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 看一位少年科學家如何以創新思維改變世界 | 誠品線上

Breakthrough: How One Teen Innovator Is Changing the World

作者 Jack Andraka/ Matthew Lysiak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 看一位少年科學家如何以創新思維改變世界:一位15歲的平凡少年,竟改寫了人類醫學史;他發明的癌症檢測試紙,將拯救世上無數生命!一顆璀燦耀眼的科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位15歲的平凡少年,竟改寫了人類醫學史;他發明的癌症檢測試紙,將拯救世上無數生命!一顆璀燦耀眼的科學新星,一則觸動人心、影響全球年輕世代的熱血故事◎歐巴馬也讚嘆!亞馬遜讀者5顆星破表好評!當一個人全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那種力量,會強大到令人無法想像。科學就是他生命中的熱情,你呢?平凡的中學男孩傑克.安卓卡,靠著對科學的熱愛、究極的精神與驚人毅力,抱持「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法」的理念,勇於面對挑戰。年僅15歲的他,竟跌破眾人眼鏡,發明了拯救更多生命的方法!傑克.安卓卡從小熱愛科學,認為科學能帶他一窺全然不同的世界,並解決許多問題。他的叔叔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時,癌細胞早已擴散,治療後仍不幸離世。當時只有14歲、原本對生物與醫學一知半解的傑克,因此投入早期檢測胰臟癌的研究之中。為了尋找合適的實驗場所,他寫了兩百封email給醫界相關教授,只有一封得到正面回應!隔年,他真的發明了比當前醫學檢測法更有效、成本更低的癌症試紙,能讓「癌症之王」——胰臟癌——的潛在患者,在罹癌初期就發出「警報」,使術後生存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傑克因此獲得英特爾國際科學展最大獎,甚至受邀到白宮,成為國情咨文演說的座上賓!人生的難題,靠自己解決;堅定的毅力與信心,正是成就關鍵!這本自傳不只是個風光的成功經驗,更是一則青少年克服憂鬱、自我懷疑與校園霸凌,並在科學領域闖出一片天的動人故事。面對生命中的苦澀與艱難,他是如何處理?又是如何堅持對科學的熱情,終於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科學少年有笑有淚的成長歷程,將成為年輕世代實踐自我、改變人生的指南;也是現今教育體制下,所有家長及老師翻轉教育觀念的契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寶博士)/葛如鈞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 點亮生命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松山高中代理校長/劉桂光 公視《流言追追追》執行製作人/吳建瑱 前士林高商校長、均一中小學校長/劉正鳴 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師/陳正昇 建國中學校長/陳偉泓 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校長/黃芳芷 「其實我很明白,人生的真相很可能是:『在窮盡一切的努力之後,結果仍將是一無所有。』但不斷努力的人生,卻不會一事無成;並且,恰恰因為這樣的明白之後,依然堅持前行而讓生命更顯其崇高的價值。本書作者,十五歲的傑克.安卓卡,正是這樣一個值得台灣年輕學子效法的崇高典範。」--點亮生命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松山高中代理校長/劉桂光 「透過不斷摸索、一再研究,深信自己的信念,最後找到科學真相。一個看似平凡的15歲少年,卻改變了世界,創造了最不平凡的人生。」--公視《流言追追追》執行製作人/吳建瑱 「即使是一個高中生,也可能是一位知識生產者。我們的科學課程總讓大部分的學生誤以為,學習動量守恆定律、極性共價鍵與粒腺體的DNA,只是為了答對考卷上的題目。為什麼要學習物理、化學、生物與地球科學呢?請仔細讀一讀這本書;然後,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座島上的大部分高中生都會理所當然地回答:「因為我們要改變這個世界。」--台中女中物理科教師/陳正昇 「傑克正在做的事情,遠比我高中時期強大太多。」--美國總統/歐巴馬 「傑克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迪生;將來會看到他的更多發明問世。」