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工具箱 | 誠品線上

Utopia Toolbox. 1

作者 Juliane Stiegele/ 戴嘉明/ 編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烏托邦工具箱: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烏托邦工具箱,是對於未來工作的一種基本創造力的激勵。中文版的問世,是因應台灣以及全球在劇烈的時代變遷下,對當前社會的重要貢獻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烏托邦工具箱,是對於未來工作的一種基本創造力的激勵。中文版的問世,是因應台灣以及全球在劇烈的時代變遷下,對當前社會的重要貢獻論述。本書聚焦在最珍貴的人力資源--創造力,為我們的共同生活設計未來。這本書是為無論在哪裡工作或生活在哪個社會中的所有人準備的,為加入台灣觀點,原書其中有關歐洲內容的一小部分將替換成與台灣相關的內容,如近年執行社會設計相關的最新成果。本書想傳達的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態度,不僅將歐洲案例介紹給亞洲社會,同時也把台灣的觀點立場,增列到書中產生對話關係。 這是一本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操作說明書,書裡包含了文字論述、影像、談話、名言佳文的摘錄與「Do-it-yourself」活動紀錄等,以創造力貫穿全書,收錄了藝術、科學、經濟、教育……等領域的文章;另外,書中穿插出現的空白頁面,提供讀者實踐的空間,讀者可以發揮創意,構思、塑造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朱麗安‧史迪格勒(Juliane Stiegele)德國藝術家,長期耕耘於城市與環境介入、裝置藝術及影像藝術等方面,並有豐富的國際工作經驗。1998至2006年,曾先後於德國威瑪的包浩斯大學、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伊爾迪茲大學及德國的奧格斯堡大學任教。自2006年起,Juliane幾乎每年都以客座教授或講師身份授業於臺北的實踐大學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新媒體藝術學系,並且以講師的身份授業於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阿爾托大學。2008至2010年,曾於義大利的波爾札諾大學擔任約聘教授。2013年,Juliane創立了「烏托邦工具箱」計畫:書籍、集體與網路。2014年,在德國奧格斯堡的舊發電機廠房建立了「烏托邦工具箱」的永久據點。 戴嘉明為台灣動畫藝術領域的先驅者,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擅長於數位動畫、媒體整合和視覺設計。近年來關注動畫在新媒體範疇發展的可能性,嘗試詮釋Animation(動畫)的定義與形式,曾透過策展提出動畫不該侷限於主流媒體與刻板印象,他也利用充氣、點鈔機、3D列印、旋轉台與AR等虛擬與實體結合的方式,重新在生活環境中尋找賦與生命(Animate) 的形式與題材。動畫作品發表於SIGGRAPH、HCI International,舉辦過多場動畫展與策畫關渡光藝術節。■譯者簡介賴雅靜賴雅靜1962年生,政大中文研究所畢業,旅居德國十年,期間曾任德國兩家出版社中文圖書特約編輯並為中國時報開卷版撰文介紹德文新書與出版界動態。目前返台定居,從事版權代理工作,業餘以翻譯為樂,至今譯有童書、青少年文學作品及非文學類成人圖書等逾百種。王瑞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以提問代替前言序言 Juliane Stiegele,戴嘉明,王俊傑因為無處…,引言 Rainer Maria Rilke,捷克特殊任務藝術工作室,訪談 Patrik Riklin,瑞士警告,Do-it-yourself 行動 Juliane Stiegele,德國私人空間--公共空間,表演 Asta Nykänen,芬蘭現在誰來為我們造方舟?