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中元: 影劇六村有鬼 (限量簽名版)
作者 | 馮翊綱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二馬中元: 影劇六村有鬼 (限量簽名版):臺灣相聲頭牌馮翊綱向「說鬼大師」司馬中原取經,借川端康成的「掌中小說」形式,打造「影劇六村」這個似真還假、媲美聊齋的虛幻異 |
作者 | 馮翊綱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二馬中元: 影劇六村有鬼 (限量簽名版):臺灣相聲頭牌馮翊綱向「說鬼大師」司馬中原取經,借川端康成的「掌中小說」形式,打造「影劇六村」這個似真還假、媲美聊齋的虛幻異 |
內容簡介 ●馮翊綱化身「二馬中元」,農曆七月,鬼月說鬼,包你有嚇有淚、笑裡帶驚、欲罷不能。●49篇小說,是村民們的生活紀念冊,也是一篇篇的錄鬼簿,人與鬼飄散著濃濃的眷村氣味。 ●特邀專業建築師許華山手繪影劇六村全圖;另邀插畫家為這個「如真包換」的村子,創作16幅精彩插畫。臺灣相聲頭牌/馮翊綱向「說鬼大師」司馬中原取經,借川端康成的「掌中小說」形式,打造「影劇六村」這個似真還假、媲美聊齋的虛幻異次元空間--這個村子住著一群人,也住著徘徊不去的……鬼!?在清醒的世界上,沒有一家是真的,在迷離的故事裡,沒有一家不是真的。數十年間,找尋自己出生在奇幻小島上的意義,敦促自己出類拔萃,村裡的兄弟姊妹,正直向上,理由是相同的。在幽暗的隧道中摸索,偶然見到幾張似曾相識的面容,他們期待的眼神,無聲的靜默,傳遞著微妙的思緒。「感懷之幽情,創意之幽玄,生命之幽默。」--馮翊綱
各界推薦 ◎推薦者:正港影劇六村怕鬼村民/宇文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馮翊綱是作者在這個三度空間裡的本名。父親來自終南山下,放棄玉米田與葡萄藤的繼承。母親隨經商的先人舉家遷移,來自山海關內。父母落腳蓬萊仙島,巧成姻緣,孕育仙胎。在半個世紀的覺悟經驗中,已成功突破四度空間屏障,通過文字、繪圖、唱歌、演戲等等創意手段,自在遊走於時間軸的任一座標上。最近體悟到平行宇宙的間隔,試圖成為解除五度空間屏障的創作人。《影劇六村有鬼》便是這個思緒的實踐。於是化身「二馬中元」,以擺脫空間制約,便於穿越。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那隻手 宇文正前言【七竅】餃子孕婦小麵人聚聚籬笆姊姊紙娃娃化妝【七魄】來福不見了九官鳥曬書蝦大衛吃麵蛋糕【七巧】跟誰打電話回營報到散步心情塗鴉神行草鞋畫臉【七情】背詩大蒜司馬懿進城了木馬御劍三兄弟收音【七傷】收驚取代多了一個人遺囑跳房子空屋望【七步】照進去老秀才下雨五度眼鏡放羊怕鬼扮家家酒【七七】榕將軍中獎眼藥水牆頭阿風艾太太們巧克力盒刺客後記
書名 / | 二馬中元: 影劇六村有鬼 (限量簽名版) |
---|---|
作者 / | 馮翊綱 |
簡介 / | 二馬中元: 影劇六村有鬼 (限量簽名版):臺灣相聲頭牌馮翊綱向「說鬼大師」司馬中原取經,借川端康成的「掌中小說」形式,打造「影劇六村」這個似真還假、媲美聊齋的虛幻異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2966621907 |
EAN / | 4712966621903 |
誠品26碼 / | 2681487209001 |
頁數 / | 208 |
開數 / | 32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9X13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前言
有一年受邀,在金鐘獎晚會上擔任頒獎人。很早到了後台,巧遇頒發另一個獎項的司馬中原先生。看他氣色好,長長的眉毛,尾端下垂,忍不住讚嘆:「此乃長壽之相!」
司馬老師毫不謙遜,回道:「是的,我還要活很久,久到很多人都不在了,而我還在。這日子我自己知道,但不能告訴你。」
眾人對他的印象,來自廣播電視的講鬼,我所認識的司馬中原,是鄉野傳奇、武俠小說作家。幼時讀《國語日報》,所連載的《呆虎傳》,是我進入司馬中原浪漫世界的大門。
「影劇六村」是我創造的虛幻喜劇世界,在早年的相聲表演節目裡,「戰國廁」與「八街市場」都已畫出鮮明的結構。但住在村裡的各戶人家,他們的生活、情感、人際關係又是什麼?我一直很想把他們都「記」起來。
