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與政權的覆亡: 如何擺脫重蹈覆轍的歷史 | 誠品線上

History Repeating: Why Populists Rise and Governments Fall

作者 Sam Wilkin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民粹與政權的覆亡: 如何擺脫重蹈覆轍的歷史:本書是一堂關於民粹興起、民主失衡的重要課程一場民粹風暴,正在我們眼前形成。  本書敘述穩定的政局為何會崩解,及背後的歷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堂關於民粹興起、民主失衡的重要課程 一場民粹風暴,正在我們眼前形成。 本書敘述穩定的政局為何會崩解,及背後的歷史與科學。書中解釋了當今全球政治的民粹亂象,幫助讀者理解現狀,從而預先知道未來將如何。 作者詳細分析當代泰國以及上個世紀的希臘、美國、伊朗、法國、帝俄政局,還有那些被造神運動捧紅的政治人物,並且發現,今日許多國家的現狀,竟與歷史高度類似: ・民粹的特點、民粹主義者個人特質(例如專屬帽子、特定庶民腔調); ・政治酬庸、財富嚴重不均與民粹主義; ・如何激出以往不投票的選民; ・蝴蝶效應:輕輕振翅就可帶來風暴?還是條件早已具備? ・不計後果:民粹的經濟政策特色; ・阿根廷對峙:當「富人的財富」與「窮人的選票」產生了恐怖平衡; ・兩難選擇:政治議題極化之後的難題; ・群眾弱勢:勞工有人數優勢,卻不能抗爭成功;以及 ・歷史上民粹主義促進了哪些正面的改變。 另外,作者也透過實例反思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例如除非政治體制重大改變,否則絕難進行財富的分配。最終章則是一個判別指南,讓讀者評量自己的國家是否快要滅亡了,還有幾個評估政治風險的方向。 富裕的民主國家如何連續出錯,終致衰敗? 理性的人所提出的決策,為何造成動盪與對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冷靜推薦】公孫策/歷史專欄作家、評論家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陳建守/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 節目主持人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蘇起 ╱ 財團法人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嘗試尋求一個嚴肅問題的解答:一個富裕的民主政體要怎樣才會衰敗?美國、英國、法國,乃至香港、台灣,現況跟歷史有著諸多相似。而歷史告訴我們,儘管現況瀰漫著悲觀氣氛,情況可能陡然生變。公孫策/歷史專欄作家、評論家 ★專家的見解,充滿了重要資訊。Nigel Judd/Tech Data Europe市場服務總裁 ★傑出!適當的作者,適當的主題。Klaus Scheitz/Real Estate Finance, Investkredit總裁 ★權威的內容,一堂關於民粹興起、民主失衡風險的歷史課程。Business Line ★重要歷史事件的重要紀錄,讓我們看清政治不穩的真相。Business Standard ★書中整體內容極為有用,容易理解。Mina Toksoz╱渣打銀行國家風險主席 ★有力的論述…清晰而智慧的方法來呈現主題!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作者)山姆在本公司慕尼黑董事會的演講太精彩了,非常有深度!Graeme Watt/Technology Solutions EMEA at Avnet總裁 ★作者以大師的手法完美處理主題,充滿偉大洞見,又採用很吸引人的手法來傳遞訊息。Carlo Longhi/全錄公司歐洲供應集團總裁 ★歷史事件的精髓紀錄…以及對於政局不穩的精確觀察。Business Standard ★令人大開眼界!Kirkus Review ★非常迷人,又令人不安…有見識、理智的人所做出的決策,竟然能造成今日紛亂且對立的政治局勢。亞馬遜評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山姆‧魏爾金【作者】山姆・魏爾金 Sam Wilkin著名的地緣政治分析家,現任全球顧問諮詢公司Willis Towers Watson的首席政治風險分析師,客戶遍及全球一百四十個國家,主要負責發展、執行政治風險分析與管理工具及解決方案。先前他曾擔任牛津大學商學院的諮詢機構Oxford Economics的首席企業研究員,也是Aon Trade Credit的首席政治風險分析師。 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獲得國際關係、經濟學學位。曾任教布朗大學華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孔思文【譯者】孔思文現任國立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曾任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翻譯學助理教授。翻譯經歷包括自由譯者、紐西蘭華語電視台談話節目與當地晚間新聞譯者等。熱衷翻譯教學、研究與實務。目前為台灣翻譯學學會會員與紐西蘭翻譯協會會員。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皇家汪星人「福福」:泰國民粹傳奇 第二章 列寧嚇一跳:庶民百姓為何參與政治 第三章 在德黑蘭誦詩:極右派崛起與政權垮台 第四章 阿根廷之淚:富裕的民主國家為何失敗 第五章 美國非革命:如何拯救現況? 第六章 亡國徵兆判讀指南 作者引用文獻與附帶說明

