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路面電車: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 | 誠品線上

追尋路面電車: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

作者 余風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追尋路面電車: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最完整的日本路面電車全紀錄最實用的日本電車旅行隨身書跨越南北最具歷史特色與區域代表性的20條電車路線背景故事:各地電車建設與經營發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最完整的日本路面電車全紀錄最實用的日本電車旅行隨身書跨越南北最具歷史特色與區域代表性的20條電車路線背景故事:各地電車建設與經營發展的精采故事車輛簡介:配合地形行駛的各式電車車款專業解說路線及車站:電車行經地區、站名與車站建築特色介紹電車漫遊:搭乘電車旅行,深度探訪日本城市的萬種風情與生活面貌日本是交通網絡非常發達的地方,除了鐵路網和新幹線遍布全境之外,許多都會區周邊的城市都有各自的電車路線與系統,負責執行當地中低運量的交通運輸任務,各具特色的電車穿梭在寧靜的住宅區、別具風情的老社區或新興副都心,行駛速度不快,也不像通勤電車般擁擠,很適合自助旅行者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探訪。坊間常見的日本交通工具旅遊書寫重心大多在車站沿線的知名景點和特色店家,對於電車及路線本身著墨較少。作者是極重度交通迷,擅長以小說般流暢的筆法描寫有關交通事務的人文歷史、工程建設及觀察見聞,輔以精彩的照片及自製地圖,更能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載運兩地的交通工具豐沛的生命力與傳承的歷史淵源。「我特別喜歡搭乘高齡的『老爺爺』電車,因為歷史的痕跡與記憶總會不經意地留在車廂的每個角落,時光彷彿凝結了幾十年。搭上電車,往返的似乎不是甲地與乙地,而是穿梭今昔的驚奇。」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余風網路筆名南極冰魚,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著有《逐路臺灣:你所不知道的公路傳奇》。部落格「新南極轉運站」記載著走訪國內外各式交通建設及城市運輸系統的見聞,範圍遍及火車、捷運、地鐵、纜車、飛機、船,以及本書主角「路面電車」。除了文字、照片,筆觸旁及相關建築及周邊風景,並附上自繪地圖。除了理性的知識層面,也兼具感情的人文抒發,讓讀者能按圖索驥地走一趟知性之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 【北海道】 札幌市電 函館市電 【關東】 東京都電荒川線 東京東急世田谷線 神奈川江之島電鐵 【北陸】 富山富山地鐵市內線 富山港輕軌 高岡萬葉線 福井鐵道福武線 【中部】 豐橋鐵道市內線 【關西】 京都京福電鐵(嵐電) 京阪電車大津線 大阪阪(?)電氣鐵道 【山陽】 岡山電氣軌道 廣島電鐵 【四國】 高知土佐電交通 松山伊予鐵道 【九州】 長崎電氣軌道 熊本市電 鹿兒島市電

商品規格

書名 / 追尋路面電車: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
作者 / 余風
簡介 / 追尋路面電車: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最完整的日本路面電車全紀錄最實用的日本電車旅行隨身書跨越南北最具歷史特色與區域代表性的20條電車路線背景故事:各地電車建設與經營發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67958
ISBN10 / 9571367958
EAN / 9789571367958
誠品26碼 / 2681375691000
頁數 / 296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札幌市電



札幌市電是日本最北的路面電車,冬季時分,札幌的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三度至四度,寒冷而多雪,往來的電車駛於堆積如牆的雪地街道;夏天的札幌變身為花園都市,電車往來於市區綠蔭下。隨著新路線啟用,並導入輕軌的新概念,以人為本的路面電車也改變了札幌街區的景象。



札幌,日本第五大城,北海道第一大城,人口一百九十多萬,擁有地下鐵、通勤鐵路及路面電車等軌道系統,交通發達,城市繁忙,其地下鐵及路面電車由札幌市交通局營運管理,是目前日本少數同時轄有地鐵及路面電車的營運系統。通常公營的路面電車都稱之為「市電」,民營或公民營的則直接寫上公司名稱或簡稱,有些民營路面電車也會簡稱「市電」,像是富山地鐵市內電車線,亦簡稱市電。

札幌市電的前身是札幌馬車鐵道,顧名思義就是由馬兒拉著車廂行駛在軌道上的鐵路,這場景對現代人而言應該是難以想像了。目前札幌市電全長為8.9公里,以環狀路線繞行市區一圈。其實自1918年開業以來,札幌市電曾擁有總計16.3公里、十一條路線的龐大規模,1970年代全世界開始拆除路面電車時,札幌也將部分路線改為地下鐵,部分支線則由公車替代,甚至有全面拆除的計畫。直到剩下一條路線時,大家才意識到市電的文化價值,於是幸運地被保存至今。

雖然從1970年開始,札幌市電只有拆除,沒有擴張,但在2015年又新建了400公尺的軌道和一座車站,是日本新通車的路面電車路段。新建路段剛好為早年停駛的「都心線」路廊,但是軌道及車站形式已非當年。自1974年至2015年間,札幌市電的軌道環線一直有一段400公尺的缺口,並不是完整的環線,也遲遲未將缺口補齊,最大的因素就是札幌不斷討論市電存廢的問題,直到2005年決定永久保存後,才開始著手補齊這400公尺的缺口,讓札幌市電成為一條環狀路線。