短文 Mike Davis,美國天際線,靜物錄像 Juliane Stiegele,德國超國家共和國,訪談 Georg Zoche,德國我們將得以…,短文 John Maynard Keynes,英國兩種危險…,引言 Paul Valéry,法國並不如詩的栖居--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個展,短文 王嘉驥,台灣秩序與混亂,學生創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灣抗議冷感,藝術創作 Toby Huddlestone,英國立法院默不吭聲…,行動藝術 Juliane Stiegele,德國地獄裡最熱的地方…,引言 Dante Alighieri,John Fitzgerald Kennedy,美國反抗的新美學--公民不服從的型態,本文 Juliane Stiegele,德國佔領第561小時--太陽花學運,報導 袁廣鳴,台灣巴拉克.歐巴馬將諾貝爾和平獎轉交給…,行動 Juliane Stiegele,德國移動式訊息--都市展示,學生創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灣你的夢想是什麼?公共項目 邱靖雅,台灣/Erwin Heller,德國你永遠無法…,引言 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美國工作室是陷阱,引言 Marina Abramovic,美國僅只一種 Juliane Stiegele,Erwin Heller,德國吹氣式汽車,實體物件,學生創作 奧格斯堡大學,德國所有可行的…,引言 Lord Mountbatten,英國每天犯下一個錯誤,Do-it-yourself行動 Juliane Stiegele,德國烏托邦無所不在,訪談 Nick Tobier,美國終結剩食的行動柑仔店,報導 陳佾均,台灣藝術不是…,藝術介入 Patrick Mimran,瑞士微型烏托邦,學生創作 Juliane Stiegele,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灣動畫經濟反思的設計,本文 戴嘉明,台灣我認為放慢生活步調…,訪談 Geert Lovink,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在社會藝術裡我們還只是個胎兒…,訪談 Götz W. Werner,德國細胞,引言最重要的工具是人,訪談 Johannes Stüttgen,德國連結間隙,藝術介入 Charlie Richardson,英國將台北市升溫1°C,學生創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灣論心在未來的發展,引述 Rudolf Steiner,奧地利唯一算數的…,引言 Albert Schweitzer,德國擁抱陌生人,藝術介入 Lisanne Hoogerwerf,芬蘭從天上墜落人間的建築,本文 Juliane Stiegele,德國鼓舞,短文 Max Zurbuchen,瑞士樹木限定,於秘密場所的15項表演 Juliane Stiegele,德國鼓舞,訪談 齊柏林,台灣我歡迎下一秒…,引言 John Cage,美國事關全體,本文 Hans-Peter Dürr,德國人是…,短文 Albert Einstein,瑞士,美國靜空,宗教場域的介入活動 Juliane Stiegele,德國Legarsi Alla Montagna,藝術計畫 Maria Lai,義大利生命如果沒有凋縮或開展⋯⋯,引言 Anaïs Nin,法國駕飛機的男孩,攝影 Dann Tardif,加拿大相較於他將要執行的飛行任務…,引言 Joseph Beuys,德國橫放的漏斗--一個思考工具,短文 Juliane Stiegele,德國自學者,引言及名單兒童的烏托邦創思,繪畫 德國上機器人課的女孩們,學生創作 陳娟宇,台灣四周皆無 現在於此,引言 災難研究所,藝術創作 Kelli McCluskey,澳洲/Steve Bull,英國/Juliane Stiegele,德國我通常接著做我最害怕的事,引言 Marina Abramovic,美國問題,文字 Rainer Maria Rilke,奧地利十年之後再打開,Do-it-yourself行動 Juliane Stiegele,德國書本工具書,某些啟發我們的書與DVD烏托邦工具箱--組織感謝圖片來源中/英、德文對照表作者簡介出版 | 籌備章節頁中的插圖 Lissa Lobis,義大利