商品規格

書名 / 民粹與政權的覆亡: 如何擺脫重蹈覆轍的歷史
作者 / Sam Wilkin
簡介 / 民粹與政權的覆亡: 如何擺脫重蹈覆轍的歷史:本書是一堂關於民粹興起、民主失衡的重要課程一場民粹風暴,正在我們眼前形成。  本書敘述穩定的政局為何會崩解,及背後的歷史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86370
ISBN10 / 9573286378
EAN / 9789573286370
誠品26碼 / 2681818185004
頁數 / 352
開數 / 橘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解釋了「富裕的民主國家為何會衰敗」。而當今的美國、香港、台灣、英國處處可見民粹興起的陰影,本書值得台灣公民深思,並且嚴選政治人物。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論
  
    讓我們一起想像:如果你想改變現有體制;如果你是在華府或倫敦的菜鳥國會候選人;如果你身在極權的中國或古巴,想要熱血推動民主運動;如果你手握軍權,想要推翻這個腐敗又不公不義的政權。
 
    再想想,你心中有一個清楚而強烈的圖像:你正引領全國人民,邁向更美好的未來;你身披潔白義袍,昂首闊步往前行,身旁則是青年們詠唱著讚揚你的詩章,沿途為你灑下玫瑰花瓣……
 
    好吧,算我作夢。其實我要報告一個壞消息,請恕我直言:你的這些同胞們全都是一群沒用的羊咩咩!縱使你大聲疾呼:「讓我們使這個國家再度偉大!」他們只會虛應兩聲:「咩咩!」只要給他們垃圾食物和IG,他們就滿足了。他們根本不瞭解,也不在乎,整個體制會如何害死他們。就算有人闖進他們家壓制他們,把他們身上的羊毛全部剃光,他們也只會踉踉蹌蹌站起來,又跌回沙發繼續吃零食。
 
    這種安於現狀的羊腦思想,對於那些有意發動大規模運動、對抗現有體制的人來說,會是個大問題。沒錯,凡是渴望政治革新的領導人(包括在南非抵抗種族隔離的義士,及一九一七年推翻帝俄的革命黨人),都碰過羊腦思想的阻力——畢竟,平民百姓參與政治運動,很難獲得實質好處。你與現有體制衝撞,你自己必須犧牲很多,爭到的福利卻是社會全體共享。我們都想過好生活,但沒人願意放棄假日去爭取好生活。

    不過也別絕望,因為人民是可以動員的。參加英國脫歐公投的投票者當中,約有兩百八十萬人並沒有參與上一次的選舉,更有很多人把一生首投就貢獻給脫歐。不管你喜不喜歡脫歐公投的結果,脫歐公投本身就是一場「人民大規模參與政治活動」的好例子。脫歐公投後的首次英國國會選舉,選民的參與度也毫不遜色;其中年齡層介於十八歲到二十四歲的選民,參與投票的比例就增加十六個百分點,而少數族群的選民人數也提升百分之六。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長期以來對政治冷感的人,從沙發站起來出門參與政治呢?