--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Anirban Maitra博士 「傑克從不放棄他對拯救生命的追求,始終對萬物充滿好奇心,並持續對世上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法。」--亞馬遜讀者/Tweetiebirdie「這真是一本非常棒的書!不只適合青少年,家長、老師也都應該讀!」--亞馬遜讀者/Bob Greenberg 「多麼了不起的年輕人!他所經歷的困難,讀來令人心碎;而他達到的成就,卻是如此偉大。很高興我讀了這本書,強烈推薦!」--亞馬遜讀者/Mojo's Mom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傑克.安卓卡 Jack Andraka當傑克.安卓卡為胰臟癌、卵巢癌及肺癌,成功研發出早期檢測的低成本試紙時,他只是美國馬里蘭州一位十五歲的高中生。現在,年僅十八歲的他,已榮獲2012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首獎「高登摩爾獎」、2012年「美國史密森尼創造力大獎」的「年輕科學家獎」、2014年「西門子我們能改變世界挑戰賽」的首獎,以及2014年「傑佛遜公共服務獎」,並獲《國家地理雜誌》選為2014年「國家地理新興探索家」。傑克除了在美國當地,還受邀至加拿大、義大利、英國、愛爾蘭、希臘、瑞士、荷蘭、澳洲、等多個國家演講,向全球觀眾講述他的個人經歷、科學研究、多元性別議題,以及他對STEM(也就是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改革的想法,在TED的演講則吸引了近400萬人點閱。他的故事也製作成多部紀錄片,包括《你不認識的傑克》(You Don’t Know Jack),並接受無數廣播節目、報紙及雜誌文章的專訪。傑克的下一個目標,是研究如何使「奈米機器人」的概念付諸實現,讓其游走於人體的血管之中進行治療行為,希望再創醫療的另一個奇蹟。歡迎造訪他的網站:www.jackandraka.net馬修‧利西亞克 Matthew Lysiak美國知名新聞工作者,曾任《紐約每日新聞》記者,著有《紐鎮美國悲劇》一書。■譯者簡介劉嘉路任職出版社十數年。認為譯者如同詩人,都是「帶著腳鐐跳舞」,在限制和規範中如何翻新、保留意象就是樂趣所在。作品多以青少年文學小說為主,近期譯作包括:《最後五天我愛你》《沉默的妻子》《說不出的故事,最想被聽見》(圓神出版)。薛怡心台北市人,畢業於師大英語系及師大翻譯所筆譯組,曾任編輯、審稿、製卷等文字相關工作。享受轉換語言的成就感,喜愛有趣的科普知識。譯有《吸睛的科學》《輕鬆駕馭意志力》《他的心中早有定見,你該怎麼辦?》(先覺出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各方推薦<推薦序>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陳怡光<推薦序>找到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葛如鈞<推薦序>台灣可能出現第二位傑克嗎?——劉正鳴楔子:近兩百位科學家,沒有一個人認為可行?第1章 成長中的探索與嘗試愛動腦的一家人泰德叔叔與我麻醉師老媽故事多找出生命的熱情泰德叔叔的神奇數學小訣竅叫我實驗魔人我交了生平第一個女朋友第2章 櫃子裡的怪咖不對勁的初吻第一次發現自己有力量改變世界簡報技巧大精進阻止溺水機器殺人的研究,科展奪佳績螃蟹都到哪兒去了?數學營初體驗實驗引起聯邦調查局監控科學帶我一窺不同的世界到全國性大型科展大開眼界被霸凌的中學人生第一次的告白第3章 災難的完美處方泰德叔叔得癌症?雙面傑克的生活加入霸凌的隊伍接受真實的自我天地雖大,我卻無處立足最後知道的家人孤單面對不一樣的眼光難以承受的噩耗把自己關進廁所終結一切第4章 知識是我的解藥想找回的不只是科學而已第一個真正明白我所有遭遇的人或許我可以找到解決胰臟癌的方法胰臟癌的治療關鍵:早期發現展開高中新生活答案竟在八千個蛋白質裡第5章 想著誰會因你而受益莫忘病患折磨人的科學論文答案呼之欲出重大突破給我實驗室!第6章 愈挫愈勇尋求實驗室的希望落空?向好友吐苦水誰願意相信我?一百九十二封回絕信之後與梅特拉博士見面實驗室新手糗事一籮筐犯錯教會我的事發現更便宜、快速、靈敏的檢測方法第7章 癌症試紙男孩世界規模最大的高中科展大賽差點失去參賽資格高手雲集,我能脫穎而出嗎?競賽之前的狂歡派對大賽開始,全力以赴!失控的瘋狂得獎人終於讓我走到這一步最有意義的回饋第8章 我的世界翻轉了我要上電視了!融合的兩個世界糟了!我們殺了傳奇新聞記者?!超現實的各種榮耀時刻質疑與歧視並未全面消聲匿跡癌症試紙的未來前進白宮第9章 衝破極限再度參加ISEF競賽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讓生命有意義改變世界的新想法不斷湧現科學,應該是所有人的無形寶藏突破!附錄:傑克學堂10個簡單又好玩的科學實驗泰德叔叔的解題訣竅

