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的國家: 李光耀與新加坡 | 誠品線上

不確定的國家: 李光耀與新加坡

作者 謝裕民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不確定的國家: 李光耀與新加坡:,從殖民地到新馬合併,從被驅逐出聯邦、新馬分家到宣布獨立為什麼政治強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會懷疑新加坡從來就不是國家?亞洲地區向來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殖民地到新馬合併,從被驅逐出聯邦、新馬分家到宣布獨立 為什麼政治強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會懷疑新加坡從來就不是國家? 亞洲地區向來對新加坡政治強人李光耀各有不同的情結和觀點。這本書恰恰細緻鋪展了李光耀崛起的大背景,糾纏於左翼社會勢力與政治運動,以及周旋於馬來西亞的複雜過程。這是建國史光譜的色調變化,或李光耀強人政治下的暗影。──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年輕的李光輝在一段意外旅程中意外地建立「新加坡共和國」,90歲時對這個國家存在與否仍說:「我不是很肯定。美國、中國、英國、澳洲,這些國家百年後還會在。但新加坡直到最近,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 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文化獎、東南亞文學獎得主──謝裕民,根據所有文獻史料,從殖民地到新馬合併、從被驅逐出聯邦、新馬分家到新加坡宣布獨立,透過本書,重新認識亞洲巨人李光耀,新加坡歷史和建國過程! 新加坡共和國別稱獅城、星洲,通稱星國、新加坡或星加坡,是位於東南亞的城邦島國和城市國家。從1945年戰後到1965年獨立極為動盪的二十年,李光耀從英國、馬來亞、印尼與馬共的多角競逐中排眾而出,展現其獨特的政治領導家的人格特質。然則,脆弱的新加坡讓李光耀在90歲仍懷疑其確定性。他說:「新加坡直到最近,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 李光耀慣性地直言:「我看著新加坡成為一個更像大都會的國家,卻懷疑最後會是什麼結果。而且,我也不十分肯定,我們為確保生存推行的事物的必要性。」 謝裕民在本書中指出,1965年9月18日,新加坡剛獨立40天,42歲的總理李光耀在農業展覽會開幕禮上說:「新加坡不會對他人晃動指節套環,因為我們謙恭有禮。然而,這個島國決心在未來的一千年在東南亞生存,沒有人能阻擾我們。」 東南亞局勢波詭雲譎,剛獨立的島國極需堅毅的決心與意志,特別是領導人;年輕的總理雄心萬丈,以千年之願鼓舞士氣,也向區域大國展表氣魄。 不過23年後的1988年11月14日,65歲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訪問澳洲,脫稿感歎:「一百年後重訪澳洲,澳洲依舊風吹草低見牛羊,人們舒適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是,我無法肯定,這個稱為新加坡的人為國家,是否會依然存在。」他慣性地直言:「我看著新加坡成為一個更像大都會的國家,卻懷疑最後會是什麼結果。而且,我也不十分肯定,我們為確保生存推行的事物的必要性。」 本書將揭露,新加坡獨立23年與獨立40天不能相提並論,65歲異於42歲。一千年太遠了,困擾著新加坡的依舊是,一百年後「這個稱為新加坡的人為國家,是否會繼續存在」;亦無從知曉,「未來新加坡人將付出的代價」會是什麼。