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做自己: 定義幸福人生20講 | 誠品線上

讀論語做自己: 定義幸福人生20講

作者 曹行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讀論語做自己: 定義幸福人生20講:名人推薦創立宏碁就是以「尊重人性」做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基礎,也是《論語》的核心價值。——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基於《論語》《述而》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不是國學推廣,研讀古文,或發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道德教訓,要來教忠教孝,勸人為善;更不是意氣之爭,要高舉民族大旗,以儒學對抗西化風潮。 這是一本談傳統文化與自我修練的書。 現代人所認識的以及生活於其中的世界,與古人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為什麼要去理解古人的思想呢? 因為有關人間的喜怒哀樂,有關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古人所想的,並不比我們少,甚至比現代人更透澈。能夠流傳到現代的,尤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結晶。 本書期望能以理性來重讀傳統經典,結合時代精神,並加入西方元素。從現代日常生活及處境中觀察或親身體證,孔孟儒學的價值及意義,並且付諸實踐,有助於個人的自我成長,以及事業與家庭的和諧。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創立宏碁就是以「尊重人性」做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基礎,也是《論語》的核心價值。——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 基於《論語》《述而》篇〈游於藝〉啟發,在品牌課程帶領學員時,感受「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美學。——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 設想自己在穿越一個數千年歷史的時光通道,用如同實境遊戲的眼光,可以驚豔地發現許多珍貴的體驗。——現代企業經營學術基金會董事、宏碁資訊董事長萬以寧 《論語》除了有傳承意義,也代表躁動不安的時代,仍有一股來自本源的活水。期盼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感受找到自己心中正道來源的喜悅。——聲朗文化創辦人李建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曹行曹行 臺灣大學哲學所博士,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所碩士。曾任教於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並從事資訊系統公司之經營管理。 在學術研究方面,以易經文獻及先秦思想為主,尤其注重儒學的生活日用。易經文獻及先秦思想為主,尤其注重儒學的生活日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善用老祖宗的寶貴資產開創更有價值的人生|施振榮 帶著實境遊戲眼光體驗中華經典文化|萬以寧 在論語找尋個人的核心價值|丁菱娟 重返千年經典場景看見現代意涵|李建復 00. 導讀 第一部 做自己、做君子 01. 認識自己:發現世界.認識自己 02. 認識君子: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03. 與君子為友:做君子並與君子為友 04. 君子務本:掌握本末提高生活滿意度 第二部 儒家文化 05. 慎終追遠:血脈連結及社會傳承 06. 為政在人:儒家的治國要領 07. 郁郁乎文哉:從周公到孔子看中華文化傳承之美 08. 仁者愛人: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與動力 09. 刑與禮:治理民眾的兩種模式 10. 以道事君:從古代君臣關係看現代職場倫理 第三部 儒家哲學 11. 親親仁民愛物:儒家的人本思想 12. 人性向善:儒家對人性的透澈觀察 13. 求與得:向內修練以面對一切遭遇及壓力 14. 盡心知天:讓活著的每一天都有意義 第四部 周易・道家・佛學 15. 無往不復:神秘又世故的易經哲學 16. 道法自然:歷久彌新的古老宇宙觀 17. 老子的智慧:悟道者對世事的洞察及理解 18. 莊子的情懷:消遙無待的豁達人生 19. 禪風:中華文化下的佛學 第五部 典範人物 20. 典型在夙昔:中華文化薰陶下的人格典範

商品規格

書名 / 讀論語做自己: 定義幸福人生20講
作者 / 曹行
簡介 / 讀論語做自己: 定義幸福人生20講:名人推薦創立宏碁就是以「尊重人性」做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基礎,也是《論語》的核心價值。——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基於《論語》《述而》篇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36067
ISBN10 / 6263536063
EAN / 9786263536067
誠品26碼 / 2682350470009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7X1.4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善用老祖宗寶貴資產開創更有價值的人生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幾千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在台灣,大多數人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思想,中學時《論語》更是必讀的課程內容,因此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受到儒家文化很大的影響。

就像我創立宏碁就是以「尊重人性」做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基礎,其實也是《論語》的核心價值,在本書有精闢的哲理探討。

又如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孟子提出王道思想,談的是國家領導人本乎仁義,如何為百姓創造富裕和幸福?如何維持國家永續發展?這些智慧,歷經數千年的淬鍊,是我們民族珍貴的資產。我也在經營多年後,總結了「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的王道經營思維。

