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 ? 臺灣是什麼 ? | 誠品線上

我們是誰 ? 臺灣是什麼 ?

作者 陳毓鈞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們是誰 ? 臺灣是什麼 ?:阿扁搞終統,錯了嗎?美中台關係的平衡,究竟要不要維繫現狀?拼經濟?台灣經驗剩下2年優勢?台灣人最關心的議題,本書都有精闢解答!「我們是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阿扁搞終統,錯了嗎? 美中台關係的平衡,究竟要不要維繫現狀? 拼經濟?台灣經驗剩下2年優勢? 台灣人最關心的議題,本書都有精闢解答! 「我們是誰?台灣是什麼?」這是身處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共同疑問,這疑問在本書中,都將有所解答,作者陳毓鈞教授將帶領讀者回到過去,探尋瞭解過去歷史上的台灣,尋找台灣人民的根。 本書分十五個章節從歷史經貿等層面來探討台灣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及台灣在歷史上戰略地位的變遷,此外作者陳毓鈞教授運用他個人在國際關係上的專長,剖析台海兩岸關係的過去、現在、未來,掌握現在趨勢脈動,跨越時代洪流,弘觀未來全球化下的趨勢。 張鏡湖:「本校美國研究所所長陳毓鈞博士,精研美國外交政策;對中國大陸制度、人士與政策之演變,更瞭若指掌。本書討論兩岸問題之癥結,內容豐富,見解瑩澈;是關心此一問題者,不可不讀的好書。」──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 蘇起:「這是一本說古道今,有內政、有兩岸、有國際、有分析、又說理、有內幕的大作。他文筆生動,脈絡清楚,可讀,易讀性很高。」──立法委員 林中斌:「陳毓鈞教授的分析一向都有三個特點。甲、全面性:他的雷達搜尋的不只是台灣,還有大陸及美國。乙、務實性:他立足於具體而詳細的資料。丙、建設性:他關心兩岸人民整體的幸福。這本書針對目前大家關心的議題深入分析,又一次展現他上述的風格。我鄭重推薦。」──前國防部副部長 莊淇銘:「狄更斯說過:『這是最光明的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類似的,在台灣,『這是相互撕裂的時代,也是彼此尊重的時代』。本書提供了,關心台灣的人及政治人物的另一種新思維,值得一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作者簡介 陳毓鈞 台灣省南投縣埔里鎮人,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生。 學歷: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輔仁大學法律系學士。 經歷: 行政院顧問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代所長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國防部三軍大學榮譽講座 一九九六年林洋港競選總統總部發言人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兼大陸研究所教授。著有《美國民主的解析》、《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中美台風雲錄》、《困境與出路──新世紀中美台關係》、《半個民主先生──李登輝》等書。 ■本書目錄 林洋港序 江丙坤序 好評推薦 自序 壹‧台灣人是什麼人? 貳‧中國是祖國?敵國?(上) 參‧中國是祖國?敵國?(下) 肆‧台獨運動與二二八 伍‧台灣人民應「感謝」金日成 陸‧冷戰反共‧白色恐怖‧台海危機 柒‧中美和解兩岸休兵 捌‧美台矛盾與兩岸密使 玖‧逐漸「消失」的中華民國 拾‧兩岸政冷經熱怪現象 拾壹‧台灣在搞政治和文化革命? 拾貳‧美國人無情無義? 拾參‧兩岸必有一戰? 拾肆‧胡錦濤的務實與現實 拾伍‧全球化下的中國與台灣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們是誰 ? 臺灣是什麼 ?
作者 / 陳毓鈞
簡介 / 我們是誰 ? 臺灣是什麼 ?:阿扁搞終統,錯了嗎?美中台關係的平衡,究竟要不要維繫現狀?拼經濟?台灣經驗剩下2年優勢?台灣人最關心的議題,本書都有精闢解答!「我們是誰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7264503
ISBN10 / 9867264509
EAN / 9789867264503
誠品26碼 / 2680013937005
頁數 / 36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在極其偶然的場合中,遇見了智庫文化發行人華文衡先生,談得很投緣,他因此邀我參觀智庫文化公司及其出版品。對智庫我早已慕名,其所出版季辛吉的《大外交》中文版,是我美國研究所指定學生必讀書籍之一。文衡兄說他看過我的文章也見過我在電視上談東說西,因此建議我說,何不將所講所寫用比較市場化與一般性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分享。我過去出版過幾本書,但都是學術性著作,還真不知要如何讓市場來接納我的論述。不過,在文衡兄勉勵鼓舞之下,我認真地考慮了他的建議,這就是這本書得以出版的緣由。



我的專長領域係中美關係、美國外交、中國外交及兩岸關係等,在報章雜誌所寫以及在電子媒體所講,亦大多與此有關,而這些領域又都是與台灣息息相關。因此,我想住在台灣的人民對其過去、現在、未來應是最為關切的。當然,關於這塊土地的書籍已經不少,各方面都有。不過,在對外關係方面,顯然偏向學術性取向居多,也有一些外國人寫的翻譯著作,然極少涉及四百年並做比較全面連貫的論述。所以,我決定做此一嘗試,而將核心構思置於外在力量對台灣這塊大地的長久影響。




