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導讀 一: 先秦詩辭歌賦 | 誠品線上

先秦文學導讀 一: 先秦詩辭歌賦

作者 吳宏一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先秦文學導讀 一: 先秦詩辭歌賦: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 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 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略先秦諸子的思想魅力!大量的經籍典故,是寫作、說話絕佳的取材來源,讓論述更具說服力及生動性! 先秦詩辭歌賦:詩經、楚辭、古歌謠──抒情詠歎的詩歌佳作 《詩經》和《楚辭》並稱為中國文學的源流,《詩經》寫實而典重,《楚辭》淒清而緜遠,分別代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後世詩歌的典範,對文學形式和創作手法的發展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當代國學大師 吳宏一 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起源,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其經典地位與藝術成就舉世公認。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透過注解、語譯、分析、說明,帶領讀者認識先秦文學的思想、內容及特色,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解題:清楚扼要,顧及名著特色選文:具代表性,呈顯名家風格注釋:力求簡明,並陳不同說法語譯:淺白通順,以直譯為原則析論:兼採眾說,提供閱讀方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吳宏一 編著吳宏一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詩經新繹全集》,以及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編注凡例 壹、詩經 《詩經》解題 詩經選 關雎 野有死麕 燕燕 相鼠 氓 黍離 子衿 雞鳴 陟岵 蒹葭 七月 鴟鴞 鹿鳴 采薇 何草不黃 下武 清廟 玄鳥 附錄:先秦說詩的風尚和漢儒以詩教說詩的迂曲/屈萬里 貳、楚辭 《楚辭》解題 楚辭選 離騷 少司命 山鬼 天問 哀郢 橘頌 漁父 風賦 參、古歌謠 古歌謠解題 古歌謠選 澤門之皙──《左傳》 子產執政──《左傳》 蜡辭──《禮記》 彈歌──《吳越春秋》 易水歌──《戰國策》 成相──《荀子》 附錄:古文學的欣賞/朱自清

商品規格

書名 / 先秦文學導讀 一: 先秦詩辭歌賦
作者 / 吳宏一
簡介 / 先秦文學導讀 一: 先秦詩辭歌賦: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86448
ISBN10 / 9573286440
EAN / 9789573286448
誠品26碼 / 2681818177009
頁數 / 27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5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認識先秦文學的最佳讀本
解題:清楚扼要,顧及名著特色
選文:具代表性,展現名家風格
注釋:力求簡明,並陳不同說法
語譯:淺白通順,以直譯為原則
析論:兼採眾說,提供閱讀方法