商品規格

書名 / 烏托邦工具箱
作者 / Juliane Stiegele 戴嘉明 編
簡介 / 烏托邦工具箱:2017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烏托邦工具箱,是對於未來工作的一種基本創造力的激勵。中文版的問世,是因應台灣以及全球在劇烈的時代變遷下,對當前社會的重要貢獻論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579666
ISBN10 / 9860579660
EAN / 9789860579666
誠品26碼 / 2681720536000
頁數 / 45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X16.7X4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烏托邦工具箱》一書於2017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
這是一本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操作說明書,書裡包含了文字論述、影像、談話、名言佳文的摘錄與「Do-it-yourself」活動紀錄等,以創造力貫穿全書,並提供讀者實踐的空間,讀者可以發揮創意,構思、塑造未來。

試閱文字

自序 : 《烏托邦工具箱》收錄在不久的將來需要的工具,而這個不久的將來很可能需要我們去創造或讓我們遇到各種超越現今所熟悉的設計過程。
這本書的第一冊匯集了文章內容、藝術作品、訪談、佳文名言的摘錄與「Doit-yourself」活動等,內容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期望能在一個充滿大變革的時代,協助大家尋求個人與社會的道路。
書中議題在於塑造未來人類彼此之間的場域,例如政治的、社會的、藝術的、科學的、經濟的、哲學的、靈修的、實務的等等領域。
《烏托邦工具箱》是一本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操作說明書,是鼓舞人心的工具。
書中匯集的內容是過去幾年以來,我與一些人士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中挑選出來的。他們都為我提供了關於基本走向的重要意見、評估、建議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等。我時時留意、尋求對話並加入我個人的觀點,再傳播出去。除了2013年出版的原版德文外,合著者戴嘉明和我為了此版本,彙編自台灣實踐中的諸多成果。
《烏托邦工具箱》認為純粹就知識層面來探討進入烏托邦的方法未免過於狹隘且以偏概全,因此也將直觀、靈修與物性的體驗收錄進來,賦予它們同樣重要的地位。本書所探討的創造力,概念極為寬廣,不排除任何一種生活領域,而且全部內容聚焦在人類的創造力,將這種創造力視為人類最珍貴且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唯一能解決許多其他資源所引起的全球危機的資產。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對策嗎?
工具箱裡存放的當然不是已經完成的物品,而是用來製造或修復物品的部分工
具。
但是這些工具我們必須自己使用。
因此這本書所引發的問題,可能多過它所提供的答案。也因此,在版面的構成上,我們也保留許多空間,讓讀者可以揮灑自己的想法。
在篇章內容之間我們不時穿插空白的頁面,讓大家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這麼做的目的在於,經過高密度的思維之後,提供大家回應的空間。
我們挑選出來的工具並不周全,甚至有所偏頗,這些是純屬偶然的,這種特點正和多數真正的工具箱相同:裡頭也許放著十種木釘,卻沒有銼刀,甚至還有一些空蕩蕩的零件盒。但正因為它不是樣樣周全,恰好能刺激我們即興創作或是補充。
烏托邦工具箱的收納方式,乍看之下或許會讓人覺得它根本沒有分類,只是任意把東西丟進去。但使用時卻會發現,它其實具有一種去中心化的結構,而且依據的是有別於一般的準則。光是這種開放性架構,目的就是為了鼓勵讀者離開我們習以為常的思維路徑,勇於嘗試新的連結。
在人生真實上演的嘗試中,這種混亂同樣也一再出現;而對於創造力的誕生,這正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根本條件。如果萬事萬物都已經在它們應有的位置上,就不需要創造力、不需要應變能力、不需要直觀直覺了。而短暫但富含創造力的驚詫往往就足以成就一種醞釀我們的好奇心,激勵我們的狀態。能啟動這種狀態,這本書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而在各種不同層面上日漸瓦解的秩序,則是為了在全球層面上準備徹底重新組構的前置作業——這一點我們已經開始,而且我們可能必須培養出遠比現在高明許多的處理混亂的能力。我們可以順勢從療法般的方法開始練習,以一種彷若日常生活的煉金術,將失序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構思:從個別小型的、不起眼的變化直到劃時代的全新創造。如此,個人絕對也能享受到多采多姿的生活方式。
《烏托邦工具箱》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你可以伸手進去,抓出一把東西來;也可以將裡頭的東西一股腦兒倒出來。先瀏覽它豐富多樣的全部內容,再依照自己的需求,選取所需的片段;你也可以依隨你的好奇心,有目的地挑選合適的釘子或是碰碰運氣,享受翻翻找找的樂趣。另外,你當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嘗試這些文章的精華,比如翻開本書第382〡383頁,把書擺在廚房裡,讓它對你的日常作息形成干預,並且在這一週的時間裡,從這項實驗中發現,這段文句對你個人的生活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些文章的目的,在於將那些我們對它們的存在或許一無所知的門戶開啟一道縫隙,讓我們能察覺到門後的空間。如果你有興趣想進一步探討這些議題,不妨參考本書列出的網頁連結,與每篇文章最末和本書結尾的延伸閱讀推薦。
是什麼在驅動著我們人類,在這本書裡相互擦出火花的人士,又是什麼在驅動著這些他們的表現?
可能的原因非常多樣,可能是好奇心、勇氣、匱乏、痛苦、困境、一種深沉思考過的感知、盡情發揮創造力的喜悅、一種願景、一種渴盼、避免消沉怠惰、某種平淡無奇的巧合,或者——是愛。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人都具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的行動永不止息——即使遇到眾多阻力也一往無前;而其中某些人甚至堅持到高齡依然勤奮不懈。他們永遠不會停下來不動——光是相較於時光的流逝,停下來不動就成了退步了。
現今有越來越多人在如指數函數般增長的領域中覺醒,並且極為自覺地發聲表達意見,同時致力對我們這個時代錯誤發展的接縫處進行方向修正。在世界各地,我們都見到了無數熱心的意見、行動與願景。總有一天——即使就時間層面來看,這一天或許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有生之年——它們會以加乘效果發揮作用。而前提則是,我們自己所創造的基本架構能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我認為,這是真正能達成變革的唯一策略。
《烏托邦工具箱》是形塑未知的將來,是尋求全球均衡秩序的一項貢獻,是跨出的一步。這個工具箱源於無窮無盡的好奇心,是為了各種年齡的「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內而設的。
 
