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圖書館 | 誠品線上

愛上圖書館

作者 王岫
出版社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愛上圖書館:【95年1月誠品選書】浸淫圖書館工作三十年仍樂此不疲的老館員,以充滿書香的人間歲月佐以熱情澎湃的人文氣息,寫下多年來愛書的體會與傳播書香的責任感。全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蘇偉貞推薦:一本桂冠圖書館員的全方位導覽。 ◎ 前國家圖書館館長,師大名譽教授王振鵠先生:一部伴你遨遊書海,滋潤心田的文集。 ◎ 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教授:與書為友,永不寂寞。作者探索古今中外知識的殿堂,娓娓道來書籍迷人之處,感性中充滿智慧。 ◎ 一本書與人親密關係的書,介紹國內外特別的圖書館,以及不一樣的書店介紹。 一本書與人親密關係的書。作者以一位專業的圖書館員而樂在其中。 他介紹世界最美麗的圖書館,寫出美國總統圖書館的特色,愛書人對書至死不悔的深情,……書的身世,圖書館的滄桑,在知性閱讀中展現書的浪漫與迷人。 ■作者簡介 王岫 台中人,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圖書館學組畢業,曾任職於台中圖書館、師範大學圖書館、中央圖書館等,以及國家圖書館編審。經常在國語日報「每週書訊」及中國時報「開卷」等撰寫專欄,撰寫有關圖書館、閱讀及圖書出版等專業文章,著有專論《書海探索》及散文《鐘聲》及《天少老爸俏女兒》等書。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95年1月誠品選書】浸淫圖書館工作三十年仍樂此不疲的老館員,以充滿書香的人間歲月佐以熱情澎湃的人文氣息,寫下多年來愛書的體會與傳播書香的責任感。全書以輕鬆的散文筆調寫就,內容包括了各地圖書館介紹,如全世界最美麗的圖書館、殺人犯的書店茶會、書的節慶橡樹丘節、柯林頓總統圖書館…。雖非第一手採訪資料,但仍能滿足不少愛書人對海外圖書館的好奇心。除了國外圖書館、作家與書店資訊之外,最引人入勝的篇幅,恐怕是作者個人的圖書館工作經驗談了。他以「觀書者」自居,認為館員只是默默地「看」很多書,卻未必有時間「讀」很多書的人,更何況他們「與書為伍,只不過是在維護、組織、傳播資料,默默奉獻,造福他人而已」,將圖書館員的角色具體而微地描述出來,其間的心得與甘苦讀來令人會心一笑。

商品規格

書名 / 愛上圖書館
作者 / 王岫
簡介 / 愛上圖書館:【95年1月誠品選書】浸淫圖書館工作三十年仍樂此不疲的老館員,以充滿書香的人間歲月佐以熱情澎湃的人文氣息,寫下多年來愛書的體會與傳播書香的責任感。全書
出版社 / 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4442867
ISBN10 / 9574442861
EAN / 9789574442867
誠品26碼 / 2680096993004
頁數 / 27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海明威在一九五O年曾告訴朋友說:「如果你在年輕時曾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一九五七年,他開始動筆寫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他在巴黎那段與文人、藝術家交往的生活;一九六O年,《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一書出版,他在書中最後一篇文章的篇名是:「巴黎的日子永遠寫不完」。



如果把「巴黎」改成「圖書館」,我也可以說,如果你曾待過圖書館,圖書館書香的歲月和人文的氣息,也將像流動的饗宴,永遠跟著你。



何況海明威只在巴黎待了五年,而我在圖書館投入了近三十年(省立台中圖書館一年、師大圖書館兩年,國家圖書館二十六年)的歲月呢!