    這類「人民突然積極參與政治」的現象,我稱為動員政治(mobilisation politics)。動員政治帶出一種新的政治形態,與過往我們所熟悉的截然不同。脫歐就屬這種政治形態,而川普當選、反脫歐或反川普的相關活動、歷史上的大規模革命起義等等,也都屬於這種政治形態。
 
    本書就是嘗試解釋這種政治的騷動是怎麼發生的,並講述政治人物鼓動政治騷亂、激發大型抗爭、透過選舉推翻既有體制,最後終於成功的故事——有時成功來得太突然,連當事人自己都頗感意外呢。
 
蝴蝶效應
    想必大家都聽過蝴蝶效應:一個輕輕振翅,卻引發出颶風。然而在政治上,更常見的是颶風早已蓄勢待發,只是剛好被路過揮舞翅膀的蝴蝶高調搶功。政治人物常因政治事件而留名,可是大規模政治運動的真正力道,來自於看不見的社會、政治與經濟條件。引領過重要變革的政治領袖們容易往自己臉上貼金,虛誇著自己背上的那副翅膀多有影響力,殊不知只要所有條件都到位,就算僅是微幅拍翅,也能帶來狂風暴雨。
 
    前提是,所有的條件都須具備。史上最性感革命家切・格瓦拉(Che Guevara)曾說:「革命可不像蘋果成熟自然掉落,而是必須出力讓它掉落!」二〇一七年間,許多人像是在唸魔咒似的整天詛咒美國總統川普,然而單靠魔咒真能解決政治這難題?除非我們正視政治背後的種種情況,否則老問題永遠都在相同的層面上打轉。
 
    但又是哪些因素造成當前世界政局的混沌呢?最常受到討論的因素有兩種,不過都不足以解釋這些令人吃驚的政治事件。首先是經濟困境。本書稍後會提到,經濟問題和政治動盪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麼單純。假若單純靠著經濟困境就可引發動亂,那麼領導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的應該是農民,而非相較下還過得去的都市勞工階級。假若單純因為經濟困境就可引發動亂,那麼照理說北韓每天都會上演抗爭活動(考慮到北韓政府的極度高壓,就算有抗爭大概也不會成功)。稍後我們會讀到,僅憑極端的個人困境,尚不足以激發人民挺身而出對抗現有政治體制。
 
    第二個就是心理因素。據說那些被激出來支持英國脫歐、支持川普的選民,有些是覺得自己的信念價值遭受挑戰,有些是覺得被少數族群或宗教勢力威脅,或者純粹只是想要選一個比較有魄力的領袖上台。不過如果個人「價值」的衝突是近期政治事件的肇因,那麼照理來說許多英國選民早就該在先前的國會選舉中站出來投票了,不會等到脫歐公投那次才突然集體出門投票。可以合理的斷言,「價值觀」不會在二〇一五年英國國會選舉和二〇一六年脫歐公投這短短的期間內就大幅改變。因此僅憑「價值」,也無法解釋為何二〇一六年對英國的政治會是如此異常的一年。
 
    假使經濟困境、心理因素以及如英國首相強森(Borris Johnson)這種人物,都無法解釋當今令人吃驚的政治事件,那還可去哪裡找答案?
 
解讀當前政治現象
    我想寫這本書的念頭,已經好一陣子了,因為就我分析政治危機的專業角度觀察,檯面上看似平淡無奇的現代政治(政黨不分外皮,其實立場、做法都類似),未來會逐漸失效。所以我認為,讀者應該會想要探討為何會發生這種現象。
 
    本書大部分篇幅是關於穩定的政局為何會崩潰,及背後的歷史與科學。本書主旨不在究責,也不想評價那些觀點與我相左的人,更無意嘲笑英國首相強森。話雖如此,在本書最終章,我還是會稍微抒發己見。
 
    書中會介紹歷史上幾位特立獨行的政治領袖,有的大家耳熟能詳,有的可能聽都沒聽過;對於他們是如何微微振翅就引發蝴蝶效應,進而推翻政府,本書也會加以闡述。我主要以二〇一六年的政治事件當成參考點——政治在這一年所留下的歷史軌跡,我們一定記得,雖說也有很多人巴不得忘了這一年。①


    我也會點出隱藏在歷史背後的運作模式,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為何出現相呼應的情況和事件。其中有些模式能提供線索,讓我知道造成政局不穩的原因;有些模式就純粹是巧合,舉例來說,那些反體制的領導人都喜歡戴著專屬帽——最新的例子是川普的棒球帽,其他的案例還有毛澤東、卡斯楚或切・格瓦拉。這種趨勢據稱始於列寧,他不知為何老是喜歡戴著他在瑞典取得的畫家帽。我實在想不出任何理由可以解釋為何改革需要搭配一頂好帽子,也許正在讀此書的你想得到答案!
 