商品規格

書名 / 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 看一位少年科學家如何以創新思維改變世界
作者 / Jack Andraka Matthew Lysiak
簡介 / 發明癌症試紙的男孩: 看一位少年科學家如何以創新思維改變世界:一位15歲的平凡少年,竟改寫了人類醫學史;他發明的癌症檢測試紙,將拯救世上無數生命!一顆璀燦耀眼的科學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754024
ISBN10 / 9861754024
EAN / 9789861754024
誠品26碼 / 2681163684009
頁數 / 27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楔子】近兩百位科學家,沒有一個人認為可行?
  爸媽坐在對面的沙發上,臉上表情不是很開朗。   「傑克,你不覺得這個想法太不切實際了嗎?」   老爸的神情很憂慮,兩邊眉毛拱起來,一隻手托著下巴—他不是第一次出現這個表情了。老媽坐在老爸的旁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仔細看著我的反應。自從學校輔導老師打電話來之後,爸媽這陣子就對我特別關注。我已經學到一課:如果有學生嘗試在學校的洗手間裡自殺,輔導老師就會打電話到學生家裡。   「我們只是不想看見你受傷,傑克。」老媽說。   她覺得我承受不了這股壓力。   「你已經努力嘗試過,也許現在是你展開新生活的時候,或者你可以重新鎖定一個不同的目標。」她繼續說道。   不同的目標?要我放棄?   我已經投入太多時間,也耗費太多心力。現在就只差⋯⋯只差臨門一腳了。   我可以從爸媽的眼神和姿勢中感覺到,這整個經驗顯然讓他們很不自在。他們覺得有義務要讓我認清現實。   但我覺得自己可以無視他們的尷尬,事實上,我根本沒有在聽老媽說話。我把腦袋放空。到這時候,我已經可以精準預測他們接下來會說什麼,因為我先前在腦海裡已經和自己爭辯不下一千次了。自己和自己的爭辯差不多像這樣子:我以為自己是誰?我真的以為自己比那些博士專家來得厲害嗎?我真的認為自己的想法會成功嗎?   「我們都知道,無論你的信念有多堅定,如果沒有人願意提供實驗室讓你進行實驗,一切都是白費的。」   我感覺自己的精力耗盡了。我想不起來,自己上一次睡飽八小時是什麼時候的事。這幾個月來,我就靠腎上腺素支撐著。我不禁懷疑,這是不是所謂瀕臨崩潰的感覺。 「如果你真找到一個新方法來檢測胰臟癌,難道你不覺得至少會有一位醫生願意給你機會嗎?」   至少有將近兩百個科學家啊,只不過當中沒有一個認為我的方法確實可行。   我爸媽(以及別人)看不到的是,我的心靈之眼看出去的一切事物如此清楚。一滴血落在一張紙上。檢測胰臟癌需要的就是這些,真的,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我是對的,我已經來到早期檢測出癌症風險的關鍵位置上,可以拯救數百萬以上人的生命。   不過,如果我無法在實驗室裡證明的話,這一切也就沒意義了。   爸媽轉過來看著彼此,最後終於做出了決定。他們知道我有多需要他們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我要怎麼為自己的研究找到資金,或是去哪裡找到我需要的材料?說到底,我才十四歲,連開著家裡的休旅車出門的資格都還沒有呢。 「好吧。」老媽終於鬆口。「就讓我們看看以後的發展會如何。」   這不算是清楚表示支持的背書,但對我來說已經夠了。   我的叔叔過世了。我先前經歷多年的霸凌和憂鬱。我能掌握的東西就剩這個了,不能如此輕易放手—尤其是在距離成功如此接近的這一刻。   我的方法有用。它真的有效果。我要做的就是證明給世界看。只要給我一個機會。


