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看見希望: 改變台灣閱讀教育的推手愛的書庫 | 誠品線上

閱讀, 看見希望: 改變台灣閱讀教育的推手愛的書庫

作者 陳鳳麗/ 採訪撰文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閱讀, 看見希望: 改變台灣閱讀教育的推手愛的書庫:愛的書庫運作15年,成立303座,累積借閱人次突破5000萬!怎麼做到的?  企業、老師、物流司機、替代役、志工……,16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愛的書庫運作15年,成立303座,累積借閱人次突破5000萬!怎麼做到的? 企業、老師、物流司機、替代役、志工……,16位深耕校園共讀、愛心奉獻者的真情告白 「愛的書庫」於二○○五年四月成立,從第一座到三百多座,從一冊書到七十三萬冊書,不僅有上億經費的愛心捐款挹注,也號召幾萬名老師熱誠參與,更重要的是,千千萬萬名莘莘學子因此得以閱讀到一本又一本的好書。 曾有媒體形容「愛的書庫」猶如蝴蝶效應,不起眼的動作卻造成極大的改變。從醞釀期到現在遍地開花,是由許許多多默默奉獻愛心、金錢、勞力的人所造就的,他們是企業家、社會企業實踐者、政治或教育文化界的名人、學校的老師、替代役男、圖書館員、無給職的志工,以及協助搬運書箱的物流司機,若真要說「蝴蝶效應」,這群因為愛而支持著「愛的書庫」運作的人,應該是那對蝴蝶翅膀,才能一揮動就改變了台灣學子的閱讀教育。 因為這群懷抱理想、熱情付出、無私奉獻的人,「愛的書庫」持續撒播的閱讀種子,在全台各縣市鄉鎮扎根,這本書說的就是他們深耕校園閱讀、豐富學童心靈的感人故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吳輝煌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 李威熊 逢甲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沈文振 拓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卓聖崇 新聯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柯華葳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洪 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彭作奎 前農委會主委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榮村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 劉仲成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長 劉昇昌 財團法人武秀蘭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歐正明 環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魏鎮炎 環隆電氣暨環鴻科技總經理 感動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鳳麗陳鳳麗平面媒體工作者,出生地是台北市,在新北市板橋區成長,世新廣電科畢業,原本以為可以成為聲音迷人的廣播節目主持人,沒想到踏進平面媒體,成了文字工作者,且一做就二十多年,因為一直待在南投,快以為自己就是南投人。喜歡透過雙眼去觀察,用文字去書寫心中的感動,儘管自己的工作需要理性、客觀,但卻常跟著被採訪者哭與笑,這種「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的感覺,是讓自己在愈來愈嚴峻的媒體環境裡,得以繼續工作的力量。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啟迪童心,共享書香 李威熊 成為一個點燈的人 沈文振 真台灣人的故事 柯華葳 人生從此不一樣 洪蘭 改變孩子的命運 彭作奎 多多益善︰閱讀促進身心健康 曾志朗 轉角遇見感動 黃榮村 推動閱讀的典範 歐正明 給孩子一雙隱形的翅膀 劉仲成 讓愛永續傳承 劉昇昌 多線道的人生 魏鎮炎 自序 智慧循環.愛與分享——「愛的書庫」源起 書本循環與虛擬書庫概念的發想者——前九二一震災基金會執行長 謝志誠 失眠一夜而決定承擔的愛書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廖祿立 愛的回響 充滿愛與動能的「愛的書庫」/廖祿立 只想要幾箱書,卻讓書庫遍地開花——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陳一誠 愛的回響 「愛的書庫」特質/陳一誠 希望當學生的貴人——南投縣虎山國小退休老師 梁淑娟 愛的回響 愛在「愛的書庫」/梁淑娟 付出與助人的快樂——台中市九德國小老師 陳靜媚與王韻文 愛的回響 把這份情傳下去/王韻文 注入活力,熱心服務全方位——閱讀替代役男 葉孟軒 愛的回響 與你相遇,有你真好/葉孟軒 促成公部門挹注經費的牽線人——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 武曉霞 愛的回響 台灣推動閱讀的最美風景/武曉霞 公益運送,推動閱讀革命——新竹物流前CSR總監 王俊凱 學生最愛的藍色超人叔叔——新竹物流司機代表 曾聖元 小螺絲釘卻是孩子的心靈避風港——台南市安佃國小「愛的書庫」管理員 謝育靜 愛的回響 愛的延續,書香傳遞/謝育靜 基礎科學教育的築夢工程——台中一中、虎尾高中退休老師 王昭富與蘇裕年 愛的回響 「霧裡fun 魔法」台東行/王昭富 讓一股愛在社會流轉/蘇裕年 多元文化的特色小學——嘉義縣溪口國小校長 陳媺慈 愛的回響 有您相陪,幸福加倍/陳媺慈 熱情爆表的「愛媽」——台中市曉明女中「愛的書庫」志工 愛的回響 用行動支持對的事/施芊鏵 閱讀如此美妙——「微熱山丘」創辦人 許銘仁 愛的回響 學習的真諦/許銘仁 愛的書庫發展歷程