    本書第一章介紹人物:充滿魅力的民粹主義者、守舊的政客,還有崛起的中產階級。我會敘述泰國的政治動亂和一隻名叫「福福」的貴賓狗。泰國選民為了懲罰處理金融危機失敗的政客,於是選出了一個民粹主義富豪當總理。後來曼谷的中產階級站出反抗他,但結局和大家的預期差很多。
 
    第二章和第三章則說明引發政局不穩的原因。一開頭的重點先擺在歷史上一場意義極其重大、也極為出人意料之外的大規模群眾抗爭;在這場與政府的對抗中,一群俄國勞工推翻了冷血無情的沙皇。這場抗爭也改變了世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全球將有三分之一的人活在共產政府統治之下。這群勞工的起義是因為太苦了嗎?是因為錢不夠嗎?還是集體理性失控?都不是。從這個歷史案例我想要指出的是,動員政治之所以能存在,背後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第三章則描述另一場重塑地緣政治的政治抗爭: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大多數人可能都忘了,這場革命的起因竟是誦詩。本章點出為何政權會覆亡(領導人瘋了只是原因之一),以及為何右派發起的暴動會成功。以前的社會科學家認為,革命是由一股極為強大的反抗力量醞釀而成。不過,這一章會提到,事情其實並沒有這麼單純。
 
    當時的帝俄和伊朗都不是民主國家。所以一個富裕的民主政體要怎麼樣才會衰敗?這個問題將在第四章回答。本章的主題圍繞著阿根廷——當代唯一一個脫貧轉富、又再次陷入貧窮的國家,主角是胡安‧裴隆(Juan Perón),他可能是史上最純粹的民粹主義者,是民粹主義的暗黑天才,如同《哈利波特》裡的「佛地魔」,是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裴隆曾經一度失勢,之後好幾年阿根廷的出版品上如果出現他的名字或肖像,就被視為犯罪。直到他像「佛地魔」一樣在一個邪惡共犯的幫助下捲土重來,情況就不同了。
 
    第五章的故事則有個快樂的結局。一九三〇到四〇年代,美國克服了許多當今仍存在的挑戰,包括民粹主義和政治分歧。此章節的故事主角是脩義龍(Huey Long),他擁有超凡入聖的群眾魅力,也是一位天生的革命家,早在中學時期就發起他的首場大規模抗爭活動。當時美國的民主是否受到脩義龍這個民粹主義者的威脅?還是說,他反而在無意間拯救了美國民主?這是個至今還可研究的問題。
 
    最終章是一份簡易判別指南,讓讀者去評量自己的國家,看看是否快要滅亡了。本章將解釋,為何社會科學預測,人類未來將活在一個如同電影《銀翼殺手》般的世界;我還會說明,現實情況只可能會更糟糕。最後,我也會點出幾個評估政治風險的方向,並且同場加映一段性愛情節。
  
---------------------
①    按,二〇一六年的世界大事包含: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英國通過脫歐公投;菲律賓贏得南海仲裁,海牙常設仲裁法庭裁定中國沒有「九段線」權利;夏季奧運在巴西里約舉行、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被國會彈劾成功;川普當選第四十五任美國總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334決議,認定一九六七年以來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及後續屯墾活動均屬非法。