這本書,說明了這未必是新加坡的宿命,卻絕對是揮之不去的憂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謝裕民謝裕民 1959年生於新加坡,曾獲新加坡青年藝術家獎、文化獎、東南亞文學獎,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駐校作家。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當代著名文化評論學者王德威點評,「謝裕民是新加坡華語語系的十個關鍵字之一」。 出版九部作品,五部獲新加坡書籍獎與文學獎,包括《世說新語》《重構南洋圖像》《m40》《放逐與追逐》與《建國》。《m40》也獲選為臺灣《文訊》雜誌主辦的「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之一;《放逐與追逐》獲選為新加坡教育部中學「華文文學」教材,改編成舞臺劇,出版英文版;《建國》獲《亞洲週刊》年度(2018)十大小說。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高嘉謙 推薦序/建國的兩道暗影/高嘉謙 ○、裝上翻譯機求存及其代價(一九六五─一九八八) 第一章/或者導讀 一、你覺得你們李光耀怎樣? (一)棺材裡跳出來的人及其立場(一九八八─二○一五) (二)自由主義者及其暫停民主規範(一九四七─一九九七) 第二章/反英分子 二、先看附錄:海外國共合作 (三)東南亞民族運動及其左翼色彩(一九一四─一九三九) (四)英軍馬共合作及其實際操作(一九四一─一九四五) (五)戰時已規畫的馬來亞及其目的(一九四二─一九四四) 三、逮捕李光耀(一) (六)留英學生前瞻理念及其建國宣言初稿(一九四六─一九五○) 四、還是附錄:最初的民主 (七)新馬被分家及其反對聲浪(一九四六─一九四八) (八)新加坡立法局選舉及其局限(一九四六─一九四八) (九)馬共武裝抗爭及其自毀(一九四八─一九五○) 五、初登場 (十)五十組織法律顧問及其效益(一九五○─一九五一) (十一)馬來亞最高專員及其合併倡議(一九五二) (十二)找上李律師的左翼學生及其訴求(一九五四) 第三章/第一隻信天翁 六、夢幻組合 (十三)偷魚者及其完整拼圖(一九五四) (十四)「假洋鬼子」及其同志崛起(一九五五) 七、血的洗禮 (十五)工潮暴亂及其是否問心無愧(一九五五) (十六)中國新華僑政策及其影響(一九五五) (十七)憲制危機及其促成自治談判(一九五五) (十八)首席部長辭職及其意外旅程(一九五六) 八、神救援(一):首席部長 (十九)首席部長「玩弄骯髒手段」及其「以謊言絞殺」對手(一九五六─一九五九) (二十)毛澤東的字典及其改變馬共戰略(一九五七) (二十一)首席部長及其左的試探(一九五七) (二十二)激進左翼及其奎籠密謀(一九五七) (二十三)奪權被捕及其幕後指導(一九五七) (二十四)新市長及其為英官員帶來的噩夢(一九五七) 九、神救援(二):李約翰 (二十五)全權代表及其出賣同志(一九五八) (二十六)行動黨籌備執政及其治安政策(一九五八) 十、逮捕李光耀(二) (二十七)前後首席部長密會及其荒謬(一九五七─一九五八) 十一、首任總理 (二十八)教育部長的「政治禮物」及其跨國操作(一九五八) (二十九)行動黨大勝及其左翼對手的一廂情願(一九五九) (三十)行動黨左翼獲釋及其思變(一九五九) (三十一)行動黨執政挑戰及其中國路線(一九五九) 十二、芳林之戰 (三十二)行動黨三角局面及其角力(一九六○─一九六一) (三十三)王永元及其十八字訴求(一九六一) (三十四)左右翼的獨立宗旨及其差異(一九六一) 第四章/第二隻信天翁(一):回到從前 十三、神救援(三):大馬計畫 (三十五)合併的數學題及其幕後團隊(一九六一) 十四、左右逢源 (三十六)行動黨補選失敗及其總理辭職(一九六一) (三十七)最高專員及其下午茶(一九六一) 第五章/第一次分手 十五、神救援(四):最後的女議員 (三十八)行動黨戲劇性分裂及其局面(一九六一) (三十九)李光耀身邊的特務及其身分(一九六一) (四十)社陣成立及其引起的投奔潮(一九六一) 第六章/第二隻信天翁(二):一線生機 十六、問題兒童 (四十一)合併及其情婦(一九六一) (四十二)東姑的「小中國」及其戰爭論(一九六一─一九六二) 十七、典範選舉 (四十三)只有贊成票的公投及其操作(一九六二) (四十四)廢票等於贊成票及其邏輯(一九六二) (四十五)馬來西亞協議及其內安問題(一九六二) (四十六) 三個選項及其最後成績(一九六二) 十八、總理危機 (四十七)李光耀訪蘇聯及其會中國大使(一九六二) (四十八)尋找新總理及其公開性(一九六二) 第七章/海洋東南亞掀波濤 十九、神救援(五):汶萊叛亂 (四十九)北加里曼丹聯邦及其理想(一九六二) 二十、冷藏行動 (五十)汶萊叛亂及其對新加坡左翼的摧毀(一九六三) (五十一)林清祥及其汶萊朋友(一九六三) 二十一、十年核武 (五十二)新加坡及其核武基地(一九六二) 二十二、印馬對抗 (五十三)印菲不滿大馬及其衝擊(一九六三) (五十四)砂沙民調及其關鍵作用(一九六三) 二十三、逮捕李光耀(三) (五十五)合併展延及其十五天獨立(一九六三) 二十四、一黨獨大 (五十六)馬來西亞成立及其立即分裂(一九六三) (五十七)陳六使的公民權及其悲劇(一九六三─一九六四) 第八章/第二隻信天翁(二):種族之亂 二十五、打李悍將 (五十八)巫統尋找「戰犯」及其不祥預兆(一九六三) (五十九)社陣罷工失敗及其黨員聲明反共(一九六三) (六十)印尼武裝破壞及其對社陣殺傷力(一九六三) 二十六、盟友與老友 (六十一)行動黨參與馬大選及其折損(一九六四) 二十七、或者附錄—— 神救援(六):李紹祖 (六十二)社陣錯誤策略及其自取其亡(一九六四─一九八○) 二十八、種族暴亂 (六十三)兩次暴亂及其始作俑者(一九六四) 第九章/第二次分手 二十、分手失敗 (六十四)第一次分家未成及其原因(一九六四─一九六五) (六十五)李光耀訪澳紐及其特權說(一九六五) 三十、逮捕李光耀(四) (六十六)李光耀論馬來人及其風暴(一九六五) (六十七)李光耀議院辯論及其促成分家(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六十八)逮捕李光耀及其關鍵時刻(一九六五) (六十九)東姑生病及其最終決定(一九六五) 三十一、不流血政變 (七十)吳慶瑞與拉薩及其歷史性決定(一九六五) (七十一)東姑最後的短箋及其意義(一九六五) (七十二)李光耀泣不成聲及其歷史定格(一九六五) 第十章/也許導讀 三十二、創造價值 (七十三)半世紀後回首及其意義 第十一章/第三隻信天翁 三十三、三隻手指 (七十四)納瓦霍族及其俗語 ○、不確定的國家及其百年焦慮(二○○四─二○一五) 意外的功課:搬字過紙──也是後記 資料引用

商品規格

書名 / 不確定的國家: 李光耀與新加坡
作者 / 謝裕民
簡介 / 不確定的國家: 李光耀與新加坡:,從殖民地到新馬合併,從被驅逐出聯邦、新馬分家到宣布獨立為什麼政治強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會懷疑新加坡從來就不是國家?亞洲地區向來對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37521
ISBN10 / 6263537523
EAN / 9786263537521
誠品26碼 / 2682382187005
頁數 / 536
開數 / 25K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一、你覺得你們李光耀怎樣?
