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你還會愛我嗎? 寄不出的40封信 | 誠品線上

孩子, 你還會愛我嗎? 寄不出的40封信

作者 劉北元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孩子, 你還會愛我嗎? 寄不出的40封信:基督教更生團契臺灣分會總幹事 黃明鎮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作家 蔡淇華知名律師、作家 呂秋遠聯合推薦「有名有利就一定會開心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有名有利就一定會開心嗎?有權有勢就一定會開心嗎?」「當時爸爸什麼都有了,但還是不開心……」一個因為殺人而坐牢的爸爸,最想對孩子說出口的真心話。一個名利雙收的律師,因為嫉妒心與占有慾而一時衝動,竟當街殺害了欲分手的情人,成了轟動當時臺灣社會的新聞事件。雖以高額賠償金與被害人家屬和解,但除了律師執照被取消外,仍得面對十二年的徒刑。入獄後的他,心已有如槁木死灰,甚至多次有過尋死的念頭,直到某個契機之下讓他回首前塵往事,重新發現生命中快樂滿足的真諦……這本書是劉北元在獄中等待假釋期間,寫給他孩子卻寄不出去的40封信,不是因為獄方不准他寄,而是他不知道他的孩子究竟會怎麼看待他,因為這40封信的內容,句句都來自他心中最深沉也最黑暗的角落。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基督教更生團契臺灣分會總幹事/黃明鎮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作家/蔡淇華 知名律師、作家/呂秋遠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劉北元出生在雲林縣西螺小鎮,後隨父親工作定居南投山城埔里。台中一中畢業,進入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當年應屆考取律師資格,同時進入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攻讀保險法。取得碩士學位入伍服役,退伍後開始14年的律師執業生涯,成為國內保險界的知名律師。2004年因感情因素失心瘋犯下殺人罪,判刑12年,入獄期間在獄中練習寫作,表現良好,於2014年12月獲得假釋出獄。目前在保險業界任職,並加入基督教更生團契志工的行列,從事監獄福音的傳播。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有愛,永不失敗推薦序 闊別自序6 56 106 116 307 117 127 137 147 157 167 177 187 197 207 217 227 237 247 257 267 278 28 38 48 58 68 108 118 128 148 158 198 208 218 228 248 258 298 319 19 6

