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 (2冊合售)

作者 林輝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 (2冊合售):走一趟世界角落,旅行不只看見美好。《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隨著香港社運旅者──林輝的行腳,從亞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走一趟世界角落,旅行不只看見美好。《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隨著香港社運旅者──林輝的行腳,從亞洲到中東;歐洲再到中南美,我們看見旅行的另一種可能。面對世界的希望與苦難,旅行將會是一場讓自己、讓世界更美好的修行。長達22個月的旅程,走過40餘個國家與地區,林輝在移動中看見世界並存的仇恨與良善,也在孤獨中認識自己的內心。這趟玄妙的旅程似要告訴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越深,越有可能將行動化為善念。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知名作家/梁文道 旅行文學作者/船橋彰 (依姓氏筆畫排列)《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林輝是『社運人士』,但他充滿浪漫主義的激情,擇善固執。過去兩年他雖然環遊世界,但字裡行間,仍能發現他走到哪裡都忘不了香港。既在地、又離地的遊記,只此一家。」--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 「『新世代的香港切‧格瓦拉』,這是我想給林輝的稱號。一趟旅程中,世界可以供給我們無限的養分,但我們可以供給世界什麼?這本書可以給你最好的答案。」--主持人、作家/段慧琳 「新一代的國際視野,不是獵奇尋新,沒有大驚小怪,有的,是人文的關懷和共生的悲願,以及,香港人獨有的幽默感。林輝,一個值得記住的港仔名字。」--作家/馬家輝「對公民社會的建設傾注心力、希望人人生活有所改變乃至世界得以改變的林輝,書中篇篇故事並非純粹的旅遊札記,除了披露異域風光及別樣人生,更有不一般的深刻意義。」--詩人、作家/唯色 「林輝是一位不滿於路上景致的旅者,不斷追尋、探索、發掘,然後為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界,展示出不一樣的人文風景。透過他一五一十如水銀瀉地般的陳述,令人驚覺地球是這樣的多變萬化,人世間是如此的悲喜交集。」--獨立記者/張翠容 「我與林輝認識多年,他是香港新一代青年中活躍的文化評論人和社會行動者,使得本書既有旅遊書應該具有的、拓寬讀者視野的意義,又充滿著對我們身處世界的深刻反思。」--文化評論家/張鐵志 「林輝的筆下描繪的是一個個人們未曾聽聞的公民運動與那些遷移者的背影所述說的故事。那些我們需要知道,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的事。他細膩入微的觀察,冷靜沉著的筆調,說著一個又一個遙遠的故事。」--《路過》作者/黃于洋 「旅行教我的一件事──那些只執著在眼前事物的人,永遠看不見退一步的不同視野,以及更大的美好畫面!旅行,不是用來炫耀的,而且用來學習、反思及尊重的。我在林輝的《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中,看見了我所信仰的旅行意義和真諦!」--美學旅遊作家暨廣播主持人/溫士凱Danny Wen 「一個香港時事專欄作家,不會因為旅行到馬來西亞,就正巧遇到住在吉隆坡的緬甸撣族難民。真正影響人生的,不是我們在做什麼,而是我們的生命本質是「誰」。」--國際NGO工作者、作家/褚士瑩 「旅人是廚師的化身,越關心社會的旅人越會炒出有層次感的菜色。若你害怕平淡無奇的旅遊文字,這次,不妨試試『阿輝師』的港式口味,你會嘗到味道後面的另一個味道,看到世界背後的另一個世界。」--背包旅人/藍白拖 《旅行是一場修行》「我想林輝找尋的是一種真實,他不是娛樂版上的旅行資訊,反而是告訴你,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好與苦難總是並列,種種並非不好只是攤開來講,最終的真實還是需要每個閱讀者去敞開心胸思索。」 --旅行作家/Toby 「林輝的可貴處,在於他會到香港人不太會去的地方,與那些地方對話,認識他們的故事,不時與香港作比較與聯想,實踐旅行的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 「林輝,以旅行為修行,但是,倒過來看,修行何嚐不也像旅行?領悟人皆過客,眾生平等,不管何時,無論何地,最重要的是喜樂自在。林輝替旅行和修行作出了年輕示範,不可不看。」----作家/馬家輝「林輝仍在路上,且愈發向內,走向人性的深處,而不止於每個地點或國度的不同,以究竟苦難與和平的意義,因為這與每一個生命相關,為此總是奉獻一己之力,踐行「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這一初衷。於是,將旅行視為修行的他,如同西藏的朝聖者,虔信、慈悲而堅定。」--詩人、作家/唯色 「我常說香港有個『社運旅人』真好,用不同的眼界去詮釋世界的姿態,明白穿梭時光的過往,旅行不只是走出自己的故事,更是讓更多歷史真相能展示在世人面前,即使你看見的是痛的、恨的,都好過虛華繁榮的旅途美好。」