類似外地朋友們的「你覺得你們李光耀怎樣?」的關切,新加坡人一般都答得不如劉程強。
也許甚少思及,且親身體驗,細碎的末節太多,「剪不斷,理還亂」,雖不至「無言獨上西樓」,仍「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嘛! 新加坡人一般開始會「政治正確」地在外國朋友面前評議李光耀與他治理下的新加坡。話題扯遠,卻依然「理還亂」,覺得不能完全表達自己;換個角度,回到自己覺得較舒適的視角,一看,咦,與劉程強的看法相近。
客人或予以回報或真的認同,或大家來到民主的死角,話鋒一轉,可能會聽到一些「常用詞」如:安全、廉潔、乾淨、富裕、效率等。當然,更多的是外地朋友予以沒有「民主與自由」的新加坡人無限的同情。新加坡人通常不上西樓卻無言,不是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而是接近白居易的「無以言表」;縱然也看看報紙,翻翻書,梳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發展,知曉這個制度百弊叢生,但也明白朋友們都是「肺腑之言」,感謝關懷之餘,繼續嘗心頭上的滋味,這又與一開始的滋味有別。
朋友一般分英語語系與華語語系(也有以英校生與華校生來區分,俗稱「紅毛派」與「讀唐人冊的」),都追求「民主與自由」。新加坡人赫然發現,華語語系中,除了新加坡,朋友們居住的地方皆不是聯合國成員。微妙處於,無論英語語系或華語語系,皆沉浸於馬來海洋中,天空還盤旋著白頭鷹;還有依據不同的政治氣候來過冬的動物,在舒適的陽光下,舒展筋骨與肌肉。是以,李光耀在獨立之初便強調,新加坡不是「第三中國」,後來又有「一個中國」政策。無論是「第三」還是「一個」,數字後的主詞都是「中國」。這是一個studio apartment的表白,對馬來鄰居,世界警察,也對由好多建築群組成的文化遺產保留宅園。
宅園一些建築群因「歷史因素」,極力爭取擺脫,追求「民主與自由」。偶爾三小島加半島聚首閒聊,雖都是華語語系,朋友們相互支持,互通氣息。新加坡人要麼也加入,一起支持;要不,成了沉默的少數,沒有著力點,與朋友們的距離在那刻也遠了。偶爾回頭瞧自己的studio apartment,慶幸小公寓一間,少了「歷史因素」,少了頭緒與情緒;不幸,更沒有「民主與自由」,「獨上西樓」,偶爾還要把嘲諷當笑話,尋找那輪明月的蹤影。英語語系那邊相信一樣,笑話連篇,還好他們不認識杜甫與李後主。
當然,問題最後一定來到:新加坡有民主與自由嗎?

(二)自由主義者及其暫停民主規範(一九四七-一九九七)
4.
一九四七年,二十四歲的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學生李光耀坦言,為費邊主義吸引,認同平等、公正和公平的社會,成了費邊主義者。維基百科說,費邊主義(Fabianism)主張結合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
一九五六年,三十三歲的立法議員李光耀在議會上表明,他擁護民主社會主義,追求公正與平等的社會,不靠共產黨的獨裁和列寧主義殘酷無情的手段,實現理想。維基百科又說,民主社
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是現代民主憲政和社會主義經濟合為一體的政治意識形態。民主社會主義其實是費邊主義的改良與延伸。李光耀在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conomics)的老師哈樂德.拉斯基(Harold Laski, 1893-1950)便是費邊主義者,民主社會主義
重要理論家,也是當時英國工黨領袖之一。
新加坡自治後,四十一歲的李光耀於一九六四年受邀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出席社會主義國際一百週年紀念,並在開幕儀式中發表演講;隔年新加坡獨立,再一年(一九六六)受邀加入社會主義國際。
維基百科解釋,社會主義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於一八八九年在巴黎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社會主義國際分裂,原第二國際左派組建共產國際(第三國際),中間派組建社會黨
國際工人聯合會(維也納國際、第二半國際),右派重組社會主義國際(伯恩國際、黃色國際)。
到了一九七○年代初,李光耀對英國費邊主義者「不諳世事」,「感到絕望」,從此不再訂閱
他們的雜誌。
加入社會主義國際十年後,一九七六年五月十日,荷蘭工黨指控新加坡違反人權,政治犯在內部安全法令下,不經審訊便被拘留,動議開除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五十三歲的李光耀致函該組織秘書,除非荷蘭工黨收回指責,否則將退會。在五月三十日的會議上,荷蘭沒撤銷提
案,新加坡宣布退會。之後,人民行動黨不再參與任何意識形態的組織,也不需要意識形態。

內文
(六十四)第一次分家未成及其原因(一九六四─一九六五)
241.