試閱文字

內文 : 春風裡的巴黎

接下來,讓我們以一段與性愛相關的情節,來談論本書最後的篇章。這一切,必須從一群情慾流動的學生開始說起。
那一年,有關當局明文規定:大學宿舍是男女分居。這是在開什麼玩笑?這裡是巴黎,而且恰好是春風徐徐的時節。一九六七年春天,樹枝初吐新芽,有一大票男學生跑進巴黎第十大學的女生宿舍,驚動了警察和消防隊,於是立即出動,到場要把男學生強行拖走,因為有人舉報現場正在舉辦令人震驚的自由濫交大趴體。
主管當局為了樹立典範,矯正風氣,於是開除了近三十名學生。但是春心蕩漾的學生運動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了。一九六八年一月,一名政府部長級官員造訪第十大學校園,看到牆壁上滿是猥褻的塗鴉,還有一根巨大的陽具。
當這名部長級官員經過時,一位名為丹尼爾‧龔本第(Daniel Cohn-Bendit)的學生從人群中站出來,大聲嗆說,政府最新發表的府院白皮書當中,「對於青少年的兩性議題隻字未提」。
部長大概認為這個學生是出來搞笑的,並未搭理。龔本第繼續大聲闡述男女合宿的重要性。這位部長終於失去耐性說:「你看看你長的這個樣子,難怪你沒有女友。我建議你跳到泳池裡冷靜一下!」
龔本第回嗆:「這樣的回答,跟希特勒手下青年部長會說的話差不多!」
龔本第後來成為眾所皆知的「紅色丹尼」,他腦中想的可不是只有性愛而已。他是一位業餘的哲學家,他許多的哲學辯思大多都與革命有關係。龔本第認為,列寧的「革命先鋒」概念——也就是菁英部隊在大規模暴動中引領著人民——是過時的想法。他相信革命家的任務就是要挑起衝突,接著讓混亂的局勢自然發展。他告訴法國著名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群眾運動唯一的機會就是製造混亂局勢,讓人們可以自由的表達。」
後來消息傳出,學校可能會開除龔本第或驅逐出境(按,他是生在法國的德國籍猶太人),於是一群學生佔據了社會系校舍。警察也出動了。接下來,龔本第的非典型政治暴動理論竟然準確到令人訝異。警方動手處理掙扎反抗的學生時,剛好是下課午餐的時間,差不多有一千名的同學突然抵達現場,場面完全失控,近乎暴動:窗戶破了,車輛翻倒了,警察退後了。
法國學生通常不太攻擊警察。可是一九六八年的情勢非常緊繃,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十年前用令人懷疑的手段取得權力(當年法國政府擔心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暴動,會延燒到法國本土,於是要求戴高樂接受總統一職,國會甚至讓他全權重新制憲)。到了一九六八年,戴高樂邁入第二任的七年總統任期,儘管他不是獨裁者,但也稱不上是民主楷模。他的政權重複不斷用老掉牙的手段,起訴污辱總統的人。
一九六八年的情人節,為了支持男女混合教育運動,法國的全國學生會發起了「男性攻佔女生宿舍」的活動,在全國各大學舉辦。這一次,在巴黎國際大學城女生宿舍堅守到最後的,是幾位美國男學生——這到底是因為他們情慾力量太強,還是警察對外國學生下手比較沒那麼重,則無從得知。三月,約有五百名學生加入定期抗議活動在第十大學靜坐。四月時,龔本第帶領了一場抗議活動(儘管他宣稱自己不想領導群眾),集結了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反戰抗議人士,以及要求男女混合宿舍的學生們。五月時,這項抗議活動由位於市郊的第十大學校園移師到索邦大學。
一九六八年五月三日,當局派出警力前去逮捕索邦大學的抗議學生,不料執法過當,一次就逮捕了超過五百名學生,並且關閉了索邦大學校園,這是該校成立七百年以來的第一次。接著又發生了學生與警察之間長達六小時的暴力對峙,情勢還蔓延到拉丁區。
這才只是開端而已。五月七日,全國學生會與部分教師工會表達對抗議人士的支持。五月十日,抗議人士在聖米希大道上搭起障礙物,砍樹,推倒路邊的車輛,還破壞路面。警察於凌晨兩點十五分採取驅除行動,兩方激戰直到清晨六點。學生投擲汽油彈,大約有四百人受傷。上千人目睹了這場巴黎市中心的暴力事件。