--Cher、旅人/雪兒 「林輝的旅程呈現了旅行最原始的樣貌,相遇與學習,有與人最單純美好的相遇,有我們不得不了解的歷史,用著來自東亞背景的人的眼光,加上樸實與精確的文字,完整又細膩地呈現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過程。」--《路過》作者/黃于洋 「透過林輝在他鄉的故事,你會發現,旅行可以像一個「魔術方塊」般,你一扭轉,它就變成了上千不同的圖案。最後,你轉著轉著,它還可以回到最原始的那一個方塊。」--美學旅遊作家暨廣播主持人/溫士凱Danny Wen「在民間團體和社會運動出身的林輝,卻在旅行中逐漸擴展。除了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因為「世界公民」能夠關心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事物,才是一種真正的才能。」--國際NGO工作者、作家/褚士瑩 「總有少數的一些人,像林輝,奮不顧身向真心嚮往的信念投身了去,無論這世界待己如何。那樣的無畏,彷彿是旅途走走停停中反覆取捨的過程中養成,他人看來瘋狂或危險的,換個角度倒是種自在了。」--跨國自由記者/廖芸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輝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曾任民間團體全職總幹事,也同是時事評論人、社會運動者、註冊社工、專欄作者及電子媒體主持。然而真正身份實為旅行狂熱者。2007,出發獨自到中國及南亞等地旅行,為時11個月;最後3個月,由西藏拉薩獨自騎單車經雲南到達泰國清邁。2014年秋,出版《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一書,將旅程中走過亞洲和中東的經歷集結成冊,以文字帶領讀者看見苦難與希望並存的世界。2015年秋出版本作《旅行是一場修行》,將歐洲和中南美洲的行跡,以及對旅行的種種體悟,盡收錄其中。2015年,與友人創立網上旅遊平台「鐵鞋旅遊頻道」,並任總編輯;又成立「輕背包」,推動「背包旅行團」。同時,亦為多個媒體撰寫專欄,及於大專院校兼任講師。臉書專頁──和我一起遊世界www.facebook.com goaroundtheworldwithme鐵鞋旅遊頻道:ironshoetrave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專文推薦作者序序章 香港 I Must Change My Life Chapter 1 新疆 我的西域,你的東土新彊難解結 改變中的白哈巴 賣國賊? Chapter 2 西藏 風轉的咖啡館 說真話的唯色 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 藏地騎行──我所遇見的善良與強韌 Chapter 3 尼泊爾如果這是西藏人的樂土 未來之村 義工旅行 把小孩從獄中救出來 尼泊爾公民社會的關鍵字:自救 遇上吳蚊蚊 Chapter 4 印度 又愛又恨 震撼南亞的兩個少女 小西藏 被遺棄的殖民主義 印度愛情故事 內在的旅行 Chapter 5 馬來西亞 能溝通就好 大時代 種族融和,如何可能? 抵住發展的巨獸 那些我得到的,和香港正失去的善意 外來人 從緬甸到馬來西亞的逃亡路 拍不下的風景 Chapter 6 緬甸 讓世界不再需要翁山蘇姬 不做幫凶 緬甸的未來 萬佛之城 Chapter 7 土耳其 & 賽普勒斯在世界的中心呼喚美 錯和浪費的權利 歷史,在負隅頑抗 庫爾德族在土耳其 統一之路漫漫 彩虹社區 Chapter 8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強大的小國 單一種族,多元文化每個人都是對的? 耶路撒冷,誰的聖城? 留下來,不放棄是獵物也是獵人 Chapter 9 約旦 & 埃及 難民的故事失落之味 失去希望的抗爭 令人失望的世界級金字塔 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的坎坷民主路 後記 世界的苦難太多,但是……《旅行是一場修行》專文推薦作者序序章 旅行是一場修行Chapter 0 北極那年夏天,我們守護北極名字的意義Chapter 1 中歐守護記憶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辛德勒、奧斯威辛,與那必要的沉默五時十五分的約會原來你竟不快樂打開這道門,推倒這面牆!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情留半天維也納Chapter 2 南歐大學之道,在波隆那(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縱有戰火漫長--巴爾幹.雙城.殤城柯林頓在科索沃在歐洲賣藝的臺灣男孩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Chapter 3 墨西哥拉丁美洲夢在墨西哥城,看博物館一切由火車頂開始路上的緣份吃在墨西哥Chapter 4 中美七國Hola mi amigos總會好起來沒有軍隊的國家三個墳場,三段巴拿馬歷史巴拿馬華人的故事Chapter 5 古巴加勒比海的革命古巴的三段歷史沒有網路的日子遇上切‧格瓦拉旅遊到古巴,和古巴的未來古巴的性旅遊Chapter6 祕魯旅行者的三條問題,以及更多更多問題國際視野朝著祕魯的雪山走馬丘比丘無需對話的旅遊時代Chapter7 玻利維亞玻利維亞尋人記我們的成長走自己的路在地球另一端,走進天空之橋Chapter8 巴西&阿根廷異國想像世界盃之辱忍見其死貝隆夫人阿根廷經濟危機在美洲最南坐順風車終章 香港