商品規格

書名 / 閱讀, 看見希望: 改變台灣閱讀教育的推手愛的書庫
作者 / 陳鳳麗 採訪撰文
簡介 / 閱讀, 看見希望: 改變台灣閱讀教育的推手愛的書庫:愛的書庫運作15年,成立303座,累積借閱人次突破5000萬!怎麼做到的?  企業、老師、物流司機、替代役、志工……,16位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86394
ISBN10 / 9573286394
EAN / 9789573286394
誠品26碼 / 2681803013008
頁數 / 24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基礎科學教育的築夢工程
 
台師大物理系同班同學王昭富和蘇裕年將退休規劃的閒聊付諸具體行動,兩人開車載著偉大物理學家法拉第故事書和一車的實驗器材,不只跑遍台灣偏鄉學校,還飛去馬來西亞檳城,為檳吉台灣學校學生上了兩次課。從二○一五年十月到二○一九年八月,兩人開車的里程數已繞台灣好幾圈,而為學生說故事、上好玩的物理實驗已有一百七十七場。王昭富說:「因為愛的書庫的推手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才成就這件美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在所有活動中負責說法拉第故事的王昭富,說起這段「愛的書庫」與「偏鄉科學教育」結合的故事,也充滿魔法式的戲劇張力。今年五十五歲的王昭富和六十一歲的蘇裕年兩人都住中部,念書時常相偕搭火車返鄉,感情自然也好,當老師後也會一起參加同學會,從教學經驗和家庭生活分享,二十多年後兩人開始聊到退休的規劃,就在二○○七年參加完大學同學會後,蘇裕年說退休想去偏鄉開計程車,王昭富則希望去山上推展科學教育,蘇裕年笑著說:「那我以後開計程車送你去好了!」當時的閒聊彷彿在地裡撒下一顆種子,想不到二○一五年萌芽了。
 
