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第一代綠建築: 柏克萊大學城百年建築風雲錄 | 誠品線上

從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第一代綠建築: 柏克萊大學城百年建築風雲錄

作者 程孝民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第一代綠建築: 柏克萊大學城百年建築風雲錄:柏克萊大學作為世界一流的知名學府,來自它頂尖的學術理論及研究發明,也許改寫過世界人類的歷史,在啟動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柏克萊大學作為世界一流的知名學府,來自它頂尖的學術理論及研究發明,也許改寫過世界人類的歷史,在啟動劃時代的思潮上,也可能引領過風騷。而這座人才濟濟的大學,對周邊的鄰里社區的具體貢獻,當首推這座小城的建築景觀。先後入駐柏克萊的居民,不僅企圖要在文化藝術上力創新局,更在住屋型態上尋求劃時代的變革。他們主張建築要與自然共生、呼應環境風土,既要善用太陽光、讓植物發揮降溫減熱效益,更要追求建築造型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融的美感。當年雖然沒有「節能減碳」的口號,但其順應自然的精義,比起現代人在地球暖化的催逼下,紛紛揚起「綠建築」的大旗,更要提早了一百多年。這本書寫的多半是二十世紀初期完成的建築,其中校園裡的經典建築多已列名「國家註冊歷史性場所」、「聯邦歷史資源名錄」、「加州註冊歷史地標」、「柏克萊城市地標」。校園外的住宅建築,也有不少是在「柏克萊城市地標」之列,即便不在其中,也早已躋身為百萬名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程孝民五年級生。柏克萊加州大學景觀建築碩士、自然資源管理碩士。曾擔任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先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設計課程。目前重返柏克萊校園充電學習。著有《不解之緣‧柏克萊》(遠流出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理想校園空間的體現/林盛豐〈自序〉用建築,寫歷史Part 1 小城建築詩人之屋山邊俱樂部十字星勳章雙翼之殿睡美人的地址摩根的小古堡環景丘上風雲會Part 2 校園建築南方館:全美第一個物理實驗室教職員俱樂部:中西事務交流的重鎮赫斯特希臘劇場:帕華洛帝和達賴喇嘛都曾出現的舞台加州館:沒有門把的柏克萊大學校長辦公廳北門館:新聞主播現身「老方舟」赫斯特礦冶紀念館:採礦煉金的名門世家大學宅:美國總統曾是座上賓沙瑟門:引爆世界言論自由風潮的原點杜蘭館:來自東方的石獅子魏曼館、希爾加館、賈尼尼館:農學院三劍客沙瑟塔:鐘塔琴音響起中國民謠……杜爾圖書館:世界知名科學家及思想家齊來報到吉爾曼館及307室:這裡誕生過六位諾貝爾獎得主惠勒館:公羊頭上有文章加州紀念足球場:蓋在地震斷層上的足球場女性教職員俱樂部:女人要當家雷岡提館:孕育第一顆原子彈的搖籃哈威蘭館:希臘謬司與飛馬的傳奇赫斯特女子體育館:舊金山藝術宮的近親玻麗斯館:最奢華的學生宿舍田長霖東亞研究中心:華人之光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第一代綠建築: 柏克萊大學城百年建築風雲錄
作者 / 程孝民
簡介 / 從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第一代綠建築: 柏克萊大學城百年建築風雲錄:柏克萊大學作為世界一流的知名學府,來自它頂尖的學術理論及研究發明,也許改寫過世界人類的歷史,在啟動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69410
ISBN10 / 9573269414
EAN / 9789573269410
誠品26碼 / 2680663324002
頁數 / 192
開數 / 正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用建築,寫歷史

柏克萊,既是大學,也是城。但也許是靠星星太近,在柏克萊大學的光芒掩蓋下,這座同名小城幾乎難得在世人面前顯露自己的光芒。

柏克萊大學作為世界一流的知名學府,來自它頂尖的學術理論及研究發明,也許改寫過世界人類的歷史;在啟動劃時代的思潮上,也可能引領過風騷。但若要問起這所人才濟濟的大學,到底對周邊的鄰里社區有過什麼具體貢獻?在我看來,自然首推這座小城的建築景觀。

