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導讀 四: 先秦神話寓言
作者 | 吳宏一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先秦文學導讀 四: 先秦神話寓言: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 |
作者 | 吳宏一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先秦文學導讀 四: 先秦神話寓言: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 |
內容簡介 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 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 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略先秦諸子的思想魅力!大量的經籍典故,是寫作、說話絕佳的取材來源,讓論述更具說服力及生動性! 先秦神話寓言:韓非子、李斯作品、呂氏春秋、周易、禮記、山海經、穆天子傳、先秦寓言──富含哲理的凝練智慧 先秦的寓言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令人百讀不厭。不管是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或虛擬的自然現象,來詮釋宇宙人生的道理和政治教化的理想,都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當代國學大師 吳宏一 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起源,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其經典地位與藝術成就舉世公認。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透過注解、語譯、分析、說明,帶領讀者認識先秦文學的思想、內容及特色,重現古典文學名作的光燦與風華。 解題:清楚扼要,顧及名著特色選文:具代表性,呈顯名家風格注釋:力求簡明,並陳不同說法語譯:淺白通順,以直譯為原則析論:兼採眾說,提供閱讀方法
作者介紹 吳宏一 編著吳宏一臺灣高雄人,一九四三年生。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臺、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詩教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作文課十五講》、《從閱讀到寫作》、《詩經新繹全集》,以及人生三書之《論語新繹》、《老子新繹》、《六祖壇經新繹》等專書三、四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臺灣、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產品目錄 前言 編注凡例 壹、韓非子 《韓非子》解題 韓非子選 說難 五蠹 貳、李斯 李斯作品解題 李斯作品選 諫逐客書 參、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解題 呂氏春秋選 察今 察傳 肆、周易 《周易》解題 周易選 乾卦 伍、禮記 《禮記》解題 禮記選 學記 禮運 陸、山海經 《山海經》解題 山海經選 海外北經 精衛填海 刑天爭帝 鯀禹治水 附錄:讀《山海經》札記(十五則)/吳宏一 柒、穆天子傳 《穆天子傳》解題 穆天子傳選 周穆王見西王母 捌、先秦寓言 先秦寓言解題 先秦寓言選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鵷鶵與鴟──《莊子》 材與不材之間──《莊子》 運斤成風──《莊子》 南郭處士吹竽──《韓非子》 畫鬼最易──《韓非子》 三蝨相訟──《韓非子》 苛政猛於虎──《禮記》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戰國策》 宋康王反祥為禍──《戰國策》 中山君饗士──《戰國策》
書名 / | 先秦文學導讀 四: 先秦神話寓言 |
---|---|
作者 / | 吳宏一 |
簡介 / | 先秦文學導讀 四: 先秦神話寓言:學習先秦諸子的智慧 展現獨特的語言風格,提升閱讀與寫作素養詞義理解X語文應用X哲學思辨X賞析評論傳頌千古的經典好文,值得反覆誦讀,領 |
出版社 /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3286479 |
ISBN10 / | 9573286475 |
EAN / | 9789573286479 |
誠品26碼 / | 2681818176002 |
頁數 / | 264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有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4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先秦寓言解題
推尋中國舊小說起源的人,往往會注意到先秦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先秦的神話傳說,像《山海經》、《穆天子傳》等等,雖然只是一些片斷的描寫,我們從中仍然可以想像到先民的思想與生活;先秦的寓言,像史傳、諸子書中的一些記載,雖然篇幅不長,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但其中所洋溢的文學情趣,卻仍然令讀者百讀不厭。
寓言,又叫「偶言」或「隱言」。一般說來,它具備兩個要素:一是故事情節,二是比喻寄託。故事情節,是為了使所說的道理更具體,更明白;比喻寄託,則是作者說這些故事情節的用意所在。
先秦的寓言,《晏子春秋》、《墨子》、《孟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和《禮記》等書著錄的很多,有的藉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有的藉虛擬的自然現象,來詮釋宇宙人生的道理和政治教化的理想,對讀者頗具說服力和感染力,蔚為先秦文學的一支生力軍。