把科學博物館送到眼前
這對交情好的大學同學,都在二○一四年的八月分別從國立台中一中和國立虎尾高中退休了。隔年二月初,印尼泗水台商學校高中部的物理老師懸缺已久,當年有一個高三學生想回台灣念大學,但得先考僑生考試,泗水台商學校希望台灣能有物理老師到該校去教這名學生到四月,台商學校的校長經人輾轉介紹找到了王昭富,希望他能幫忙引薦老師過去,王昭富便在他的大學同學群組PO了這個訊息,有位同學率先響應先過去一個月,第二個月由王昭富接手,擔任最後一棒的蘇裕年到泗水時,大部分課程都已結束,上課時間便以學校現有器材讓學生玩一些靜電遊戲,想不到造成校園轟動。而這次赴海外台商學校短期教書的經驗,讓他倆知道當年說的「退休後推展科學教育」,似乎不是無法實現的夢想。
曾說退休後想到偏鄉開計程車載老人看病的蘇裕年,從虎尾高中退休後的隔年五月,就接到在宜蘭羅東擔任國中校長的大學同學沈如富的電話,表示暑假要邀請虎尾高中TEAL 創意互動教室教學團隊來上課,蘇裕年則邀王昭富共同前往。就這樣,兩人又聚在一起上課,教暑期營的學生做有趣的實驗。
每天的暑期營課程結束之後,王昭富就跟蘇裕年一起去散步,兩人聊起TEAL 創意互動教室和退休之前說的「退休後推展科學教育」,聊著聊著,王昭富便想到曾在英國倫敦看到的標語:「你不來科學博物館,我就把科學博物館送到你那兒!」可是學生必須要到虎尾高中才能使用該校的實驗器材,兩人無法將一整套的實驗器材載著到偏鄉去上課,王昭富便提議寫申請書向廠商募集,而這樣的提議卻碰了不少釘子。幾番波折後,王昭富非但不放棄,還愈挫愈勇,經人介紹找到美律實業公司老闆,也是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的廖祿立,廖祿立董事長聽了王、蘇兩人的理想很受感動,認為「愛的書庫」應該可以跟兩人的理想擦出火花,這一次會面後,很快地基金會執行長陳一誠就主動聯絡。
 
啟動「霧裡fun 魔法」
「見面那天我帶著台大教授張文亮寫的《法拉第的故事》同行!」王昭富回憶,當時他向陳一誠建議「愛的書庫」購買並推廣閱讀這本書,由他和蘇裕年到偏鄉學校,先講法拉第的故事,再帶學生做實驗,兩人義務到學校說故事和帶實驗,但需要買實驗器材和交通、食宿的經費。當時一年的預算,不含買書,買實驗器材和交通、食宿費合計是四十餘萬元。陳一誠其實很有興趣,希望「愛的書庫」能從語文閱讀擴及到科普書籍的閱讀,但礙於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規定,只能補助購買書籍,就在王昭富感覺「應該不會成功」之際,陳一誠想到長期贊助「愛的書庫」的新竹物流公司,便與時任該公司CSR總監王俊凱提及此事,並很快地就約王俊凱到台中,讓王昭富當面解說他和蘇裕年的想法。
王昭富赴約前得知王俊凱是小舅子的同學,已請小舅子先向王俊凱推薦了他的計畫,因此約見面的那天,當王昭富還在構思如何說服對方的講稿時,王俊凱已阿莎力地說:「新竹物流公司願意協助!」那天中午與王俊凱、陳一誠的小火鍋會,王昭富因為太開心,根本忘了火鍋的滋味,只記得見面會一結束就打了電話給蘇裕年,興奮地說:「我們成功了!」
就在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提供書籍、新竹物流贊助購買器材和交通費的模式下,王昭富與蘇裕年取名為「霧裡fun 魔法」的偏鄉科普教育,終於在二○一五年十月展開,第一所學校是苗栗縣苑裡國小,從此魔法課程沒有斷過。「第一年fun 魔法是由新竹物流公司指定學校。」王昭富說,獲得贊助經費的第一年,指定要有平板電腦閱讀的高年級班級,但這樣的學校很少,指定完成十所學校卻只有三所符合條件,後來與蘇裕年商量,並獲新竹物流和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同意,再找其他學校來上,第一年下半年和第二年合計約一年半時間,原本要辦二十七場,但開放報名三天,就有一百四十個班級報名,到截止日已增至一百七十九個班級,最後因經費和時間的考量,從原本要辦的二十七場增加到三十場。後來陸續有別的贊助經費進來,「霧裡fun 魔法」活動到二○一九年八月底,在全台灣加上馬來西亞合計辦了一百七十七場活動。
 
