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養, 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 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 | 誠品線上

Au coeur des émotions de l'enfant: Comprendre son langage, ses rires et ses pleurs

作者 Isabelle Filliozat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最好的教養, 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 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它將顛覆你對孩子情緒表現的認知,帶你找到最好的教養心法! 法國父母一致推崇「情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它將顛覆你對孩子情緒表現的認知, 帶你找到最好的教養心法! 法國父母一致推崇「情感教育必備寶典」 在法國狂銷超過50萬本,全球已翻譯成26種語言版本 ◆誰都害怕面對負面情緒,然而情緒是有含義、有意圖的, 它具有療癒力,是指引我們通往愛的入口。 「我的孩子很乖,從來不哭不鬧……」 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最讓人放心的孩子 ? 「孩子哭著要人陪的時候,不該給他回應……」 確定這樣才不會讓他以後變成懦弱、無法處理失望情緒的人? 「孩子在飯前想要吃冰淇淋?!這麼不健康又無理的要求,怎麼能答應呢 ?」 你真的是為了健康因素而拒絕?還是害怕從此打破「底線」,以後就更難「管束」孩子 ? 其實,孩子的哭鬧和負面情緒,以及看似蠻橫無理的要求,都是在開啟他與父母的對話。 然而很多父母卻極力閃避孩子的淚水,有時還會以「為了孩子好」為由,拒絕孩子的請求,並壓抑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失去身而為人最該擁有的權利——表達情緒! 不可否認在現今,溝通與掌控情緒的能力幾乎已經和學業成就或技術能力一樣重要;心的智慧也比以往更被重視。在我們培養孩子的智商時,也必須同時關注他們的情商,因為有許多智力與學業上的困難都源於情緒障礙。 作者伊莎貝爾.費歐沙以40年諮商經驗,透過易於理解、啟發人心的話語和豐富例子,為父母指引出高效的親子溝通方向。她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負面情緒,也從來不是只有一種解決方法。我們唯有學會聽懂孩子的心,接受他、陪伴他,將能把任何一場情緒風暴轉化成親子關係修復的起點。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名人推薦】 五寶媽94moin(知名親子部落客) 李崇建(親子作家) 余琬儒(魚丸醫師)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暢銷作家) 陳安儀(親職教育專欄作家)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法國父母佳評推薦】 「這本書太棒了!它讓我在遇到親子關係發生衝突時,能夠不再像以往一樣隨著孩子情緒波動……它雖然談的是孩子,但也使我們做父母的重新連接到自己的情緒,回應我們難以處理的情緒問題。」——蘇菲,巴黎 「從來沒有一本教養書能像使用說明書,讓我們能在面對孩子各種情緒時,做出適當的回應。而這本書,簡直如同一個教養的百寶箱!不止幫助父母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也讓父母懂得如何觀看自己的內心。是的,我們都不完美,我們也都無法用此標準來要求孩子……」——粉紅女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伊莎貝爾.費歐沙Isabelle Filliozat, 1957~ 法國心理學家,擁有近40年經驗的心理治療師、情感教育專家。她是法國提倡「正向教養」的主要人物,長期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情感教育的研究,為父母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目前有30本著作,從出版《心靈智慧》(暫譯,L’intelligence du cœur)(1997)引起巨大的迴響,成為父母最期待出版的作家,本書則是她最負盛名之作,至今仍盤踞法國親子類暢銷書榜,並於全球譯成26種語言版本,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地皆擁有許多書迷。 她的教養書是法國父母口中的療癒靈藥,20幾年來引導無數的法國父母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2019年9月,在法國政府推展「積極育兒」的政令下,伊莎貝爾.費歐沙獲馬克宏總統任命為「初始1000日」(從母親懷孕到孩子2歲)委員會的副主席,持續在親職領域發揮影響力。周昭均曾旅法十一年,取得巴黎第八大學音樂學博士學位,研究主題為當代音樂。留法期間曾任駐法代表處科技組科研訊息特約專案譯者,返台後從事法語翻譯與音樂教學。譯有《沒有景點的四大洲晃蕩》、《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最好的教養,從正向面對情緒開始》、《孤獨戀語》。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前言 一、 我們能培養孩子的EQ嗎? 1. 心的智慧 2. 相信自己 二、 問自己七個問題來回應(幾乎)所有的狀況 1. 他經歷了什麼? 2. 他在說什麼? 3. 我想向他傳達什麼訊息? 4. 我為什麼這麼說? 5. 我與孩子的需求是否相互競爭? 6. 對我來說,什麼最珍貴? 7. 我的目標是什麼? 8. 七個要記住的問題 三、 生命是動態的 1. 我是誰?一個有情緒的人 2. 「所以,我們得什麼都順著他們?」 3. 「我搞不懂他!」 4. 情緒的壓抑 5. 克制而不壓抑 6. 「他的抱怨讓人煩躁!」 四、 恐懼 1. 我們應該聆聽他的恐懼嗎? 2. 最常見的恐懼 3. 度過恐懼 4. 運用緊張 5. 他很膽小? 五、 憤怒有助於認同感 1. 憤怒是健康的反應 2. 解讀需求 3. 需要陪伴的生理反應 4. 父母生氣時 5. 在你想打人的那一瞬間,幾個避免暴力的辦法 6. 他很易怒? 六、 喜悅 1. 我們能學會活得快樂嗎? 2. 愛 3. 遊戲、尖叫和歡笑 4. 陪伴喜悅 七、 悲傷 1. 淚水令人動搖 2. 懷念 3. 陪伴悲傷 八、 憂鬱 1. 如何察覺? 2. 學業失敗是一種症狀 3. 他很憂鬱? 九、 人生並非寧靜的長河 1. 為了通過考驗,該讓自己變得冷酷嗎? 2. 分離 3. 新寶寶來臨 4. 父母的爭執 5. 你們要離婚 6. 意外、疾病、痛苦 十、 與孩子一起更快樂生活的構想 1. 要快樂 2. 聆聽 3. 用身體、用心、用腦,作人與人的交流 4. 感受為人父母的幸福 結論 致謝 附錄——無體罰教養宣言