〔車輛簡介〕

行駛在軌道上的札幌市電,電車車種相當多樣,標準塗裝色彩為全車綠色,僅在下方的裙部飾以白色底色,不過亦有許多電車是全車廣告。車隊中,年紀最大的是「210形」,1958年至1961年間製造,總數占全數電車的一半。換句話說,行駛在札幌市區的路面電車,有半數都是高齡五、六十歲的老爺爺,但是經過不斷翻修,光從外觀不太能分辨他們的實際年齡。日本許多火車都有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高科技或新車,實際上,舊車的比例還是偏多,大多重新翻修,以全新的樣態再度復出。

這些爺字輩的電車們,編號大多為三碼,有210形、220形、240形、250形和M101形等。外觀差異不大,有著共同的臉譜,圓潤車頭帶著大面積單片式的擋風窗,兩顆圓圓大眼睛般的車燈,是札幌市電最大的特色。每輛電車均有二個車門,位於車頭及車廂中段。其中M101形的外形保留了舊時代的原汁原味,塗裝也是早期樣式,我特別喜歡搭乘這些年紀大的電車,因為歷史的記憶總會留在車廂裡的每個角落,讓時光凝結在當時。

編號四位數的有8500形、3300形,都是1985年之後的電車。3300形則是由原本1958年上線的330形改造而來,應該可說是「新瓶裝舊酒」。這幾批電車的外觀明顯「方正」許多,比較具有現代設計的樣態,車頭正面從弧面改為平面,並加大擋風玻璃的面積。車燈也從兩顆大圓燈,改為長方型車燈,大燈旁配上紅色尾燈,乍看如同巴士的車頭。

上述幾款電車都沒有冷氣,但在冬天會供應暖氣,出風口位於座位下,利用車輛運轉的熱能直接導入車內。日本大部分電車、火車都有類似的設計。至於冷氣,就北海道而言,夏天最熱的八月,其實不像南方那麼悶熱,通常只有中午時分較熱,但至少風還是涼的,因此電車移動時,打開車窗就是天然冷氣了。相較之下,日本最南端的九州鹿兒島市電、熊本市電,早早就將車隊全面空調化,冷暖器皆供應。電車經營的面向也因為氣候的差異而有不同。



〔路線及車站〕

札幌市電為環狀路線,所有電車都會在線上不斷繞圈圈,不過不是同一個司機一直繞,通常電車開到了「電車事業所前」站時,司機會交接,因此得以讓同一輛電車不斷在線上循環而不中斷。

早期札幌市電歷經多年廢線,逐漸變成頭尾不相連的路線,缺口就位於「西四丁目」站及「薄野」站之間。當時電車從「薄野」站出發,在市區繞了9公里後,又回到了距離薄野約400公尺遠的「西四丁目」站;回程再從「西四丁目」站繞9公里至「薄野」站。「薄野」站和「西四丁目」站,好像牛郎織女,明明距離這麼近,卻無法直達。直到2015年,兩站之間的「鵲橋」才搭了起來,將札幌市電的缺口補上,成為環狀線的路面電車。因此現行電車的路線,路線牌都顯示「循環」,再細分為順時針的「外環」線及逆時針的「內環」線。理論上可以不看方向就上車,一定到得了要去的車站。

札幌市電的軌道和其他路面電車相似,設置於馬路中央,專線專用,車輛禁止行駛軌道區。但是新蓋的400公尺路段,軌道卻布設在馬路兩側邊緣,緊靠著人行道,因此電車站也設置在人行道旁,不必跨越馬路就可以直接搭車。在新的軌道區間設置了「西四丁目」新站體,以及新增設的「狸小路」站。站體導入了新的概念,以三面弧形的白色牆柱配放落地玻璃,區隔出候車月臺的空間,也連帶區隔了軌道及人行區,並在弧形白牆設置候車席。候車席的木椅,兼具日式木元素的裝潢風格。至於月臺,靠近軌道的區域,以落地玻璃保護乘客,僅在兩個車門處開口,是日本路面電車唯一有月臺門概念的站體。

原本的「西四丁目」站是個終端式車站,新增路線後,車站被移到靠近商圈的十字路口處,也是軌道「L」型轉角處,所以外環方向月臺被移到了新增路段,內環方向維持在既有位置附近。另外,包括「薄野」在內都被改建為白色站體,脫胎換骨成為新的面貌。

這400公尺新路段,除了電車軌道以及寬廣的人行道,路的兩旁及分隔島種植了許多樹,夏天的樹葉常綠,林蔭茂密,人行道上眾多路人,加上輕軌式低地板電車往來其中,幾乎是人本生活、輕軌運輸的宣傳畫面。當年大規模拆除路面電車的札幌,到了21世紀後,又以新的概念改造路面電車,成為幸福生活的寫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