按照典型的法國風格,事發後一定要討論這場暴力背後的哲學啟發:到底是哪位哲學家的學說啟發了學生。有人認為這些學生是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的追隨者。但龔本第說:「我們沒人讀過馬爾庫賽的作品。」
五月中,工業勞工工會也加入這場暴動。將近有一百萬人走上街頭遊行抗議。鐵路、航空與道路運出工會則展開罷工。到了五月二十日,巴黎所有的卡車運輸和郵件發送完全停擺。事態演變到這個地步,政府已經無法控制大學和拉丁區,這裡大部分遭到老師和學生佔領。巴黎整個陷入癱瘓。一名學生回憶:「那個時候的巴黎真是美好,大家都在議論紛紛。」受到佔領的索邦大學,牆上的塗鴉寫著:「我愈是參與革命,就愈是感到像在做愛一樣。」巴黎政治大學的政治科學家們,所寫的內容更是充飢渴:「女孩們,別讓你的男人疏遠你。將你自己奉獻給革命吧!」
有幾個地方仍舊一切正常。一位巴黎國際留學生大學城的斯里蘭卡學生回憶當時的情景:「比利時和瑞士學舍是整個大學城最乾淨、最安靜也最有秩序的區域,並沒有受到波及。」
抗議群眾對於自己內部的立場並沒有共識——代表共產的紅旗與代表無政府狀態的黑旗,在現場一起飄揚。但他們都同意:我們反對戴高樂。「我對形而上學沒什麼興趣。」龔本第告訴沙特:「我其實並不在乎一個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否仍舊可以有革命……眼前的目標是推翻政權。」
到了五月底,約有三分之二的法國勞工參與罷工。戴高樂也問出了幾個非常哲學的問題,例如他問內政部長福歇(Christian Fouchet):「你能跟我拍胸脯保證,福歇呀,你能真的向我保證,暴動沒有勝過秩序的力量的可能性嗎?」歷史並未記載福歇給戴高樂的答覆,但戴高樂大概不喜歡聽到的答案,於是戴高樂說:「好,我決定離開。」然後搭乘直升機逃回巴黎,表面上是要去他的鄉間住所,但是隨後就帶著他的個人文件和財產消失不見。學生最後得到他們想要的男女混合宿舍,並推翻了法國政府。
幾個小時之後,戴高樂在德國的法國佔領區軍事指揮部現身。他應該是想要尋求軍方的支持,而他也得償宿願(另有說法表示,戴高樂原本打算放棄他的總統職務,但軍方領袖給他帶來勇氣)。五月三十日,戴高樂回到法國,宣布將舉辦新的選舉。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真正完全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左派政黨竟然在選舉中潰不成軍,失去將近一半的國會席次,而戴高樂的保守右派政黨則成為絕對多數。這下戴高樂的執政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他禁止抗議示威活動,查禁極左派刊物。拉丁區原來的石頭路全都換鋪成柏油路,以防止任何人撿石頭丟警察。宿舍改成了男女混合,學生領袖們拿到了出書的合約,龔本第則流亡海外長達十年。
現在,人們回想起一九六八年五月的暴亂,並未依照它的本質來定位它(它的規模應該接近革命了),而是把它定位成「因為學生性事引發的動亂」。
所以,如果你因為民粹興起而失去了希望,請打起精神。就算是最反常的政治事件,也可能在事發後馬上恢復到原狀。最有名的例子是,一九六八年巴黎暴動發生的兩個月前,《世界報》的社論寫道:「法國真是平淡無聊。」在短暫的與革命擦身而過後,法國民眾用選票決定重新擁抱無聊。
我必須說,我並不認為我們可以像一九六〇年代的法國,能輕易的脫離我們目前的困境。嚴重的財富不均,將會不斷挑戰政局的穩定,也會挑戰區域結盟的可能性(例如打造更強的歐元區)——雖然局勢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會好轉。
幸好,大部分國家的基本面都很扎實。在過去,民主也撐過激烈的動亂,
甚至美國在脩義龍這號政治人物那樣的年代,民主都能安然無恙。本書所談到的歷史事件模式將會影響我們的未來,可是決定權卻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