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寫歷史: 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 誠品線上

我們正在寫歷史: 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作者 林治平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們正在寫歷史: 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浪潮,那麼隨著這片浪潮而來的宣教士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四十多年前,林教授領受了由上帝而來的呼召,從一位研究中英外交關係的學者,轉而鑽研冷門的基督教與中國歷史;他不但自己投入,更號召了一群有識之士,一起在這片乏人問津、佈滿荊棘的土壤裡孜孜矻矻、任勞任怨,四十多年後,竟然灌溉成一片繁花錦簇。藉由本書,讓我們更加明白宣教士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治平多年前被朋友戲稱為「傻瓜一世」,從此愛上了這個封號,以傻瓜自居,投身許多人認為的傻瓜事業——找人。一生正式的頭銜是「老師」,從中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丶主任丶人文教育學院院長丶校務顧問丶榮譽退休教授丶講座教授,他一直堅持自己只是一個「陪伴另一個人,讓兩人越來越是人」的人。在繁重忙碌的教學研究服務工作之外,他又傻傻地投入一連串關懷社會文化的志工服務工作;45年前,在後現代文化「人不見了」的危機狂潮蠢然來襲之際,他傻傻地以志工身份,參與創辦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從零開始,逐步展開歷史文化丶關懷輔導、社會救助丶音樂藝術、書刊出版丶影音媒體諸項探索生命意義丶分享生命經驗的找人工作。有鑒於毒品、迷幻藥物、上癮問題日益嚴重,他不知不覺地從一個客觀的研究者,在港、台丶金三角毒窟毒蟲出沒之區,又以志工身份,參與晨曦會福音戒毒工作,出任董事長,陪伴戒毒成功人士,在世界各地設立福音戒毒村,成立門徒訓練中心,培訓過來人成為戒毒工作人員。他也傻呼呼地盡其可能參與伯大尼兒少家園的恤孤育幼工作,被推舉擔任董事長。面對兩性關係、性別認同混亂失調,家庭制度、親子互動瓦解破裂,導致一個一個活在今天的人,完全找不到自己的角色與定位。我不見了,人不見了,找人的呼聲,此啟彼應,於是在困難重重、諸般不可能的環繞圍困之下,他又傻傻地邁出傻瓜的腳步,傻傻地相信,在創始成終、智慧能力源頭的上帝帶領之下,終能超越任何困苦艱難,完成「一個人陪伴另一個人,使兩人越來越是人」的找人工作。為了找人,他每天馬不停蹄、四處奔走,足跡踏遍城郷曠野丶異域蠻荒,面對不同人群文化、歷史傳承,他必須忍耐學習,探身其中,甘心勉强丶勉強甘心,口傳筆耕,累積許多傻瓜經驗,逐步體悟上帝所賜豐盛生命。走過人生漫長的八十年,他越來越享受如飛而去的傻瓜歲月。收在本文集中的珠絲馬跡,可以略窺傻瓜一世的快樂滿足。如果你因讀到這些故事而想嚐嚐傻瓜一世生命中的傻瓜事跡,不僅是他極大的滿足快樂,相信也會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恩典賜福。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編者的話 四十五年,裝訂成冊 7代序 我們正在寫歷史 一個基督徒的歷史觀 13輯Ⅰ 活在歷史文化中的現代人1. 現代人的痛苦 472. 危機時代 633. 外太空與內太空 904. 機器人來了! 1075. E世代的來臨與挑戰 1186. 生命的舞台 1317. 知道與看見 1368. 信心三重奏 1449. 沉思手記 16210. 製造死亡的工程師:海明威 17511. 超乎超人:尼釆 18512. 人生問題的起點與終點 213輯Ⅱ 陪伴華人走進歷史文化的宣教士1. 打造金鈎 2252. 魚網或金鈎 2303. 理性專業與生命熱情:宣教腳蹤的兩條路 2344. 愛寫日記的馬禮遜 2395 . 先鋒者已被遺忘了:《雖至於死:台約爾傳》序 2476 . 迎接2015,重振馬雅各、戴德生宣教精神 2537. 《中國的耶路撒冷:溫州基督教歷史》序 2668. 《當代溫州基督教研究》序 2729. 〈南京幫的故事〉及其他 27710. 《基督教入華一百七十年紀念集》編者序 28711. 基督教入台及中國內地會創設一五○年紀念套書總序 29312. 生命教育與教會歷史 30213. 《歷史、文化與詮釋學》編者序 30814. 邁步向前,傳承宣教 31615. 讓我們來唱校歌 32216. 寫下歷史,迎接未來:馬禮遜紀念學園成立後記 327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們正在寫歷史: 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作者 / 林治平
簡介 / 我們正在寫歷史: 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275400
ISBN10 / 9577275400
EAN / 9789577275400
誠品26碼 / 2681784340001
頁數 / 3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藉由本書,讓我們更加明白宣教士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