商品規格

書名 / 最好的教養, 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 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
作者 / Isabelle Filliozat
簡介 / 最好的教養, 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 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 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它將顛覆你對孩子情緒表現的認知,帶你找到最好的教養心法! 法國父母一致推崇「情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94122
ISBN10 / 9573294125
EAN / 9789573294122
誠品26碼 / 2682122252000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1. 心的智慧
心的智慧是解決生命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問題可能來自他人、突發的考驗、痛苦或疾病的出現、死亡的影響。想充分發揮心的智慧,需要能正確掌控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恐懼、憤怒與悲傷。
心的智慧讓我們能面對人的問題,讓我們進步,賦予生命意義,緩和與他人的關係,以勇氣和智慧面對每天的困難。它幫助我們堅持計劃,找到自己的道路與實現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與生命的重大震盪中,心的智慧都很重要。
人際關係的智慧當然與心的智慧有強烈的關聯,但在此,我選擇將它們分開。我會在另一本書中討論建立與維持連結、愛、結合與分離、瞭解他人與解決衝突的能力。在本書中,我會專注於EQ(情緒商數,情商)這部分。
尊重孩子的情緒,是允許他能感覺自己是誰,能意識到此時此地的自己。這是把他放在主體的位置上。這是允許他能與我們不同。這是把他視作一個人而不是一件物品,讓他可以用自己非常獨特的方法去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這也是幫助他自我實現,讓他能從與「昨日」和「明日」的關係中察覺自己的「今日」,能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長處與不足,能意識到自己在一條路上——「他」的路上——前進。
孩子主要經由父母來學習。孩子的EQ發展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孩子會仿效父母。比起追隨建議,他更容易本能地追隨榜樣!
無意識的訊息和有意識的行為或言語一樣有力,甚至更強勁。
幫助孩子發展EQ也使我們必須培養自己的EQ。幫助孩子成長就是自我成長。孩子映照出我們的真實內在,讓我們面對自己的極限,並教我們如何去愛。只要我們願意聆聽他們,他們是優秀的心靈導師。
 