商品規格

書名 /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 (2冊合售)
作者 / 林輝
簡介 /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 (2冊合售):走一趟世界角落,旅行不只看見美好。《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旅行是一場修行》隨著香港社運旅者──林輝的行腳,從亞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2966621761
EAN / 4712966621767
誠品26碼 / 2681464650000
頁數 / 51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



是獵物也是獵人



這世上的受害者往往也是加害者,是獵物也是獵人。「我是受害者」這句話,往往成為令人放棄自己道德底線的藉口。

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經常可以看見許多穿著軍服的年輕人,他們是正在服兵役的年輕人。我在旅途上也經常遇到來自以色列的年輕背包客,他們通常都有著相似的背景:剛完成了兩年或三年的兵役(以色列所有人都要服兵役,女性兩年、男性三年),於是花數月或半年時間出來旅行遊歷。臺灣與南韓的年輕人也要服強制兵役,但這兩個地方卻其實一直都沒有戰爭。以色列卻不同,戰爭總離他們不遠。

記錄片《See if I'm Smiling》談的就是這些年輕人的經歷。導演訪問了六位曾在以色列服兵役的女孩子,由她們自己回憶,在這兩年兵役期間,她們變成了一個怎麼樣的人。

她們由一個十八歲的普通少女,變成穿上軍服拿著步槍的士兵;由學生變成擁有權力的軍人,在西岸、加薩走廊擔任殖民者的角色。對她們來說,巴勒斯坦本是一種遙遠的存在,也許在記憶中有過自殺式炸彈襲擊的新聞、在教育中學過以色列被阿拉伯諸國圍攻的歷史,但這些始終不會變成對於個體的恨。正如認為日本應為侵華道歉的中國人,不見得就會見到日本人就恨。

然而穿上了軍服,卻成了「路西法效應」的活生生實驗品。「路西法效應」說的是一個心理學實驗──一群普通人分別扮演囚犯和獄卒,當他們漸漸投入了角色,便一步一步越過了道德的界線,做出自己平常不能接受的事,就如大天使路西法墮落成為撒旦一般。

軍隊是一種扭曲的體制,特別是當你擁有了強權,你可以肆意侮辱、傷害你的「敵人」──即使他們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當恨意進占了心中,甚至成為習慣,則能把人變得無法想像地恐怖。

記錄片中,一個女兵回憶自己最不堪回首的一幕:為一個巴勒斯坦死者清潔身體時,有其他女兵帶著相機路過,她沒有猶豫地就叫人為她與屍體合照,就像旅行時在景點前拍照留念般。這成為她做過的最羞恥的一件事,沒有想過這世上竟曾存在著一個這樣的自己。

