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Political Equality
作者 | Robert A. Dahl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論政治平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就是政治平等。然而,政治平等的意義和它與民主的關係,以及公民所能用來影響公眾決定的資源分配,在道爾看來,仍未被清楚理解。某些基本的 |
作者 | Robert A. Dahl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論政治平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就是政治平等。然而,政治平等的意義和它與民主的關係,以及公民所能用來影響公眾決定的資源分配,在道爾看來,仍未被清楚理解。某些基本的 |
內容簡介 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就是政治平等。然而,政治平等的意義和它與民主的關係,以及公民所能用來影響公眾決定的資源分配,在道爾看來,仍未被清楚理解。某些基本的人性和人類社會的層面,會阻礙一個民主國家的公民中達成政治平等。十八世紀末以來,民主和政治平等在全世界發展快速,但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會對政治平等多友善呢?若把焦點放在美國,道爾提出了兩種可能,一個悲觀,另一個則充滿希望。悲觀的是強有力的國際和國內力量,會把我們推向一個不可逆轉的政治不平等,大量損害現有的民主機制。另一個樂觀的希望,則是人性對福祉或愉快的渴望本能,會促進一種文化轉變,人們將逐漸覺醒,競爭性消費主義的強勢文化並不能使人更加快樂。因此,鼓勵公民朝向更高政治平等移動的公民文化將取而代之。
作者介紹 羅伯特‧道爾Robert A. Dahl羅伯特‧道爾(Robert A. Dahl, 1915-2014)當代政治學大師,耶魯大學政治學系的榮譽教授,曾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道爾在民主的思辨理論和經驗實行的研究上,兩者兼備,為傑出的權威學者,年輕時即為政治學界泰斗。著作等身,成一家之言。他在85歲時出版《論民主》,92歲高齡出版本書,仍持續創作不懈。其他作品有:《民主及其批判》、《當代政治分析》、《多元政治:參與和反對》、《民主理論的前言》、《誰統治?》等。張國書張國書美國華盛頓大學亞洲與比較法法哲學博士、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公法組法學碩士。現職律師、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婦女研究系兼任講師。
產品目錄 導讀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政治平等是一個合理的目標嗎? 政治平等與民主 政治平等的成長 對政治平等運動的簡單素描 第三章 政治平等真能達成嗎? 純粹理性足夠嗎? 躲在無知之幕後面的推理 第四章 情緒所扮演的可觀角色 從南美捲尾猴得到的啟示 對人類來說 理性之限制 同理心與同情心 同理心之限制 那特權階級呢? 政治平等的取得 從最初的勝利到政治制度 結 論 第五章 政治平等、人性和社會 一、政治資源、技巧和動機 二、時間的限制 三、規模大小的兩難局面 四、市場經濟的存在 五、對於非民主的國際體系的需要 六、危機 第六章 政治不平等在美國會惡化嗎? 測量政治不平等 為何美國人可能在對政府的影響力上逐漸變得不平等 政治資源的分配 市場資本主義和人類的脾性 規模大小之兩難困局造成非民主的國際體系 恐怖主義 託付授權之迷思 第七章 政治不平等為何可能降低 我們有對策,但我們有意願嗎? 從消費主義到公民精神 國民生產毛額所能測量的,以及所不能測量的 生活品質 早期的反主流文化運動 反文化 和平的革命性變化 從消費主義到公民精神? 羅伯特.道爾年表 譯名對照表
書名 / | 論政治平等 |
---|---|
作者 / | Robert A. Dahl |
簡介 / | 論政治平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就是政治平等。然而,政治平等的意義和它與民主的關係,以及公民所能用來影響公眾決定的資源分配,在道爾看來,仍未被清楚理解。某些基本的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227159 |
ISBN10 / | 9865227150 |
EAN / | 9789865227159 |
誠品26碼 / | 2682021172003 |
頁數 / | 20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前 言
在這本小書裡,我回過來討論一個主題,一個我長期關心,並且在之前的作品裡經常討論的主題—政治平等。為了替後來的章節提供基礎,我在本書第二章裡大量引用了這些早期的作品。因此對我早先作品比較熟悉的讀者可能會想盡快瀏覽該章,或甚至完全跳過,直接去看本書其餘部分。
正如我在早期作品內所強調的,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就是政治平等。然而,政治平等的意義和它與民主的關係,以及公民所能用來影響公眾決定的資源的分配,在我看來,仍然未被清楚理解。更進一步,就像民主的理想本身一樣,而且事實上就像大多數的理想一樣,某些基本的人性和人類社會的層面,會阻礙我們在一個民主國家的公民中達成政治平等。然而,身處人類歷史最深刻的變化之一,從十八世紀末以來,民主和政治平等已經在全世界發展得非常快速。
我們要如何理解這種驚天動地的變化?我在這裡主張,如果一定要做出解釋的話,我們必須探究那些驅使人們行動的基本人性特質—在這裡,就是支持政治平等運動的行動。
然而,這些基本的本能驅使(drive)於其中運作的世界,越來越不同於前幾世紀的世界(甚至包含二十世紀)。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又會對政治平等有多友善呢?