老師,你們什麼時候再來?
這對相識數十載的大學同學,合作了三年多可說默契十足,王昭富說著貧窮少年法拉第如何自學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以及他把錢都捐助給窮人的俠義故事,故事一結束,蘇裕年接著帶實驗,王昭富火速從說故事的主角變成帶實驗的助手。看似嚴肅的蘇裕年只要一帶實驗,彷彿變了個人,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總能在短短時間內,把學生逗得笑聲震天。而每場三小時的活動,說故事、帶實驗幾乎沒有休息,但課堂內除了笑聲、驚呼聲,學生不曾問過:「什麼時候可以下課?」而當三小時課程結束後,學生們都會不捨地圍著王昭富和蘇裕年問:「老師,你們什麼時候再來?」
王昭富和蘇裕年開著一部車全台跑透透,台灣本島的縣市幾乎全都去過了,二○一七年更因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一誠拜託,多留一點時間給台東的學生,因此從二○一七到二○一八年下半年,他們跑了台東二十多所學校,每次去就待一個禮拜。他們說,白天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晚上住在民宿,聽民宿老闆說社區的故事,每次都帶著滿滿的感動回家。蘇裕年說,最難忘的是到台東縣鹿野鄉瑞源村,兩人曾半年內兩度到瑞源國小上「霧裡fun 魔法」的課程,這個偏鄉小村落發起成立「瑞源小學堂」課輔中心,用機車行的房子當課輔中心,弱勢的小朋友晚上有人陪做功課,還能帶著早餐兌換券回家,隔日一早可到早餐店兌換一份早餐,如此的愛心與關懷讓人心頭一暖。在瑞源村的那幾天,心中充溢著幸福感,一種「有心人遇到有心人,相知相惜的幸福」。
 
深入偏鄉推廣科學教育
王昭富則是看到偏鄉教育的困境,他說,跑了那麼多地方,最大心得就是「台灣好美,族群好豐富,但城鄉差異也好大」,不管是山上或是平地,偏鄉學校都面臨學區內學生流失的困境,經濟較好的家庭,很多都選擇讓孩子越區就讀,留下來的多是弱勢學生。記得曾在一所偏鄉學校上魔法課,門口站著五歲的小男孩,探問後才知是某個學生的弟弟,因家中無人可照顧幼童,小小孩會跟著兄姊到學校,而那天為了能讓在教室裡的學生安心上課,便讓五歲小男童進教室,跟著大家一起玩。而幼小的弟妹跟來學校的情況不只出現在一所學校,不少偏鄉的弱勢學生,小小年紀就要為父母分擔責任,沒錢也沒時間去科學博物館感受科學的有趣。看到這一幕,更加強化他們繼續深入偏鄉推廣科學教育的念頭。
「霧裡fun 魔法是蘇裕年和我的築夢工程。」王昭富說,兩個學物理的退休老師,有著「沒有科學教育死角」的夢想,雖然「霧裡fun 魔法」的課程一次只有三小時,無法提供很多東西,也無法讓孩子們從此愛上物理課,但希望透過說故事、做實驗、玩遊戲的課程,能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相信這顆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
除了講法拉第的故事,二○一九年開始,王昭富老師也加入伽利略的故事,伽利略是義大利物理數學天文哲學家,做實驗發現自由落體定律改進望遠鏡及其帶來的天文觀測。說完感人的故事後,蘇裕年老師會加入與伽利略有關的實驗,讓兩人的科學教育內容更為豐富。而兩位老師的觸角也更寬廣,不只在高中、國中、國小,二○一九年四月他們也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之邀,讓未來的老師們在驚呼聲和笑聲中了解「原來上課也能這樣有魔力!」王昭富說,這些未來的老師是科學教育的生力軍,相信他們撒出的種子會更多也更遠。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真台灣人的故事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顧問 柯華葳
 