無窮的潛能,就深藏於悠久的文化底蘊中,等待我們的探索和發掘,這是我們邁向未來發展的根本。

石滋宜博士是早期台灣工業自動化的推手,是我敬重的前輩,他當時在中國生產力中心對於台灣的產業升級及人才培育有很大的貢獻。他在晚年,致力推動《論語》思想。我認識多年的萬以寧董事長,他也曾經是石博士的部屬,深受感召,有心發揚其志,希望針對年輕上班族推廣,終於邀請到曹行博士,以近一年半時間完成本書。本書的問世,真是很大的緣份。

《論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資產,至今仍然具有豐富的時代意義,只要我們能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再配合時空環境應用實踐,相信一定有助於開創更有價值的人生和未來。

我非常樂意將本書推薦給各位讀者。

推薦序
帶著實境遊戲眼光體驗中華經典文化

萬以寧|宏碁資訊董事長

人類在文明的長河中,面對各種生存挑戰,以及無數的長夜星空;除了思考外在世界的原理,亦無時不在找尋一個安身立命的基礎——我為何存在?應該如何存在?我與世界的関係如何?與他人的關係如何?

對華夏文明而言,我們的答案是儒家。經數千年的蘊育和沈澱,無論朝代興迭,風俗變遷,或是揭櫫主義不同,我們的社會基盤,已經是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縱有風雲變幻, 縱有思潮激盪,驟雨不終日,雨過天青時,浩浩湯湯的仍是儒家。

一般人為生活奔波,汲汲營營、匆匆所思,大都生於其中而不自知。我很幸運的在生涯中遇到兩位對我影響至深的貴人,一位是石滋宜博士,一位是施振榮先生。石博士是早期台灣工業自動化的推手,晚年致力推動《論語》思想。施先生是全球電腦產業的關鍵人物,近十年亦大力於企業界推動王道思想。他們不僅是產業的領袖,也是儒家思想實踐的精英。

我是現代企業經營學術基金會的董事,基金會係由李國鼎先生創立,後由石博士主持。石博士在廿多年前開始,就反覆以很嚴肅的心情提到的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様的力量,可以培養出李資政(李國鼎)、孫院長(孫運𤪻)、趙部長(趙耀東)這樣坦蕩蕩的人物?」經過多年的探討、省思,七十歲時,他終於在讀《論語》中找到了答案。

二O二一年石博士以八十四歲高齡仙逝,在現代企業經營學術基金會、頂新和德基金會共同支持下,大家希望能夠發揚石博士的心願,把《論語》進一步的推廣,就開始推動一系列有聲、實體著作的計劃。

本書即在此理念下出版。本人和作者曹行博士為了籌畫及定位本書的內容,作了無數次的討論。特別要感謝以前中國生產力中心的老同事蔡淑賢不厭其煩的整理。我們甚至作了一個矩陣,將章節內容依主題展開,然後再慎重決定最具代表性的金句。期待讀者有些共鳴,並從中找到對自己的啓發和意義。

當然,除了《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禪學,都是中華文化浩翰長河中影響至深的基因,曹博士也都費心作了精闢的濃縮,各以一章節介紹,以期讀者能夠滋生更豐富的人生心得。

曹博士是我感佩的至友,多年前已是成功創業家,後來長期浸淫中西哲學研究,養成了對文本甚嚴的治學紀律,這也是本書非常珍貴的特點。

我希望讀者不要把本書當成嚴肅的國學,而是設想自己在穿越一個數千年歷史的時光通道,試著用不同的視野,對這悠久文明的文化、價值觀、風格、甚至美感經驗,作一個客觀的探索及了解。也許,用如同實境遊戲的眼光,可以驚豔地發現許多珍貴的體驗。

