、穀不得下 11-6 「小建中湯」或「小柴胡湯」治腹中急痛 11-7 「大陷胸湯」、「半夏瀉心湯」治心下滿 11-8 「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之治 11-9 「小陷胸湯」與「大陷胸湯」治結胸 11-10 「瀉心湯」治心下痞,不解宜「五苓散」 11-11 「小柴胡湯」與「大柴胡湯」之適證 11-12 「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乾薑湯」與「小柴胡湯」 11-13 「大柴胡湯」治心中痞硬、嘔吐下利 11-14 「黃連湯」、「柴胡湯」等類治腹中痛、嘔吐 11-15 「小建中湯」與「炙甘草湯」治「悸」之異同 11-16 「心下」症狀與「渴欲飲水」之用藥 11-17 「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與心下水氣、溢飲 11-18 「乾薑附子湯」、「桂枝甘草湯」等「頓服」的啟發 11-19 「參附湯」、「四逆湯」、「乾薑附子湯」之比較 11-20 「甘草湯」、「半夏厚朴湯」之治咽 11-21 「麻黃湯」、「麥門冬湯」之治喉 11-22 「增液湯」證「調胃承氣湯」微和之 11-23 「五汁飲」、「牛乳飲」、「益胃湯」癒後調養 11-24 「小柴胡湯」治熱入血室,並刺期門 11-25 「三黃瀉心湯」與「藿香正氣散」,經方與時方 11-26 「小青龍湯」治婦女心下痞、涎沫止而痞宜「瀉心湯」 11-27 「小建中湯」、「天根月窟膏」分治中下焦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圖解中醫學概論
作者 / 李家雄
簡介 / 圖解中醫學概論:,是學習中醫的入門經典,透過圖示與表列,融合《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溫病條辨》之理論與應用,提供正確的診治觀念。初學者,可破解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438958
ISBN10 / 6263438959
EAN / 9786263438958
誠品26碼 / 2682356026002
頁數 / 320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6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圖解中醫學概論》強調,《傷寒論》與《溫病條辨》的第一藥方「桂枝湯」很不起眼,臨床上單一服用「桂枝湯」的機會很少;服用「桂枝湯」,強調服完藥後喝「熱稀粥」(養益胃經脈)與「悶汗」(活絡下視丘與腦下垂體功能);總而言之,是要「好好休息」,以防過勞猝死,如古之秦始皇、唐太宗和宋太祖,以及現代美國賈伯斯等;如何治未病,關鍵是要「食」、「藥」同道共濟。
筆者行醫臨床四十年,重大疾病及慢性痼疾的患者,占治療比例一半以上,一方面從《內經》診治著眼,一方面從張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以及吳鞠通《溫病條辨》的治則著手;針對重大疾病及慢性痼疾,《傷寒論》的真武湯與《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應用非常多,它們對人類腦下垂體、腎上腺,以及腎臟,不論是結構上或機能面,都實具養護效果,在不少緊急重大疾病患者身上,都曾有奇蹟式療效。
2003年冠狀病毒SARS,17年後,2020年COVID-19新冠狀病毒肆虐,造成死亡的人數遠遠超過SARS;治癒後的SARS病人多還在與其後遺症,如「骨頭壞死」、「間質性肺炎」等病魔對抗。當年,激素治療被大量用於緊急治療,搶救不少的生命,並控制疫情。激素治療是一把雙刃劍,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剩下五百是有後遺症的,但也是活命。
2020年3月下旬新聞報導:
1. 彭志勇帶領團隊進行案例討論,屍檢解剖結果出爐後,重症病人的肺功能損傷很厲害,免疫系統也幾乎全被摧毀;新冠肺炎對危重症病人的損害,像SARS加愛滋病。急性肺損傷是SAR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重器官衰竭,是新冠病毒的重要死亡原因。
2. 劉良是同濟醫學院的法醫教授,在《法醫學雜志》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提及:「死者肺部切面,出現灰白色黏稠液體,氣管腔內見白色泡沫狀黏液,右肺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黏液附著,這些黏稠的液體堵塞了肺泡,堵塞了氣道,堵塞了肺間質,堵塞了支氣管,讓肺逐漸散失換氣功能,讓病人處於缺氧狀態,最後出現呼吸衰竭而死。」劉良教授不得不指出「盲目」使用氧氣裝置,不但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氧氣的壓力會將黏液推到肺部的更深處,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缺氧狀態。
3. 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率達90%以上的清肺排毒湯,包含了四個千古名方,全是醫聖張仲景的方子,張仲景的方子被稱為「經方」,千年之前有效,千年之後依然有效。清肺排毒湯包括五苓散、射干麻黃湯、麻杏石甘湯與小柴胡湯。
