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 (第3版) | 誠品線上

孫子 (第3版)

作者 孫武/ 原著; 周亨祥/ 譯注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孫子 (第3版):本書是我國重要的兵學理論著作,是以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要素為經線,以戰爭的一般進程為緯線,來闡述戰爭權謀,對戰略有深刻而精闢的見解。:誠品以「人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重要的兵學理論著作,是以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要素為經線,以戰爭的一般進程為緯線,來闡述戰爭權謀,對戰略有深刻而精闢的見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孫武/原著春秋時代偉大的軍事家,約和孔子同期,齊國田完的後代。因避難出奔吳國,受到伍子胥的薦舉,以兵法十三篇教吳王闔廬,輔佐吳王整軍經武,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其所著《孫子》一書,為歷朝將領所重視,曹操曾為之作注。周亨祥/譯注湖北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任教於湖北中醫學院,研修武漢大學「古論語」、「古典文學」兩個研究生班的專業基礎課,尤喜在訓詁學、文字學上下功夫。1983年被當時武漢軍區選調入伍,任信陽軍學院語言教研室教員。由書生而為軍人,自然對古兵書產生興趣。有關《孫子》論文五篇見諸大學學報,並與人共同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兵學詞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周亨祥 卷一 計 篇 卷二 作戰篇 卷三 謀攻篇 卷四 形 篇 卷五 勢 篇 卷六 虛實篇 卷七 軍爭篇 卷八 九變篇 卷九 行軍篇 卷十 地形篇 卷十一 九地篇 卷十二 火攻篇 卷十二 用間篇 附錄一 竹簡孫子兵法釋文 附錄二 孫子兵法佚文釋文

商品規格

書名 / 孫子 (第3版)
作者 / 孫武 原著; 周亨祥 譯注
簡介 / 孫子 (第3版):本書是我國重要的兵學理論著作,是以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要素為經線,以戰爭的一般進程為緯線,來闡述戰爭權謀,對戰略有深刻而精闢的見解。:誠品以「人文、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179889
ISBN10 / 9571179884
EAN / 9789571179889
誠品26碼 / 2681004401000
頁數 / 208
開數 / 20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本書附導讀、注音、注釋、白話翻譯、大字版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者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 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箕杆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 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為縻軍;不知三 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 能而 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