柏克萊大學創校後,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便大張旗鼓的舉辦大學校園國際競圖比賽。一時間,多少建築高手雲聚柏克萊。這些來自寰宇八方的設計菁英,在建築藝術與環境規劃的意旨上,果然為這座知識殿堂帶來不凡的視野與願景;也為早年美國西岸的草莽之地,注入了歐陸文化深厚的底蘊,以及當時西方世界最先進的建築思潮。

當初,為大學校園建築而入駐小城的建築名家,在傾注全力建造大學殿堂之餘,也將畢生所學精華,在校園周邊的社區建築上施展開來。受惠於和名門殿堂毗鄰而立之賜,小城裡也有了名家建築的身影。

柏克萊大學創設的建築系,是美國西岸最早成立的建築人才養成機構。此間既有大師風範可以傳承,又得名師親炙的事務所可以見習,環境設計教育搖籃裡陶冶出來的後起之秀,在往後西岸城市的發展中,亦紛紛扮演起棟樑之材的角色,而距離校園最近、也是多數人才最早在此發跡起步的柏克萊小城,自然受益最多。

除了人才齊備之外,以舊金山市衛星小鎮起家的柏克萊,在往後的歲月裡也無不跟隨著舊金山都會區的繁榮擴張,而受其庇蔭和牽動。尤其在1906年發生舊金山大地震之後,驚魂未定、劫後餘生的倖存者,紛紛朝海灣對岸的柏克萊小鎮遷徙。這批遷徙潮不僅帶來避難的災民,也帶來尋求安居樂業的巨賈富商。有了財力資金的大量挹注,加上建築人才大展所長,小城裡風格獨創的建築風貌,遍地開綻。

隨著大學城建設的光華照人,除了早年為避災而來的富賈仕紳,往後更吸引來功成名就之士,或為顯耀財富,或想覓得一處退休養老之地,紛紛朝小城聚攏。挖礦致富的實業家、海上歸來的老船長、民生工廠大亨、銀行家……,在小鎮蓋起了一棟棟華宅。還有攜著家產而來的新移民,身家豐厚的大學教授、專業人士,也都先後成為「美麗家園」的追逐者,讓小城建築風貌的遞嬗,一再蓬勃擴張。

在這些先後入駐的移民當中,還有一群思想先進、眼光深遠而獨到的前衛人士,他們散居在北柏克萊丘一帶,不僅企圖要在文化藝術上力創新局,更在住屋型態上尋求劃時代的變革。他們主張建築要與自然共生、呼應環境風土,既要善用太陽光、讓植物發揮降溫減熱效益,更要追求建築造型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融的美感。當年雖然沒有「節能減碳」的口號,但其順應自然的精義,比起現代人在地球暖化的催逼下,紛紛揚起「綠建築」的大旗,更要提早了一百多年。

正是這一批被當時一般居民謔稱為「瘋人丘」上的波西米亞人,為柏克萊小城的建築風格帶來異質而多元的變貌。儘管先行者已渺,然而佇立小城近百年的老宅,彷彿仍存留著他們曾經有過的人生大夢;在企圖融入自然的努力下,卻又不忘為自己保留一些獨特風格的獨白空間。這些異軍突起的建築新生,加上大學校園裡端莊典雅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群,一時間,柏克萊猶如建築萬花筒,百花齊放,相互爭輝。從某一方面來看,也如實反映了柏克萊致力於追求「多樣化」的人文精神。

這本書所寫的多半是20世紀初期完成的建築,其中校園裡的經典建築多已列名「國家註冊歷史性場所」、「聯邦歷史資源名錄」、「加州註冊歷史地標」、「柏克萊城市地標」。校園外的住宅建築,也有不少是在「柏克萊城市地標」之列,即便不在其中,也早已擠身為百萬名宅。

只是日久時深,不少「與自然共生」的屋宅,如今已然深藏於叢林綠莽之中。探訪過程有如驚異探奇,充滿冒險犯難的插曲,是當初料想不到的逸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