那天深夜,似夢還真,聽到地底的聲響,半醒中,房子晃動得厲害,耳邊有驚恐的人聲。地震,大地震!匆匆下樓,只見書架上的書散在地上。想到北部的家人,報個平安吧,然,通訊中斷。空地上的人聲漸漸散去,好像沒事了,再睡吧,還沒天亮呢!清晨母親電話來了,問,有事嗎?沒有。你們呢?斷水斷電,聽說中部很嚴重。放下電話,空氣中盤旋著一股非常不安的氣氛。
七點多,一如往常,走在校園裡,花草樹木似乎都無恙。打開辦公室大門,愣住了,三面牆的書櫃全倒,無一倖免,一地的東西,時鐘也掉落停止不動。書桌、檯燈被倒塌的書櫃擠壓彎曲變形,進不去平時熟悉的辦公室,這怎麼得了?不得了的事逐漸逐漸在台灣各地傳出來,這是國難級的地震。
這個地震,後稱九二一地震,是許多台灣人親身經歷最大的災難,房屋倒塌,道路裂開、橋樑斷折、死傷多人。到現在,好些朋友地一搖、屋一震,恐懼依然浮現,心裡的陰影還在。
雖有許多的倒塌,許多的破壞以及許多的傷心,九二一中沒有倒的是災區的教師與台灣人群策群力的智慧與愛心。「愛的書庫」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了。
毀損的校舍與設備,政府與民間雙管齊下,重建、重購,只是教材、圖書呢?災區教師有切身之痛,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臨時搭建的組合屋教室裡繼續上課。一個人想教材想破頭,幾位老師組成教學研究會,顧及災區狀況、檢視學生學習方式與學習成效,共同備課,一盞燈泡亮了起來!學生共讀如何?可行!熱血教師一起討論、挑書,設計學習單,掏腰包買書。接下來的事,都記載在這本書上了。
這是真台灣人的故事,一個自發、互動、共好的故事。沒有明星級的人物,先是幾位老師一起,接著說服圈外人成一組人,又變成一群人,都相信閱讀對孩子是重要的,兜在一起,義無反顧,做到現在。
學生要讀不能沒有書,是很根本的理念。然,一個簡單的理念落實,有許多工作,甚至是沒想到的工作要做。只說搬運書籍,很多搬家公司都敬謝不敏,即使加價也不情願。而書箱搬來搬去,堅固嗎?還有教師推動班級共讀的意願和熱誠,也不是說推動就到位的事。每件事能成,靠的是智慧循環,眾「智」成城,連「愛的書庫」這一名稱也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對「愛的書庫」參與者來說,對的事,就去做,有問題,想辦法解決,繼續再做。例如書中這位閱讀替代役男,看到學生借閱單上有單一化現象,開始設計櫃位,使不同類別的書籍有機會出現在圖書室門口,被學生關照到。其實「愛的書庫」不僅關乎學生閱讀,受益者是所有參與「愛的書庫」的人。新竹物流的司機先生們為了學生穿戴整齊,成為旗幟鮮明的送書人,學生尊他們為另類老師。學生也在教師引導下,捐書回饋「愛的書庫」。
誠如基金會廖祿立董事長說的,改變力量在民間,這力量也改變了民間。這是「愛
的書庫」,愛的故事。
 
 
 
人生從此不一樣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顧問 洪 蘭
 
人類的說話是個本能,閱讀卻是個習慣。很多人不了解閱讀的奇妙,其實我們大腦中有語言中心,卻沒有閱讀中心,因此有六%的孩子無法像常人一樣習得閱讀,失去了享受人類最高智慧結晶的樂趣。我們能閱讀者常忽略了這個天賦的能力,而沒有每天感恩自己眼睛睜開便可以閱讀的福賜。
人要能閱讀須好幾個重要的大腦部位通力合作才有可能,這也是我們跟黑猩猩在基因上雖然只有一.五%不同(我們與牠們有九八.五%基因相同),我們現在享受著這麼好的文明,而牠們還在外面餐風露宿的覓食的原因。文字的傳承和閱讀的能力使我們可以享受祖先的智慧,這才使人類的文明突飛猛進,擺脫了每一代都要重新發明輪子的宿命(輪子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最近的閱讀研究更發現親子閱讀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緒智商(EQ)有很大的幫助:有閱讀給孩子聽的父母,比較不需要動用到打罵的管教方式,孩子自然聽話,有教養。這正是古人所謂「講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的方法。中國古代的忠孝節義倫理道德觀念便是這樣流傳下來,深深影響每一個老百姓忠君愛國的思想。
這個效應我們在「愛的書庫」活動上看到了,凡是有參加「愛的書庫」活動,有看書的孩子,他們走出來跟別校的孩子不一樣。閱讀是改變孩子氣質與內涵的潛移默化歷程。
台灣的孩子有這麼多好書可以讀,有這麼多志工貢獻時間心力在使他們有書看,真是太幸福了。「腹有詩書氣自華」,有閱讀的孩子人生從此不一樣!
 