試閱文字

自序 : 編者的話

去年十一月某日,從家裡拖了心愛的「法拉利」(女兒對我新購買的旅行箱的暱稱)到宇宙光辦公室,裝進接下來幾個月負責治療我失眠的「褪黑激素」,開始了這段奇異的旅程。

後來,一個法拉利不夠,還特別叫了貨運公司送一大箱到家裡來。
後來,光是睡前還不夠;白天,也得要卯起勁來吃進腦袋裡。這時候,它不是褪黑激素,而是維他命B。

後來,我發現它既不是褪黑激素,也不是維他命B;「啊!」——我心裡不禁驚呼——攤在眼前的這幾十本著作,是林治平教授的青春歲月、是他走遍世界各地的足跡、是他大半生奔走呼籲的思想精髓,如何沉澱精選成一套紀念文集,真是一大挑戰。

我一字一句啃讀,記憶庫裡的畫面像個頑皮小孩,不知從哪兒冒出,有時令人愉悅莞爾,有時令人感動落淚。有幾個夜晚,甚至激動到整夜無法成眠……。
印象最深刻的是1990年的「送炭到晨曦」,以拾荒維生的何連基先生,捐出苗栗三甲地作為晨曦會的戒毒村。感恩晚會在凱悅飯店舉行,當何氏夫婦一身簡裝站在剛裝潢好的豪華舞台上,全場鴉雀無聲,「我從來沒住過這麼高級的地方,晚上都睡不著……」何先生一開口,全場沸騰,他的真誠和質樸,讓在場的每個人心旌動搖;這畫面活跳跳的,就好像昨天才剛發生一樣。

* * *

2018年9月,宇宙光四十五歲了,呈現在您面前的,可說是林教授四十五年來筆耕的精粹,是啃到骨髓後再吐出的精華。這趟奇異的旅程,讓我體認到,幸好有這麼一位勤於寫作的文字工作者,四十五年來,每個月在《宇宙光》雜誌和《光譜》月刊撰寫專欄,加上做研究發表的論文,以及散在各刊物的文章,林林總總,少說也接近千萬字;字數還是其次,這種精神和毅力才是真夠威的,放眼望去,大概沒有哪個機構,有這麼詳實又動人的紀錄;這也是出版這套書的主要原因。另外,林教授即將卸下宇宙光總幹事的重任,由葉貞屏博士接棒,繼續帶領夥伴們在恩典中前進;這套書的出版,也標識著「承先啟後,傳承創新」的精神。

這套名為「宇宙光四十五週年慶‧林治平精選文集」的套書,計有六冊,簡介如下:

1 基督教與中國論集:從理念與符號談起

基督教與中國思想傳統系統,其實有許多雷同之處,然而數百年來,基督教在中國卻受到了極大的阻力,何以如此?本書的9篇論文,正是針對此疑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尋索。其中,「理念與符號——一個思考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社會的模式初探」、「基督教在中國關連化或本色化之必要性與可行性」、「基督教在中國之傳播及其貢獻」,是從中西迥異的哲學思想以及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平民階級中的英雄——馬禮遜來華宣教的研究」、「科學與救恩——丁韙良在華宣教之研究」、「耶魯在中國——二十世紀初期耶魯大學基督徒畢業生在中國之教育計畫及其貢獻」等,則是從人物的角度,將早年西方傳教士不畏艱險、犧牲奉獻的精神呈現在讀者面前。基督教與中國的碰撞,因誤解而衝突不斷,期待藉由彼此的對話,能產生新的亮點。

2 我們正在寫歷史:宇宙光與陪伴華人走過歷史文化的宣教士

人類的歷史,走過了悠遠漫長的年代,終於走進了所謂的現代。如果現代所帶來的文化社會衝擊,是一片不可抗拒的洶湧浪潮,那麼隨著這片浪潮而來的宣教士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四十多年前,林教授領受了由上帝而來的呼召,從一位研究中英外交關係的學者,轉而鑽研冷門的基督教與中國歷史;他不但自己投入,更號召了一群有識之士,一起在這片乏人問津、佈滿荊棘的土壤裡孜孜矻矻、任勞任怨,四十多年後,竟然灌溉成一片繁花錦簇。藉由本書,讓我們更加明白宣教士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所代表的意義。

3 人啊,你在哪裡?全人生命理念的尋思與落實

全人(holistic person)一辭,源自希臘文,意思是:把看得見的部分(parts),加上看不見但卻確實存在的什麼(what),整合在一起思考。本書提綱挈領地說明現代化的危機是單面向化、去人化,結果形成「人不見了」的悲劇。現代人活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豐富裡,卻失去了看不見的平安、喜樂和愛。林教授從自身與人接觸相交的實務經驗中,越來越清楚了解全人豐盛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本書所傳達的,正是他數十年來在教育、輔導、及宣教事奉工作中所經歷體會的「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的全人生命理念。

4 找到生命中的大提琴:寫給特別的你

人不是被先天本能限制的動物,在上帝眼中,每個人均有其獨特性,有屬於自己的「大提琴」。人唯有在上帝面前認識自己的獨特,找到自己的「大提琴」,才能知道「我是誰」,才能活出璀璨的人生,沉穩滂沛地演奏自己的「大提琴」。本書26篇文章,集結自林教授近幾年在《宇宙光》雜誌上刊登的「耕者心」專欄,其中多有針砭時事、勉勵青年的肺腑之言。誠如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所云:「找尋屬於你自己的『大提琴』,永遠不會太晚。」有一天,上帝會把曲譜手稿交在你手中,請問,你準備好了嗎?

5 舞台:生命劇場中的精彩演出

使徒保羅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保羅用他一生生命所演出的這場戲,絕不是一聲哀怨的嘆息,而是一聲響徹天地的驚歎。打開這本書,林教授以他的生花妙筆,運用不同的筆法,寫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人生舞台上,演出各自不同的精彩。此外,他也把自己「傻瓜一世」的自我剖白素描,誠懇地與讀者分享。這些化成文字的人物寫真,就像是一台永不落幕的戲,深深烙印在生命舞台的明暗之處。

6 一個說不完的故事:五餅二魚神蹟的現代版

神蹟就是經歷不可能!一個小小孩童僅有的五餅二魚怎麼可能餵飽五千人?然而,神蹟就這樣發生了。宇宙光的各項事工,四十五年來都是在不可能的情形下,不知怎麼搞的一件件完成了!原來,在宇宙光的故事中,一直有一雙看不見的手,牽引、呵護、帶領著,成就了許多奇妙事工,完全超越夥伴們的想像與能力。請聽林教授娓娓道來,分享這令人讚歎的五餅二魚神蹟現代版!

