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Minds in Management: The Process of Theory Development
作者 | Smith, Ken G./ Hitt, Michael A.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 理論建構之旅:對管理學、心理學及社會學之類的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最大的研究難題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新概念 |
作者 | Smith, Ken G./ Hitt, Michael A. |
---|---|
出版社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 理論建構之旅:對管理學、心理學及社會學之類的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最大的研究難題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新概念 |
內容簡介 對管理學、心理學及社會學之類的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最大的研究難題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新概念的提出與理論的建構。理由除了構念與理論的發展需要運用創造力與想像力之外,也因為沒有任何課程或教科書教導此事,並提供必要的終南捷徑。因此,在面對理論建構的丈二宮牆時,學子往往只能徘徊在外,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有鑑於此,當代管理學大家、曾任美國頂級管理學期刊的主編肯‧史密斯(Ken Smith)與馬克爾‧希特(Michael Hitt)邀請了三十位當代社會科學名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現身說法,希望揭開概念發展與理論建構的神秘面紗。這些學者來自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組織學,以及教育學等各種社會科學領域,都擁有極為傑出的研究表現,不但提出了新的概念,也建構出新的理論,而且影響十分深遠。本書就是綜合這些名家的經驗編輯而成,總共二十六章,除了第一章與第二十六章為編者的導讀與總結之外,其餘二十四章都是當代學術巨擘的具體經驗。由於是大師中的大師的親身體驗與學思歷程,所以較能貼近事實,引起共鳴,而對後進者有莫大的啟迪。「峯高無坦途」,但也只有登高者才能望遠,希望本書能夠激勵更多有志之士,洞悉研究本質,披荊斬棘,開拓更多的學術沃土,來造福人群。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肯‧史密斯(Ken G. Smith)是馬利蘭大學派克分校(College Park)管理學院的企業策略講座教授,也是《管理學評論》(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的前任主編。他曾發表無數篇期刊論文,以及多本有關策略、競爭及合作之類的專書,包括最近的《行動策略:競爭動態與競爭優勢》(Strategy as Action: Competitive Dynamic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OUP, 2005)。二○○五年時,他也擔任美國管理學會的副主席與大會議程召集人。馬克爾‧希特(Michael A. Hitt)是德州農工大學的特聘教授,也是企業領導學程與新創企業學程的主任。他曾撰寫、編輯許多專書與論文,包括近年的《購併:為利害關係人創造價值指南》(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Guide to Creating Value for Stakeholders)(OUP, 2001)。希德教授的著作與研究也頗獲肯定,而得到不少獎項,包括美國管理學會於二○○一頒發的傑出服務獎。鄭伯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學士、碩士及博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專長為工商業心理學與華人組織與管理。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本土心理學研究》協同主編及《亞洲社會心理學刊》(Asia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ical)副主編。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英國劍橋大學管理學院與法國歐洲管理學院(INSEAD)訪問教授、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與全球化研究總計畫主持人、《本土心理學研究》主編、國科會心理學門召集人,以及台灣心理學會理事長;並獲得教育部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社會科學專書著作獎及宏碁文化基金會龍騰十傑獎等各種學術獎項。編著有《華人領導:理論與實際》(桂冠,2005)、《家長式領導:模式與證據》(華泰,2006)、《華人組織行為》(華泰,2006)、《The silicon dragon: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Edward Elgar,2006)、《矽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傳奇》(華泰,2007)、《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桂冠,2003;華泰,2007),以及《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華泰,2008)等專書與中英文論文百餘篇。林姿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學士、碩士,現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以及工商心理學研究室研究員。碩士班期間,曾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成人教育與諮商心理學研究所進行交換研究;碩士班畢業之後,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資訊品質學程之學程管理者,亦擔任每年舉辦之《資訊品質產業學術研討會》(Information Quality Industry Symposium, IQIS)執行秘書。主要研究範疇包括華人情境下的領導行為、工作領域中的性別議題、組織中的時間觀文化等等,並陸續發表論文於台灣與國際主流期刊。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前言:管理理論的開發過程 第一部分 個人及其環境 第二章 社會認知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鏡像理論 第四章 走向“公平”之路 第五章 重大理論與中層理論: 第六章 高階理論的起源、迂回與教訓 第七章 目標設定理論:借助歸納法的理論開發 第八章 工作特性理論是如何形成的 第九章 員工對組織的態度有用嗎? ——有關員工組織承諾研究 第十章 心理契約理論的開發 第十一章 承諾升級:一個組織理論的構建步驟 第十二章 期望理論的起源 第二部分 組織的行為 第十三章 組織中的雙環學習: 一個從行為視角出發的理論 第十四章 不平等從何而來? 資源基礎理論的個人和智力根源 第十五章 組織有效性: 在積極組織學說演變中的湮沒與再生 第十六章 管理與組織認知學:群島效應 第十七章 開發關於理論開發的理論 第十八章 管理組織知識:理論與研究方法基礎 第十九章 理論開發之旅:以“意義建構”為主題和源泉 第三部分 環境事件和組織 第二十章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開發:一條特殊的路 第二十一章 資源依賴理論的開發:理論如何受到環境的影響 第二十二章 制度理論:對理論研究專案的貢獻 第二十三章 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過程 第二十四章 構建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演化論 第二十五章 制度理論和社會建構理論的演化:過程和結構 第二十六章 結語:向大師們學習如何開發理論
書名 / | 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 理論建構之旅 |
---|---|
作者 / | Smith, Ken G. Hitt, Michael A. |
簡介 / | 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 理論建構之旅:對管理學、心理學及社會學之類的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最大的研究難題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新概念 |
出版社 /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162652 |
ISBN10 / | 9571162655 |
EAN / | 9789571162652 |
誠品26碼 / | 2680601947003 |
頁數 / | 740 |
開數 / | 16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