Juliane Stiegele
謹誌於德國慕尼黑,2015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
我們才不敢去做,
是因為我們不敢去做,
事情因此才難。
Seneca

試閱文字

內文 : just1       一個志在感染經濟的藝術項目
 
一種全然另類的賣場概念。
回應貨品氾濫的現象。
 
今日我們的貨品供應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50多種牙膏,80多種起司、25種衛生紙、60多種優格,選擇多到似乎只要是你想要的都應有盡有。
但多樣的選擇所帶來的麻煩,卻竊取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為了表面上看似豐富多樣的選擇,我們得付出更多。貨品的選擇越多,我們就越容易被各種訊息淹沒——雖然這兩點基本上應該能擴大我們的決策自由——而在供應的貨物過量的情況下,我們必須付出心力去評斷、形成意見,並且在最後做出決定。在規模日益龐大,但都同樣醜陋的量販店裡,我們必須走上許多路,才能從貨架叢林逐一找出我們想購買的、相對少量的物品;而神經緊繃地離開超大型賣場的消費者,比例也相當高。
選項太多也可能成為負擔。如同眾所周知,過去幾十年來,這種現象並沒有讓我們更加快樂。從事幸福研究的心理學已經深入探討過其成因與影響,結果顯示,這種現象與現代工業社會逐漸攀升的憂鬱症有著顯著的關連。為了追求營業額進行的戰爭,使單一產品的利率持續縮小,進而導致產品本身變得沒有價值;牛奶價格戰不過是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而貨品多樣化顯示在組織上的後果,一如既往就是國內與國際運輸次數過度攀升,並且如眾所皆知,對社會與生態都造成負面的影響。就連看似簡單的產品,其生產工序也細分成許多步驟,並且在不同地點執行。從前以鄰近地區為優先的倉儲概念,早已被程序繁複緊湊的物流安排所取代了。
因此,一種反向運動不僅具有意義,也是在社會層面上所必須的。這種反向運動具有大好時機可以實現——無論在文化或經濟上皆然。
該是採取不同行動的時候了。 
賣場與商店,每一類貨品提供just1 (僅只一種)選擇。
1種肥皂
1種奶油
1種牙膏
1種咖啡
1種洗碗精,諸如此類。
以較少的貨品、較優良的品質取代貨品數量,這樣就不需要在各種同類產品之間做出抉擇。
「僅只一種」身為服務業的一員,對貨品提供負責的嚴格篩選,使顧客能夠在短時間內輕鬆地購齊需要的物品。在我們的每一家分店,顧客都能選擇是由我們為他們服務,或是他們自行拿取商品。
這種作法需要以顧客對我們的信賴為前提,因此「僅只一種」會標示生產者、供應商、品質、來源與生產履歷。「僅只一種」以一開始就與品質控管機構協力合作為己任。
而我們對食材、食品的挑選也支持負責任的食物這樣的生活風格,最重要的是提供能帶來真正享受的健康產品,供應風味優良的蔬果,而非只追求外表的美觀;貨品則大多來自當地的供應商。這種概念能改變定價方式,把貨品的價值歸還給貨品,降低配送與運輸費用,使大多數民眾都能負擔得起貨品價格。
而我們的貨品包裝具有共同特點:清晰、美觀、簡約,除了必要的訊息,不會有多餘的資訊。如此一來,同類貨品不必彼此競爭,因此不必在視覺傳達上採取強悍的策略,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高度美感,並且傳遞確實的訊息。包裝上的宣傳著眼的是內容物的美感,不在於建構一個虛幻的世界以刺激假需求。產品包裝在外觀上具有高度的品牌識別度,而這種識別度又直接符合「僅只一種」的理念。貨品包裝設計盡量在使用後能提供相同目的重複使用,重新用來包裝貨品,或是直接回收利用,在顧客家中充當另一種功能,以減少一般回收再製耗費能源的處理程序。此外,每家分店的內部氣氛都呈現出高度的美感,但又不會過於奢華,也不會利用素材或情境製造假象,而是低調怡人,色彩明朗。沒有刺激購買慾的音樂,有的只是空間中人們以自然音量彼此交談。
「僅只一種」的室外空間致力於求取商店的品牌識別度與既有建築兩者間的平衡,原則上不採用冷冰冰的功能性建築,並且盡可能就現有的建物設置店面。
大幅減少貨品選項的作法,可以讓型態迷你許多的商店租金較為低廉,而在空間與物流上省下來的錢,則能用來聘僱更多的銷售人員,進而使購物過程能再度個人化,而在店裡邂逅的人士彼此間的溝通則成為重要的元素。這麼一來,銷售不再只是販售貨架上的物品,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新型態的銷售方式重拾買賣雙方曾經失落的對話,而其結果則是人們喜愛光顧「僅只一種」的店家,因為在那裡他們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視情況而定,「僅只一種」的店家還能結合小咖啡館,擺放幾份具有相當水準的報紙供大家閱讀,而且每家店都提供免費的無線網路,也為需要技術協助的人士提供電子郵件服務。
另外,我們也定期提供鄰近地區送貨到府的服務,將顧客購買的食品宅配到府。對那些基於各種因素——比如銀髮族日益增多——不方便購物的人來說,這種服務能便利他們的日常生活。至於訂貨過程也因為貨品ㄧ目了然,相形之下變得簡單多了。
每家分店都經過高度去中心化,執行自主管理;而在農村地區與農產品產銷合作社合作,透過這種合作社型態的小集體運行的管理理念也是可行的。在農村地區,「僅只一種」也能透過新形成的聚會中心,活化當地的社交品質。
 