* * *

四十五年前,一個英姿煥發、全身充滿幹勁的「青年才俊」——這可不是溢美之詞,林治平教授曾於1974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獎,堪稱青年楷模——1973年9月,他以義工身分一頭栽進宇宙光這個「傻瓜」志業,那年他才三十五歲。如今,年屆八十的他,除了體力有點衰弱,看來,他的熱情還是像當年一樣,一點沒減少;他也依然不改過往「愛作夢」的習性,總是有未完成的夢想等在他前面;妙的是,不管這夢想多麼虛幻飄渺、難以達成,至終卻總是能夠實現,這,又是另一樁讓人嘖嘖稱奇的怪事,到底他是怎麼辦到的?

四十五年的歲月,就此裝訂成冊;答案,呼之欲出。

張蓮娣
2018年9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們正在寫歷史:一個基督徒的歷史觀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來跟各位一起分享,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專業傳道的工作,我希望能夠比較專業的來講今天這個專題,也讓我們思考一下,如何把我們的專業和信仰連結在一起,只有這樣,我們及我們的教會才會長大成熟,知道如何在今天的社會中,進入社會,接觸世人,廣傳福音,使福音真正在中國文化社會中生根發展。首先,我要用我自己的見證與各位分享一下二十多年來神如何藉著我的生命背景及專業訓練帶領我走上這條事奉的道路。