【第1章】成長中的探索與嘗試

泰德叔叔與我

  泰德叔叔和我的關係特別緊密。他不是我的親叔叔,但從我出生以來,我們就十分親近,如同家人。我童年時期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就是他帶我去抓螃蟹的夏天清晨時光。出發捕蟹的前一晚感覺就像聖誕夜,我會把所有需要用到的衣服擺在衣櫃上,並把鬧鐘設定在應該起床的前一個小時;上床睡覺時,還會一遍又一遍地檢查鬧鐘,確定自己確實設定好了時間。但不管設定的時間多早,我總會在鬧鐘響起之前就醒來,接著迅速換好衣服,往臥室窗戶外看著,等待泰德叔叔那台老舊藍色汽車的車頭燈在車道上亮起。
  等他終於抵達之後,我會立即跳進車裡。泰德叔叔的身材結實粗壯,個子又高,一頭棕髮幾乎可以碰到車頂。
  「早啊,傑克。你準備好出發了嗎?」他微笑問道。
  「準備好了!」
  我們會開一小時車程到達他的捕蟹船,一路上計畫著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捕到最多螃蟹。抵達目的地乞沙比克灣時,太陽才剛要從海灣中升起。等泰德叔叔在海灣裡找到好地點之後,我們拿出相當於中型狗籠大小的捕蟹籠,朝籠子裡扔些雞脖子當誘餌,再放進海裡。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我們會在附近的海域航行,天南地北聊著各種事情,尤其是跟未來有關的。
  「傑克,你決定長大之後要做什麼了嗎?」他問道。
  「我要當醫生。」我告訴他。
  「為什麼?」
  「我想要幫助別人過得更好。」我驕傲地說。
他露出微笑。
  一段時間過後,捕蟹籠裡應該已引來許多螃蟹。泰德叔叔會把船開回我們放下第一個籠子的位置,我則是幫忙把捕蟹籠從海中拉起來,放到甲板上。這些籠子裝滿了螃蟹,還滴著水,變得沉甸甸的。偶爾,小螃蟹會找到重獲自由之路,匆匆地越過甲板,而我的工作便是把牠們抓回來。幸運的是,我的速度往往比牠們來得更快。如果螃蟹尺寸真的過小,我會把牠們丟回海裡;牠們會先撞上海面、發出碰的一聲,之後消失在上下起伏的海浪裡。
  世上很少有事情比得上辛苦一整天誘捕螃蟹進籠,然後載著滿滿收穫開車回來的那種滿足感。等我們回到家之後,泰德叔叔會清蒸螃蟹,我就負責在室外的桌子鋪上報紙。當天晚上,我們全家人圍在桌子邊,一邊說趣事、一邊大啖螃蟹。我們用木槌和小叉子挖出鮮嫩的蟹肉,到最後整張桌子上到處是蟹殼,空氣中瀰漫著清蒸海鮮的味道。
  我在一旁可以聽見泰德叔叔爽朗如雷的笑聲。他們的笑聲非常有感染力,儘管我無法聽清楚大人們到底在說些什麼。美好的一天結束,我會疲累卻滿足地躺在床上,聽著臥房窗外的蟋蟀鳴唱,沉入夢鄉。
  我們的屋子坐落在森林裡,從任一個方向出去都可以連接到各種步道與小徑。我和路克曾在無數的夜晚和週末一一探索這些小徑—尤其是看起來陰暗且曲折的那種。在森林裡探險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動物,像是土撥鼠、松鼠、蛇以及蠑螈等。蠑螈是一種很有趣的生物,喜歡藏在溪流的石頭底下;牠們的身體溼黏滑溜,腹面有鮮豔的斑點。我和路克有時會在某條小溪捕捉蠑螈—輪流抬起石頭,再讓蠑螈逃進我們的手裡。我們會仔細地檢視牠們,看牠們扭動身體的方式、皮膚顏色如何隨燈光改變,之後再放牠們離開。一整天的探險結束後,家裡總有熱騰騰的乳酪通心粉等著我們。我們很快也發現,原來盒裝乳酪通心粉是老爸唯一會煮的食物。