這才是購物的真正本質
對我們所消費的,承擔新的責任
另一種生活方式
 
這麼做為什麼行得通——
以另一種購物作為文化運動
 
以激進的手法,每類貨品只供應一款,並且自覺地不採用最低價。乍看之下這種作法似乎註定會失敗。假使顧客沒有受到制約而產生假需求;假使產品裡沒有廉價的成分、增味劑,也沒有經過美化;假使顧客沒有被虛假的省錢誘騙,購物時以最廉價的貨品為導向,這樣也能賺到錢嗎?
「僅只一種」:可以。
許多人早就願意改變這種既定模式了。寧要透明清楚,不要過度氾濫,以負責的態度對待可用的資源,這已經成了一種真正的需求了。
近來大家經常在討論什麼才是地球承受得起的生活風格,而我們的發想不但與這些討論,也與對信息傳播具有高度影響力的人士結合,能激發公眾莫大的興趣,需要的廣告宣傳較少,也不需要激進的特惠活動。同時,它也結合藝術、民主與經濟,支援和我們並肩努力的自發性文化團體,並促成媒體提供免費協助。
「僅只一種」運用藝術策略以落實這些理念。
它的目的不在於入侵已經完全飽和的市場。
它的目的也不在於佔領一小塊經濟領域。
我們的發想要激進得多。
我們的目的是,在一個經濟與思維純粹以金錢掛帥,氾濫到所有生活領域,並且一直以來掌握了決定權的時代,重新奪回人生中看似屬於固有經濟要素的一部分——人、人生、創造力與溝通。
 
你要的,我們應有盡有。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