 
 
多多益善:閱讀促進身心健康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 曾志朗
 
細數歷史上,人類文明進展的重大事件,無庸置疑,文字出現使得寫作和閱讀成為人類相互交流的工具,打破了口語交談的時空限制,不僅擴大了知識的廣度,也加深了資訊本質的深度。前者成就了多元多樣的知識體系,後者改變了思維的方式,重視起、承、轉、合的篇章語法建構,更強調不同概念之間的階層性垂直連結。這樣建立起來的智慧架構,就會使語言存在腦裡的知識充滿彈性,而不是故步自封地把新建的知識鎖在原來的定義上。知識經過仿、借、存/取、轉、聯的進化,就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深度的意見交流,在文字出現之後,變得更精銳,因為文字不像口語,出口就消逝了。閱讀文章,則可以一再反覆的省思和鑑賞、批評、反駁和修正,使概念的內涵更為精緻。人類的心智活動更為活潑,也增進了彈性、創新和發明,成為社會的常態行為,從閱讀中吸收別人經驗,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為安逸,若陷入困境,就得以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中突圍。人們的眼界也更為遼闊,需要解決的問題,層次不停的提高,寫作者和閱讀者共同創造更多的知識,而漫延的知識,又促進更廣泛的應用,塑造了現今的「知識經濟社會」,閱讀能力的養成,就變成「知識落差」的關鍵因素。
知識落差的結果就是經濟落差,而經濟落差就導致生命落差。綜觀世界各地,閱讀教育做得好的國家,人民的年平均收入在三萬美金以上,而缺乏閱讀教育的國家,年平均收入則不到五千美金,甚至低於五百美金。這當然意含著生活條件(醫療、交通、社會安全、教育)的低落,不足以維持健康的生命。其結果就是人民平均壽命在經濟富裕的國家超過八十歲,而在貧窮國家,人民的平均壽命頂多在五十歲左右,相差的三十,不只是數學的多寡,這三十年的差距代表著人道的失落。所以說,普遍提升閱讀能力,是創新文明的動力,而為貧困地區健全閱讀的能力,則是實踐人道主義的途徑!
然而,推動閱讀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很多地區的不同族群,不一定有共同的口頭語言,且文字的表音和表意方式都不同,甚至只有口語,但從來沒有文字的表達方式。台灣原住民的多種語言,從來沒有文字,所以閱讀是外來文化,因此主流社會的閱讀成功,往往是原有語言文化的消失。這個非常值得思索的困境,卻是人類文化學者的難題!
此外,文字的出現和被廣泛使用的歷史,才不過五千年,和口頭語言五十萬年的演化歷史,實在是微不足道。這也意味著口頭語言的習得已經是生物體的一部分,但文字和閱讀的學習,仍然是需要腦部各特定功能的迴路整合和體系重建。換句話說,學習閱讀,會導致腦神經的重組,而長期閱讀會強化這些神經迴路的運作。這些研究結果,在我的實驗室和世界各地重要實驗室的研究,都一再被證實。在比對健康或衰弱(Frail)的高齡人的腦和認知活動,閱讀也確定是主要的關鍵因素!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長期推動閱讀,「愛的書庫」遍布全台各鄉鎮國中和國小的學校裡。這些閱讀推廣活動,不但直接對學童有正面的影響,間接也會讓社區的民眾受益。如果再讓大家知道和瞭解閱讀對腦部和心的健康都有很大幫助,那健全書香社會,何樂而不為呢?