麻醉師老媽故事多

  我讀小學的時候,老媽時常不在家,因為她工作的地方不在附近。我們住在馬里蘭州的克朗斯維爾市,就在首府安那波利斯的外圍,距離北方的華盛頓特區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每到星期六,我們全家人擠進休旅車,載她到機場,她再飛到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市工作。她在當地一間醫院擔任麻醉師。五天之後,我們再去機場載她回家。
  老媽這個讓病人昏睡的職業令我覺得非常神奇。當我學會說話之後,我開始拜託她讓我跟著飛去俄亥俄州,看看她工作的情況。我想看真正的手術如何以可怕的步驟進行。我花了很多時間上網搜尋各種手術的影片。有時我覺得,看醫生剖開人體,比看路克拆解收音機要有趣得多!我一點都不覺得血腥。然而,當老媽終於決定讓我和路克跟著她一起飛去克里夫蘭時,我們並沒有如願去醫院實地參觀,而是在一座農場度過一整週的時間。我可沒開玩笑。「小孩都很喜歡農場,」老媽揮手道別時這麼說道,「你們在這裡一定會玩得很開心!」
  根本一點都不好玩。我哥和我每天瘋狂工作十二個小時,不但要辛苦鏟牛糞,還得小心不要被凍死或被一百八十公分高的雪堆活埋。我以前從來沒有那麼巴望著盡快回到克朗斯維爾的家。不過至少我知道,自己長大以後不想當農夫。
  隔年,老媽轉職到華盛頓特區,我感到相當興奮。我之所以高興,不只是因為老媽的新工作離家較近,一家人有更多時間相聚;更重要的是,老媽現在去上班不必買機票,這也表示我一定有機會實際見識一場手術!
  等重要的那一天來臨時,我已經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我全身穿上綠色手術服,並用特殊的肥皂仔細清潔雙手。那場手術過程很簡單:醫生要從病患的腳上取出血塊。老媽的工作是最不刺激的部分,基本上,她只是站在一旁監測麻醉機的狀況,看起來並不怎麼有趣。令我感到驚奇的,倒是操刀醫生流暢、精確的動作與技巧—他們切開病患的腳時,看起來如此冷靜。整個過程只有四十分鐘,分分秒秒都讓我屏息凝神。
當我在網路上了解愈多關於手術的資訊,對老媽的工作愈是著迷。我常穿著睡衣盤腿坐著,聽她談論工作上的事—簡直比說故事還要精采!她會解釋麻醉的化學原理,麻醉藥的不同成分如何融入病患體內,好讓病患陷入深層睡眠,而感覺不到醫生拿著手術刀劃開他們的器官。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很難理解,我很確定如果自己是病人,一定會有感覺的!這也激發了我莫大的好奇心,我問了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
  老媽在工作上遇到的趣事,大多來自她接觸到的人。我最喜歡的,是一個身材非常臃腫的女人因為胸痛而就醫的故事。醫師評估她的症狀後決定為她動手術,一切也都如預期進行。手術完成後,那女人醒來。醫護人員看到她莫名地將手伸進自己層層疊疊的肥肉之中。等她終於把手抽回來時,手裡竟握著一小塊奶油夾心蛋糕!嚇傻了的醫護人員停下手邊的動作,訝異地看著她將蛋糕塞進嘴巴裡吃掉。後來醫護人員才知道,原來這是她和她先生常玩的遊戲—將小甜點藏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她向醫生解釋的理由非常簡單:手術後醒來感覺肚子餓,乾脆拿出蛋糕來吃。有何不可呢?