商品規格

書名 / 孩子, 你還會愛我嗎? 寄不出的40封信
作者 / 劉北元
簡介 / 孩子, 你還會愛我嗎? 寄不出的40封信:基督教更生團契臺灣分會總幹事 黃明鎮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作家 蔡淇華知名律師、作家 呂秋遠聯合推薦「有名有利就一定會開心嗎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62731
ISBN10 / 9571362735
EAN / 9789571362731
誠品26碼 / 2681049140001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6/5
孩子:
去年五月壹週刊賀照縈阿姨來採訪爸爸時,曾問到:為何會情緒失控殺人?這個問題絕對是我在獄中檢討思想最深的課題,因此,爸爸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賀阿姨:是嫉妒。
嫉妒大致上可以分成二種:一個是發生於同類之間爭競的嫉妒,是一個人比自己更好的自卑心態所造成的嫉妒;另一個則是根源於扭曲的愛,因為自己心愛的東西被他人占有,原來的愛因痛苦而扭曲變形,轉化成滿腔怨恨。我的狀況很明顯是後者,因失去愛人,自己的愛扭曲成怨恨,最終難以扼制憤恨而殺人。
有位德國神學家說:「嫉妒是一種激情,它急迫地追求,最後導致經受巨大的痛苦。」是的,這些年來爸爸在獄中細細回想自己與被害人交往的經過,尤其是犯下殺人暴行之前的幾個月,發現那一段時間,嫉妒早已在心中長成一隻巨獸,日夜不分地啃咬吞噬著我的理性,逼迫著爸爸不停地以自殘的方式傷害自己,也用言語或行為傷害別人。
  然而這樣的情緒宣洩並不會減緩嫉妒的仇恨心,它反而變本加厲地催逼我去做出更大的傷害,直到一方毀滅,甚至雙方都毀滅,嫉妒才肯罷手。簡單言之,當時的爸爸完全被嫉妒所操控,體內任何理性的聲音都被它漸漸地蓋過,只留下怒火,只想要報復。
大約三年多前,臺北來的友人送給我一本精美的英文版莎士比亞作品簡介,銅版紙彩色印刷,厚達七、八百頁,我花了不少時間慢慢品味莎翁傳世的不朽名劇,竟驚覺到幾部最受推崇的劇作皆是悲劇,都與人類的嫉妒脫不了關係,如《哈姆雷特》、《馬克白》及《奧賽羅》。特別是《奧賽羅》中那位百戰沙場的名將奧賽羅,再強大的敵人都無法擊敗他,卻死於自己內心的嫉妒。
  因為嫉妒,奧賽羅像是一桶裝滿汽油的容器,等待著星星之火的點燃,然後手刃愛妻,毀滅自己。這下我才明白,原來人類早已飽受嫉妒的荼毒,莎翁看到了,讓它成為筆下劇作中真正的主角;而我實在無知,殺人之後數年才弄懂自己內心是被嫉妒控制著。
  社會心理學家凱薩琳‧安東尼(Catherine Anthony)認為,人在一生中經歷一次或數次嫉妒引起的衝突是正常的,如果深陷嫉妒的泥潭,始終無法自拔就該警惕了。在極端的狀況下,有可能發展成妄想狂,更有甚者會導致謀殺或自殺。爸爸若能早先一步認識了解自己內心的這項惡劣心性,也許悲劇便不會降臨在我身上,你也不會吃那麼多苦了。
這些年來,我一直依靠著神的愛,試著馴服嫉妒這頭在我體內自生自長的怪獸,學習完全付出的愛的模式,於最需要被愛的監獄中,勇敢放手,操練著祝福別人的功課,在神的慈愛陪伴下克服分手的恐慌和傷痛。更重要的,對多情的我來說,最大的折磨並不是分手,是經常性的情不自禁。這是過去情感糾葛的根源,也會是未來重返社會的一大挑戰。幸好有長期的監禁,使我在獨處中充分地觀察認識到自我,如今已懂得怎樣的距離是與異性相處的恰當分際,不至於在自己心中無端地掀起漣漪。
寶貝,寫下這一切對我而言實在既難過又難堪,可是我總擔心你會不會也遺傳到我的情緒困擾。雖然曾請教過精神科醫師,確信我的狀況是個人成長環境和遭遇所形成的心理問題,可以被治癒,可以被改變,但肯定不會遺傳,我仍放心不下地告訴你自己的狀況和改善狀況的努力方向。總之,盼望你能及早開始練習自我觀察與認識本性,為自己平安喜樂的人生鋪出一條坦途。
不停地寫寄不出去的信令人心酸,但想著你未來會孤單一人活在世界上,無論如何老爸都得撐下去,讓我的愛可以伴你永生。愛你唷。
6/10
孩子:
剛剛才吃過晚飯,回到床鋪上便又打開置物櫃翻找零食,這種舉動在外面世界可能不多見,在監獄裡倒是滿普遍的現象。說穿了,不就是囚犯的伙食實在難以下咽,許多人都是隨意扒幾口白飯就打發一餐,稍晚再找零食充飢或泡麵果腹。
說起吃零食,爸爸在監獄裡最常買的是蝦味先。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這種東西,香香酥酥鹹鹹脆脆的。其實它好不好吃可能見仁見智,畢竟人各有好,但對爸爸而言,蝦味先不僅僅是一種零食了,它還是一種情感的記憶,並不酥也不脆,反倒是濃濃稠稠地在心裡熬煮了幾十年,越熬越酥越香。
印象中蝦味先的出現約在爸爸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當時公務員的待遇並不好,爺爺奶奶也跟著節儉過活,平常日子家裡看不到任何零食,年節來到才會應景地在客廳的茶几上擺些糖果餅乾。不過,每逢學校春、秋二季遠足或旅行,奶奶都會帶我到集集鎮上唯一的麵包店──南清珍,買些糖果、零嘴及麵包放在小書包中,讓爸爸背著去玩,肚子餓了便有東西吃。
民國六十年代,臺灣的經濟尚未起飛,基本上還是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便利商店或超市並不存在,於是麵包店裡賣得就琳瑯滿目了,各式各樣的零食玻璃櫃內都會陳列,像是到如今仍歷久不衰的零食「乖乖」就一定會有,蝦味先和它比起來還算是後起之秀囉。
爸爸當年和你母親一樣就讀集集國小,一個年級只有二至三班,整個學校六個年級不超過十八班,和都會區的小學相較,算是迷你學校。低年級的春、秋二季遠足考量到年紀還小,大致上都是選擇鎮郊附近的地點,步行來回不會超過二小時,所有小朋友兩兩一列,由老師領前壓後地手牽手出遊。記憶中洞角的香蕉集散市場,緊鄰著綠色隧道的大吊橋(今集集攔河堰),和平國小門外的大樟樹皆是我們經常造訪的景點。
不過說來好玩,遠足對當年的小朋友們而言,要去哪裡並不重要,步行只是個過程,每位小朋友心裡只掛念一件事──吃,到達目的地後,先擰開水壺喝口水,接著便是打開書包享受家人為自己準備的食物,痛快地享用平常吃不到的美味。有的同學的母親連便當都給帶上,而奶奶的花樣就更多了,她喜歡為爸爸做日本料理──壽司,用白飯包醃醬瓜和肉鬆,再用整張海苔捲起來切塊。每回爸爸由書包裡拿出擺滿壽司的便當盒,總會引起同學們的好奇與羨慕,可是小氣的爸爸喜歡一個人獨享奶奶的手藝。你知道嗎?一直到爸爸在臺北念大學,每次要從埔里搭傍晚發車的國光號北上,奶奶仍然喜歡玩她的老把戲,而爸爸也和小時候一樣,等到車開動了,天色暗了,才把裝著壽司的便當盒打開,獨自享受著童年的滋味。

活動