要談台灣的從前、今日、明天,若不講國際因素,是無法一窺全貌的。從西方強權東來,清廷開放屯墾移民,列強在中國的競逐,東洋強權崛起,中國抗日戰爭,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出現,韓戰爆發,中蘇分裂,越戰發生,中美和解,大陸進行改革開放以迄冷戰結束全球化時代來臨,不管是偶然還是必然,在每一關鍵時刻,都一再地影響甚或改變台灣歷史發展的方向。




這本書的前後章節,係以時間的縱向為原則,每章都有一主題論述,也都涉及到國際結構的外部要素以及台灣自身內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探討內外部因素的互動,尤其是美國、大陸、台灣三方面的連帶關係,如何影響了台灣的命運,以及形塑了可能的未來。事實上,這本書的特色正在於筆者以其專長對中美關係的互動與台灣發展的軌跡做一比較系統化的探討,而去尋求未來兩岸關係的可能答案。




在寫作過程時,兩岸互動中發生了兩件大事,讓人對真正和平的盼望有更為踏實的感受。其一,連戰和宋楚瑜相繼登陸,達成歷史意義的國共和解。其二,綠色台商許文龍發表擁護胡錦濤並支持「反分裂國家法」的聲明,使長期以來籠罩台灣的「賣台論述」受到巨大衝擊。我認為,這兩件事將會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起點。




歷史為一漫漫長河,裡頭有衝突,有融合;有延續,有變化;有守常,有創新;但其演進脈絡是有主旋律的,儘管支流會發出不同的雜音。《三國演義》一開始就說天下大勢,「勢」實際上就是主旋律。歷史發展是形勢的問題,故我們常說大勢所趨,講形勢比人強,言識時務為俊傑等等。勢者大也,重形勢者都必重弘觀,唯弘觀者能借勢使力,順勢而為。




九九八年在北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李猷先生寫了「弘觀」兩字贈我,我將其掛在書桌前的壁上,時時自我惕勵。自此,我盡量以弘觀看大事,以弘觀諒小事,人生過得自在愜意。這本書自也以弘觀看歷史說人物,但求能學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勿過也勿不及。最後,承蒙林洋港先生及江丙坤先生為文做序,增添本書光彩,實為本人莫大榮幸,在此要特別致謝。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毓鈞君係我們南投子弟,也是我的親戚。他年輕時興趣在於中國大陸的事情,大學時組所謂的「匪情研究社」,認真摸索。服完兵役後考入當時中國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研究所,繼續鑽研大陸事務。畢業後赴美留學,仍沒鬆懈研究初衷,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事務專家。



過去毓鈞曾出版一些學術性著作,我也曾為文做序。這一次他出版第一本比較市場化的著作,我亦十分高興,因為處於今日大眾傳播發達的時代,他應該「廣為宣傳」,把他所學所知告訴更多的人知曉。因此,他請我為這本「非學術性著作」做序,我欣然答應,而且勉他再接再厲,行有餘力則應多加著述並解惑也。




這本書和他從前所寫的幾本書有同有異。同的是仍然秉持一貫的理性客觀態度來觀察人事,異的是增加許多感性的論述,抒發一股人文關切的氣息。我想,其主要原因乃在於他對這塊土地的關愛,以及對台灣先民的崇敬。一九九六年,毓鈞協助我參選中華民國首屆民選總統時,我們已提出「永久和平」的理念,主張兩岸應該「以和為貴、加強協商、擴大合作、互利共榮」,惜當時我們被當局指為「台奸」和「中共同路人」。不過,今天世界和兩岸的發展已證明我們是站在歷史潮流的一邊。




洋港生長於日據時代,當知日本殖民政府歧視台民的種種政策,尤其是教育的不公平令人痛心。中央政府播遷來台之後,洋港憑著自身努力考入台大政治系,畢業後即從事公務員生涯以迄退休。四十餘年的公職生活,憑藉當年一句「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之號召,我們全力為建設這塊土地而打拚。可以告慰國人的是,從國家風雨飄搖、社會貧困不安,人均生產毛額一百美元到今天近一萬四千美元,現在人民生活富裕,經濟繁榮成長,還曾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台灣經濟奇蹟」。雖然,政治上有缺陷,人權上有遺憾,但大家齊心協力在冷戰時期全力建設台澎金馬,規劃國家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年來,洋港目睹台灣族群分裂,政治紛擾,社會浮動,經濟衰退,政府腐化,人性貪婪,國際困頓,兩岸緊張,不禁憂心忡忡,難以成眠。亦不免興嘆從前勤儉奮發,講信修睦,尚禮重義,能誠能信,知廉知恥,努力上進的台灣社會不知到哪裡去了!