所以,圖書館那份獨特的氛圍,圖書館員那份愛書的體心和傳播書香的任務感,也就永遠像一席流動的饗宴跟著我,即使我已退休將兩年了。



在過去近三十年來的圖書館員生涯中,我總覺得圖書館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推展圖書館利用、介紹圖書館資源,並搭起讀者和圖書資料間的橋樑。我們國內圖書館的經費和人力一向不充足,造成圖書館利用的條件並不算好;社會閱讀的風氣也不算興盛、普及,所以,我個人覺得圖書館員,甚至於圖書館學的學者,有必要像二、三十年前的高希均教授一樣,有時也可以稍微走出學術的象牙塔,在一般報刊上寫一些比較通俗化的文章,介紹一下圖書館的知識,以及有關新書或出版的訊息…等等,讓讀者能從基本上或外圍逐漸認識你們這一行,也能讓他們開始了解你們的貢獻,這樣或許能促進民眾對圖書館的認知和利用,也或許可以提高圖書館員在社會的角色和地位。二、三十年前,我看見高希均教授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等文章在推展大眾化的經濟學觀念,現在社會民眾對這樣的觀念也都了然於心,政府許多收費、規費制度因此能夠建立。最近,我去聽中研院許倬雲院士演講,聽到他說,專業的歷史學者大多喜歡當個學術的「註釋者」(footnoter),但他近年來已經少有「註釋者」的角色,反而強調以歷史來對一般讀者講話;他說:「我搭起橋樑,將(歷史的)專業傳達出去(給一般的讀者)。」這是深深感動我心坎的一段話。我不是圖書館學者,只是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員,但我仍然願意以我所知的一點棉薄知識或閱讀所得,在一般大眾化報刊上,為圖書館和讀者之間搭起一座座橋樑。



因此,除了為升等而不得不寫的幾本學術性著作,我工作之餘,就是希望能多為一般讀者寫一些比較大眾化的圖書館和圖書訊息報導文章。民國六十九年開始的《圖書與圖書館論述集》、七十四年的《圖書與圖書館論述集續集》、八十五年的《知識的門徑》、九十一年的《知識的燈塔》等書,都是我秉持著這個理念,在報刊上以通俗化筆調和題材,介紹或報導圖書或圖書館相關知識和訊息的文集。



現在這本《愛上圖書館》,也是如此,收錄近三、四年來發表在國內各大報刊上的有關圖書館和與書有關的書人、書業(出版社和書店)及閱讀方面等文章的合集,同樣的也是以比較輕鬆和散文似的筆調來介紹與書有關的機構、行業或人物等知識或訊息。筆者從閱讀國、內外相關刊物,將之整理、寫出、發表,無非是希望能與所有讀者一齊分享圖書館和書香世界的美好和發展,讓大家一齊更愛上圖書館、愛上閱讀。



本書是筆者這樣性質圖書的第五本,但此次能由九歌出版社出版,意義特別深遠;九歌出版社是以出版文學和生活為主的資深和績優出版公司,能願意將觸角延伸到圖書館和圖書這一主題,顯示一般讀者可能已開始注意到筆者多年來的一些努力。筆者非常感謝九歌的發行人蔡文甫先生及總編輯陳素芳女士能夠接納這本書。



當然,本書文章原登於聯合報副刊及讀書人周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及開卷周報、自由時報副刊、中央日報副刊、中華日報、台灣日報副刊、花蓮更生日報、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等,感謝各報刊主編們能惠登這些篇章,他們才是真正的橋樑。筆者也特別感謝我的恩師和老長官---師大名譽教授,也是前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振鵠先生、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教授、以及知名作家,也是聯合報讀書人周報主編蘇偉貞女士日常不斷的指教並惠賜推薦語,他們的鞭策,是這本書出版的原動力。我也謝謝國家圖書館的老同事們,這兩年來,每次我以讀者身份回圖書館閱讀書刊,總看見你們還是辛苦的在各個角落,為讀者服務,你們依然是知識書海的燈塔守塔員,默默點燃著燈火,為讀者引航!



