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台灣 三: 台灣山鄉原民 | 誠品線上

閃耀台灣 三: 台灣山鄉原民

作者 徐宗懋圖文館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閃耀台灣 三: 台灣山鄉原民:閃耀台灣福照寶島在歐美國家,有一種型態的畫冊稱為CoffeeTableBooks。它們常被用來作為生日或節慶的禮物。另外,在大旅館或者連鎖商旅的客廳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 在歐美國家,有一種型態的畫冊稱為Coffee Table Books。它們常被用來作為生日或節慶的禮物。另外,在大旅館或者連鎖商旅的客廳矮桌上,也會擺著好幾本,讓等候入住的客人隨手翻閱、排遣時間。嚴格說,亞洲沒有這一型的專門出版的型態。台灣、中國,甚至日本都沒有。亞洲人送禮大多送吃的,不會送畫冊,久而久之,有關精美畫冊出版所需的高端影像收藏、電腦修片、美編、印刷、裝幀工藝技術等,就顯得落後。在這種畫冊之外,還有一類更高端的畫冊,即將畫冊當成具有典藏價值的藝術品,此一類型出版品代表出版工藝技術的最高等級。 我們決定「再次亮劍」。既然生死在這塊土地上,就以台灣歷史影像為主題,做一項大總結。我們決定再接再厲,使出渾身解數,繼續拿出最精美的台灣歷史影像,推出「閃耀台灣」一套八冊出版計畫。 「閃耀台灣」系列畫冊,一套八冊,分別為《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台灣山鄉原民》、《台灣近水部落》、《台灣原生物產1860-1960》、《台灣自然生態1860-1960》、《台灣往日生活》、《台灣古早容顏》。 此八個主題,時間跨越清代、日本殖民時代、光復之後,涵蓋早期台灣的人文生活以及自然景觀,從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到鄉野山川中的美麗景致和原始型態皆收錄其中。這些內容、材料均是徐宗懋圖文館過去20多年來耗費巨資購買照片原作,以及累積精湛的照片修復技術工藝,所取得歷史照片領域最高的成就。 這套畫冊以「閃耀台灣」為名,台灣這座島嶼無論視野所見,亦或是蘊藏的內涵,都如同寶石般閃閃發光,是閃耀的寶島,期許能將台灣這座寶島所經歷、流淌過的歷史,以照片圖文的形式,親切、大眾化的傳達給大家。簡言之,這一套書代表了閃耀的台灣,福星高照寶島,是一套傳世不朽的台灣歷史影像。 本畫冊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圖像原作為底本,圖像反映的山區景觀與原住民生活狀態,本書主要集中在山區原住民部落的人文風情,包括泰雅族、卑南、布農、排灣等部落,著重介紹這些部落在山區的生存方式,包括信仰、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習俗等,內容豐富,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資料。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徐宗懋圖文館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中國時報》二十年新聞工作經歷,主要採訪國際和大陸新聞。2000年成立台灣文史工作室「徐宗懋圖文館」,專門收藏和編輯歷史圖片,出版歷史影像書籍,以及舉辦相關展覽,致力於中華歷史文化傳播教育工作。由於認識到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並倡議新的歷史影像的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蒐集,呈現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 活躍於山間的原民部落 泰雅族 泰雅族的一位婦人替另一位做臉部刺青 村民集體大合照 女子織布與傳統高腳屋 一位女子使用簡易空中索道運送物品 搗麻糬與慶典活動以及佩刀武士的戰績 婦女所肩負的責任 女子集體採集 「蕃童教育所」孩子們的合影 村落的軍事設施瞭望台 「蕃人學校」的年輕人 族人的標誌披肩 叼著煙斗的族人 傳統編織的風情 山前的家屋與犬隻 住家與穀倉 一位婦女與公共穀倉 兩位婦女巡視農地 族人步槍狩獵與漢人挑夫 獵首後的竹製頭骨架 赤裸上身背著嬰兒編織的婦女 超大型高腳式穀倉 村落與生活型態的逐步轉變 排灣族 兩位身穿珍貴雲豹裘衣的排灣族貴族 一位頭目與祖靈像 卑南大王後裔華麗的服飾和文明型態 頭目與穀倉合影 豐富多彩的服裝款式 住家與穀倉一景 三位貴族的文明縮影:豹裘、漢衣、石屋、蛇雕以及骷髏頭 部落男女合影 平民群像 族人日常的搬運工作 乾燥菸草與織布的過程 排灣族傳統營造技術的吊橋 少年公廨 牡丹社族人集合 村落蓄養的牛和豬 戴著日本警帽的兒童 族人與村落中央的骷髏架 排灣族建築之固與造型之美 貴族住宅與周邊環境的不凡氣派 穿著漢人華服的排灣族女子 排灣族觀景平台:石板夾層骷髏頭的美觀與榮耀 部落格局中社會階層與生產型態的關係 排灣族勇士、陶壼聖物以及百步蛇圖騰 自家門口的頭骨架 置放首級的板岩石架 最大的骷髏架 排灣族的熱鬧慶典「收穫祭」 一位穿珍貴雲豹裘皮的排灣族貴盛裝接待外地訪客 一位穿著珍貴雲豹裘皮的排灣族小貴族和外地訪客合影 布農族 家族合影與穿著漢人高級服飾的婦女 傳統手工紡織 族人生火稍做小憩 族人遷徙途中 男子、小孩以及屋簷下掛的骷髏頭 壯丁眾多的貴族家庭