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了台灣先民奮鬥求生的血淚故事,讓我們認識了國際列強勢力為何垂涎台灣的史實,讓我們回憶了從前國家是如何險中求勝和脫貧致富的過程,讓我們瞭解到何以有今日的困境與不安,也讓我們冷靜思考未來的挑戰何在。毓鈞君指出了台灣四百多年來,從來就是全球化的一分子,由微小而顯著。我認為,明日的台灣仍然不可避免地必須擺在全球化架構中來思考,才能找到正確並可持續發展的位置。這是我閱完這本書後的最重要感想,願與大家共勉之。

陳毓鈞教授是南投縣埔里人,過去由於陳教授鑽研美國外交事務及中國大陸事務與兩岸關係頗有成就,且常在國內政論性電視節目中發表高見,見解獨到,論述中肯,久仰其名,因為丙坤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政府經貿部門工作,平常較少接觸機會,這次由智庫華董事長文衡兄介紹有機會晤談,由其談吐,覺得陳教授果然是南投傑出學者,至感愉快,樂之為序。



目前在台灣,最麻煩的問題是意識型態問題,有些人每到選舉,就提出愛台、賣台、本土化及去中國化,並由此演變出中國是敵國,大陸要武力犯台等,使台灣長年處於不安定的狀態中,這種不安定狀態對台灣經濟發展非常不利,目前台灣經濟衰退,失業率攀高,都與這種意識型態脫離不了關係,陳教授從歷史的觀點論述台灣認同問題,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周遭國家對台灣的影響及台灣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引經據典,內容豐富,可以說是台灣人尋根,瞭解過去,展望未來的南針,讀本書應可修正無謂的意識型態。




所謂愛台灣並不是講台語或去中國化,因為講閩南語只是講福建省南部的語言而已,誠如陳教授在本書所說如果閩南語是台語,那麼客家語、山地語,甚至於在台灣講了六十年的國語或普通話都可以稱為台語,其實語言最主要的功能是溝通及研究學問,目前在台灣最好溝通與研究的工作,應該是語言可用文字表達的國語了。愛台灣也不是一味的去中國化,最重要的是能誠心誠意為台灣設想,能為台灣的建設或經貿發展等貢獻多少力量,能為台灣人民造多少福,這才是愛台灣,所以孫運璿先生或李國鼎先生雖然是外省籍,誰敢說他們不是愛台灣的人,愛台灣應該是以實際行動愛護台灣這塊土地,盡心盡力貢獻台灣,為台灣人民謀福祉而言。




我們常說發展經濟要全球化,而要全球化絕不能忽視對岸的中國大陸的堀起,現在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工場,也是世界市場,無論政府採取「戒急用忍」或「有效管理」,台商還是絡繹不絕趕赴大陸投資設廠或經商,根據統計一九五二‧二○○四年累計投資大陸金額占全部對外投資的百分之四十九‧五,二○○四年則為百分之六十七,如加計迂迴投資大陸者估計超過百分之七十,大陸成為台商投資最多的地區。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對大陸及香港貿易快速成長,已成為我國出口最大市場,二○○四年比重高達百分之三十六‧七,並創造四五一億美元順差,而台灣對全球出超僅有六十一億美元,由此可知經濟上台灣密切依存中國大陸。再看最近經濟上,區域主義盛行,除歐盟東擴,美洲成立自由貿易區以外,影響台灣最大的就是東協加大陸、日本、韓國的所謂「東協加三」,可望於二○一○年成立,短期間也許還看不出其影響程度,但是長此以往,將來台灣必被邊緣化。今(二○○五)年以來,台灣的經濟指標紛紛落後,如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三‧六五,七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維持在黃藍燈(十八分),一至七月份出超僅有七‧五億美元,失業率百分之四‧三二,都可看出台灣經濟萎縮現象。但政府由於意識型態作崇,對於連戰先生的「和平之旅」所達成的五大共同願景,及丙坤的「經貿之旅」所達成的十大「初步成果」,均故意採取反對甚至於杯葛態度,使兩岸關係無法穩定下來,兩岸如無互信機制,甚至於採取敵視態度,必影響國家的安全與社會的安定,另一方面人民對政府失望,無信心,難怪經濟發展會節節敗退,所以執政者必須早日摒除意識型態,以弘觀的態度發展兩岸關係,如此台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各種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陳教授係在大學鑽研大陸事務後赴美繼續深造專攻美國事務,可以說兼通美、中事務,目前美國為全世界的領袖國家,中國大陸之崛起為全亞洲最重要的焦點,它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全球,台灣無論為世界的一分子或亞洲的一分子,都不能不重視它們的動向,陳教授兼通該兩國事務及兩岸關係,以歷史的角度,近代歷史的演變及當代的發展,分析台灣目前的境遇及未來應走的方向,對被意識型態沖昏在迷惘中徬徨的台灣人,或許能喚起覺醒,是一本值得大家閱讀的書,謹綴數語為之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