而那張相片,她沒有丟掉,因為她想看清楚當時的自己,「See if I'm smiling」。

有人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但即使如此,恨的理由通常也不難找。片中最讓我震撼的是,恨意如何可以輕易地轉變成瘋狂,讓一個正常人遠離應有的道德和理性。要恨,不難;要把恨合理化,也不難,只需找一個理由,然後它就會自然而生。其中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我是受害者」或「我是弱者」。



《旅行是一場修行》

在歐洲賣藝的臺灣男孩

路經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Split)巿的大街,忽然王菲《我願意》的悠揚小提琴聲傳入耳中,在異國聽見熟悉的旋律,特別叫人好奇。音樂原來來自一位膚色黝黑的亞洲男孩,身前的小提琴盒上豎立了一張紙牌,寫著「I am from Taiwan and music for You!」。

他就是來自臺灣的許茗鈜 Ken,在臺灣剛碩士畢業的他,用了生命中最後一個暑假,第一次來到巴爾幹半島,第一次在歐洲街頭賣藝,原來,沒有你我想像中困難。

Ken 在臺灣念的是醫療電子工程,那是超級理性的科目,與街頭賣藝、歐洲浪遊這些概念似乎都沾不上邊;但自小就學習小提琴的他,總希望可以有機會一試在街頭表演的滋味。但在臺灣要當街頭賣藝者,要先申請街頭藝人證;於是 Ken 就想到,既然在臺灣賣藝不容易,何不到外國試試?於是趁著畢業,買了往歐洲的機票,賣藝之旅就此開始。

賣藝的第一站是馬其頓。第一次賣藝前,他都找好理想的表演位置了,回旅舍拿手提琴準備出門時,他卻突然害怕起來。「那一刻覺得很緊張、很猶豫,雙手手心都出汗了,再三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去表演?」擔心表演不好、憂慮觀眾反應欠佳、想臨陣退縮,聽起來都是典型的「發臺瘟」徵狀──克服「發臺瘟」的方法,通常也只有一個:「頂硬上」。

終於他還是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在街頭演奏的同時,貌似專心演奏的他其實在悄悄留意每個路人的反應:「我記得第一個給我反應的是一位老太太,她在我面前路過,聽了我的演奏,然後給了我一個欣賞的點頭微笑」,Ken對這個微笑的印象很深:「如果她給我的不是微笑,而是一個厭惡的神情,我可能那一刻就放棄了。」

自言自己的小提琴技術只是業餘的Ken,準備的曲目貴精不貴多,而且都是亞洲的曲子,像《月亮代表我的心》、《天空之城》、《白牡丹》(臺灣民歌)…….「有位路人要我表演他們的國歌,我哪裡懂呀?於是他竟在我面前演唱了一次!」我笑說,Ken 應該反過來給他賞錢啊!

說起錢,到底表演賺的錢夠不夠旅行?Ken透露不同城巿有不同的風格,有些地方比較疏爽,一天(二至三小時)可以賺到上百歐元;但反應不好時,便可能只得二、三十歐元進帳。簡樸一點、勤力一點,其實還是夠用的。

然而表演對於 Ken 來說,投進小提琴箱的賞錢固然重要,但聽眾的反應才真正讓他感動。記得在保加利亞街頭表演時,有一位女生在《望春風》拉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哭了起來:「之後聊天才知道她去過臺灣,《望春風》讓他想起在臺灣受到的感動與幫忙。」又有萍水相逢的外國賣藝,給他避過警察驅趕的小費,甚至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

他送出的是音樂,收回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善意。

於是在開往波士尼亞的火車上,Ken 回想一路以來的順利、沿路得到的幫助,想到是否也該將這善意回贈出去?他繼續在街頭演奏小提琴,但在塞拉耶佛街頭兩天的表演,卻是為一間孤兒院籌款的義演。義演除了為孩子籌到了二百五十歐元(近臺幣九千元),對他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為是募款,沒有『一定要賺多少錢』的心理限制,因此表演沒有任何的束縛,我可以完全把心放寬去拉琴、去分享音樂、去帶給別人與自己快樂。」心懷感恩地表演,原來可以令人如此快樂,Ken如是說。

兩個月的賣藝之旅很快就過去,Ken回到臺灣沒多久,便被徵召服兵役去了。他希望未來能申請到臺灣的賣藝許可證,不見得會做全職賣藝者,但仍然希望可以在街頭感受自己的音樂被欣賞的滋味;或在一個與別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社會、這個街頭。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