商品規格

書名 / 閃耀台灣 三: 台灣山鄉原民
作者 / 徐宗懋圖文館
簡介 / 閃耀台灣 三: 台灣山鄉原民:閃耀台灣福照寶島在歐美國家,有一種型態的畫冊稱為CoffeeTableBooks。它們常被用來作為生日或節慶的禮物。另外,在大旅館或者連鎖商旅的客廳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354234
ISBN10 / 6263354232
EAN / 9786263354234
誠品26碼 / 2682179198009
頁數 / 128
開數 / 菊6K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5.5X26.5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活躍於山間的原民部落

  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圖像原作為底本,使用頂尖上色技術賦予老照片新的生命。不僅結合當今的知識解說,在圖像的藝術性上也達到最高的境界,令觀者震撼不已。事實上,這些作品等於是森丑之助原作的再創作,從而取得了新的突破,可稱之為當代原住民圖像作品的巔峰。
  《台灣山鄉原民》這本畫冊收錄了日本殖民時代初期,台灣居住於高山林間中的原住民,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的生活形態與環境之珍貴景象。包含容貌、服飾、建築、器具、文化習俗等紀實照片,泰雅族的紋面與織布技術、排灣族的石板屋與骷髏架……,皆豐富地收藏於本畫冊中。
  這批品質極優的原住民歷史圖像雖然攝製於日本殖民時代初期,但也是在日本軍事力量進入原住民傳統生存領域之初,亦即,尚未對原住民強制實施社會與文化改造、興建近代設施,以及開發林山與礦物。圖像反映的山區景觀與原住民生活狀態,與兩、三百年前的情況是大致相同的。此一時期,原住民與平地或山區邊緣的漢人居民往來,交易物品、武裝衝突,或者通婚往來。有一部分的生活型態甚至可追溯至大量漢人渡海移居台灣之前。因此,透過美麗的圖像,最早滿布原始森林的台灣以及豐富多彩的原住民生態,均一覧無遺。

試閱文字

內文 : 泰雅族村落的住屋與蔬菜園
1910年代,泰雅族村落,位於高山的三座房屋。泰雅族的房屋爲木造平房,以茅草覆蓋屋頂。由於部落經常處於戰鬥狀況,村落和房子則建在高處。照片中三座房屋的前方空地是一片蔬菜園,顯示山區也有一定的種植面積。原住民一般種的有龍葵 、假酸漿或苧麻等。此時台灣山林尚未開發,山岳植被完整無缺,除了原住民村落外,無任何其他設施和建築物,十足的天然美景。

傳統編織的風情
1910年代,泰雅女人在部落中邊照顧孩子,同時教導尚未紋面的女孩編織技巧。婦女一天生活中除了務農、照顧孩子和採集,其餘的時間皆會用來編織。編織即是泰雅女人的人生,她們編織手藝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女人自身的尊嚴以及在部落中的地位,所以泰雅女人唯有不斷的織布,才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奠定自己在部落中的地位。

畜養豬隻
1910年代,一名排灣族人正在茅草豬舍前餵食畜養的豬隻,旁邊較高的建築就是自己的家屋。豬隻占生活與慶典中頗為重要的部分,不只在結婚時會需要舉辦「殺豬儀式」(總共需要三隻,其中一隻為聘禮,一隻作為現場料理用,一隻則分送給部落族人),成年禮也會在出發前殺豬祭祀,並用豬骨作為祭品,祈求一切順利,由於對豬隻的需求,畜養豬隻是排灣族人常見的副業之一。


一位婦人替另一位做臉部刺青
1910年代,泰雅族部落,一位婦人替另一位做面部刺青。在泰雅族傳統社會中,紋面是資歷和能力的象徵:男子必須曾經出草過,能狩獵養家。女子則能織布和善於打理家庭者,才有紋面的資格,也才具有找對象的優勢。通常女子在兩頰紋面,工具是一支帶針的木耙、木槌、木勺以及染色的布條。顏料來自於木炭泡水後的液體。紋面通常需要花一天的時間,而且非常疼痛,臉部會腫起來,需要休息一周。紋面相當於年輕族人的成年禮,自然也是一場莊嚴的儀式,完成後家人會宴客慶祝。這張照片顯示紋面工作是在光線充裕的戶外白天進行的,十分珍貴的民族文化影像紀錄。

排灣族傳統營造技術的吊橋
1910年代,排灣族的大型吊橋,穿越山溪谷地,連結不同的村落。吊橋是以粗壯的樹藤相互纏繞而成,非常牢固,製作工法世代相傳,反映排灣族傳統上高超的編織、工藝以及營造技術能力。強固便捷的吊橋代表排灣族良好關係基礎設施,提高了部落生産、運輸以及作戰動員能力。此外,由於造型優美,具有藝術性,吊橋也成為了排灣族的民族象徵之一。

族人步槍狩獵與漢人挑夫
1910年代,一位族人勇士以步槍狩獵,進入熱兵器時代。最早步槍是西洋殖民者和漢人帶來的,族人用獵物交換,提高了狩獵的效率,而且也增強了部落戰爭的能力和殺傷力,對於原住民歷史代表著嶄新的一頁。照片中的步槍是火力強大的現代武器,並非落伍的土槍,右前方有一位漢人挑夫,無意間進入了畫面,顯示此山區是原住民和漢人混居的地帶。由於原住民依然有獵首的習俗,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閃耀台灣 福照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