一、我的見證

今天我的題目是:「我們正在寫歷史!?」
在過去二十五年中,我一直在做有關基督教和中國歷史以及中國文化的研究工作,說起來是很偶然的,因為我大學讀的是政治,研究所讀的是外交。讀外交時,我學科考試考的是「國際公法」,論文寫的卻是中英外交史中的一個小題目—「律勞卑事件之研究」。畢業之後,我到中原大學去教書,教書時我發現,我的職業跟我的信仰很難配合,因為我是教中國近代史的,教中國近代史馬上發生一個很大的困難,我要不要講「基督教與中國」這一段?這是一個很大的困惑。因為我選擇教書的原因主要是我很盼望向我的學生傳福音,我常常在課餘時告訴學生我的見證,可是,一到講課的時候我卻要告訴學生基督教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先鋒隊,基督教的文化和中國文化不符合。我發現自己陷在矛盾中,好像我把他們召到聚會當中,我就說基督教、神的愛,但是在嚴肅的課堂中,我卻要講基督教的帝國主義怎樣欺負中國、基督教怎樣妨礙中國的現代化、基督教怎麼跟中國不合。在這種情形之下,我感到很痛苦,我發現我的職業跟我的信仰不能吻合,我發現這種衝突在我裡面越來越強烈。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當學生的時候就有了,因為當學生時,老師在班上常常會這樣講,而且老師每次講這話的時候,就會拿我們基督徒來開玩笑,說:「你是基督徒,你怎麼說?」在這同時,同學們也常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似乎在說:「你看,你們基督教,好小子!現在被老師罵了吧,沒話說了吧?」我們當學生也沒辦法,中國學生都是很乖的,也不敢反抗,也不敢講話,就忍氣吞聲,憋在肚子裡,憋到我現在要教書了,我是主動者了,如果我也照樣講,豈不矛盾?所以有很大的掙扎痛苦在我的心中,我就在神的面前禱告,我要怎麼辦?不講!不講這個部分。但是,不講這個部分,我覺得那是對我的職業不忠,這是個倫理的問題,我不能只是因為我的宗教信仰,就不講這個部分,那是對學術不敬、對職業不忠,這不是個基督徒的見證。可是,如果我照樣講,我又覺得這些東西會妨礙我的信仰,妨礙我傳福音的工作。因為我在教堂中講的,學生還不見得相信,但是我在課堂中講的,學生一定相信。所以我發現這個問題很麻煩,我就在神的面前禱告,我要怎麼辦?我要如何才能在信仰與生活兩相衝突的矛盾中求得平衡?這對我的確是一個困惑痛苦的難題。
我自己是一個蠻有計畫的人,當我在學校開始做講師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好好的教書,努力的研究,當然,我也盼望能由講師而副教授而教授,有機會就應該一級一級的往上升級,這樣才能榮耀主名,作好見證。所以我在決定教書以後,就開始蒐集升等論文資料。我的碩士論文是寫英國派到中國的第一個商務監督—律勞卑,以「律勞卑事件之研究」得到了我的碩士學位。我決定要繼續研究中英早期外交關係,所以我想我應該繼續寫「亞美士德(Lord Amherst)派使中國之研究」,然後再寫一個「馬戛爾尼(Lord Macartney)派使中國之研究」,如果把這三個都寫完了,我就可以升等做副教授、教授。然後我再把這三篇論文重新修整一番,就可以寫一篇大論文,題目是「中英鴉片戰爭前英國派使中國之研究」,這可以是一篇洋洋灑灑百萬言以上的大論文,然後我就成為「中英早期外交關係」的權威學者,可以在學術界站穩我的根基。當時我越想越興奮,於是開始收資料、開始準備,要寫我的論文。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我內心的衝突矛盾發生了,我一再反覆禱告後,奇怪得很,我似乎感覺到神對我有呼召。當我問神:「神哪!我該怎麼辦呢?我是講還是不講?」的時候,神就問我:為什麼我帶領你去讀歷史呢?你本來不是讀歷史的,為什麼最後我會帶你去讀歷史呢?然後就有很多節聖經經文在我心裡出現,譬如說:莫底改對以斯帖講的話—「豈不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是為著現今的機會?」我就想:我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有機會受教育呢?因為我們那個時代是一個很窮苦的時代,我怎麼可能順利受教育呢?我不僅是受教育,而且是受當時很高等的教育。是的,神給了我很好的機會受了很好的教育,這就是神給我的王后的位分,而我能夠在大學教書,也是神給我的王后的位分,使我可以接觸到很多人。但是,神給我王后的位份,就是為現今的機會啊!難道我不做嗎?如果我不做,神就興起別人來做。這是當時神藉著莫底改給以斯帖一個很嚴重的警告。如果你今天不做,以色列人可以從別的地方得拯救,神要用你,是可憐你,給你一個好機會,看重你。所以,當時我在神面前就感覺到呼召是這樣臨到我。而且我讀詩篇時,詩篇中告訴我們:「神用繩量給我們的地界是座落在佳美之處。」我就感謝主,原來今天的我,是神用繩子量給我的,所以在我的歷史中沒有偶然,每一件事都是神給我的。
就這樣在神面前禱告、掙扎,經過半年之後,我發現我只有順服,於是決志走一條犧牲、奉獻、捨棄的道路。那時我覺得奉獻的路是很痛苦的,因為你要放棄很多的決定與計畫。我本來想三年以後就要完成第一篇論文升副教授,然後再過若干年就要升教授,如此這般奮鬥十年以後,就可以在這個領域得到尊重,變成一個專家學者。但是神的呼召來了,我似乎必須放棄我的成就,放棄我的這些努力。所以我不肯、我害怕!我掙扎、掙扎、掙扎,禱告、禱告、禱告,但是神的旨意與呼召是很清楚的。
有時我們說:我不明白神的旨意,其實是我們不肯聽神的旨意。這樣掙扎痛苦的過了半年,到有一天,我終於跟神說:「神啊!我順服祢!我只有順服祢!我就把過去所有已經蒐集好的資料通通打包,用一條繩子把它綁起來,放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我跟神說:「從今天開始,我來研究一下,基督教跟中國的歷史關係究竟是什麼?」我當時覺得這是一條窄門狹路,沿途充滿艱險,一旦走上去,就是一條不歸路,可能今生今世我就只好做一輩子的小講師了,所以當時我也是抱著一顆十分悲壯的心走上這條奉獻研究的路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