擁有心的智慧是懂得愛,懂得透過人生的試煉來建構自我。

 
2. 相信自己
瑪歌那時大概十四個月大,她總是在夜裡醒來。我累壞了,因此去看了一位宣稱專長兒童精神醫學的小兒科醫師。幾分鐘內,她就猛然做出判決。她宣告:「就是因為這樣!」因為我的女兒在我餵母奶時睡著了。據她所言,這就是我們所有麻煩的起因。她作出診斷,說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而我的經歷、我女兒的經歷、我伴侶的經歷,她一點都不在乎。造成問題的是哺乳!她的推論令人無法反駁:我的女兒在我餵母奶時入睡,之後我再把她抱到她的床上。當她醒來時,我的乳房已經不在那裡了,她不瞭解所以才會哭了起來。
醫師的解決方法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沒有經過任何思考,讀者們應該已經瞭解了):我應該取消夜晚的餵奶,瑪歌應該要「自己一個人」入睡。她一定會哭,但是要任由她哭。醫師跟我保證,最多三、四天後,她就不會再哭了……
瑪歌,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現在好後悔聽了那個女人的話。我就那樣任由你哭泣。你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哭了漫無止盡的四十分鐘,最後,你在爸爸的懷中睡著了。那一晚,你每兩小時就醒來一次。哎,因為已經被那位小兒科醫師指責,我在第二天、第三天又重蹈覆轍。四天之後,你還是一樣大哭著要晚上的餵奶,而且,你在夜裡醒來的次數當然又更多了。所以我拋棄了專家的意見,聆聽你。我給了你所要求的和你需要的——接觸、母奶、親近、親餵。我們重新安置你的床,把它放在我們床的旁邊。你開心地在喝奶時睡著。因為安心,你睡得更好了。
事實上,在此之後,根據自己的大量閱讀與一位有智慧的心理分析師幫助,我瞭解到你沒有任何睡眠問題。你在兩段深層睡眠期之間活動,並沒有完全醒來,而是試著重新找到你的安全界限、你的依據,也就是我的味道和乳房。只有當你感覺我不在你身邊時,你才會真的醒來且哭泣。小兒科醫師的推斷並沒錯,你在找乳房。錯誤的是她的解決方法。其實我只需要在夜裡把你留在我身邊,放在我旁邊的另一張床上就好!
許多父母會帶著小寶寶跟自己睡在同一張床上。他們不敢把這件事大聲說出來,常常因此感到愧疚。他們已經吸收了「這樣不好」的觀念,害怕這會擾亂孩子往後的性生活,或者會以某種方式妨礙孩子正常發展。
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中,並不存在「寶寶自己過夜」的說法。只要還在哺乳期,寶寶都會跟媽媽一起睡,一直到兩歲、甚至三歲為止。有些專家還主張床是父母的私密空間。有點創意吧,不是只有在床上才能做愛!
當然不應該因為孩子而讓父母彼此疏遠,但在床上睡覺的寶寶沒有這種能力!如果父母因為晚上有寶寶在而疏遠彼此,那完全不是孩子的錯。如果太太用有孩子在來拒絕做愛,那只是藉口;等到小嬰兒不在的時候,她會找到別的藉口。
父母以孩子當藉口是很不妥的;不正常地利用寶寶的存在來疏遠伴侶或滿足情感確認的需求是有問題的,但母親的照顧本身沒有問題。
寶寶在床上會佔位置。其實為了讓大家都舒服,在父母的床邊並列一張小床就能解決許多問題。
強迫嬰兒在沒有父母呼吸聲和媽媽味道的環境中入睡,是一種以大人的安寧為名,對嬰兒施加的暴力。過早的分離不會帶來自主,而會導致被遺棄的恐懼與對人際關係的依賴。自主是在安全感上發展出來的。我們難道不該質疑,在我們的社會中,被遺棄的恐懼為何如此普遍?
所幸,如今的兒童文學已經超越了禁忌,給了父母新的許可。在許多童書中,小熊不願意自己睡,最後是蜷縮在熊媽媽或熊爸爸身旁過夜。
小兒科醫師不可能比媽媽更瞭解狀況。他們學了理論,但你的寶寶不是抽象概念。他不是理論性的,他是真實的。理論能打開視野,但它們也要能幫助我們更善於聆聽孩子,而不是要他們噤聲或屈服。
醫生、心理醫師、有名的專家或你婆婆想怪罪你?離開!只要聽那些幫助你聽見孩子聲音的人就好。
我之所以強調,是因為媽媽特別脆弱,尤其是面對第一個孩子時,但面對之後的孩子也一樣,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另一個孩子的複製品。大多數的媽媽都想做好,她們覺得要對自己帶到世界上的這個小生命負責。面對嬰兒大量的需求,她們很容易感到無能為力,可能會因為手中的小小生命而惶恐。她們面對一份新的責任、一項新的職業,而所受的培訓只有自己接受過的教養。她們因此成了各種說教者容易得手的獵物。教養是一個敏感,甚至非常敏感的主題,往往會引發激烈的情緒。爭議令人發怒,也讓家人分裂。
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到母親的脆弱及討論的激烈程度,鼓勵母親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讓自己身邊圍繞著正向、能幫助她,並準備好聆聽她面對寶寶時的真實狀況的人,而不是聽從自己意識形態的人。
當我們因為服從別人的想法而去做某一件事時,我們可能會做錯。請你問自己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對的,或是不對的?」如果你覺得是對的,就去做。如果覺得不對,不要做!
相信自己,聆聽你的心,也要信任你的孩子,聆聽他透過哭叫,還有行為、態度,甚至困擾來告訴你的事。他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告訴你的,他會用症狀來表達。別慌張,那是一種語言,他在對你——他的母親或父親——說話,你可以學著溝通。
沒錯,兒童的語言未必總是容易解析。如果說在他的哭聲或症狀背後總帶有苦惱,那卻不容易被聽見。苦惱可能來自遠處,無論是他自己過去的經歷或先人的經歷。事實上,孩子常常是父母(或祖父母)潛意識的鏡子——想更瞭解這件事需要心理治療師的協助。他的角色是讓你的內心活動起來,指點你找出這些困難的源頭所應追隨的道路,幫助你說出自己的經歷,好從中發覺可能在你的潛意識或孩子的潛意識中作用的情緒糾結。他會聆聽你並照亮你心中的道路,但找到答案的將會是你自己。
尋求調解者而不是諮詢者的幫助;也不要接受不容置喙的意見和倉促的定義。他人的信念不會幫助到你。你會在與孩子的對話中,靠著一邊摸索,一邊實驗,找到解決辦法。每一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創作!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普遍著重孩子學業表現的現在,其實父母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它甚至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而孩子的負面情緒都是有意義的,是他想和父母溝通的渴求,但往往遭到壓抑。此書將帶您深入理解,顛覆你對孩子情緒的認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