最後,也感謝我的內人,也是國家圖書館的老同事—吳碧娟女士二十多年來的相互扶攜和鼓勵,她在我們退休前購置的書房兼工作室,更是蘊釀出這本書的源地。




王岫 九十四年十二月 於重慶南路書房

試閱文字

內文 : 誠品書店今年十五週年,這是都會雅痞型書店經營成功的範例之一。而遠在美國落磯山麓,有一個小鄉鎮的鎮長,也在去年感恩節之前,祝賀鎮裡的一家小書店,成立七十五週年。在人口不到一萬人的小鎮,要長期開設一家書店是不容易的,這家書店跟誠品相反的,它是鄉鎮實務型書店經營的範例之一;最特別的是,這家書店是由一家四代的女人接棒傳承下來的。



說起這家位於科羅拉多州北部埃斯特斯公園鎮的「麥克唐諾書店」(Macdonald Bookshop)的起源,倒是有一段浪漫故事。話說一九○二年,生於威斯康辛州、成長於紐約的麥克唐諾,到這個後來成為美國落磯山國家公園東部入口和總部所在地的埃斯特斯公園鎮遊覽,在這裡,他遇見了來自丹佛,也來觀光的幼稚園老師潔西卡;在山光水色之下,兩人一見鍾情,旋即結婚,定居紐澤西州。



五年後,他們忘不了他們初遇的埃斯特斯公園鎮的風光,乃又帶著兩個女兒回到小鎮重新創業。一九○八年,麥先生在小鎮買了一棟小木屋開起五金雜貨店,並在屋旁一個小角落兼賣一點書。一九二八年,麥先生從五金生意退休了,麥太太——也就是潔西卡,就打通客廳,連同原來的角落,重新設計規畫,正式掛牌「麥克唐諾書店」,開始經營起這個鄉鎮小書店了。除了書、雜誌,她也兼賣文具、學校用品、辦公室用品、雪茄、糖果、蠟燭……這是小鎮書店的特色,純賣書是無法生存的。



一九三二年,麥先生亡故後,麥太太在女兒及兒媳幫忙下,繼續經營這家書店。一九五七年,她在小木屋樓上病逝後,由大女兒路易絲接下書店的棒子,一直到一九七一年,她也逝世了,她教書的女兒寶拉在夏天旅遊旺季時,前來書店繼續傳遞書店的香火,其餘淡季期間,由一位親戚代為照料。一九七六年,寶拉從教書工作退下來,才正式以全時經營書店,成為第三代的書店掌門人。



由於小木屋空間不算大,賣場約只一千一百平方英尺,想要像誠品書店有悠閒的空間坐下來看書喝點咖啡的機會幾乎沒有,因此寶拉買下了書店後面的一塊空地,作為以後擴展的空間。



一九九一年,她的女兒史妲西亞就在這塊空地上蓋了另一棟木屋,開起姊妹店——「麥克唐諾圖書文具店」(Macdonald Papeterie)來了,除了賣雜誌、藝術類書籍和紙類、風景明信片、文具用品外,三千平方英尺的空間,也實現了她們想要讓顧客能在這裡喝咖啡、閱讀,或透過紙、筆寫作、交流的休閒據點。第三、四代母女的共同經營,顯現小鎮書店的茁壯成長;史妲西亞也在她的書店找到真愛——一九九二年,一位叫丹‧裴利的青年,來到小鎮,愛上這家文具書店的雅致氣氛,經常流連於書店,最後和女主人史妲西亞結婚了,並幫她經營這家文具書店,現在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但目前書店的重心還是在第三代寶拉的「麥克唐諾書店」上。寶拉認為書店能維持這麼久,是因為周圍四十五英里內沒有其他書店的關係;不是不曾有人想來開店,而是他們多半受不了這裡冬季酷寒的辛苦,所以有一陣子,也就是一九四。至一九七六年間,書店亦曾只在夏季時才營業,直到一九七六年,她能全職投入了,才又恢復全年營業。寶拉承認,書店主要靠夏季觀光季節在賺錢,因為埃斯特斯公園鎮在夏天湧入的人潮每天都在五、六萬人,而冬天,連當地的人口合起來也不到九千人。所以,在夏天,書店都保持著一萬五到一萬八千冊的存書量,也大都是有關徒步旅行、賞鳥、大自然觀察,以及美國西部、印第安人等方面的書為多,以配合觀光客的需要。以描寫美國早期西部生活而著名的傳記女作家桑多茲(Mari Sandoz, 1901-1966),以及曾獲普立茲獎的新聞工作者懷特(William Allen White, 1868-1944)這兩位科羅拉多州本土作家都曾來過這家書店,並把他們的著作寄在這裡賣過。