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美國,答案是不清楚的。在最後一章裡,我提供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腳本,一個悲觀,另一個則充滿希望;隨便哪一個,我相信,都相當有可能發生。在第一個腳本中,強有力的國際和國內力量將我們推向一不可逆轉程度的政治不平等,且將大量地損害我們現有的民主機制,使得民主和政治平等的理想變得幾乎完全文不對題。但在另一個比較充滿希望的腳本裡,一個非常基本且強有力的人性的本能驅使──對福祉或愉快的渴望──會促進一種文化轉變。由於人們逐漸覺醒,競爭性消費主義之強勢文化並不能使人更加快樂,因此,一個強烈鼓勵美國公民朝向更高政治平等移動的公民精神之文化將會取而代之。
這些預測中的哪個會實現,取決於未來幾代的美國公民。
內文 : 在有書寫歷史記載的大部分時間裡,這個「所有成年人類在政治上都應被平等對待」的理念,廣泛地被很多人認為是不言而喻的無稽之談,更甚者,被許多統治者認為是危險且具破壞性的主張,而必須加以鎮壓。
但是,從十八世紀以來就一直茁長的民主理念和信仰,已經把這個原本具破壞性的主張轉化成一般的老生常談了—可以說普遍到,即使是完全不可能實踐這個主張的獨裁者,在公開宣傳其意識形態口號的時候,也可能把政治平等掛在嘴邊,說得響亮。
不過,就算是在民主國家中,任何一個有心觀察政治現實的公民,都可以做出如下結論:關於政治平等,理想目標和真實成果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在某些民主國家,包括美國,這鴻溝還在日益擴張,甚至有大到讓目標和真實成果之間變成風馬牛不相及的危險。
達成政治平等的理想真的就那麼超越人類本性嗎?我們該現實點,找個比較容易達成且比較可行的目標嗎?或者,在我們有限的人力範圍裡能有些改變,從而使理想和真實現狀之間的鴻溝大大縮小?
要完全回答這些問題,將遠遠超出這本小書的討論範圍。我先從假定民主理念的預設是希望達成政治上的平等開始。接下來,如果我們相信民主政治是一個目標或理念,那麼毫無疑問地,我們也必須視政治平等為一個目標或理念。在我先前的一些著作裡,我已經說明過,為何這些假設對我而言不但理由充分,而且也提供了我們在人力可及的範圍裡被認為是可行且實際的目標。[1]
本書第二章裡,在提供對上述主張的支持理由時,我將會大量引用我先前著作裡的相關論述。
在之後的其他章節裡,我想提供一些更進一步的闡述來說明,為何政治上的平等是個可行及可達的目標。而歷史上「民主」系統的發展,也提供了重要的證據,還有公民權的擴張,更含括了越來越多的成人。這些政治平等的發展是非凡的、史無前例的,為了幫助我們了解其背後的發展原因,在第四章裡,我將強調一些常見的──甚至是普世的──人類本能驅使(human drives)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這些基本人類素質和能力讓我們相信政治上的平等是可行的(即使並非完全可達)目標,那我們同時也必須考慮到──正如我在第五章中會提到的──某些關於人類和人類社會的根本特性會對政治平等造成持續的障礙。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美國未來的政治平等,可以預見的實際未來是,新生的障礙將會大幅擴大美國公民彼此間的政治不平等。第六章裡我將探討這可能的未來。
在最後一章裡,我將討論一個替代方案,以及一個比較有希望的未來,在其中某些基本的人類本能驅使,或許能創造一個文化轉換,從而導向實質性地降低種種目前壓倒性地存在於美國公民間的政治不平等。
要預測未來會如何是超出我能力範圍的,但我可以自信地說:我們,及我們的後繼者,無論是個人的或集體的努力與行動,對結果如何產生,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註釋
[1]特別是,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p. 30-33, 83-134; On Democra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Chs. 4-7: 35-80; How Democratic Is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130-139。
最佳賣點 : 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就是政治平等。然而,政治平等的意義和它與民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