最後,由李建復先生主持的聲朗文化,從一開始即支持這個計劃,花費了很大的精神,共同製作,將內容展開為廿集的有聲書系列,以及五十支短視頻,和本書同步推出,在此一併感謝!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的第一句名言,正是我們策劃本書過程中的心情真實寫照;期待讀者閱讀旅程中,亦感受如此的美好喜悅。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這是一本談傳統文化與自我修練的書。文化是一個相當廣泛的題目,我們不妨從吃飯開始。不知哪一位哲人說的:「生命不是吃,就是被吃。」 生命脫離不了飲食,人類自不例外。人類進食不外乎用筷子,用刀叉,用手抓。就此順理成章地產生三種文化:筷子文化,刀叉文化,及手抓文化。手抓文化較原始,先且不論。刀叉文化來自西方,筷子文化則屬東方,對於在筷子文化圈中長大的我們而言,吃飯用筷子是這麼的自然,天經地義。但是,在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下,我們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相對於兩根細棍,以銀晃晃的刀叉進食好像比較高尚雅緻?
當然,筷子文化不只是「用筷子吃飯」那麼單純。因為用筷子,所以才會有火鍋;因為用筷子,所以食物上桌時必須先切成小塊。也因為用筷子,所以一家人會圍坐著,分享碗盤中的菜餚。並且在分享時,顧慮到同桌人的感受,多禮讓而少搶奪。這與以刀叉進食的方式顯然有別。我們難以想像眾人手持刀叉分享同一盤食物並爭相切割的場景。所以文化是一個整體,用筷子的社會,就會有用筷子的思維,用筷子的價值觀。如果我放棄筷子,寧選刀叉,那就必須改變一家人同桌夾菜吃飯的習慣,改成各自吃自己盤中的食物。或許也就因此影響了我的某些思維,行為,個性,或價值順序,例如就此多一分個人主義色彩,減少些謙讓與協商。
筷子與刀叉只是一個比喻。我固然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圈,但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西方強勢文化的習染,承認西方文化的優越性。那麼我們能不能就此放棄自己的文化,全盤接受西方文明與價值觀呢?一百年前的中國及日本都曾有類似全盤西化的想法。但是,即使最堅強的全盤西化論者,也必須承認,一味地追隨與模仿,終難有創新及突破,永遠只能處於文化殖民地的狀態。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要往前發展,除了要向強勢文化學習之外,還要有自己的東西,才會有自信,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超越。
以被稱為普世價值的「自由」為例,「生而自由」,「不自由,毋寧死。」這的確是來自西方的重要價值觀。但是為什麼因此就說它是「普世」的呢?我們必須接受它是最重要的價值嗎?如果它和其他的價值,譬如說「責任」、「仁愛」,有所衝突,那又該怎麼辦呢?宋朝蘇東坡曾對「自由」發出千年一嘆,他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一方面自怨此身不得自由,一方面也說出身受束縳的原因——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而必須在俗世中經營奔走。在自由與責任中,蘇東坡選擇了責任。這或許是筷子文化與刀叉文化的價值區別之一吧。
用了幾千年筷子的我們,也開始習慣於「公筷母匙」了,筷子文化與刀叉文化並非水火不容。古老文化也能接受許多新的觀念,並融入生活之中。但是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時,是否也該從自己的傳統文化中找出一些時代的意義,從而在多變的科技世界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己所以安身立命的思想根本,而非任憑自己被淹沒在時代的大潮流中,喪失自我。這也是本書主要的出發點之一。
現代人所認識的,以及生活於其中的世界,與古人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們為什麼要去理解古人的思想呢?只因為現代人所認識,所接觸的「人」,與古人是一樣的「人」。我與古人其實有相同的情感,相同的智力,相同的人性。有關人間的喜怒哀樂,有關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理,古人所想的,並不比我們少,甚至比現代人更透澈。能夠流傳到現代的,尤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智慧結晶。今日讀中華傳統經典,只是在借助古人的智慧,來啟發我們,使我們能成為更好人。本書即以《論語》為主,《孟子》為輔,重新去理解孔孟儒家思想,並探索其時代意義。
古往今來,介紹孔、孟的書已經很多了,這本書又有什麼差別呢?首先要強調,本書不是國學推廣,要來研讀古文,或發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道德教訓,要來教忠教孝,勸人為善。更不是意氣之爭,要高舉民族大旗,以儒學對抗西化風潮。反之,本書期望能以理性來重讀傳統經典,但必須結合時代精神,並加入西方元素。要從現代日常生活及處境中,探討孔孟儒學的價值及意義。並且儘量要能讓讀者能從生活經驗中觀察,或親身體證,其中的道理。最重要的,要有用,要能付諸實踐,有助於個人的自我成長,以及事業與家庭的和諧。
本書在結構上可分成五部分,共二十單元,每單元談一個題目。單元中的重要概念都儘可能截錄幾句原文,以為引證。所引用的原文章句,也都以粗體字顯示,以使醒目。