(1) 五苓散溫陽利水,加強氣化功能,把身體內的廢水,通過小便直接排出。
(2) 射干麻黃湯加強肺的宣發功能,把肺部的痰直接化掉。
(3) 麻杏石甘湯是退熱方子,發熱重石膏多用一些,發熱輕石膏就少用一些。
(4) 小柴胡湯有抗炎、解熱、抗菌、抗病毒、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所有的疾病,幾乎多有軌道因循:
1. 《內經》:「是動病」,而後「所生病」。
2. 《傷寒論》:
條文1.:「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
條文501.:「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條文552.:「腎氣微少,全身不仁,此為尸厥,當刺期門、巨闕。」
3. 《金匱要略》:「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病毒感染」:
(1) 倦:五臟六腑失調。
(2) 寒:發燒,下視丘感應作業。
(3) 欬:呼吸道感染。
(4) 喘:循環系統失調。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圖解中醫學概論》強調臨床實用性:第六章診法、第十章方劑、第十一章康復等三章,是迅速累積臨床經驗重要門道。實用要領如下:
1. 第六章 診法
(1)6-2 看六條手經脈與「三門穴」:觀察左右手大絡(手背三門穴)其色澤與塌陷程度,壓按比較出最疼痛的門穴區,可以掌握病證的來龍去脈。
(2)6-3 看手指腳趾「十二井穴」:每個穴道各有所屬經脈與臟腑,望診穴道位置的形狀(結構)與色澤(功能),可約略看出端倪,進而從手腳診察出疾病所屬。
(3)6-6 看「臉色」耳提面命與胸腹事宜:望診「五色獨決於明堂」,察看明堂(鼻)骨的氛圍(生活結構);「常候闕中」周圍色澤變化情形,察看闕中(眉眼)肌膚的動靜(生命功能),一切明白清晰。
(4)6-8 察看「耳朵」的本質:耳朵穴位的肝臟區反映睡覺品質,胰臟區代表情緒,十二指腸區反映吃食情形;情緒不好就吃不下,因為食道與迷走神經在同一條線上;情緒受胰臟控制,胰臟從頭到尾是一條水平線,可貫進十二指腸。外耳輪腳將耳甲腔分為上耳甲腔與下耳甲腔,耳輪腳望診橫膈膜,枯萎焦黑多過勞已久。紅潤結實者,精神飽滿;枯瘦乾濇者,精疲力竭。內耳輪的上腳和下腳之間有三角窩,望診生殖與排泄系統,不孕症與習慣性流產者,多淺薄枯黯,男性多精蟲活動力弱。
(5)6-11 少林銅人簿「點斷」:眼之血絡,依其血行部位對時辰之感應變化,由此可確診因經脈、臟腑循環上之病變所導致腰痛的脊椎病本部位。眼睛之血絡顏色可測知所感應腰痛的輕重、病期之長短及癒後狀況。
2. 第十章 方劑
(1)10-1-2 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之辨證,氣不虛、氣虛之診斷手背三門:左液門痛,加上左氣衝比右氣衝腫脹或疼痛,宜荊防敗毒散。右液門痛,加上右氣衝腫脹或疼痛,宜人參敗毒散。
(2)10-2-3 小柴胡湯、消遙散、加味消遙散,診斷手背三門之辨證:右空門痛,加上右液門、章門也痛,宜小柴胡湯。左空門痛,加上左液門、期門也痛,宜消遙散。如左宮門很痛,加上期門與右不容也痛,宜加味消遙散。
(3)10-3-4 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前者治三焦火熱,後者治上焦風熱。診斷手背三門:右液門痛,巨闕也痛,宜黃連解毒湯。左液門痛,膻中也痛,則宜普濟消毒飲。
(4)10-4-1 苓桂朮甘湯、真武湯以及10-6-5腎氣丸之辨證,診斷手背之三門:左、右液門及右宮門都痛,左、右京門也痛,宜苓桂朮甘湯。右液門、左空門都很痛,左、右章門及京門也痛,宜真武湯。右液門、左宮門都痛,左、右章門及京門也痛,宜腎氣丸。
(5)10-5-1 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都能養心安神,其辨證,三者右空門都很痛,內關也很痛,宜酸棗仁湯;神門也很痛,宜天王補心丹;太淵也很痛,則用甘麥大棗湯。
(6)10-6-7 歸脾湯、復元活血湯都補益氣血,其診斷手背三門之辨證,右液門及三陰交痛,宜歸脾湯。左液門及坵墟痛,則用復元活血湯。
3. 第十一章 康復
(1)11-15 「小建中湯」與「炙甘草湯」治「悸」之異同:論治《傷寒論》關於心中悸、脈結代之運用,兩者除了脈象相似之外,病證相去甚遠。臨證當明辨其陰陽虛實、主要辨證、藥方特點及治療重點。
(2)11-17 「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與心下水氣、溢飲:《傷寒論》關於「心下有水氣」的診治,以及《金匱要略》論治病溢飲者,臨證用藥,其脈象浮緊或浮緩?是否當「發」其汗?都需明辨以對證下藥。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遵循傳統中醫之理念,精選《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中實用之醫理及藥方,進行辨證、歸納、比較,令診治臻於精確,落實運用在臨床實務上,確可發揮療效,邁向康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