試閱文字

自序 : 二○一六年二月六日清晨,南台灣發生規模六.六的大地震,其中台南市永康區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一一四人罹難最受矚目,愛心滿溢的台灣人,在短時間內就捐出了三十五億元協助台南市政府展開重建工作。
媒體在提到南台大地震的規模、災情,或是捐款金額、重建方式……,就會與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相比較,而當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政府加上民間的力量,倒塌的房子、校舍重建了,當年進入重建區做心靈輔導、學生課輔、教育關懷、地方產業輔導的團隊,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也功成身退,重建區似乎回到常軌,恢復平靜,但卻有一股力量慢慢在集結,這股力量在二○○五年讓「愛的書庫」誕生,十幾年來默默地運作、壯大,從一座擴展到三百多座,從只在震災重建區的學校設置,到台灣本島外加三大三小離島都有,很多老師以為「愛的書庫」是政府所設,好多家長以為孩子帶回家看的書,就是學校花錢買的,殊不知這是民間組織,用的是民間的捐款,而負責三百多座「愛的書庫」的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沒有激烈的革命,就改變了台灣的閱讀教育。
曾有媒體形容「愛的書庫」猶如蝴蝶效應,不起眼的動作卻造成極大的改變,但從「愛的書庫」醞釀期一路到遍地開花,十幾年來從一座到三百多座,從一冊書到七十三萬冊書,絕不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造成,而是由許許多多默默奉獻愛心、金錢、勞力的人所造就的,他們是企業家、社會企業實踐者、政治或教育文化界的名人,但更多的是沒沒無聞的人,學校的老師、替代役男、圖書館員、無給職的志工,還有協助搬運書箱的物流司機,若真要說「蝴蝶效應」,這群因為愛而支持著「愛的書庫」運作的人,應該是那對蝴蝶翅膀,才能一揮動就改變了台灣學子的閱讀教育。
「愛的書庫」成立至今已超過十年,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一誠希望能有一本記錄「愛的書庫」十年成長痕跡的書,他對我說:「妳是一路看著『愛的書庫』長大的人,就請妳來幫忙記錄吧!」
為了「十年的成長痕跡」呈現的方式,陳執行長跟我在多次「聊天式」的開會中,不斷地推倒、重來,最後確定了以「人」為主角的方向。我們都認同「台灣人善良,心中充滿愛」,奉獻金錢的是「人」,而將愛化為力量的也是「人」,所以我們決定告訴大家「這些人」的故事。
在採訪這些人的過程中,我的內心充滿感動,不只他們為了下一代而無私的奉獻,有的甚至用生命去愛。台中市烏日區九德國小的陳靜媚老師,即使在生命走向盡頭之前仍持續付出,採訪她的那一天,其實她才剛接受癌症治療沒有很久,但她精神奕奕,總是笑臉盈盈,她說「有愛的書庫讓學生免費看很多很多書,還幫我們免費運送,我們也應該回饋一下」,所以她帶著學生募發票、園遊會收入和畢業班留下的班費,買書箱捐給「愛的書庫」,最後還把藏書全部捐給九德國小,這份愛讓人動容,想到她就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
當然這些人的故事,還有出錢出力卻表現得「雲淡風輕」的大人物,像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廖祿立先生、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先生,他們都是讓「愛的書庫」從無到有、穩健營運的大功臣,心中有對這塊土地濃烈的愛和使命感,但是他們不居功,行事低調。當然也有在公部門認真推動閱讀,願意打破窠臼、牽線讓政府也參與「愛的書庫」的公務員武曉霞小姐;以及每年投注上千萬元、公益運送書箱的新竹物流公司。
這本書沒有偉大的宗旨,就是來說故事而已。既然是聽故事,就不需要正襟危坐,
輕鬆地、慵懶地或坐或站或臥皆行!那麼,現在姿勢喬好了嗎?喬好的話,我們就開始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愛的書庫運作15年,全台303座,累積借閱人次突破5千萬!是一個由民間發起、政府支持、社會共同協力的絕佳典範,透過「共讀分享.智慧循環」傳遞出台灣一個個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