第一部分談做自己、做君子。包括了什麼是君子?為什麼要做君子?以及如何成為君子?關鍵點就在做君子不是為別人,是為自己。其下依序有四個單元,(一)認識自己:把現代人注意力的焦點,從觀注世界,翻轉到認識自己。(二)認識君子:認識什麼是君子,以及認識誰可能是君子。認識君子是走向幸福的第一步。(三)與君子為友:朋友是重要的人倫關係。人不但要做君子,而且要與君子為友。因為君子值得信賴。(四)君子務本:君子要能區分本末先後,並致力於本,慎重於始。這也是君子掌握事理,控管情緒的心法要領。
第二部分談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有三千年的傳承,而且這個傳承構成了中華文化的骨幹,我們就正生活在這個傳承之中。此處分六個單元來談儒家文化,分別是(一)慎終追遠:談中華文化下之孝道與祭祀,以及血脈連結在現代的意義,例如企業文化的傳承。(二)為政在人:儒家把一切問題都歸結到人的問題。主張修己以安人,要知人善任。治國如此,企業經營要領亦在此。(三)郁郁乎文哉:華人社會重視家庭,重視教育的傳統,追根溯源,其實都奠基在周公及孔子。周公及孔子對中華文化做出極重要的開創、貢獻、及傳承,但也遭到後人的一些誤解。這也是現代人在繼承傳統文化時,要特別省思的地方。(四) 仁者愛人:「仁」是孔子思想中,最具開創性,也是最核心的概念。仁愛的重要精神是什麼?根源在那裡?同樣是人,為何有仁與不仁的差別?這些都是孔孟思想中值得探索之處。(五)刑與禮:刑罰與禮教是古代治理國家的兩種模式,也可以是現代企業經營的兩種策略。儒家為何推崇禮教而輕刑罰?這些探索最終仍要回到現代,要從儒學經典之中,找到禮教,禮節、及禮儀的現代意義。(六)以道事君:「以道事君」在古代是指君臣關係,但放在現代社會的職場倫理,同樣頗具啟發性的。藉由「以道事君」終極意義的探討,期望找出現代君子在職場上應有的態度。
第三部分談儒家哲學,這是孔孟思想中,最深刻,最根本的所在。也是探究人間一切悲喜、榮辱、貴賤、窮達都不能逃避的問題,人何以如此?我何以如此?命何以如此?我又該如何看待此生?其中又分四個單元。(一)親親仁民愛物:儒家的人本思想是有層次的,仁愛從親人開始,然後層層外推到人,到萬物。並從中疏理出人與萬物的關係。(二)人性向善:儒家察覺到人的天性之中有向善的成份,這也是人之所以能為善的根本因素。孔孟人性向善的思想,不是道德教條,而是對人性細微觀察的結果。(三)求與得:人間之事常不如人意,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命運?向內修練,強化自己對周遭人事的正面理解,提升自己的境界,是化解一切問題及壓力的最可靠途徑。(四)盡心知天:人來自天,天是生命的終極價值及歸宿。人對天有責任,對自己有責任,對他人有責任,對萬物也有責任。唯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及責任,才能讓活著的每一天都有意義,人生也才有幸福可言。
第四部介紹儒家以外的重要傳統思想,包括易經,道家,及佛學。人的境遇有順逆,情緒有起伏,儒家思想未必在任何時間都適合所有的人。生命有時還需要有其他的出路。這部分有五個單元,這些單元多可與儒家思想相呼應或相對比,包括(一)無往不復:簡介神秘又世故的易經哲理,並討論現代人如何以理性來看待易經占卦。(二)道法自然:儒家與道家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兩大支柱。儒家主要關懷在「人」,道家則關懷「道」。本單元簡介《老子》書中「道」的一些重要的概念,並探討其中的相互關係。(三)老子的智慧:老子對人間之事,說了許多些很深刻又很有智慧的話,這些話也是悟道者對世事的洞察及理解。本單元著重於道術的運用,道術的運用必須是來自對「道」的體悟。(四) 莊子的情懷:奇妙的《莊子》既有滂薄浪漫的寓言故事,又有內涵深刻的哲學思想。本單元以其中〈消遙遊〉、〈養生主〉與〈大宗師〉三篇為例,一則欣賞其文采,二則咀嚼其寓意,並探討其時代意義。(五)禪風:以禪宗為例,談一談漢傳佛教與中華文化的關係。以及在禪宗思想薰陶下,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文化與藝術風格。
第五部分只有一個單元,介紹傳統文化薰陶下的三位歷史人物:范仲淹、王陽明及曾國藩。中華文明歷經百劫千難仍能屹力不搖立於世,就是因為有這類中流砥柱的出現。這裡所以選用這三位為典範,不只是因為學問,也非僅是考慮德行或氣節,更主要的原因是這三位的使命感及功業,他們成功的把孔孟的教誨實踐在生活以及經世濟民上。
二十個單元雖然各自獨立,但是多多少少有些先後關連,建議儘量依序閱讀。除此之外,許多單元之後,還附有與主題相關的金句選粹。這些摘自原典的短句,文字簡短淺白,但卻含義深遠,頗堪玩味,非常值得吟咏背誦。也希望能帶給讀者一些咏誦古文,與古人為友的樂趣。
讀《論語》,做自己。我們接受西方文明,但仍然使用筷子,只因為我們也有自己的傳統。今日來讀《論語》,就是要從從三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現代意義。我應該怎樣過活?我要如何修練自己?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合宜的與家人,同事,人群相處,因而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您一些省思及啟發。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是一本談傳統文化與自我修練的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