試閱文字

內文 : 《楚辭》解題
《楚辭》是戰國時代南方楚人的詩歌。它和《詩經》一樣都是後世詩歌的典範,但二者有所不同。《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較為整齊;《楚辭》除了少數的作品(如〈橘頌〉)外,句式錯落參差。《詩經》大多從現實生活中取材,富有寫實而典重的色彩;《楚辭》則多寫個人的情感與幻想,山川草木、人鬼神靈,皆可驅馳於筆底,鋪張而浪漫,淒清而緜遠,並且善用「兮」、「些」等字,有它特有的格調。這種差異,和楚國的民族性格、地理環境等因素,都有密切的關係。
《楚辭》以屈原的作品為代表。屈原,本名「平」,「原」是他的號。他是楚國的貴族,懷王時當過左徒的官,口才好,又有學識,入則謀劃國事,施發號令,出則接見賓客,應對諸侯,很能得到懷王的信任。當時楚國有親秦、親齊兩派,屈原是親齊派,秦國看見屈原得勢,便派張儀買通了楚國的權臣靳尚等人,在懷王面前毀謗他。懷王果然中了計,將屈原放逐到漢北去。張儀乘機勸楚懷王和齊國絕交,說秦國將割地六百里送給楚國,作為報酬。等到楚和齊絕了交,張儀卻說答應的只有六里。楚懷王大怒,便舉兵伐秦,不料大敗而歸,這時候才想起屈原,召他回朝,出使齊國。親齊派暫時抬頭,但親秦派不久又得勢,懷王終於被秦國騙了去,拘留下來,就死在秦國。這件事是楚人最痛心的,屈原更不用說。可是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卻還是聽親秦派的話,將他二次放逐到江南去。屈原流浪在外,卻仍然關心朝廷;他不忍目睹亡國的慘狀,又想以一死來感悟頃襄王,最後便自沉在汨羅江裡。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的身世真是一齣悲劇。可是他忠君愛國的精神,卻贏得了後人的同情與尊敬。大家都尊稱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舊曆五月五日的粽子和競渡,都是用來祭他的;把這一天定為詩人節,也是為了紀念他的緣故。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招魂〉、〈遠遊〉等廿五篇。〈離騷〉和〈九章〉是他放逐時作的,等於他的自傳。〈九歌〉原來是古代楚國民間祭神的樂歌,曾經屈原改寫過,是優美的抒情詩。〈天問〉是一篇奇文,作者在篇中提出對自然界、人事上的現象所發生的疑問,保存了不少的神話傳說和古史資料。〈招魂〉鋪張排比,想像奇特,有些地方描述上下四方的怪物,令人覺得詭異有趣。〈遠遊〉寫周遊上下四方的樂趣,是屈原用幻想創造了一個無限的世界,來寄託他精神上的苦悶。這些作品中,像〈招魂〉等篇,也有人說未必是屈原的作品。
屈原之後,最出色的是宋玉。宋玉相傳是屈原的弟子,作有〈九辯〉,是第一個描寫悲秋的人。他的題材和體製都模擬〈離騷〉和〈九章〉,只是沒有屈原那樣的激切。另外,還有一個景差,據說他是〈大招〉的作者;〈大招〉是模擬〈招魂〉的。
到了漢代,模擬屈原、宋玉的更多,東方朔、王褒、劉向、王逸等人都是。大概在漢武帝時風氣最盛,以後就逐漸衰落。漢人稱這種體制的作品為「辭」,又稱為「楚辭」。漢成帝時,劉向把這些作品編輯起來,成為《楚辭》一書。從此,《楚辭》就成為一部文學總集的名稱。
歷代注解《楚辭》的學者很多,像漢代王逸的《楚辭章句》、宋代洪興祖的《楚辭補注》、朱熹的《楚辭集注》、清代王夫之的《楚辭通釋》、蔣驥的《山帶閣注楚辭》,以及今人姜亮夫的《屈原賦校注》、馬茂元選注的《楚辭選》等都是重要的注本。至於像游國恩的《楚辭論文集》等書,則可供研究者參考。
 
離騷(節)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
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
 
【語譯】
古帝高陽氏的後代子孫啊,
我堂堂的先父字號叫伯庸。
太歲在寅的那一年正月啊,
庚寅那一天就是我的誕辰。
先父觀測我初生的情況啊,
才賜給我一個嘉良的美名。
他替我取的本名叫正則啊,
他又替我取個表字叫靈均。
我既有這些美好的內在啊,
同時又有超出凡人的長才。
披上江蘺和幽芷的外衣啊,
又編結秋天的蘭花做佩帶。
匆匆地我好像怕來不及啊,
深恐年光不待容易把人拋。
早晨去拔那山上的木蘭啊,
傍晚又去採那洲畔的宿草。
日月飛逝不肯稍作停留啊,
春天秋天的更替轉眼又到。
想到草木的會隨時凋謝啊,
也就害怕美人的即將衰老。
不珍惜盛年而遠離污穢啊,
你為什麼不改變這種態度?
趕快駕著駿馬向前奔馳啊,
來吧,我在前面為你帶路!
 
【析論】
〈離騷〉就是「遭憂」或「別愁」的意思。它是屈原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篇。因此,後人也用它來統稱屈原所有的作品。
〈離騷〉全文二千四百餘字,是屈原血淚交集的傑作,寫他從小志尚高潔,不肯同流合污,而屢遭讒嫉、志不得伸的苦悶心情,是中國抒情長詩的名篇。篇中陳說唐虞三代的安定,桀紂羿澆的變亂,善惡因果,歷歷分明,藉此來諷刺當世,感悟君王;又用許多神話佚聞和動植物的比喻,來委曲地表達他對楚王的忠愛,對賢人君子的嚮往,對佞臣小人的痛惡。設想之奇,辭藻之美,一片懷鄉愛國之情,滿腔生死離別之痛,真是扣人心弦。他又將君王比為美人,將賢臣比為香草,美人香草從此便成為政治上的譬喻,影響後來作詩解詩的人很大。王逸的《楚辭章句》就這樣說:
 
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芳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託君子,飄風雲霓以為小人。其辭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我們這裡所節錄的是〈離騷〉的第一段,屈原敘述他的先世、出生年月,稟賦之美、修養之好,以及想及時努力、有所建樹的希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