書店也不是沒有出現過危機。一九八二年七月,附近勞恩湖的水壩潰堤,四英尺高的洪水幾乎毀掉了整個書店的建築和財物。所幸鎮裡的民眾知道書店對社區的重要,有一百一十八位志工前來幫忙復建工程;寶拉只花錢請一位包商和他的一位助手來重蓋書店,其他的人力都是靠著忠誠的社區鄰里志工來幫忙油漆、拖曳垃圾、清掃、上書等工作。這是樸實小鄉鎮的人情味,但事實上,這時書店的木屋年歲亦已七十多年(連之前的五金店算在內)了,趁這個機會整頓重建一下也好。



限於面積,書店無法像誠品書店舉辦許多活動,如展覽、作家座談、演講等,書店早期回饋社區的多半是捐書給當地的圖書館或醫院。當地人口不多,多是過往的觀光客而已,也是長期性活動不容易規畫的原因。



但現在有第四代史妲西亞開的姊妹店,情況應好多了,除了休閒性的交流空間,有時候也可舉辦一些幻燈片欣賞之類的活動。



這是一個美國小鄉鎮的書店的故事,不知是否也可給國內業者一點啟發?




——九十三年四月十一日《中央日報‧副刊》

熱門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在台灣或美國均創造了極為賣座的票房。片中包括男主角氣象專家的兒子和一群民眾,因躲避風雨及大雪寒的災難而進入紐約公共圖書館裡面,在那裡度過了生平最難熬的幾天。圖書館一向號稱是人們心靈的避難所,這部電影,圖書館連天災也是大家避難的地方,不知是否像幾年前的《時光機器》這部電影所顯示的:「只要圖書館存在,人類毀滅的文明就有辦法重建」。



的確,《明天過後》的劇情安排民眾避難在圖書館,在抵禦嚴寒,而不得不燒書取暖。焚書行為固不可取,但紐約公共圖書館若不是以藏書豐富聞名,相信就無法取信觀眾哪有那麼多書可以燒來對抗空前的酷寒;所以,導演應該也是在鼓勵政府多建立圖書館豐富館藏的。




這當然是筆者的笑談,但慢著!其實電影中也有嚴肅看待圖書館一面的。片中大家不得已要燒書,但一位圖書館員對尼采的著作要丟入壁爐,畢竟不捨,認為這是經典書籍,應該能留則留;另一位災民則不恥尼采的行為,不認為他的書值得保留。這應該給安逸時代下的所有圖書館一個啟發,平常期間就要對館藏做一評估,哪些書是屬於經典的,在天災地禍時應該列為優先搶救或留存的,使人類的文明可以繼續流傳下去。這種書當然不一定是哲學,像片中女主角因腳傷而發燒,也是圖書館員翻了醫學書籍,才知道是什麼原因,以及應該要找什麼藥品的;這種書,當然也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結晶,對人類災後的重建,也是有幫助的。




電影對圖書和圖書館最大的禮敬,就是圖書館長無論如何都要抱著鎮館之寶《谷騰堡聖經》(直升機來救他們了,他就抱著這本聖經上機),絕不能讓它遭受傷害;這是十五世紀谷騰堡發明新型的活字印刷術所印行的所謂搖籃本(incunabula)書籍,現存在今的,僅有少數了,各國皆視為繕本書了。《谷騰堡聖經》代表著人類的知識因印刷的發明而能普及發展,也象徵著文明的延續和傳布;只要它存在著,就好像人類在災難的《明天過後》,依舊可以繼續重建文明的。




看過這部以災難下的圖書館為背景的《明天過後》,前幾天我去母校散步,經過公告欄時,隨便一看,竟然看到圖書資訊組(舊日圖書館學組)開設的一門「圖書與圖書館史」的課,因選修人數太少而被迫停開,不禁嘆息現今圖書資訊系學生只重視電腦資訊而忽視了自身學科的歷史沿革和發展了。為什麼會有災難的《明天過後》?不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無知或短視的過去嗎?而讀歷史不就是要知古以鑑來嗎?承載人類文明紀錄的圖書或圖書館應該也是如此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