朱清華的《先秦寓言選釋》、陳蒲清的《中國古代寓言史》等書,都可供讀者參考。
鵷鶵與鴟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語譯】
惠子在魏國為相,莊子去看他。
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來,準備代替你做相國。」
因此惠子害怕,在國(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莊子去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牠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牠嗎?這鵷鶵從南海出發,要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實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在這時候,鴟鳥抓到了死掉的臭老鼠,看見鵷鶵飛過牠身旁,就抬頭來看著牠說:嚇!現在你也想以你的魏國職位,來嚇我一聲嗎?」
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鴈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語譯】
莊子經過山中,看見大樹枝葉非常繁茂,可是砍樹的人休息在樹旁,卻不動手去砍。莊子問他們什麼緣故,砍樹的人回答:「沒有地方用到它。」莊子於是說:「這大樹因為沒有用處,才能夠保全它的天年。」
莊子從山中出來,住在一個老朋友的家裡。老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烹煮了來請客。童僕請示主人說:「其中一隻會叫,另外一隻不會叫,請問殺哪一隻?」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那一隻。」
第二天,弟子向莊子請教說:「昨天山中的樹木,因為沒用才能保全它的天年;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沒用被殺了。先生將要如何處理呢?」
莊子笑道:「我莊周將要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處於材與不材之間,好像是對了,其實還是錯的,所以還是不能免於物累。假使能夠順應道德而浮遊於世,就不一樣了。沒有榮譽感,沒有羞恥心,像一龍一蛇一樣,順著時機一起變化,卻不肯偏執;能夠一上一下,以中和為節度,遨遊於萬物之先;控制外物卻不被外物所牽制,那麼,怎麼會受外物牽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處世的方法了。至於萬物之情和人倫之理,就不是這個樣子。有合就有離,有成就有敗,清廉就受挫折,尊貴就受批評,有作為就被虧損,賢能就被算計,不成材就被欺負,哪裡一定能怎麼樣呢!可悲啊!學生們記住它,(要免於物累,)只有歸向道德而已吧!」
運斤成風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語譯】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告訴後面跟隨的弟子說:「郢地有個人,把石灰塗抹在他的鼻尖上,像蒼蠅的翼翅那麼薄,教匠石砍掉它。匠石揮動斧頭,挾著風,隨手就砍去了它,把石灰砍得乾乾淨淨,但是鼻子卻沒有傷害到。郢地的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到這個消息,召來匠石說:『再試著對我做做看。』匠石說:『我是曾經能夠砍掉它的。不過,我的對手已經死了很久了。』自從這位惠子死了以後,我就沒有人可以當對手了,我就沒有人可以討論這種道理了。」
【析論】
莊子的這三則寓言,分別選自《莊子》的〈秋水〉、〈山木〉、〈徐无鬼〉等篇。
《莊子》一書,不但是一部哲學著作,而且文學的成就也極高。書中應用很多寓言故事來闡述道理。由於思想的超逸,文辭的縱恣,想像的浪漫,描寫的生動,有時候還使它的文采超過它的哲理,使它的文學價值超過它的哲學價值。
《史記》曾說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這些寓言量多質佳,在《莊子》一書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像本系列《先秦諸子散文》所選的〈逍遙遊〉、〈養生主〉等篇,在說理的同時,寓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些讀者,必須透過這些寓言故事,才能探測莊子的奧義妙理。
這裡所選的三則寓言,第一則「鵷鶵與鴟」,也有人題為「惠子相梁」,是寫莊子的鄙棄功名,認為不要「以得殉名」,也就說,不要因為追求世俗的名譽,而迷失了天然的本性。〈秋水篇〉中,除了這一則寓言之外,另外還有一段文字,說楚王派人來請莊子為相,莊子答以「吾將曳尾於塗中」,不肯前往,和本則寓言可以合看。
第二則寓言,莊子藉山木和鴈的故事,來說明處世應有的態度。「處乎材與不材之間」,並不是說處於材與不材的中間,做個中材的人,而是說該表現有材的時候,就要表現有材,該表現無材的時候,就要表現無材。
第三則「運斤成風」,寫莊子在惠子死了之後,就感到沒有對手的寂寞。沒有對手,就好像沒有朋友一樣,有時候會令人覺得生活索然無味。因為缺少切磋的機會,自己就不容易進步了。匠石運斤成風,恰好削去郢人鼻端的白堊,固然是不世見的絕技,但是沒有郢人「立不失容」的配合,也不容易見出匠石的絕技。匠石的絕技固然重要,助手郢人的搭配也很重要;換成其他的人,當匠石的斧頭揮來的時候,不失色動容的人恐怕不多,甚至拔腿就跑呢!「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從這些話中,我們讀到了莊子的寂寞,也讀到了千古才士高人的寂寞。
最佳賣點 : 認識先秦文學的最佳讀本
解題:清楚扼要,顧及名著特色
選文:具代表性,展現名家風格
注釋:力求簡明,並陳不同說法
語譯:淺白通順,以直譯為原則
析論:兼採眾說,提供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