李光耀在布魯塞爾出席社會主義國際一百週年紀念後,於一九六四年九月十三日回新加坡。他在《回憶錄》中稱,此趟歐洲行有「生命中最重要的會晤之一」;他在英國與下議院反對黨領袖威爾遜(Harold Wilson, 1916-1995)會面,兩人談印尼與馬來西亞對抗、新加坡的種族暴亂,四十一歲的李光耀形容:「這是一次熱情如兄弟般的會晤。」
四十五歲的威爾遜預測,他的工黨會在大選中獲勝。李光耀坦言:「一旦威爾遜執政,一批出身牛津大學的激進專家登場,東姑會懷疑,他們把他看成一個不合時宜的人物,類似非洲的部落酋長。」
李光耀回新加坡十二天後(九月二十五日),飛到吉隆坡見這位「不合時宜的人物」,兩人同意,將馬來西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後兩年聯盟與人民行動黨停止爭執,雙方避免擴大支部和政治活動。李光耀過後到金馬崙度假兩週。
李光耀度假回新加坡這一天,十月十七日,報章刊登國際三大新聞事件:
●英國大選,工黨勝利;
●七十歲的蘇聯總理、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 1894-1971)突於十月十四日辭去所有職務,由柯西金與布里茲涅夫分別取代;
●中國試炸原子彈成功,成為世界第五核子強國。
李光耀在《回憶錄》欣喜地說:「威爾遜將成為英國首相,我的處境終於好起來。」東姑則在吉隆坡告訴記者,無論工黨或保守黨執政,英國與馬來西亞目前關係不變。東姑強調「目前」,似有弦外之音。
242.
李光耀的處境沒有「好起來」,接下來的局勢繼續朝著新馬分家發展。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七日,李光耀從吉隆坡回新加坡,馬來西亞財政部長陳修信也來新加坡。
李光耀在巴耶里峇機場告訴記者,他在吉隆坡與東姑達成的協議。
陳修信則來出席福建會館晚宴,他在致詞時讚揚陳六使對馬來西亞經濟的貢獻,並說馬來西亞今日的繁榮,有賴陳六使們刻苦經營。被褫奪公民權的福建會館主席陳六使致詞時,感謝陳修信的父親陳禎祿力爭創辦南洋大學,形容陳禎祿為南洋大學的接生者。
陳修信主動提起「近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分裂的謠言」,認為「這種謠傳大錯特錯,任何一州要脫離聯邦獨立,不僅沒有憲法上的根據,而且違反憲法」。任何一州如果要脫離祖國,須修改憲法,得到國會通過。「新加坡必然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獨斷獨行。」
這是馬來西亞內閣核心官員第一次公開談論新馬分家,這也是十月十七日的重要新聞。
李光耀在第二天(十月十八日)鶴山會館二十五週年致詞時說,談論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是件令人遺憾的事」。他指出:「我們不需要談論脫離的問題或憲法上是否有條文允許這麼做。
世上沒有一個國家在憲法上有脫離的明文規定,因為沒有一個國家事先就想到政治自殺的不幸事情。」他認為,新加坡人民要聽的,是領導人如何能為馬來西亞的團結一致獻出力量。
243.