叫我實驗魔人

  我一直很喜歡做實驗。一開始,我做的實驗很簡單,像是把書一本一本疊放在雞蛋上,看看在不壓破雞蛋的前提下,最多能放幾本;或是用鹽來讓水在不同的溫度下沸騰。升上五年級之後,我的實驗也開始「生動活潑」起來。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決定利用我家的廚房瓦斯爐培養「大腸桿菌」,但這種細菌可能引發致命的感染—那是我最後一次在廚房的流理台上做實驗。老爸和老媽堅持,我的實驗只能在家裡的地下室裡進行。
  我把地下室的某個角落當作實驗基地,而老哥路克也在其中一個角落進行許多更嚴肅的實驗。我雖然不太清楚他都在做些什麼,卻明白自己應該要擔心。有時候,甚至應該要「非常」擔心。
  我和老哥總是差一點就闖禍。有一天,路克拆解了一台在別人家垃圾堆裡找到的舊微波爐,製作了一支可以烘烤東西的雷射槍。我則是待在地下室的另一頭,盡量不要被老哥在做的事情嚇到,同時還得繼續進行自己的電容器實驗。電容器就像是小小的海綿,能吸收電力。我試著將一些粒子充飽電,用鋁箔紙來製造電漿,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這時,地下室突然陷入一片黑暗。
  「我們一定燒斷了保險絲。」路克說。
  當時我們並沒有發現,我們所用的電力已經破表了。爸媽那時剛好不在家,所以路克自己過去檢查配電箱。幾分鐘之後,我們聽見有人敲門。對方是電力公司的人。原來不只是我們家跳電而已,我們根本把整個社區的電力都耗盡了。這下糟了!
  「你們兩個有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維修人員問道,並帶著懷疑的眼光看了看我們家。
  路克和我緊張地對看了一眼。
  「沒有啊,先生。」我低聲回答。
  的確沒什麼異常情況啊,我這麼告訴自己,試著合理化這個謊言。至少,這樣的下午在我們家算是稀鬆平常的了。
  那天晚上爸媽下班回到家後,我們乖乖招認了這件事。不過,爸媽並沒有如預期中的大發雷霆,也沒有罰我們禁足,只是認真地叮嚀我跟老哥要更加小心,別把房子給炸毀了。他們看起來既驚恐又無奈,簡直哭笑不得。最後,老爸警告我們:「你們以後不能再談論今天發生的事。絕對不能。」(對不起啦老爸!)
我爸媽後來時常對我們的狀況感到尷尬。他們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受傷,同時又覺得讓我跟路克做實驗、主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事。確實如此。我的心智以自己過去無法想像的方式快速成長著,小學的課業顯然再也無法滿足我,而爸媽也注意到了。老媽因此幫我辦了轉學,換到住家附近一間擅長教授數學和科學的小型特許學校。我在那裡能以自己的速度前進。
  這間特許學校和我念的公立學校相比,其差異之大有如白天和黑夜。我轉到新學校就讀六年級之後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這裡的學生彼此間充滿競爭,尤其是在面對非參加不可的「安娜蘭朵郡地區科學與工程大獎賽」(Anne Arundel County Reg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時,感覺就像報名了「飢餓遊戲」。
  就跟真正的「飢餓遊戲」一樣,這項競賽可得浴血奮戰才行。這一年一度的競賽把所有學生聚集在馬里蘭州立大學裡,進行硬碰硬的直接對決:一個專題對上一個專題,高下立現。最後屹立不倒的學生可以驕傲地大肆吹噓自己的戰功,並得到一台平價的筆記型電腦作為獎勵。我每次想像自己贏得這項競賽時,都會有種腎上腺素竄升的興奮感。我喜歡競爭。我簡直卯足全力地拚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