在回憶的過程中,許多零散片段不周全,得靠杜撰來黏接,既然開始虛構,就得用下一個胡說來圓這一個謊,更後來,為了強化人們的情感、激出故事的熱情,不得不訴諸靈異。原本想為村民們撰寫的生活紀念冊,變成了「錄鬼簿」。在寫作之初,我就畫了「影劇六村」的草圖,甚至為家家戶戶都打了門牌號碼,在清醒的世界上,沒有一家是真的,在迷離的故事裡,沒有一家不是真的。
大大虛構「影劇六村」的過程中,我的實際記憶也被強力地提煉出來,故人的名字、面容、性情、愛憎一一回到我的眼前,甚至發現,當年所未必理解的事情真相,經過虛構之後,更加清楚了,當年未必熟識的臉孔,在筆端,都成了共生的親人。在幽暗的隧道中摸索,偶然見到幾張似曾相識的面容,他們期待的眼神,無聲的靜默,傳遞著微妙的思緒。
感懷之幽情,創意之幽玄,生命之幽默。
自稱「轉世前沒有喝孟婆湯,所以記得前世」的司馬中原,是我宗法的前輩,因此特別自稱「二馬中元」,來說這些幽情、幽玄、幽默的故事。我對前世的記憶,雖不是透澈的清晰,也有些含混迷濛的印象,雜夢中勾得出一些輪廓,試試下回,再次推開那六扇門前,也賴皮不喝孟婆湯,好將這一世的精采,再拿去妝點下一世的熱鬧。
當然,還有一位川端康成,他的「掌中小說」也大大影響了我,怕有人沒看出來,所以要提一句。
聚聚
從市場出來,兩個主婦聊上了。紅毛衣的問道:「昨天你們家來客人哪?」白外套的說:「沒有啊?」「半夜三點多鐘,哇啦哇啦,有說有笑的。」「是隔壁婆婆們打牌吧?」「婆婆們裡面沒有山東人,是三個山東大漢說話呢。」
白外套的太太頓了一會兒,說:「噢,是老孫他們。」
影劇六村二百號以後的門牌,大多在下坡段。而菜市場剛好位於坡脊上,坡上坡下的眷戶,來到市場的方便程度一樣。下坡段的眷舍興建比較早,接近營區,但總坪數比較小,同排只有八家,面對面的八家固然有巷道相隔,而背靠背的另外八家,間距特小,以至於來到自家後段,聽聞背鄰家中說話,彷彿一家。
紅毛衣太太,就是住在白外套太太的正後方。
三百?九號,最一開始是十三號,後來擴大建村,上坡段蓋好之後,重編了門牌號碼,成了三百?九號。當初十三號裡,住著孫士官長。
孫士官長是山東人,沒有右手臂,整個兒沒了,和其他穿軍服的人見面,總見他立得特別直挺,彷彿是代替那條隱形的右臂,補強了不能行舉手禮的缺憾。人們並不是怕他,而是很難不去看他沒有手臂的右半邊,長久下來,鄰居總是打打招呼,很少對話。
他娶過一個山地姑娘,所以配了眷舍,但聽說老婆跑了。
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禮拜六,總有兩個朋友來,是同一個單位的兩個同鄉,都沒結婚,住營房的。三個山東漢,在有眷舍的老鄉家裡聚聚,說說家鄉話,吃點饅頭、槓子頭,灌幾瓶兒黃白酒。
總是通宵達旦。老孫的其中一個朋友會說「武老二」:「武老二的雞巴長,他扭扭捏捏裝姑娘……」另一個朋友的口頭禪是:「他奶奶媽了個屄!」說完狂笑一串:「哈哈哈……」老孫倒有節制,不一會兒會提醒:「小點兒聲兒,人家睡覺呢。」
曾經有人受不了,出聲罵回去:「肏你們姥姥!別人是在睡覺!」三人踹開了鄰居後門,鬧大了,驚動了白頭翁(憲兵),三個山東漢收斂了兩個月沒聚。後來故態復萌,鄰居互相提醒:「這幾個是爆破大隊的,吃火藥當宵夜,少惹吧。」
孫士官長好長一段時間沒回來。有一天,軍方來了一批人,清點搬遷他的物品。聽說是「試驗新式手榴彈的時候怎麼怎麼了,一次炸掉了五六個。」
重編門牌後,三百?九號住進了新的一家人,起先受過一點驚嚇,後來覺得他們沒有惡意,只是老鄉需要聚聚,逐漸也就聽不到了。
紅毛衣太太問道:「真不害怕呀?」白外套太太說:「一個月才一次,就當來了朋友,不嫌麻煩。」
蝦
一百七十八號的張爺爺過世了,幾乎一百歲,他孑然一身,全無親人。影劇六村幹事會議還特別請來軍法官,公開在管理站前宣讀張爺爺的遺囑。
不外乎就是受過哪位鄰居的照顧,所以把家裡的什麼什麼送給這位鄰居了。有人收到一張茶几,有人收到一套茶壺,大家不太有什麼感覺,收下,權當是對老人的尊重吧。
因為張爺爺幾乎是足不出戶,與鄰居互動極少,誰都跟他不算熟,過世前一年,甚至沒有人見過他。鄰長認定他還在的線索,來自賣魚的老蕭。
這老蕭收到的「遺產」也怪,一幅國畫立軸。老蕭很慎重地雙手握著,並沒有在人前展開,大家也覺得妙,這老蕭卻沒有足夠的書卷氣,怎會受贈國畫呢?
鄰長也姓張,和老蕭是子弟學校的同班同學,老哥們兒,下班收攤之後,也經常對飲兩杯。這日老張又進老蕭家門,劈頭就問:「畫的什麼?」老蕭假裝沒聽懂老張的問題,但畢竟相熟了半輩子,四十多歲的老兄弟,騙不過去。「媽屄咧!想裝蒜啊?」老張之所以貴為鄰長,就源自於這股豪邁的江湖調調兒,嘴巴不乾不淨,輕易卸除人們的心防:「你個屄養,怎麼買通老頭子的?」
老蕭沒回話,展開國畫立軸,就勾在月曆掛釘上。不足二尺,小小一軸,畫心更是只有一尺,留白甚多,只以黑墨點線,畫得兩隻大蝦。
老張看得眼直了,他不是看蝦,而是看落款,兩個字:「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