東姑與李光耀於九月二十五日達成的協議言猶在耳,一年前被委任來新加坡整頓巫統的佐哈里,一個月後(十月二十四日)在新加坡巫統召開會議,討論新加坡巫統的改革,為下一屆州選舉鋪路。第二天(十月二十五日)佐哈里再以新加坡巫統主席的身分,為五支部主持開幕時說,新加坡聯盟有信心在下一次新加坡大選中獲勝。
新加坡聯盟勝選的潛臺詞是人民行動黨下臺。人民行動黨主席杜進才十月二十六日指責,佐哈里的言論違反兩黨所訂的協議,要聯盟澄清。佐哈里第二天(十月二十七日)發表聲明:「聯盟與人民行動黨的兩年政治停火是件新事,雖然我知道它已談了很久……我認為新加坡聯盟應組成一個有效率的機構,可以加強新加坡的民主、自由與公平。」
佐哈里摧毀協議,「加強爭取公平和正義」是人民行動黨的強項,杜進才、拉惹勒南、王邦文和李炯才開始聯繫聯邦的朋友圈,讓馬來亞的人民行動黨「組成一個有效率的機構」。
十月三十日,李光耀在蒙巴登區的種族親善聯歡會上透露,蘇卡諾最近派人與他接觸,「希望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如果我們這麼做,印尼將不會轟炸新加坡。」他在《回憶錄》更進一步透露,與他接觸的是一名華族商人。
新加坡國會於十一月十二日開始辯論,李光耀表明,新加坡交給中央百分之四十的稅收,事實上應該是約百分之三十,新加坡多給表示加入馬來西亞的誠意。新馬財政終於提到檯面上。到了十一月二十四日,聯邦國會財政辯論,財政部長陳修信宣布提高稅收,包括百分一點五的營業額稅與百分之二的總薪金稅。《李光耀回憶錄》強調:「受這個措施打擊最重的是新加坡。我們須要提供更多的工作職位;勞動力成本增加,將使勞工密集工業的投資家不敢來投資。」同時,「新加坡將須繳交百分之二十五的營業稅和百分之四十的薪金稅。」
李光耀向東姑交涉,東姑要李光耀讓陳修信了解。陳修信回覆,他希望新加坡最終繳交給中央的是百分之六十稅收,不是百分之四十。
最後都是錢的問題。
244.
佐哈里與陳修信的談過話後,東姑於十二月九日在新加坡大學醫學院的晚宴上做總結,第一次公開提到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
他說,新加坡「充滿政治花招」,「新加坡比馬來西亞其他地方較少和諧的氣氛……這就是我當初不急於把新加坡引進馬來西亞的原因。」
對於稅收,東姑說:「如果覺得哪一種稅收看起來行不通,我們可以修改……如果新加坡各種色彩和閃光(指人民行動黨)的政治人物不同意我的見解,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脫離馬來西亞,但這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是天大的災難。」
十二月十九日李光耀到吉隆坡見東姑。這是一次決定性的會晤,東姑終於把話講清楚,也是兩人第一次談論新馬分家。
《李光耀回憶錄》有詳細的記述:東姑用嚴肅的態度講了半小時,而且直截了當,第一次建議對憲制「重新進行安排」。東姑告訴李光耀,他與內閣核心人物拉薩、伊斯邁、陳修信和佐哈里談過,防務對他生死攸關,貿易和商業可以像往常一樣,但新加坡一定要協助負擔防務開支。
新加坡跟馬來西亞「建立夥伴關係,新加坡獨立,但屬於半島的一部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加入聯合國。這些變革預定下一次財政預算前完成,期間李光耀不妨思考有關問題。李光耀說,只要東姑還在世,他能夠約束各種不同的力量。
東姑回:「新加坡的華族沙文主義者和華族共產分子太多。由於新加坡是個華人的州,你(李光耀)必須替華人做許多事,這不免會引起馬來亞的某些反應。(副教育部長)李孝友想要在馬來亞設立一所華文學院。一旦分開,你們就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我們想清楚之後,可以通知英國。」
李光耀於一九六四年的最後一天(十二月三十一日),與東姑身邊的人中較談得來的伊斯邁會面。伊斯邁只告訴李光耀:「他想由你替他照顧新加坡。」不肯透露太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殖民地到新馬合併,從被驅逐出聯邦、新馬分家到宣布獨立
為什麼政治強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會懷疑新加坡從來就不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